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御林军把高熲拖出宫后,炀帝的心里酸得难受——也忘了皇帝的尊严,便扑在龙案上伤心地哭了。不多时,一御林军端着高熲的人头,上来禀道:“陛下,高熲已斩。”
炀帝这才起身,看见高熲的人头,心里更加难受,继而一摆手,意思是让他把人头端下去。
御林军心领神会,便将人头端下去了。
炀帝将腮上的眼泪擦去,先看一眼在中间跪着、吓得发抖的贺若弼和宇文毕,又扫一眼众大臣道:“看谁还讲情?”
此时,众文武心惊胆战,谁敢多话。
炀帝看没人多事了,这才道:“左右。”
众御林军出班拱手:“在。”
“把他二人拖下去,斩首示众。”
“遵旨!”于是,这几位抓起贺若弼,那几位扭着宇文毕,虎狼般地把他二人拖出宫了。不大功夫,一宫人端着他二人的人头,进来禀道:“陛下,他二人已斩。”
炀帝也不想看,一抬手道:“挂宫门外示众。”宫人说“遵旨”,退下不提。
炀帝看他退下,说道:“夜已近午,有事明日再说,都下殿休息去吧。”
“遵旨。”众大臣忙跪下,山呼舞蹈,退出行宫。
此时炀帝像失了神,便呆呆地坐在龙位上,流出了伤心的眼泪……
一夜无话,第二天上午,炀帝是巳时起的床——仍为怒杀那三位大臣而心里伤感。他刚吃过饭,在行宫里散步,见一内相进来,朝他拜道:“陛下,吏部尚书牛弘来了,说有要事面见圣上,是否让他……”
炀帝听说牛弘来了,脑袋不禁“轰”的一响,惊呼道:“天哪!他是为县试而来的。快请他进来,请他进来。”
内相应“是”,匆匆去了。不多时,就见牛弘走进来,朝上边跪下拜道:“吏部尚书臣牛弘,参拜万岁!万岁!万万岁!”
炀帝笑道:“罢了,平身回话。”
“谢万岁!万岁!万万岁!”牛弘拜罢起身,站在一边。
炀帝道:“牛爱卿千里寻来,可是为县试之事?”
牛弘道:“正是为此。陛下,今日就五月二十九了,距县试还有七天时间,既无试题,又没派人监考,到时……”
炀帝道:“你来得正好,现在办还来得及。”说着他提笔铺纸,只见他想了想,写道:
大业三年六月六日县试,可由各县县学主考,各县县令监考。
试题是:
一题:“设立科举”一章。
二题:“治国之道”一节。
三题:“开皇律”三条、五款。
诗题是:“赋得山河如画”。得速写,五言,八韵。
若有人舞弊、泄露试题者,一经察觉,决不宽待。钦此。
炀帝写毕,递给牛弘道:“我朝一千二百五十个县,可让文官抄写三千纸,每县两份。”
牛弘说“遵旨”,接过去了。
却说牛弘下朝后,立即召来一百多名文官,一人念,百人写,不多时,便就抄齐,然后又派人发往各郡,再由各郡送到各县……
安排完毕后,也不让牛弘回京了,让他接替高熲的职务——右光禄大夫;让刑部侍郎庐恺接替贺若弼的礼部尚书之职;让工部侍郎卫玄接替宇文毕的刑部尚书之职。只因张衡举报有功,不但赏他了一些金银绸缎,而且又封他为尚书左丞。
张衡是跪地叩拜,高呼万岁,然后便接过赏赐,下殿去了,不必细表。
三天过后,高昌国和吐谷浑的客人要回国了。炀帝率领众文武,便带着礼物送他们上路。
这天,本来启民和公主就要引着炀帝、萧后和众大臣去突厥做客。然萧后心细,便提前派人去到长安,准备把义成公主的父亲、萧后的兄长、以前梁朝的后主、现任莒国公、内史令的萧琮请了来,让他父女见上一面。
义成公主当然高兴,因为她出塞七年了,还从没回朝见过父亲。启民听说萧琮要来,也很激动,因为他和公主成亲以来,还没见过老岳父、以前梁朝后主的面呢,所以,他们都乐意再停留几天,会一会亲人。
就在六月三日的下午,萧琮在内相的带领下,骑着快马,穿着一新,如飞地来了。
萧琮今年四十五岁,仍是丰姿俊雅,香风袭袭,就是下巴上多了一把胡子。
他眼下还有一男一女,男的叫萧铉,今年十九岁,官拜襄城通守,现在襄城任上;女的叫萧丽,今年十四岁,花儿一样,尚未许人。
闲言少叙,却说他听说女儿回国,现在榆林,便同小女儿萧丽一道,一人骑了匹快马,在内相的带领下,扬鞭催马,奔上大道,不几日,便就来到榆林东郊了。
这时,炀帝、启民、萧后和公主,便一同说笑着来到外边。当看到内相引着他父女的马儿奔来时,都激动得喊着迎了上去。
他们也激动地跳下马。当然先是君臣大礼,然后启民和公主向他见了礼。
