随着角色、知识素养及年龄的增加,大学生的情绪与中学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正处在青年期,具有青年人的情绪和情感特征,但又不同于成年人。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独特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特点及生理状况,使得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又具有鲜明的特点。
大学生的身心在各个方面都会迅速增长,其个性的发展随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多样化,如独立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等。他们的情绪和情感,随着这些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会产生很复杂的变化和多样化。大学生热情奔放、个性鲜明,情绪、情感多样,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但由于他们独特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经济来源的依赖性,其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与社会同年龄的青年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有激情而且应激能力比其他青年人要强些,但他们的心境的愉快或抑郁、平静或焦虑常常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方式。
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加和教育程度的加深,他们的品德心理会进一走发展与成熟,独立思考能力也不断地提高,自我意识明显地加强,大学生的理性、责任感、爱国主义及团队意识、道德情感和社会公德意识都有极大的提高,随着学习与就业的压力以及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逐渐成熟,情绪、情感也逐渐趋于稳定,对许多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思想上不再易于走向极端,而是学会思考,常常思考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思考自己人生发展的方向。
在谈及大学生的情绪时,不能不提到情感问题,因为情感是情绪的本质特征体现。情感是通过情绪表达的,并且情绪的变化往往受到情感的控制,两者之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成熟而又稳定的心理,其情绪必然受到良好情感的控制,情绪能够正常表达,即常说的一个成熟的人。情感的另一方面称为情操,是人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3种类型。理智感是人类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因认识和追求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表现在对新的发现产生的喜悦感,对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的惊讶感及对问题不能作出判断时产生的犹豫感等;道德感和美感受社会生活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使人对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产生的感受体验是不同的,对事物美的体验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四、大学生社会化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指大学生个体通过学习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道德、生活经验、行业规范,获得社会生活资格,培养社会角色,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社会性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是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对个人终生的成长与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大学生总体心理发展过程的组成部分。社会化心理从不适应阶段逐渐过渡到社会顺从阶段,最终趋于社会成熟阶段,这是一个必然发展的过程。刚入校,大学生一般的生活、学习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又年轻气盛,情感往往大于理智,所以易于感情用事、情绪冲动,遇事理智感较弱,对学校社会化的要求明显感到不适应,对自己社会化的进程不能很好地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开始熟悉及适应大学的生活和校园的环境、人事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相处,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注意到要积极地顺从社会,并努力改变自己,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开始认识到自己社会化的重要性,由不成熟逐渐变得成熟“懂事”。能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及集体活动,除学习之外,也注意了解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重要,学习正确地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时常思考理想与人生、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以及未来的生活目标、职业定向、事业及社会责任等问题。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系统性的教育,使之在较高层次上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个性也趋于成熟与稳定,自我意识也逐渐觉醒并趋向同一,自我评价也趋于客观与公正,社会化心理趋于成熟。到了大学后期,自己已经能够完全进入社会角色,社会化的进程也加快了。
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大学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我们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分为以下3个阶段,即适应准备阶段、稳定发展阶段、趋于成熟阶段。
一、适应准备阶段
新生刚步入大学,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正从高考成功的喜悦中冷静下来,并带着美好的希望和理想开始大学生的生活。他们面临的是一种新环境、新生活、新学习、新的群体,从一种相对较为封闭的环境向开放自由的环境转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的急剧转变
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更、社会角色的改变等,他们都是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大学生活。此时,新生面对新的校园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新的角色,使他们感到很不适应,整个身心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被打乱了。
2.心理平衡被打破
原来中学所形成的习惯化的心理结构被破坏了,自己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面孔、陌生的事物、陌生的环境,一切都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开始,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变迁,使得他们需要重新建构自己能适应大学新生活的心理结构,这就使得大学新生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心理结构由平衡变成不平衡、稳定变成不稳定。他们内心交织着自信与自卑、轻松与紧张、欣喜与压力,在一种陌生和不安之中,逐渐开始新的大学生活。在克服各种不适应的同时,大学新生力图重新建立适应周围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心理结构,以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从而开始真正的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称为“适应准备阶段”,它是整个大学时代最为困难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到以后几年大学乃至毕业后的生活。这个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与个人的适应能力的强弱有关。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一般情况下需要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度过这个阶段。
二、稳定发展阶段
