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交替、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必然规律。因此,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最好建立以中青年为骨干,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一是这种结构,老年干部经验丰富,中年干部年富力强,青年干部朝气蓬勃,三个年龄阶段的干部各尽所长,取长补短,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利于培养青年干部,解决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在中老年干部的带动下,青年干部会成熟的更快些,当老年干部退下来后,青年干部也成熟起来了,有利于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促进事业的稳定发展。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实行老中青三结合,是指在领导班子结构的年龄安排上,并不是指职务顺序的安排。也就是说,不一定老年干部就是班子的一把手,中年干部就是二把手,而青年干部就是三把手。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工作需要和岗位特点安排职务,谁适合干什么职务就干什么职务。
这种以中青年为主,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其实早在历史上有的帝王就注意这么做了。
明太祖朱元璋在官吏的管理和使用上,很懂得新老官吏交替这个道理。他认为一个部门如果不注意选拔青年官吏,那么老年官吏力不从心后,就会出现后继无人的问题。因此,必须注意选拔年轻官吏。为了解决新老官吏正常交替这个问题,朱元璋从战略高度,给中书省下了一道诏书,题目是《老少参用诏》,诏书中说:“自古以来,圣明的皇帝,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必须要有人才的辅佐才能成功。今天我们大明朝刚刚建国,需要大批的文武之才为国效力。从今天起,各位参军和都督如果发现有治国治军才能的人,请把他们的名字报上来。郡县官吏年龄在五十以上的,虽然经验丰富,处理政事轻车熟路,但是精力已衰,心力难支。因此,各级府衙要广开选才渠道,大力选拔民间俊杰。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上,基本素质好,有一定学识才干的,选送到各级府衙任职,与老年官吏共同参政。十年之后,老年官吏退休,而年轻官吏也已经成熟起来,有了一定的经验,而且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此,人才不乏,后继有人。你们中书省要做好组织宣传工作,让天下老百姓都知道我这个命令。”
朱元璋这篇诏书,主张老少官吏结合,建立新老官吏交替的机制。他提出,五十岁以上的官吏虽然经验丰富,熟悉政务,但身体开始逐渐衰退。因此,需要选拔二十五岁以上有学识有前途的年轻人进入各级官府,实现老少结合。如此,十年以后,老的官吏退休,年轻官吏正好接班,这样保证了官吏队伍后继有人。应该说朱元璋是在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配备上,最早有意识地讲究新老结合、新老交替的人。
香港长江实业集团的创始人李嘉诚,他用人的一个特点就是新老结合用人法。他认为,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辅佐。在创业之初,企业最需要忠心耿耿,踏实若干的人才。上海人盛颂声和潮州人周千和自50年代初期就跟随李嘉诚创业,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是长江实业集团的开国元勋,为长江实业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在创业之初,忠心耿耿的左右手能帮助创业人起家,但这些元老重臣不一定能跟上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个庞大的跨国企业集团中,商业竞争日趋高度复杂化和讲究科学性,相比之下,元老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就显得相对不足。李嘉诚深刻地预见到了这一点,他知道应该大胆起用年轻人,一方面弥补元老们胸襟和见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利用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为集团带来新生力量。因此,他大胆提拔了霍建宁和周年茂等一批年轻人。霍建宁毕业于香港大学,1997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后进入长江实业集团,出任会计主任。霍建宁有着杰出的金融头脑和非凡的分析本领,被人们称为“浑身充满赚钱细胞的人”。霍建宁参与了集团重大投资安排、股票发行、银行贷款和债券兑换等决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霍建宁的才华很受李嘉诚的赏识,1985年他33岁的时候,被提拔为集团的董事,两年后又被提拔为董事副总经理,负责集团的财务策划工作。
周年茂1983年从英国留学回来进入长江实业,被任命为集团专职董事和发言人,1985年被任命为董事副总经理。周年茂是经营房地产的高手,为长江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长江实业的管理层中,既有老一辈创业者,又有新一代青年人,并逐步由老一辈为主向年轻一代为主过渡,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了新老交替,各部门的负责人基本上都是30——40岁的年轻人,实现了老、中、青的结合。
老中青的结构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里,实际上都是永恒的真理。一片茂密的森林,不可能都是苍年老树,也不可能都是粗壮挺拔的壮年之树,更不可能都是正在成长的绿芽嫩枝。只有老中青相结合,才能生生不息,生机勃勃。大自然是这样,企业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