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京城的时候,经常看到高干子弟、王公贵族生活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所以,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并告诫他们: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因此,他的子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反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而损害自己父亲的声誉。所以他们磨砺自己,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追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新的要求。名牌消费、攀比消费、奢侈品消费进入大家的视野。受到父母盲目消费的影响,孩子也容易乱花钱,不懂得节制,结果很容易养成奢侈的消费行为。
在这里,父母要把简朴的生活作风教给自己的孩子,才能让他们远离贪图享受的价值追求,成为勤奋、刻苦、能做大事的人。
(l)父母要注意在生活中勤俭节约,给孩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比如,在饮食、服装等消费上,父母要做到节俭、不浪费,这样孩子才能耳濡目染,逐渐养成简朴的生活方式。
(2)
要让孩子对物质生活容易满足,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交友、爱好上来。实际上,孩子本身对物质生活并没有大人那样的迷恋,他们更在意的是游戏、快乐。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多交朋友,享受精神上的快乐。
(3)
)让孩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建议。比如,给孩子零花钱以后,要让他们知道应花掉多少,应储存多少,从而使他们逐渐具备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定期储蓄的好习惯。
实际上,让孩子养成简朴的生活方式,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在科学理财的同时,实现健康成长。一个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特别是在物质方面,孩子如果从小就迷恋金钱的获取和得失,那么势必在学习、品德方面缺少锻炼的时间。
勤劳、勤俭精神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孩子从小养成简朴的生活方式,才能在日后创业的时候坚定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当孩子日后富有时,才能做到不奢侈浪费、骄奢淫逸,从而守护好一生的财富资源。在现代富裕的商业社会中,简朴的生活方式不但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成为一种时代要求。孩子懂得节俭,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对待财富的科学态度,这是他们重要的人生一课。
人生只百年 此日最易过
【原文】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释义】
天地万古运行不变,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后就不再复活;一个人最多只会活百岁,可是百年的时间跟天地来比只不过是一刹那,逝者如斯。有幸诞生在天地间,既不可不了解我们生活中所应享的乐趣,也不可蹉跎岁月,而有虚度一生之叹。
【解读】
读过上面这段文字,就奠定了本节的基调,苍凉或者悲愁。有人说能做只乌龟很幸福,因为可以长命百岁;有人说做棵小树不错,随着光阴流逝,不但枝繁叶茂,生命的长度可能超过乌龟呢。不幸的是,我们是人,是发出这些感慨的人。生活中的人,一定要懂得活着的乐趣,但是更不能蹉跎岁月,空有虚度年华之叹。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惜时如金是千百年来古人的明训。
陈子昂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曹操叹“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不过百年,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虽然生命存在于大自然运行之中,但是就如同流星赶月,似水流年,浮生若梦,一百年的时光对大自然来说,就如同一滴泉水一样,稍纵即逝,可见人生是多么短暂啊。
短暂的一生是一味的苦干,还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呢?似乎都是,又都不全是。
佛经中说:“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富贵二种,贫贱者,固朝忙夕忙以营衣食。富贵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乐。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后已,而心未已也。赍此心以往,而复生,而复忙,而复死,死生生死,昏昏蒙蒙。如醉如梦,经百千劫,曾无了期。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
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却是有价值的,人要珍惜人生之乐,但“不可虚度”的标准在于要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干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中去,只有在他人的服务中才会更觉人生之乐,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很幸运的。只有惟一的一次机会,就让我们碰上了,可以说比中彩票的几率还小。既然来了,我们就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痕迹吗?尤其是人生最多只有一百来年,就好像月轮一样过得非常快,稍纵即逝,甚至什么痕迹都不会留下,这是人们最感慨最悲哀的地方。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朝一日会留下我们自己雕刻的“作品”,无论这个“作品”是成功的还是幼稚的,这并不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能够留下我们曾经走过的足迹,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有益的,这说明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是无愧于自己的人生的。同时给自己短暂的人生画上一个比较完美的句号。
所以说,人可以穷一辈子,但不可虚度一日。
