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炀帝走上祭坛后,打黄伞的内相也跟着走上坛去,其它仪仗队成员,便都在下边停下了。
跟着走上坛的大臣是:左翊卫大将军、兼兵部尚书宇文述;吏部尚书庐恺;另外,还有两位贴身护卫——太仆少卿宇文化及和郇王杨庆。他二人是护卫,上去后,便在炀帝的身后站定。宇文述和庐恺是伴驾大臣,上去后,文东武西站立两边。
这时,炀帝看一眼人山人海的千军万马,又看一下高丽的方向,不禁轻蔑地冷笑一声,这才自信地、又非常虔诚地焚香烧纸,跪地叩拜。
宇文述、庐恺、宇文化及和杨庆也同时跪下,朝着太牢拜了三拜。他们拜罢起身后,杨庆把写着敕文的黄绢展开,同宇文化及捧着,站在前边。
他们扯过身来,十分严肃地望着人山人海、旗幡招展的下边,只有片刻,这位非常自信的炀帝广,两手背剪,严肃地念道:
天地大德,降繁霜于秋今,圣哲至仁,著甲兵于刑典。故知造化有肃杀,义在无私。帝王之用干戈,盖非获已。版泉、丹浦,莫非龚行,取乱覆昏,咸由顺动。况乎甘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商郊问罪,周发成文王之志。永监前载,属当朕躬。
今我大隋,诞膺灵命,兼三才而建极,一六合而为家。提封所渐,细柳、盘桃之外,声教爰暨、紫舌、黄枝之城。远至迩安,罔不合会,功成治定,于是乎在。而高丽小丑,迷昏不恭,崇聚勃、碣之间,荐食辽、夷之境。虽復汉、魏诛戮,巢窟暂倾,乱离多阻,种落还集。萃州薮于往代,播实繁以迄今,眷彼华壤,剪为夷类。历年永久,恶稔既盈,天道祸淫,亡微已兆。乱常败德,非可胜图,掩慝怀奸,唯日不足……
今宜授律启行,分麾届路,掩渤澥而雷震,历夫余以电扫。比戈按甲,誓旅而后行,三令五申,必胜而后战。左第一军可镂方道;第二军可长岭道;第三军可海冥道;第四军可盖马道;第五军可建安道;第六军可南苏道;第七军可辽东道;第八军可玄菟道;第九军可扶余道;第十军可朝鲜道;第十一军可沃沮道;第十二军可乐浪道。右第一军可粘蝉道;第二军可含资道;第三军可浑弥道;第四军可临屯道;第五军可候城道;第六军可提奚道;第七军可踏顿道;第八军可肃慎道;第九军可碣石道;第十军可东施道;第十一军可带方道;第十二军可襄平道。凡此众军,先奉庙略,骆驿引途,总集平襄。莫非如豺如貔之勇,百战百胜之雄,顾眄则山岳倾颓,叱吒则风云腾郁,心德攸同,爪牙斯在。朕躬驭元戌,为其节度,涉辽而东,循海之石,解倒悬于遐裔,问疾苦于遗黎。其外轻赍游阙,随机赴乡,卷甲衔枚,出其不意。又沧海道军舟舻千里,高帆电逝,巨舰云飞,横断氵贝江,径告平壤,岛屿之望斯绝,坎井之路已穷。其余被发左衽之人,控弦待发,微、虑、彭濮之旅,不谋同辞,杖顺临逆,人百其勇,以此众战,势等摧枯。
然则王者之师,义存止杀,圣人之教,必也胜残。天罚有罪,本在元恶,人之多僻,胁从罔治。若高元泥首辕门,自归司寇,即宜解缚焚梓,弘之以思。其余臣人归朝奉顺,咸加慰抚,各安生业,随才任用,无隔夷夏。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布以恩宥,喻以祸福。若其同恶相济,抗拒官军,国有常刑,俾无遗类。明加晓示,称朕意焉。
