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
这副叠字联把国民党统治时期,各派系之间相互倾轧,残酷镇压人民,贪污搜刮,弄得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暴露得淋漓尽致,堪称佳作。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同过新年。
这副春联通俗自然,把和平岁月里人民喜过春节的欢乐景象表现了出来。
叠字联用得更多的地方是那些风景名胜之处。杭州中山公园“西湖天景亭”有一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睛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清人刘树屏题的愚园花神阁联,叠字更是用得活而毫无雕琢痕迹,脍炙人口。
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风风雨雨,清清冷冷;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漏字隐语撷趣
联句时,有人巧妙地把自己要说的话最主要的内容漏掉隐去,这种漏字隐语含意深邃,耐人寻思,给人趣味无穷之感。
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古今潭概》书中记载了一联:
“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的漏字隐语。
原来是一位穷书生向朋友祝寿,无钱买酒,只好提一瓶水去,并说,“君子之交谈如——。”他的朋友理解他漏去字的含意,也以漏字句相回:“醉翁之意不在——。”上句漏掉《庄子》原句中的“水”字,下句也故意漏掉欧阳修散文《醉翁亭记》原句中的“酒”字。两人都心领神会,明白漏字的含义,对仗工整,诙谐有趣,回味无穷。
清朝有个又贪又窃的大赃官王士卿被革职后,有人写漏句联讽刺他:“士为知己——;卿本佳人——。”此联既是漏字联,又是嵌字联。前句出自《战国策》。
原句是“士为知已者死”。后句出自《北史》,原句是“卿本佳人,奈何作贼”?根据漏掉的字意,突出地表现出皇帝的亲信宠臣,原来是个品德败坏的“死贼”。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有个逃难在外的教书先生回到家乡,见自己的房屋被烧毁,村庄变成一片废墟,伤心而愤慨地写一幅漏字联:“千古劫难唯一——;八年扫荡已三——。”上句出自清朝人邓汉仪的诗,原句是“千古劫难唯一死”。下联针对日本侵略者“三光”政策而言。漏掉“死”、“光”二字后,对日本侵略者的罪恶揭露得更深刻。五十年代香港电影明星莫愁自杀,诗人易君佐作的挽联是:“与尔同消万古——;问君能有几多——?”上联出自李白《将进酒》,下联出自李煜《虞美人》词,两句各都漏掉句末的“愁”字,表现出诗人隐喻“莫愁”已逝世了,同时,见联漏“愁”反添愁,别有一番真情实意。
家联拾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我国多姿多彩的对联艺术长廊里,有许多描写家庭生活的妙联,写得亦庄亦谐,似铭似箴,语含情趣,意蕴哲理,颇值玩味。
晚清有好咬文嚼字者,对其朋友说:“我撰得一联。
但欠对幅,你如能在五分钟内对出,当饷以佳肴。”说完诵出幅云,“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并作新世界,大世界,斯为游戏世界,欢喜世界。”朋友知道他最近有外遇,与妻子龈龉不和,便对出下联规劝道:
“似夫妻,非夫妻,算甚么夫妻,勿论长夫妻,短夫妻。
不如患难夫妻,恩爱夫妻。”他听了面有愧色,以佳肴款待朋友后,与妻子和好如初。民族英雄林则徐曾手写一联曰:“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人莫不想自己的家兴旺兴盛,能扩充此心,即是天下之大公。
能尽人心,必能于世有补,则与湛然光明的佛心相差无几,这对家对国都有利。