他的小女儿萧丽,也热情地向炀帝、她的姑父,萧后、她的姑妈,启民、她的姐夫,公主、她的姐姐见了礼。寒喧一毕,在炀帝、萧后、启民和公主的簇拥下进了行宫。他们进了行宫后,分宾主坐下,宫女急忙献上香茗。
他们父女分别七年了,今日相见,倍感亲切——谈不完的离别之情,说不尽的人间冷暖。晚饭以后,他们又谈到鸡叫三遍方才休息。
第二天就要出塞了,启民怕帐内安排不周,遂派数骑头前驰回,安排去了。
炀帝看他父女恋恋不舍,便笑着说:“萧爱卿,你和小女儿也一同出塞吧,你们再亲热几天。”
他们几位听了非常感激,便同时拜道:“谢陛下开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炀帝道:“罢了,快安排上路吧。”
他们又拜,这才起身安排去了。
不多时,文武大臣都已到齐,启民的三千部众也已赶到。启民让公主同她父亲、妹妹并马而行,他要在前边与圣上带路。
这时,两百多文武大臣,两千多御林军,和启民引着的三千部众,已立马在古道两边,恭候着炀帝和萧后的到来。
片刻时间,只见黄伞飘飘,彩旗招展,众内相簇拥着的炀帝和萧后的御辇来了。
这些大臣和启民的三千部众,见炀帝、萧后驾到,便一齐跪地叩拜,高呼万岁。
炀帝坐在御辇里,边走边向两边跪着的人们摆手,道:“众爱卿平身,平身上路。”
两边的人们又拜,这才起身。
这次出塞的御道,是现任刑部尚书卫玄所开,所以就由卫玄在前边引路。这一行人,尾首有十里多长,老远看去,旗旛隐隐,红缨点点,浩浩荡荡地正北而去,不几日,便就穿过太行,进入草原了。
进入草原后,骑马和步行的倒还可以,惟独辇车,遍地的杂草使车轮无法滚动。在前边引路的刑部尚书、也就是曾来凿过太行的工部侍郎卫玄,看到眼前的情景,忙下马朝炀帝说:“陛下,这边是突厥境内,臣不敢擅自开挖,所以此处……”
炀帝一摆手,道:“这与你无干。”于是走下辇,看着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和一片片肥壮的牛羊,笑道:“真是个好地方。”继而朝走下凤辇的萧后道:“我们也骑马吧。”
萧后还没有来得及回话,只见启民下马拜道:“陛下,怎么能让你二位骑马呢?我有三千部众,有刀、剑的可在前边砍草开路,无刀、剑的可帮他们推、拉车辇。”
炀帝赞道:“难得你一片孝心!”
接着,他和萧后又上了御辇。启民朝众部下喊道:“各位,所带刀、剑者可在前边斩草开路,无有刀、剑的可来推、拉车辇。”说着,他便拔出宝剑,在前边的杂草根处砍了起来。这些带刀、剑的部众,看大可汗都砍起草来,于是也拔出刀、剑,来到前边斩草开路。就这样,他们边砍草,边前进,到了下午未时,他们终于到了朔州大利城了。
这时,启民可汗的长子咄吉和二子拓特勤二位,便率领帐下的叶护、特勤、利发、屯发和各部落的首领,都举着狼牙旗和彩旗,吹吹打打地迎客人于南城门外。
就在南城门外的草坪上,拓特勤也派人建一大帐,帐内设有桌椅,这也是接待外宾的地方。启民可汗和他的两个儿子,便热情地把贵宾让进帐内。众客人落座后,咄吉、拓特勤和众官员,便热情地向客人们上菜敬酒。
炀帝端起杯,看胡人如此热情,不禁诗兴大发,遂大声呤道: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
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
索辨擎膻肉,韦鞴献酒杯。
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炀帝吟罢,便将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顿时,全场人都拍手叫起好来。
启民看炀帝饮了,便亲自过来,与炀帝和萧后各斟一杯,继而一笑,道:“陛下,你是****的皇帝,至高无上,能和皇后到我大利城来,给我突厥增辉不少。我向尊敬的大隋天子和皇后,敬酒三杯,谨表诚意。”
炀帝和萧后都笑着饮了三杯。
启民又斟上,笑道:“陛下,我突厥也有狄歌、胡戏,当然没有贵国的精彩,如果陛下和皇后感兴趣的话,可让他们献上一曲,如何?”
炀帝听说有胡戏,大喜道:“好极!寡人最爱看戏,特别是塞外的胡戏。”
启民向外一招手,道:“开始!”