在坛下站着的众将士,看炀帝念完,便一齐举着兵器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声音雄壮有力,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炀帝见了很高兴,便端起祭案上的一碗酒,严肃地举过头。片刻之后,他将酒倒在地上,就要说话,突然从远处刮来一阵旋风。这旋风来得很快,眨眼就到,便在人群中旋了起来。
顷刻间,一些将士的帽子也刮跑了,几个旗幡也被旋风旋到半空云里了。
将士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旋风给惊呆了,就连祭坛上的炀帝也愣在那里。
谁知这旋风来的快走的也快——卷着一些军帽和几面旗幡向西边去了。开始几个大臣只是好奇,后来感到有些不妙。
在祭坛上站着的吏部尚书庐恺,见此情景,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暗道:兵马未动,旗、帽被卷,看来凶多吉少。忙朝炀帝执笏道:“陛下,我军就要出发,被旋风卷走了旗帽,凶多吉少。望陛下休兵,改日择吉征东,不知……”
炀帝也知道是不祥之兆,但已经祭了天,无法收场,听了庐恺上奏,一摆手道:“不要多言!只要谨慎,万无一失。”
庐恺忙拜道:“圣上英明。”不再言语了。
炀帝向前走几步,大声道:“将士们!不要看那阴风卷走了旗、帽。我们是正义之师,正义是能战胜邪恶的!那高元做恶多端,民愤极大,此次出兵,定能取胜。工部尚书宇文恺为先锋,率工匠三千,逢山开路,遇水建桥。骑兵一团出发,然后按顺序,最后是杨玄感的辎重戎车。”将手一挥道:“奏乐!出发——”
一声令下,鼓乐也奏响了,队伍也出发了。宇文恺的人马在前,骑兵一团紧跟,挨着是二团、三团、四团和步卒的四个团了。
炀帝看步卒也行动了,这才同他的文武大臣和众内相走下祭坛,坐上辇,跟在浩浩荡荡的大军后边。
御辇前仍是打着龙凤日月旗和金瓜银斧的仪仗队,两个护卫——宇文化及和杨庆,都骑马跟在两边;他的贴身内侍王义,也骑着马跟在御辇的左边;辇后是披挂整齐、骑着马的文武大臣;再后就是杨玄感的辎重戎车。从宇文恺的先头部队开始,到杨玄感的辎重戎车为止,前后相距五十多里,而且每队的铠胄、兵器不同,每队的缨拂和旗幡也不同。他们浩浩荡荡,尾首相连,鼓角相闻,旌旗招展,漫山遍野地向高丽而去。
他们沿途如何,暂时不表,却说东莱海口的水军大帅来护儿:
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氏,幼而卓诡,好立奇节。当他读诗句“击鼓其堂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时,他总是舍书而叹道:“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名,安能区区久事垅亩?”