这是大学生活全面深化和发展的时期。入学时的不适应已基本消除,新的心理平衡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各方面的关系也趋于熟悉、稳定,新的生活秩序开始建立,大学生活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活最活跃、最主要、最持久的阶段,将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前夕,一般持续两三年的时间。
在这一看似平静的阶段,大学生所具有的极强的可塑性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塑造着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这一阶段正是大学生比较稳定和心理平衡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最佳时期。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对自我认识进一步加深,人际交往逐渐增多,一些大学生还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恋爱关系。在这期间,大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也会感到困惑、苦恼,或者出现某种程度的心理障碍,也可能会遇到许多锻炼提高的机遇,这正是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将在此期间完成。
三、趋于成熟阶段
这是大学生从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过渡的阶段。面对又一次的环境变迁、角色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将再一次起波澜。不过,此时的大学生已经接受了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独特的校园生活的陶冶,具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和个性表现,自主性较强,心理趋于成熟,自我意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未来的生活道路也能形成较为正确的设想。
大学生在此阶段必须开始做好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进一步深入地了解社会,把握好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面对毕业后的去向问题,相当多的同学不满足已有的知识水平,摩拳擦掌做继续深造教育的准备;本科生考研的热情都很高涨,出国热在一些高校也较盛行;专科生则非常关注“专升本”,希望通过这一途径弥补自己高考未上本科线的缺憾。有的还要处理好与恋人的关系等,每个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心理冲突都是不会少的。这个阶段往往是对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考验的阶段,同时又是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成熟的阶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
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在迅速地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真正地像成年人那样心理已经成熟起来。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既有冲动、不冷静的表现,也有失落、消沉的表现。因而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时常因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而不知所措,这就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许多的困惑或烦恼,使其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或焦虑。大学生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个性特征表现也比较突出。他们离开父母的呵护,离开家庭的管理,来到大学而独立地开始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生活起步阶段。他们进入大学后,深感大学校园的社会氛围的浓厚,自我的成人感迅速地增强,并逐渐地要去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文化与人际的氛围。他们渴望自己能够独立地生活,又有很强烈的要求社会、家庭父母承认他们已经成人的资格,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意识和自我发展的意识都在不断地提高。同时,大学校园又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各种思想、文化、思潮、观点相互融洽、相互碰撞,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并且校园环境又赋予大学生更多的独立性与自由的空间(行为空间和思想空间),学校又鼓励大学生自我独立意识和自我独立的发展,更重视、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大学生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和行为,在思想上又可以独立地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一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识和意志来行事,而他人也不愿意干扰别人的自由行为(只要自己的行为不影响到他人)。然而,由于受各种原因的限制,他们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社会经验欠缺,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很难自己决定和解决。这样就造成大学生往往有独立的想法而没有独立的行动。他们需要独立又无法摆脱家庭的影响,在学业和就业方面依然还需要依靠学校的帮助与支持。许多事情,他们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力量来处理好一系列复杂的实际问题。于是他们还要主动地依靠家庭、学校来解决这些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社会经验及认识社会的认知水平尚未达到真正的独立,还没有达到正确地调节自身行为的程度。这样我们就会看到,在大学生身上,一方面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又有着显著的依赖行为。这种原有的依赖性与他们迅速发展起来的独立意识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冲突,使得他们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强烈要求与其行为的结果相悖,他们时常为此而苦恼,既要求独立又需要依靠家庭和学校的帮助,是这一时期大学生显著的心理特点。
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大学生是朝气蓬勃、富有理想的一代,他们之所以能够走过“独木桥”,是因为他们都是各自学校的佼佼者。成长过程比较顺利,所走的道路也比较平坦,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
然而正因为他们涉世不深,思想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容易为自己没有进入大学之前设立较高的理想,又轻率地夸大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当他们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现实理想与当初自己所设立的理想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受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人为的各种因素的限制,常常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很容易受到挫折,当理想又不能转化为现实性时,必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他们的理想有些脱离现实,常有一些幻想成分,理想与现实不一致性很高。特别是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实在很大。中学生心目中的大学校园是温馨浪漫的,校园是花园式的,大学教师是侃侃而谈、彬彬有礼、超凡不俗的,同学之间的友谊是纯洁的,校园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多数学生入学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感,再加上他们对自己的评价缺乏客观性,从而造成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很大的差距,往往会发现校园远非自己想象、自己所追求的那样完美。因此,常常困扰他们的是理想与现实的我、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所产生的巨大的矛盾,这样就使其内心越加不平衡,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失落感的加剧,就很容易引发大学生许多心理和情感上的苦恼与失落,看不清自己前进的方向,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成就感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