原来帐棚门里边那个空场处就是舞台。他们为了盛待来宾,也在本国挑选了一些能歌善舞的艺人。当他们听说叫开始时,一群头勒白巾、身着胡服、足穿马靴的青年男子,手执羯鼓、手鼓、堂锣、云锣、瑶琴、芦笙、胡笛和琵琶上场了。
他们上场后,便摆了个造型奏起乐曲来。
此乐曲充满激情,穿云破石,使全场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就在这振奋人心的器乐声中,有八名袒胸露臂的少女,身披轻纱,小鸟般地飞上舞台,跟着在这舞台上,乐队中,随着乐曲,踏着舞步——时而向前,时而向后,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当她们轻轻地在乐队群中穿花时,有一黄衣女子,随着这优美动听的音乐走上台来,并且边舞边唱:
北辰为政玄坛,北陆之祀员官。
宿设玄圭浴兰,坎德阴风御寒。
次律将迥穷纪,微阳欲动细泉。
管犹调于阴竹,声未入于春弦。
待归余于送历,方履庆于斯年。
一曲唱完,众舞女和这一黄衣歌女摆了个造型,然后又像小鸟般地飞出帐外。
炀帝、萧后和众大臣,看一曲终了,便都拍手叫好起来。
台上的乐队并没有下场,仍在奏乐。
这时,一男一女微笑着走上场来。男的是胡衣胡帽,女的是长袖轻衣。他二人随着音乐声,一唱一合地表演起来:
百福四象初,万寿三元始。
拜献惟衮职,同心协卿士。
北极永无穷,南山可足拟。
寿随百礼洽,庆与三朝升。
惟皇集繁社,景福互相仍。
申锡永无遗,穰筒必来应。
百味既含馨,六饮莫能尚。
玉雷信湛湛,金卮颇摇漾。
敬举发天和,祥祉流嘉贶。
他二人唱完,也作了亮相的动作,便微笑着退出帐棚。
顿时,炀帝、萧后和众文武又高兴地拍手叫好起来。
启民看炀帝和皇后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继续演唱,直直演到下午酉时方才作罢。
这天晚上,启民特意把炀帝、萧后、萧琮和小女儿萧丽请到牙帐,热情招待。
炀帝看他如此忠心,遂下诏曰:
德合天地,功格区宇。突厥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志怀沈毅,世修藩职。往者挺身违难,拔足归仁,先朝嘉此款诚,授以微号。资其甲兵之众,收其破灭之余,復祀于既亡之国,继绝于不存之地。斯国施均亭肓,泽渐要荒者矣。
朕以薄德,祗奉灵命,恩播远猷,光融令绪,是以亲巡朔野,抚宁藩服。启民深委诚心,入奉朝觐,率其种落,拜首轩墀,言念丹款,良以嘉尚。宜隆荣数,式优恒典。可赐辂车、乘马、鼓吹、旗幡,赞拜不名,位在诸侯王之上。钦此。
启民听了,忙跪地叩拜谢恩,高呼万岁。
次日上午,炀帝在突厥的牙帐内升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赏赐启民的方物交与了启民,并且又赐启民夫妇金瓮各一,彩帛万段,番酋以下,都有赏赐。
启民和众酋长接过礼物后,又跪地叩拜谢恩,高呼万岁。
帝赐平身后,一内相进来拜道:“陛下,高丽使臣次对卢太乙求见。”
炀帝听说高丽二字,就有些生气,说道:“就想找他,他却来了,让他进帐。”
“遵旨。”内相拜罢,退出牙帐,不多时,只见高丽使臣,不敢抬头,不敢大步,提心吊胆地走进帐来。他刚一进帐,就朝上边跪下拜道:“高丽次对卢臣太乙,参拜大****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官,你道高丽大臣为何怕炀帝?炀帝又是为何听说高丽就生气?稍有交代:
高丽国先王汤,在北周时,就被征服了,年年进贡,武帝拜汤为上开府,辽东郡公。杨坚即位后,晋授大将军,改封高丽王,岁岁进贡。
高丽王在开皇十年七月去世后,他的长子元即位。文帝得知,遂拜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袭辽东郡公,后册封王。谁知元野心勃勃,竟在开皇十七年率靺鞨之众,攻战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败。
文帝得知大怒,遂命汉王谅为行军元帅,率兵征讨。不料他们水土不服,因疾罢兵,至今尚未处理。
炀帝即位后,高丽王没有来朝贺,更加生气,是打算遇着时机,找他们算帐,谁知他今日送上门来,怎不动怒?
闲言少叙,却说炀帝看他上殿,跪地叩拜,不禁气得一拍龙案,道:“你来做甚?”
太乙忙拜道:“回陛下,我国国王,为了想和****和好,特意派臣,前来说合。”
炀帝听了,正色道:“要想修和,可让你国王早日来朝。尚若他仍像往日,既不进贡,又扰我境,我必与突厥联合,踏平你高丽。”
太乙听了,怕得要命,连连叩头,不住说“是”,继而颤巍巍地退出大帐,又急颠颠地上了马,这才灰溜溜地回高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