当地人听了,都惊其言而壮其志。
就在这时,吴州总管贺若弼在江南寿州镇守,十六岁的来护儿主动去报名,愿当兵吃粮。若弼看他聪明能干,并且文武皆通,便就收下他当个中军。后来他多次立功,就封他为大都督;平陈之役,因功进位上开府,后来又从杨素击高智慧于江南,战败众贼,又立大功,进位大将军,泉州刺史。
炀帝即位后,对这位文武双全的来护儿很感兴趣——便召他进京,封他为左武卫大将军,从驾江都。
大业四年,又参加了吐谷浑战役,因功转为金紫大夫,至到如今。
他今年四十四岁,身材高大,虎臂熊腰,二目炯炯,三绺长髯。他是红盔红甲,足登战靴,肋下挎剑,身披红色斗篷。此时,他的水师也出动了,让大将军周罗睺为先锋,率水军三万,战船百只,扬起蓝帆,头前开路。
他们后边是正议大夫陈棱和通议大夫王辨的一、二兵团;这两个兵团的后边,来护儿的帅船居中;长孙晟的三团在左,杨义臣的四团在右。跟在他们后边的是张镇周和吐万绪的两个兵团,再后就是王仁恭的粮草队了。
除了仁恭的粮草队外,每个兵团是三百只战船,三万名将士,而且每团的铠胄、缨拂和旗幡各不相同。从先锋周罗睺的战船开始,到王仁恭的粮草队为止,左右有二里多宽,上下四十多里长,老远看去,整个海上,到处是船,到处是兵,到处是旗,到处是刀枪,大有泰山压顶之势。
再说帅船上:这位水路总管来护儿,他一手扶剑,一手推髯,十分自信地站在船头,望着前方。他的左边是已经失宠的齐王暕;右边是兵部侍郎斛斯政。
他们后边还站着两文、三武五位大臣——文官是礼部侍郎许善心,新科进士鲜于罗;武将是幽州总管元弘嗣,鹰扬郎将秦琼和武贲郎将罗士信。他们几位皆无言语,都严肃地站在船头上,注视着如飞的战船和一望无际的沧海。
不多时,水师进入氵贝水了,来护儿问许善心道:“许大人,此处距平壤有多远?”
许善心手捻长髯,想了想,道:“此处为氵贝水,距平壤还有六十多里。”
来护儿道:“不能再走了。”对鲜于罗道:“速去传令,让各营靠岸,准备战斗。”
“遵命。”鲜于罗应罢,忙爬上战船的最顶处,用红旗向前方发出了靠岸的信号。正在乘风破浪的先锋官周罗睺,见帅船上发出靠岸的信号,忙下令靠岸。眨眼间,他的二百只战船都打过方向,朝岸边靠去。
紧跟着,后边的六个团和一个押运队,在水军大帅来护儿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向岸边靠去了。
他们怎么靠岸,暂且不表,却说这边的马、步兵一百多万人马:前边是东征的水、马、步三军总管宇文述带队,后边是御驾亲征的大元帅炀帝广压阵。一路上,真是滚滚征尘,重重杀气,非止一日,便就来到辽水了。
宇文述上疏炀帝道:
兵部尚书臣宇文述,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奏:我军之众,又隔辽水,若白日渡河,会招来敌兵,造成伤亡。可后退三十里扎营,子时造桥,寅时抢渡,准能顺利渡过,一举破之。不知有当圣意否?乞圣上睿鉴,臣不胜待命之至。
炀帝看了,遂提笔在下边批道:
宇文述所奏可行。然造桥任务重大,直接关系到我军的胜败。为了万无一失,着尚书丞、总管府宣谕史刘世龙为造桥总监,协助工部尚书宇文恺,从子时到寅时前,建浮桥三座,不得出错,失误者斩。钦此。
宇文述接过,一边命令各兵团后退扎营,一边把圣旨交给了刘世龙。
刘世龙是大、小良娣的父亲。虽说太子昭早年去世,他的大女儿也香销玉殒,但他毕竟是燕王倓、越王侗的外公,炀帝的亲家——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
闲言少叙,却说他接到圣旨后,听说让他为造桥总监,心里有些紧张,暗道:这次出战能否得胜,直接与这三座浮桥关系很大。在两个时辰内,要建起三座浮桥,假若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一个浮桥出事,对他这个总监都没有好处。然而,这是圣意,无法说个不字,只有硬着头皮找宇文恺去了。
宇文恺听说刘世龙为建桥总监,心里轻松多了。他看总监刘世龙来了,忙引着云定兴和封德彝一道,便热情地把他迎到帐内,分主次落座后,刘世龙严肃地:“圣上让卑职为建桥总监,并让在两个时辰内建三座浮桥,我心里没底儿,所以来问各位。”
宇文恺道:“现在已办到的船只和木板,只够建两座桥,还差一座桥的东西。”
刘世龙听说差那么多东西,有些紧张,起身说:“快派人到上、下游去弄船,他要多少钱给他多少钱,越快越好。”
宇文恺也起身道:“遵命!”
