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运动技术方面的原因
运动技术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动作错误,不符合运动要领。练习强度较大,运动不够熟练时过早脱离保护与帮助;
(2)体育基础较差,或缺乏必要的身体素质。练习某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
(3)当身体处于困难情况下(如在运动中,在失去重心时)勉强完成动作;
(4)在对抗性的项目中,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容易损伤对手,同时也易使自己受伤;
(5)少数人体育道德不良,运动粗野或有意伤害对手,就更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6.场地、器材、气候条件方面的影响
场地、器材、气候条件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锻炼所用的运动器材设备陈旧或老化,缺乏检查和维修,会造成运动器械的折断而发生损伤;
(2)锻炼的场地选择不当,在凹凸不平、有碎石或其他杂物的场地上进行锻炼,或在过硬或过滑的跑道上进行锻炼,或在较硬的柏油道的场地上进行锻炼或比赛,这样就极其容易摔倒或扭伤踝关节及韧带;
(3)夏季在高温下进行户外长时间的运动,易引起中暑。冬季寒冷、潮湿、气候恶劣、身体尚未做好准备活动时就马上从事激烈的运动,或在黄昏前后光线过暗时锻炼,都容易导致肌肉和关节受伤。
二、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分类
1.运动损伤的特点
只有充分地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与特点,才能预防运动中少发生或不发生伤病、或发生伤病后能够及时地进行恰当的处理。运动损伤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它与运动的项目甚至个别技术动作以及与运动操作的原因是有密切关系的。
(2)小的、轻的、慢性的或急性的损伤较多,严重的、急性的损伤较少。这些小的、轻的损伤对大学生的平时身体锻炼活动及学习影响不大,而严重的、急性的损伤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会影响到学习、生活、学业,以及使自己的身心感到痛苦。
2.运动损伤的分类
根据运动损伤的特点,可以将运动损伤分为以下两大类:
(1)损伤的种类。如肌肉韧带的扭伤及断裂、挫伤、骨折、关节脱臼、脑震荡等;
(2)损伤的轻重。如发生轻微运动损伤后仍然能按一定的负荷锻炼,属于“轻度伤”;受伤后暂不能进行锻炼或需要暂停和减少患部活动的属于“中度伤”;受伤后完全不能运动锻炼的,甚至需要到医院进行处理或住院治疗的属于“重度伤”。
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了解运动损伤的特点及掌握运动损伤的简单处理方法,才能科学地安排好身体锻炼的计划。如果发生事故能正确地分析原因,采取应急措施,可以使身体锻炼真正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如果在锻炼过程中,不重视预防伤害事故,缺乏具体预防和处理损伤的方法,就会发生意外的运动损伤,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学习、生活和学业,而且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妨碍身体锻炼和体育运动的开展。因此,应当重视预防运动损伤,并且要学会和掌握一般运动损伤的简单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保证身体锻炼的健康时效。
(一)擦伤
局部表皮组织遭到破坏性的损伤,多因皮肤受到急剧摩擦所引起。如田径、球类运动中跌倒时的擦伤,或运动服装及鞋子不合适而使腿、足部擦伤等。
擦伤的皮肤、伤口较干净者,可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洗净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消毒,创面可涂上2%的紫药水,不必包扎,暴露伤口使之干燥,数天可愈。但对于面积较大的擦伤伤口,应该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洗净创面,然后抹上凡士林油,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包扎。如伤口内嵌有砂石、泥土等异物,应用硬毛刷将嵌入的异物挑出,然后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再涂上紫药水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包扎。如果不把异物取净,就会形成“刺花”,伤口愈合后终身不脱。对于伤口较深者,需要及时到医院清洗消毒。对于皮肤或皮下层组织有撕裂的伤口,还需要进行缝合。
(二)挫伤
挫伤是由于钝力作用于身体的某部组织而引起的损伤。在体育运动活动中,时常有对抗和碰撞的发生,相互之间的冲撞、被踢、器械撞击、落地姿势不正确等都可能引起挫伤。常见的挫伤部位有大腿、小腿,其次是足跟、胳臂,但胸部、腹部、背部等挫伤也有所见。
