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5年,南京大学和日本、泰国进行合作,启用卫星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简称MHRDS)。这个系统有以下几大功能:一是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传送功能。二是问题分析功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随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令学生以选择题方式按数字键作答,学生回答的结果返回到教师那里,以便教师掌握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三是质疑应答功能。学生利用多媒体通讯设备可以直接向教师质疑,教师和学生可以互通问题,而且整个问答过程的声音与影像,其他卫星教室的学生都能同时收视。四是教室影像传送功能。除了传递质疑学生的影像与声音外,各地卫星教室上课的整体状况的影像也能利用地上通信线路的静态图像的形式或利用卫星以准动画形式传送至卫星中心局的授课演播室,使教师能和直接面对学生授课感觉一样,消弭了空间距离的虚假感。
(二)学习支持系统
远程教育主要特征就是师生之间处于分离的状态,这种分离导致师生之间不能实现实时的交流,因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就成了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这不仅包括课件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与现实水平出发,还包括在实际的授课以外,还要提供大量的支持性资源,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国内比较常见的支持性资源,目前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以及视频会议系统或双向卫星广播,这两种形式都有自身优缺点,因此一般高校都采用这两种方式。
1.平台交互系统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凭借其可实现交互功能,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课件的章节、知识点来发布相应的作业,或综合性的题目。为使作业的表现形式能够做到多种多样,不但可以包含普通文本、而且可以包含图形、图像等,在系统中可选用office文档作为发布作业的基本格式,教师、制作人员可把作业内容制作成相应的office文档,然后上传文件并将作业发布出去。学生可以通过作业批阅系统提交作业,获取作业批改结果,而教师不仅可以批改作业,还可附以点评。
在当前的情况下,学生相对较多,系统的教学人员相对较少,角色也比较单一,直接导致的就是答疑力量匮乏、对答疑过程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以至于大量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回答。为解决这个问题,可在答疑和作业管理系统中设定多个教学角色,并做一定的教学分工,最大限度地保证答疑和作业批改活动在有效的管理、控制下有序地进行。如可设定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助教三种教学角色,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对答疑和作业活动进行管理和监控,设定作业批改和答疑方案,设定各种教学角色在答疑活动中的权限,还可以查看助教和教师的在线答疑和作业批改活动中的工作量统计情况,并可以让教学管理人员对作业批改和答疑活动做手工的调节;教师负责指导和监控助教的答疑活动,通过参与作业批改和答疑活动,他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助教主要负责批改作业、解答问题和分类整理。在设定了多种教学角色并进行教学分工后,就可以根据学生数量的不同,在答疑活动中灵活设置教学人员的数量,做到保证答疑的速度和质量。
现在,许多学校的答疑活动并不是很开放的,像用E—mail的方式组织答疑,学生看不到别人提的问题,同类的问题可能被反复地提问,造成资源的无端浪费;还有一些学校的答疑活动过于开放,它们直接使用开放的论坛来解答问题,论坛上内容非常杂乱,难以区分问题和讨论,不利于组织教师解答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系统中宜将答疑和开放性的讨论结合起来,整个答疑包含个人部分和开放部分,如此能够综合两方面的优点。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让教师回答,问题和答复会在个人问题部分展示,同时也会发布到开放性的论坛上,在开放论坛上还允许其他学习者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如此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进行积极参与。
在答疑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作为一种资源,给其他学习者提供参考和查阅。在答疑的同时,教学人员可以选择常见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入库保存。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入库的问题资料可以长期利用,并且提供灵活多样的查阅和检索方式。在系统中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的章节知识结构对问题进行顺序访问,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对问题资源进行关键词检索。
2.视频会议或双向卫星实时广播
诚然,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但这种互动需要的成本实在是太大,因此不能经常性地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般可用于考前辅导或其他比较重要的教学活动。另外,现在也有很多学校也采用面授的方式来弥补技术手段的不足,但这种方式也只是偶尔为之,成本也比较高。
三、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网络高等教育是新生的事物,它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在政策上,网络高等教育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这使得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政府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
无论在我国,抑或在世界其他国家,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都十分短暂。借助于网络发展高等教育,国家必须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相较于传统高等教育,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以下政策优势:
1.招生自主权
尽管高教法给高校授予了自主招生的权利,但具体的法律条文还没有成为现实的政策。实际上,传统高校依然是在教育部的计划内招生(计划外的名额受到严格的限制)。教育部对新兴的网络高等教育,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扶持。它主要表现便是授予网络高等教育以自主招生的权利,高等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招生方式,包括从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中录取,也允许高校自行命题招生。可以说,这给各高校以极大的灵活性。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传统、声誉、专业及生源,自主组织命题、制定招生计划、划定录取分数线。从目前各高校招生情况来看,平均约70%以上的学生是由高校自主命题招录的。
2.自主设置专业
那些实施网络高等教育的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可以自主设置招生专业。各高校不但可以在本校已设置的本、专科专业和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范围内,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展开本、专科学历教育和学士学位教育,经批准,而且也可以开展研究生学位教育,还可以经过认真论证,开设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的新专业。
3.收取学费
网络高等教育,还可实行成本收费,它的收费标准和办法由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学校所在地物价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
4.自主颁发证书与文凭
开展网络高等教育的高校,可以对达到毕业要求的本、专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它的具体形式由高校来自主决定。
5.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
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优越点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不但可提前毕业,而且可以延缓毕业。
我们知道,政府给予网络高等教育的这些政策上的支持,实际而言,政府就是要将网络高等教育推向市场,按照市场的操作方式去运行。
(二)适宜发展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