这才吩咐道:“云定兴、何稠听了。”
他二人起身,同时拱手道:“卑职在。”
宇文恺道:“你二位各带五十人去雇船,定兴到上游,何稠到下游。他要好多钱就给他好多钱,越快越好。”
他二人应“是”,匆匆去了。
宇文恺看他二人走去,对封德彝道:“你也引五十人去,到镇上买木板。价由卖主定,不得有误。”
“遵命!”封得彝也匆匆去了。
该走的都走了,大帐内,只留下刘世龙和宇文恺二人。
刘世龙对宇文恺道:“宇文大人,干脆咱二人到河边去,看在哪个地方建桥合适。”
宇文恺一笑道:“卑职也有此意。”于是,他二人便骑上马,一阵风地来到河边。经过半天的观察,终于找到了个河面窄、水势缓的地方建造浮桥。
这天晚上,他二人便早早地用了膳,就通知有关人员向河边送东西了。只因船只和木板很不好弄,所以,去上游的定兴雇来了十条船;去下游的何稠只雇来八条船;去镇上的封德彝,引着人跑了半天才买来百十块板子。
刘世龙担心地:“天哪!就这一点东西,怎么能搭起三座桥?若误了大事,怎么了得?”
宇文恺也非常害怕,想了半天,说:“眼下已到亥时,再去雇是来不及了。我看这样吧:此处河面窄,搭浮桥时,可将船只摆开一些,或许会够的。”
几位称善。于是,刚到子时他们就开始了。
云定兴负责建中间的浮桥;何稠负责建左边的浮桥;封德彝负责建右边的浮桥。
宇文恺把所有的人全部拉出来——接船的接船,铺板的铺板,系绳的系绳,运料的运料……
好在是四月初,天气温暖,在水上作业并不辛苦。刘世龙和宇文恺乘一只小船,上上下下的亲自指挥。
他们进展得比较顺利,还不到寅时,这三座浮桥都铺到了东岸。不巧的是:中间这座桥还差两只船,左边那座桥还差三只船,就右边那座桥向岸上搭了两块长板,勉强到头。
刘世龙一见吓傻了:“天哪!这可怎么办?”
宇文恺也不知怎么办,半天无语。
他们怎么安排,暂且不表,却说行宫内:
炀帝几乎一夜未睡,虽说他当天下午就下达了命令——各兵团将士原地休息,四更造饭,五更出发,然而,他担心浮桥。
莫看他派刘世龙去监督建桥,但他仍不放心,不时发人去打听。就在全军用了饭、准备出发时,一人飞马来报:“陛下,三座浮桥已铺到东岸,很快就完工。”
炀帝闻之大喜,遂走上帅台,朝下边的众将士道:“浮桥即将完工,我们兵分三路: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为中路先锋,率步兵一、二团和辎重戌车;左骁卫大将军于仲文为左路先锋,率骑兵一、二团和步卒三团;右骁卫大将军薛世雄为右路先锋,率骑兵三、四团和步卒四团,向辽河进发。”
一声令下,这三路人马,在这三位先锋官的带领下,如飞地来到辽河,又分左、中、右上了浮桥,浩浩荡荡地向东而去。
再说宇文恺,为两座浮桥差几只船儿无法修通,急得要命。眼下,东方已经泛白天快亮了。他看兵马顺桥而来,又见东边岸上来了敌军,朝一筹莫展的刘世龙道:“刘大人,我们大军已到,敌军也来了,这可怎么办哪?”
刘世龙何尝没看见。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看他问话,含泪道:“是我失职,误了战机,要杀就杀我吧。”
“不!”宇文恺拦道:“我是工部尚书,罪在我身上。干脆,我以死来谢天下。”他说着拨出宝剑,当刘世龙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时,他已经将宝剑刺进自己的胸膛,鲜血喷出,倒地身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