1.症状
局部疼痛、肿胀、皮下出血、皮肤青紫。四肢、胸部挫伤时应注意有无骨折发生。胸部、腹部挫伤时应注意是否存在外伤及内脏器官的损伤。在发生挫伤时还要注意是否存在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冒虚汗、脸色苍白、四肢发凉、烦躁不安、脉搏弱而快,甚至自制力丧失等症状,此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2.处理方法
如为单纯的挫伤,挫伤部位应立即进行包扎和冷敷、抬高肢体、外敷创伤药膏、内服跌打损伤药,疼痛较重者可服止痛药。要注意的是不能热敷,否则会加重疼痛。一般情况下,在24小时之后才可以开始按摩和热敷。
(三)肌肉挫伤
由于直接外力撞击或间接外力的突然牵拉,使肌肉或肌腱发生拉伤、部分肌纤维撕裂或完全断裂等,均称肌肉挫伤。
1.症状
疼痛或局部有压痛和肿胀,并且活动幅度受到限制。肌肉、韧带断裂时,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断裂处可触摸到凹陷,活动明显受限。
2.处理方法
原则上与挫伤相同,但对肌肉部分撕裂的患者,应使伤处置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并抬高伤肢,用冷水或寒冷的麻醉剂(氯乙烷)喷射,局部压迫包扎。肌肉纤维完全撕裂者应到医院进行缝合固定。同时,可以外敷中药:如红花、白芷、血竭、川芎、羌活、独活、乳香、没药、延胡索等。几天后就会好转。
(四)关节韧带扭伤
关节韧带扭伤是因为外力作用使关节的活动超出正常的生理范围而造成的损伤。因作用力大小的不同而可能造成的伤势也不同。轻者造成关节韧带单纯性扭伤,重者关节韧带部分撕裂或完全撕裂,有些还可能并发骨折及半月板损伤。
1.症状
疼痛、肿胀、有皮下出血者可清晰见到青紫色区。外伤及关节滑膜或关节装置(如半月板损伤)时,则关节发生肿胀、局部压痛,牵引受伤的韧带时感觉疼痛加重,若韧带完全撕裂时,可发现关节间隙或超出正常的活动幅度(应与健侧对照检查)。检查时若摸到有撕脱小骨片,或按压时疼痛加剧,应考虑是否是骨折。若膝关节扭伤时,关节肿胀,伤员诉说关节内有时像有东西卡住的感觉,不能伸屈膝关节(内关节交锁症状),应考虑是否是半月板损伤。
2.处理方法
原则上同挫伤一样。怀疑有韧带撕裂或并发骨折损伤者,应在加压包扎后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五)脱臼
由于外力的作用或用力过猛,使韧带或关节拉伤或撕裂,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称为“脱臼”。
1.症状
关节外部变形,感觉疼痛。
2.处理方法
可以先做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要防止乱拉乱扭)姿势,再请医生进行诊治。
(六)骨折
骨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叫“骨折”。骨折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在体育活动中发生的骨折多为闭合性骨折。其中以前臂发生的骨折较多。
1.症状
伤处有剧烈的疼痛感,伤肢已丧失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并成畸形。有肿胀、压痛。
2.处理方法
首先要注意保持伤肢的姿势,不能乱拉乱扭,然后简单包扎,及时送往医院的骨外科进行治疗。
(七)脑震荡
头部受到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时,使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过度的震动称为“脑震荡”。
1.症状
根据受伤后的反应,脑震荡可以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脑震荡。受伤后只有短时间的头晕、眼花、眼前发黑,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
(2)中度脑震荡。受伤后可能发生数分钟至一小时昏迷。多数病人在清醒后有头晕、头痛、恶心等现象,数日或更长时间不能消失。
(3)重度脑震荡。昏迷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有些病人数日不能清醒。清醒后感觉头晕、头痛、呕吐、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发生。
2.处理方法
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要立即停止锻炼,卧床休息要保持安静,一两天后如无其他异常症状出现,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中度和重度的脑震荡病人,要保持伤员的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护送途中还要避免头部再次受到震动和颠簸。
四、运动性疾病的防治
在体育锻炼、活动、竞赛中因机体适应性较差而引起的疾病均称之为“运动性疾病”。运动性疾病有许多,这里向同学们仅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如重力性休克、中暑、肌肉痉挛、运动性腹痛等。