《朱子全集》里载有一副十分有趣的对联:“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这户人家居陋室、处僻地,住房条件差,但联中却透出陶渊明“而无车马喧”之乐,也颇有几分刘禹锡《陋室铭》的情趣。
清代文人吴恭亨曾为一户父续弦同日为子娶妇的人家撰联曰:“少是夫妻老来伴,新来媳妇乍来婆。”此联语意平淡,但描摹如生。寥寥数语,把一个关系复杂的新家庭组合,写得生动有趣。
家有家规,也有家训。清代诗人王士祯有一副家训联:“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晚清作家、书法家何子贞集《争坐位贴》字联:“人世须才更须节,传家积德还积书。”这两副家训联告诉人们:一个好的家庭,除了勤以耕作,惠以为人外,还需要读书求学、更新知识。
酒与对联
在古今对联中,有不少是酒联。旧时,差不多每家酒店的门口都贴有对联,内容大都是夸其酒好的。诸如“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等等。这些风雅别致的酒联,有着十分诱人的魔力,犹如一则绝妙的广告,使路人及酒客未饮先醉。
有的是借名人之语作对,例如:
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香。
刘伶,“竹林七贤”之一,性情豪放,以嗜酒著称。
李白是唐朝大诗人,自称“酒中仙”,素有“斗酒诗百篇”之美谈。还有些对联描写酒醉的情景,妙趣横生,读了使人忍俊不禁:
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
曾见书载:名士张灵和唐解元,两人饮酒整日。唐解元醉得坐不稳椅子,躺在地上,口占一联云:
贾岛醉来非假倒,这里借用晚唐诗人贾岛的姓名的谐音“假倒”,来描绘当时醉得东倒西歪的情景。张灵也醉了,视酒如水,一饮而尽,倚在椅子上,迷迷糊糊地说:
刘伶饮尽不留零。
这里也借用其谐音“留零”,以切当时喝得点滴全无的情景。
民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东南某城有一家酒店,因营业不佳,行将倒闭,一家人正愁眉苦脸,一位过路诗人见了,立即为这家酒店书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从此,这家酒店顾客盈门,一片兴隆景象。原来,这副对联是针对当时社会上贿赂风行,失业严重,人民有冤无处伸,只好借酒浇愁的黑暗现实而写的,于是便留下了一副对联救了一家人的佳话。
解放后,劳动人民翻身作主,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酒馆、饭店以其崭新面貌迎接四面八方的顾客。
有一家酒馆店堂里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
顾客一位二位都请坐,烧酒三两五两尽兴喝。
横批:适可而止。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一副妙联
1956年,毛泽东与周恩来一起到湖南视察。一天,两人同乘一车,行至湘江的橘子洲头。目睹江面上帆影点点,百舸竞渡,毛泽东回忆起自己青年时代在这里与同学们纵论天下的情景,不由得豪兴勃发,于是提出与总理对对联。他即景咏出上联: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该联出得巧妙,又即景扣情,将眼前穿梭般的船只与千古不移的江洲自然地融于一联,而且舟与洲的读音相谐,要想对出下联,难度颇大。索有“才子”美称的周总理一时之间竟也未能对出。
小车离开橘子洲,往长沙市内驶去。行至天心阁时,毛泽东向周恩来介绍,就是他以前与同学们常来聚谈的天心阁,周恩来顺着他的手势往外望去,忽见一群鸽子从阁内飞出。目睹此景,想到毛泽东刚才出的上联,才思敏捷的周恩来立即悟出了下联。“有了!”他一拍大腿,高兴地说道: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句下联对得十分工整、贴切,天衣无缝。毛泽东听罢,会心地笑了。
有趣的婚联
某校教工宿舍贴有一副奇特而别致的婚联:
7ABCDEFG横批:0K此联颇费人猜测,一经点破,却原来是一位音乐教师与一位英语教师喜结秦晋之好。更奇巧的是横批中的OK中的“O”乃是乐谱符号,“K”则是英文字母,真可谓是同心永结,天缘地合。
与此有同工异曲之妙的是某地一历史教师和一音乐教师的婚联:
室内容古今中外琴中飞4此联通俗诙谐,趣味盎然,颇具匠心。
店主房客对对
从前,有一个开旅店的人,喜欢跟别人对联。他常对来他店投宿的客人说,有谁能对得上他出的上联,并且一直奉陪到底。住宿不但不收食宿费。离店时还赠送纹银10两。
一天,天正下雨,一个客人来到店里,店主迎上去,开口就说:
“大雨打行人,谁为你们之主?”客人抹了一下水珠,随口答道:
“苍天本留客,你是我等的东。”店主点了一下头,让进客人,紧接着道:
“呼孩童,端清茶待客;”客人笑道:
“烦东家,赐美酒宽心。”店主无奈,只好摆下酒席为客人接风。谁知这个客人甚是海量,一直喝到深更半夜竟没有一点醉意。主人想到明天店里还有生计,想提前告辞,沉思了一下说道:
“听谯楼,叮当叮当已是三更三点;”客人听罢,立即举杯朗声答道:
“猜几码,咕噜咕噜正好一口一杯。”店主见难不倒他,只好继续作陪。
第二天,客人要动身,找到店主,要他履行诺言,店主只好拿出10两银子,但仍不甘心,又出上句:
“搜尽床头,只剩纹银十两;”客人指着银子道:
“看清戥子,恐怕还差三分。”店主只好认输,把银子交给客人,挥挥手道:
“如此恶客,快去快去;”客人笑道:
“这样贤东,再来再来。
哑联余韵
提起“哑”,给人的感觉似乎总是不好的,但有些特殊的哑,却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颇有谜味的哑联便是。
人们也许对哑联较生疏。这是一种不用文字和语言,单靠动作或事物来表示联句的奇趣联种,出对和应对都颇有难度。从前,有个做丈夫的读了几天四书五经,自以为了不起,想把妻休掉再娶。这年中秋夜,他乘酒兴撰了个上联:“中秋月下写休书”,而下联一时苦思不出,其妻早知他想弃旧纳新,相机行事从屋里端出四样水果,对丈夫说:“这岂不是你要的下联?”丈夫一看是石榴、青枣、荸荠、梨子。照谐音读果真是绝妙的下联:“十六清早逼妻离”。他暗暗佩服内人之内才,从此一改初衷不变心。
闲暇无事,我喜欢搜品古籍中的妙对,既长知识,又添乐趣。有一本书记述北宋时,苏东坡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一天,朝中来了位钦差,暗查苏东坡有没有不轨行为,巧构了一上联想难倒他的弟子让苏败坏声名。钦差念道:“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苏东坡的门生遂把一只手举起摇了摇,不答不理,钦差以为他对不出而摆手,正想讥笑,苏东坡即时解释了弟子的手势哑谜对:“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那钦差听了,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清代四川有位唐伯虎式的人叫李调元的才子,有一次来到苏州碧波湖畔的碧波洞,当地名流在此设宴款待他,端上来的最后一道菜是白玉盘中一只完整的清蒸白兔,四周绕以青菜。东道主对李说,这是哑对的上联,要他对出下联,李调元知道这是存心考他,他思索片刻,伸手在书桌上的砚池中蘸饱了墨,朝胡须一抹。主人一看得知李也以哑对哑,连忙说:“妙极了!”旁观者莫明其妙,要李调元写出对联来欣赏,原来这对哑谜对是:
“赤耳银腮白玉兔,对明月,倒卧青草池边;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飞过碧波洞口”。
在戏曲艺术中也不乏奇特的哑对而令人拍案叫绝。
我在电视上看过祁剧《孟丽君》,此剧发展到金殿会审孟丽君时,奸臣阮龙光为识破假孟丽君的荣兰,故意以“龙珠扇,扇画龙,手舞扇飞龙不动”要她应对,荣兰联功不厚,她面对奸臣霍然站起,手提罗裙,脚一踩,对阮吐唾沫。阮恼羞成怒说:“望万岁把她斩了!”在此紧要关头,乔男扮宰相的孟丽君笑着帮释:“她对得好:‘凤头鞋,鞋绣凤,脚蹬鞋响凤难飞’。”荣兰见突了围,趁机讥讽奸臣:“连个哑对都不懂!”这一段为丰富剧情添上了点睛之笔。
巧对日本浪人
“七·七”芦沟桥事变前夕,国民党宋哲元将军的军队和日本侵略军某部隔桥对峙。据传有一天一个日本浪人曾在日军占领一端的桥面上用粉笔大书以下字句:
琵琶琴瑟八大王,单戈讨战含意是:中国只讲礼义文化,民风柔弱,虽号称“大王”,也不过懂得要弄乐器而已,我单独一个日本人也敢向它挑战。这个日本浪人还断言中国无人能对下联。谁知第二天,在芦沟桥靠近中国军队的一端,一行大字赫然在目。
魑魅魍魉四小鬼,合手擒拿日本侵略者看见后,膛目结舌。这下联力重千钧,表现了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按,日本国只有四个岛屿(本洲,北海道、九洲、四国)较大,“魑魅魍魉四小鬼”正是指此。
这一对前半截的四个字都用同一偏旁部首,是难对。
刀剪匠巧对地名
广东韶关市曲江县原龙归公社,有个凤田大队(后来升格为公社)。凤田大队下辖好几个村庄,其中有两个村子叫南岸和北岸。有人曾以这些地名编成一联:
凤落凤田,惊动南北两岸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人能对出下联。前几年,居然给一个从梅县来这里干活的刀剪匠人对上了:
龙入龙湾,守住大小二村龙湾、大村、小村也是这里的地方名。这位匠人常在这一带干活,了解情况,使他能作出巧对。这也说明他颇有对联修养。
杜康造酒醉刘伶
杜康,据传是酿酒的老祖宗,朝代不详;而刘伶则是晋代著名的酒徒。一日,刘伶专程到洛阳去拜访杜康,看到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
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一看这副对联就火了,认为是杜康故意拿来哄人的。他想,喝三杯便醉,我刘伶可从来未领教过!于是,刘伶闯入店中连喝三碗,果真一醉三年。从此“杜康造酒醉刘伶”的说法便传开了。
这个故事是荒诞的。对联以极端夸张的笔墨来形容酒力的厉害,颇见功夫。加上这个故事,更是夸张之夸张了。
“鸡狗同行”有人作了这样一副对联:
鸡狗同行,步步梅花竹叶;蚊虱作伴,个个舌剑唇枪。
上句“梅花”、“竹叶”分别是狗和鸡的脚印,很形象;下句写的很合实际,蚊虫,虱子与人“作伴”的目的,就是要咬人。上句赋予的脚印形象很美,使人欢悦,下句道出的事实则使人讨厌——从感情上也成鲜明对比。
千古难对
古代,有人曾将诸葛亮的经历,写成一句上联:
二朝开济,八阵功成,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丈原前四十九盏银灯,一心只为酬三顾用数字入联,语语切合诸葛亮的一生大事。曾有很多人要对,但都对不成,被称为“千古难对”。哪位读者有兴趣,不妨一试。
类此这种难对还有不少。听说,前些年有一位学者,临终前慨叹当前工作方法简单化所带来的恶果,吟了一个上句:
一切切切切忌一刀切至今,仍未有人对得出来、但愿它不要成为千古难对。
人名巧对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在江浙一带督学时,对一位与他同姓同名的考生说:“尔安得同我名?”考生答道:“我名乃父母所取,弗敢更改也!”李无奈,出句命考生试对。李出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考生思索片刻,对出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出句者盛气凌人,对句者不卑不亢,均巧用了历史人物之名,对得精妙、令人拍案叫绝。
解放前,《大公报》曾出句征对“左舜生,姓左不左;易君左,名左不左;两君胡适?其于右任乎。”熊一鸥先生应征对曰:“梅兰芳,伶梅之梅;陈玉梅,影梅之梅;双玉徐来,是言菊朋也!”上联所嵌人名:“左舜生”是青年党头目;“易君左”系报界名记者;“胡适”乃鼎鼎大名的学者。亦可解释为“往哪里走”;“于右任”乃国民党元老。亦可解释为“在右边任职”。下联所嵌人名:“梅兰芳”著名京剧演员;“陈玉梅”著名电影演员。“徐来”也是电影演员,亦可解释为“姗姗来迟”;“言菊朋”,京剧演员,亦可解释为:“道是菊花的朋友”。此联之巧,在于所嵌人名自然天成,含义不凡,诙谐风趣,上下联末句还颇有点歇后语的味道,堪称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