最后,借用伟人的一句话共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富贵知贫贱 少壮念衰老
【原文】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释义】
身居富贵荣华之位,要了解贫贱之家的疾苦;正当身强力壮之时,要想到年老体衰的悲痛。
【解读】
《老子·第九章》有言:“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中国的很多古语都充满了辩证的思想方法,如“晴带雨伞,饱带饥粮”等等,都是告诫人们在高处要为低处着想,在方便时考虑到为难的境况。人有贫穷的时候,也有发达的时候,人有顺境,也有逆境,苦时多思甜,以便有奋斗的动力,甜时多思苦,以防忘掉自己的根本。同时,在年轻的时候,要多创造,多积蓄,为老年的生活打下基础。
很多人忘了先贤的这些教诲,信服“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他们疯狂地挣钱,发了财后,忍不住炫耀一番,上演了一幕幕夸富、斗富的闹剧。
腰缠万贯的个体户住进了豪华的总统套房,一夜间花掉了上千美金的房费。“找乐子”的款爷们走进了娱乐场所,一次消费就是数十万巨款。当红的女歌星闲来无事,信手将一张张百元大钞当做蜡烛来点。暴发户过年放鞭炮,马路上鞭炮屑铺成了厚厚的“红地毯”还没有过瘾。“大款”们希望别人知道他们的富,于是挥霍无度、痛快享受,以换来世人的羡慕和称赞。
这类夸豪斗富的故事不仅今天有,而且渊源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晋的石崇就是贪财夸富,因此丢命的人。
有一次,石崇和一位皇亲国戚王恺斗富。王恺用糖和饭擦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紫丝做成40里的屏障,石崇就用丝锦做了50里的屏障。王恺用赤石涂屋,石崇用椒料糊墙。王恺是晋武帝的舅父,武帝曾赐给一枝珊瑚树,高二尺,干粗枝密,世上罕见。王恺把珊瑚树拿出来炫耀,谁知石崇拿起一根铁棍,随手就将它击得粉碎。王恺以为他在嫉妒自己的珍宝,急得大声吼叫。石崇毫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赔你一枝就是了。”接着命令家奴拿出六七枝珊瑚出来,每枝高三四尺,颜色更加光彩夺目。王恺见后,无地自容,只得认输。
石崇仗恃着万贯钱财,着实风光了几年,他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随心所欲,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哪里知道,他这样的奢华挥霍,是一种罪孽,也招来了杀身之祸。可惜他明白得太晚了,临刑前才对抓他的赵王伦的部下道:“奴辈利吾家财!”意指你们是看我家有钱才抓我的。杀他的刽子手说:“你既知财多害己,何不早散之。”石崇无言以对,他和全家老小十五口都被杀害,石崇时年五十二岁。
人在贫穷的时候,反而能够安分守己,老实规矩地过日子,一旦富贵加身,胆子大起来,得意忘形,无所顾忌,骄奢放纵,目中无人,为所欲为,如此,灾祸很快就会降临到他身上了。陈胜没有称王的时候,曾和同伴相约:“苟富贵,毋相忘。”可陈胜真的富且贵的时候,把这句话就丢到脑后去了。
贫穷和富贵是相对立的,从古到今,很多人一旦有了权势,便觉身价百倍,不思为民造福,忘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古训;有了财富,便显得趾高气扬,骄奢淫逸,仿佛自己的血统都比别人高了。在高贵时想不到贫穷,既难使富贵长久,也谈不上具备好的品德。
所以,居富拥贵之人,应知贫贱人家的痛苦;修德参禅之人,方解世俗人情的孤独。年轻力壮之人,应想年老体衰的悲剧;功成名就之人,方念勤恳勉励的功效。处富知贫是富人的防火墙,居安思危是志士的铜墙铁壁。否则,一生一世无成,老来不堪回首将何其凄凉。
一念清净烈焰成池 一念警觉航登彼岸
【原文】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
【释义】
人生的幸福与苦恼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造成的,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名利的欲望太强烈就等于是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沉入苦海。只要有一丝纯洁观念就会使火坑变成水池,只要有一点警觉精神就能使火海变成乐园;”可若意识观念略有不同,人生世界就会全面改变,所以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必须慎重。
【解读】
佛家说“相由心生,相随心灭”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心里有了利欲之念,心马上就会变成火一般炽烈的贪婪,这时你的人生幸福也就堕入痛苦地狱中。心能清净,即使已经出现炽烈般的欲火,也能把它化为清凉水池。
人生的幸福与苦恼全由自己的观念造成。观念略有不同,人生境界就会全面改观,因此,所思所想必须慎重。
佛经有一首劝诫人们早觉醒的诗,写道: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休。
光明大道人不往,牢门封锁有人来。
天堂有路人不走,地狱无门非要钻。
劝君早觅修行路,了脱三途八难灾。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些道理,但是总有很多人,在自己受到了物欲诱惑的时候,却使自己完全失去了清醒的头脑,什么“光明大道人不往,牢门封锁有人来。天堂有路人不走,地狱无门非要钻。”早已拋到了九霄云外,甚至明知道那是火坑,却仍然义无反顾地跳下去,结果像飞蛾投火一样,不仅不可自拔,反而连自己的生命都失去了。所以人们对于追求总是无止境,永远都不感到满足,那么最终结果又是什么呢?
比如有个人在机关做事,看到别人和自己的级别一样,可是人家却比自己风光,不仅有香车宝马,堆金叠玉,而且他们还拥有了更多的资产,令他心里有些不平衡。因此也变得越来越贪婪,贪污公款。虽然这位干部腰缠万贯,可是终究不是自己的劳动和付出获得的,后来不仅使他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而且也失去了人生的自由,甚至连一条小命也搭进去。
静下心来想一想就能明白:其实祸与福、苦与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苦,何谓乐呢?这些无不都是人们的“念想”而已。如果符合自己的“念想”,满足了自己的欲望,那么则认为是快乐;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念想”,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则被认为是苦。所以,苦与乐并无一定之规。
正所谓“祸福苦乐,一念之差”,如果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自然就会懂得和明白,人生的祸福苦乐,只不过是人为的一种虚拟的概念罢了,如果说富有的人是快乐的,那么普通的人就没有快乐么?
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安居乐业才是人们所应当追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