(一)重力性休克
在进行快速运动后突然停止活动而发生的循环失调,出现晕迷现象称之为“重力性休克”。多见于缺乏经常性的锻炼或体质较弱的学生,又常见于竞赛项目中。
1.原因
是在快速运动后立即停止活动或站立不动而失去肌肉的唧简作用,致使大量的血液积聚在下肢,血液回流发生困难,从而引起暂时性贫血的结果。因为血液积聚是受重力作用而引起的,故叫重力性休克。
2.症状
全身软弱无力、头晕、恶心、胸前发闷。严重者突然晕倒,并伴有脸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呼吸减慢等现象。
3.处理方法
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解开衣扣和腰带,作下肢向心性的按摩,帮助静脉血加速回流,同时闻氨水或针刺或拇指点按人中穴位,使患者苏醒。当知觉恢复后可饮热茶,并注意保暖和休息。
4.预防措施
剧烈运动后要逐渐缓和下来,做好放松性的整理活动。赛跑到达终点后要继续保持慢跑一段时间,不要立刻突然停下来。体质较弱的学生在剧烈运动前,要经过医生检查同意后方可参加比赛。
(二)中暑
中暑是夏季常常会发生的现象。
1.原因
在高温环境或烈日暴晒下,进行长时间强度大的运动锻炼或运动训练时,体内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体温调节发生障碍,散热困难,从而使体温升高,以致生理机能发生紊乱而引起中暑。或在高温环境下大量排汗,盐分丧失过多,体内水盐代谢失调而引起中暑。
2.症状
一般情况下中暑都是发病急,头痛、头晕、全身无力、恶心、呕吐、面色潮红、口渴舌干,脉搏起初快而强,以后细而弱,呼吸急促,体温上升,严重者还可能发生四肢抽搐。
3.处理方法
应立即将患者放置阴凉通风处,仰卧、头部抬高、冷敷。解开患者衣领,放松腰带,使呼吸畅通,用扇子扇风,体温过高可用酒精擦额部及全身,增加散热,使体温迅速下降。如神志清醒,可供给清凉饮料。
4.预防措施
在高温环境中运动时,应穿浅色单薄、透气良好的运动服装。在室内运动中,要注意通风。运动时不易持续时间过长。中间应有适当的休息。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应放在上午或傍晚进行。并注意防暑降温。准备好凉开水或清凉饮料或含盐量为0.1%0.25%的盐水,或其他的运动饮料。
(三)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是局部肌肉产生强直性收缩,并伴有疼痛现象。常常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的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拇肌及屈趾肌。
1.原因
寒冷的刺激和体内氯化钠的过分丧失是引起肌肉痉挛的主要原因。例如,游泳时受到过低水温的刺激,冬季游泳时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以及运动时出汗过多,使体内氯化钠的含量降低等,都可以引起肌肉痉挛。此外,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运动时肌肉过猛、过快地收缩,或因身体过度疲劳都可以发生肌肉痉挛。
2.症状
局部疼痛难忍,痉挛处有坚硬感,久不缓解。局部活动明显地受到限制。
3.处理方法
让患者平卧、保暖、牵引痉挛处的肌肉。如腓肠肌痉挛时,使踝关节用力背屈。屈拇肌、屈趾肌痉挛使拇趾和足趾尽量伸直。方法是用痉挛足的异侧手握住足拇趾用力向内扳,同侧手用力下压痉挛足的膝部,使小腿足趾伸直。由别人帮助牵引时,力量一定要轻缓。不宜用力过猛。肌肉痉挛缓解后,可适当做按摩,并要注意休息。
4.预防措施
注意食物中氯化钠的供应。出汗过多时,宜饮用淡盐开水,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冬季锻炼时注意保暖,游泳入水前先用冷水淋擦全身,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水温低的条件下,游泳时间不宜过长。此外,在疲劳时不要再进行强度过大的运动,这样既不会产生肌肉痉挛,也不会发生损伤现象。
(四)运动性腹痛
在长距离的慢跑或比赛中或在训练中,有时会出现左上或右上腹痛,甚至会出现全腹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运动性腹痛”。
1.原因和症状
运动中引起腹痛的原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饭后立即进行活动。由于饭后腹中充满食物的胃肠受到震动,牵引肠系膜,或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一开始速度过快,胃肠不能适应机能的急剧变化而引起腹痛。这种腹痛多发生在运动开始后不久。
(2)剧烈运动时,由于心脏机能较差,引起大静脉回流障碍,致使肝、脾暂时淤血、肿大,增加肝、脾皮膜的张力而出现疼痛。或由于呼吸机能差,呼吸方法不正确,破坏了呼吸和血液循环的正常关系,使门静脉淤血而引起腹痛。疼痛在左、右上腹部,相当于肝、脾区。
(3)进行剧烈运动时,因大量排汗,体内氯化物随汗排出过多,引起胃肠痉挛,发生腹部绞痛,这种腹痛多发生在肚脐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