在我国,网络教育所走的道路与国外是不同的。国外的网络教育是作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或在职培训的一种方式发展的,而我国则用来发展本科学历教育。当前,在四个层次的网络高等教育中,占绝大部分的是专升本学生。像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升本在职学生约占60%,其他试点高校也达到超过了一半的比例。尽管这种发展方式提高了网络教育的含金量,但因其先天的不足,使得网络教育作为本科学历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难以避免的困难,如校园文化的营造、教学秩序的管理等。
除此之外,缘于在身心发展方面,大学生很不适宜用网络的形式进行学习,我国这种模式的网络高等教育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然而,对于那些在职的成人而言,网络教育由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他们将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主要以自学的方式来学习网络课件。应该可以十分确定的说,网络教育更适合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
(三)产业化发展
在我国,网络高等教育在迅猛地发展着,这不仅缘于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以及我国高等教育落后的现状,也就是存在庞大的教育需求,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这种需求就显得更加的迫切,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还得益于自身所具有的规模效益。
在公共经济学中,依据产品的消费竞争性和排他性,将产品分为三大类:纯私人物品、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所谓的消费的排他性,即当一个人消费某产品时,别的人就不能再消费该产品了,如食物等;反之,如果一个人消费某产品而不影响别人消费该产品时,那么该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如公园等。所谓消费的非竞争性,即当增加一个人消费某产品时,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法律、国防等;反之,则该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如服装等。根据公共经济学划分各类产品的标准,网络教育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归根结蒂,网络高等教育是一种依靠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形式,而高校提供的主要产品是多媒体课件,它的实质是多媒体教材。作为一种知识产品,教材具有典型的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当增加一个人消费该产品时,边际成本为零。
2.具有消费上的排他性
通过非常简单的方式即注册收费,现代网络教育就能够使对教育产品的消费具有很好的排他性。
根据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得知,其实网络教育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也完全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排他性消费,具有非常明显的规模效益,这使得举办网络教育完全可以盈利。所以,市场完全可以介入网络高等教育。我们可以预期,网络高等教育即将成为教育产业的先锋产品,是教育市场化的领头军。对于这个问题,政府要有充分而周到的考虑。
与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较而言,网络教育以其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能为更多的人提供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有关专家认为,实施网络教育是我国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举措。现在,清华等一批学校提出要建设“数字化校园”,北大已考虑校内学生有1/3的学分从网上获取。据有关部门预测,在3年内,全国重点高校的近20所网络教育学院和广播电视大学将招收远程学生100万人。
然而,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来说,我国的网络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晓鹏副教授告诉媒体:“传统上,教授们自己编写教案,对自己的教科书拥有所有权;现在,他们被邀请去帮助设计在线课程,网上大学希望与这些教授们共同拥有,甚至全部拥有这些课程的所有权。当前,知识产权的问题就变得很难处理。”另外,网络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张晓鹏认为:“目前我国计算机普及率偏低,网络传输速度太慢,宽带多媒体电信网等远程教学信息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高,上网费用过于昂贵,致使教学双向交互信息严重不对称,严重制约了网络教学的发展。”
基于上述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要办好网络教育,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相关的网络教育专利方面的政策,研究和制定激励教师投身网络教育的政策。信息产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向网络教育提供高速、优质的上网服务。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制定明确的优惠和补贴政策,用于弥补网络教育起步阶段经费的短缺。
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在美国APPLE公司成立,这个实验室主要研究计算机技术同多种信息媒体相结合,并首次推出了MACHITOSH系统机,标志着早期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到了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发展相当迅速,给信息传播带来了一场革命。现代意义上的多媒体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不但具有计算机所固有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等功能,还采用了图形窗口、交互界面、语音识别和触摸屏等先进方式,使计算机不仅具有了处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的能力,并能够用人类习惯的方式、图像、声音,生动逼真地传播和表达信息,和人类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电子图书室、多媒体教学管理等的蓬勃发展。除此之外,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使以因特网(INTERNET)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技术构成了现代技术文化的重要部分,联系上亿人的因特网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拓展了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与教育更是结下不解之缘:美国在1998年公布了INTERNET计划,宣布要使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每一家庭和每一个美国公民都能享受INTERNET带来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英国政府建议成立网上工业大学,并推出“全国学习网”,目标是到2002年使英国3.2万所中小学全部进入因特网;我国教育部1999年推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校园网的构建提到日程上来,2000年4月中国基础教育网正式开通,同年10月国家教育部宣布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目标是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使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能与网络联通,到2005年使所有大学和一千所中小学上网。
“多媒体”与“网络”的有机结合,促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产生。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媒体,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信息空间主体化和非线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媒体有质的不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特有的优点使其对教学的介入,既改变了教学手段,又对传统的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地冲击了机器工业时代“大批量生产”形式的教学。现在这一技术正朝着交互性、非线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思想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