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高熲、杨素等离开金殿后,便招集天下的能工巧匠制作起来。
他们是怎么制作,暂时不表,却说领旨去征收羽毛的太府少卿何稠和太府丞云定兴:他二人接到圣旨后,不敢怠慢,便分头到各州县催办去了。
先说何稠,何稠字桂林,西城人氏,本是国子祭酒何妥之兄子也。他父叫何通,是辨玉行家,常与达官贵人辨玉。
他十岁那年,江陵失陷,他父也去世,就同他叔父何妥来到长安。周武帝看何妥有才,授太学博士。从此,何稠又跟着他叔父学了不少东西。杨坚即位后,封何妥为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何稠跟着也召为参军。
开皇初,授他为都督,累迁御府监,历太府丞。在这时期,他博览古图,多识旧物,能辨出很古老的文物。所以,不管外国进什么宝物,都由何稠鉴别真伪。
我国的瑠璃制作,早已失传,宫廷建造,很难买到。何稠以绿瓷为之,传与世人。
文帝大喜,又拜他为员外散骑侍郎。
仁寿初,文献皇后驾崩,他同宇文恺参典山陵制度,深得文帝的好评,于是就封他为太府少卿了,直到如今。
何稠今年五十岁,生得既矮又瘦,刀条脸,黑豆眼,鹰钓鼻,女人嘴——到现在没长一根胡子。莫看他其貌不扬,但他纱帽一戴,蟒袍一穿,玉带一围,朝靴一蹬,倒还像个太府少卿,朝廷的命官。
闲言少叙,却说他和云定兴,接到征收羽毛的圣旨后,他二人决定分头行动,于是,每人带一道诏书,引一些宫人,骑上马出了城门。
何稠一行,是过江向东边秦州去了,每到一处,就和地方官联系,让他们协助征收羽毛。
当地方官得知是修仪仗需要羽毛时,立即挂出告示,帮助征收。
不说何稠是怎样征收,是否顺利,咱们转来说说云定兴:前边书说过,云定兴是个手艺人,和褒公宇文述是邻居,又非常要好,来往频繁。就因为他长去云家,所以他知道定兴有一女儿名叫阿云,生得非常美妙。褒公为了讨好太子勇,就把定兴的女儿送给杨勇。
太子勇是个色鬼,见阿云如此俊秀,就封她为昭训,赏褒公和定兴很多银子,后来在褒公的举荐下,让定兴打造兵器,深受文帝之赞许,封他为将作少监,邑千户。
谁知好景不长,太子勇被废黜了,他的女儿阿云也被削职打进牢里去了,好在阿云所生的杨俨没有废,仍为长宁王。
宇文述看杨勇失宠,杨广得志,很快又去讨好杨广,并为废立太子也出了大力,深得文帝的好评。
就因为文帝相信他,他时不时在文帝面前提起云定兴——说他做的甲仗最好,历来少有。
文帝对现在的甲仗也确实感兴趣,听他多此夸奖定兴,知道他的用意,于是,就封定兴为太府丞,专管朝内的甲仗之事。
如今云定兴五十三岁了,仍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就是脸上多了几道皱纹,下巴上多了一把胡子,但比以前老练多了。这次,炀帝让他和何稠征收羽毛,盛修仪仗,他很乐意,于是,他让何稠去江东征收,自己便在扬州,通过地方官——扬州刺史王世充,到处张贴布告,告示曰:
仪仗者,国之威也。当今仪仗,全是魏周制度,早该废除。大隋二世炀皇帝,登基以来,欲改旧制,仪仗也要改新,故而征收羽毛,按类赏赐,一般鸟羽每支文银一两,若有珍贵五色鸟羽者,每支赏银五两。
特告。
扬州正堂
大业二年二月二日
告示一出,市井百姓都行动起来了,每天确实收了不少。
这天,一老汉来到征收羽毛处,见云定兴拜道:“大人,我家后院有一大树,高有百尺,但树尖处有一鹤巢,卵育已久。老朽我攀不上去,无法取来,望大人想个主义,抓到此鹤。”
云定兴听了喜道:“你家距此多远?”
“不远,城西不到三里路。”
定兴道:“你头前带路,本官我亲自去看。”
老人拱手道:“遵命。”于是,他骑了一匹高头大马,又引了百十名随从,跟着那一老人出了西门,向他家走去。一路上,能看到不少背着网的捕鸟人,还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挎着羽毛篮子的人们向城里走去。
云定兴见了非常高兴,时不时地向他们打着招呼。他们一行人走着说着,不大功夫,便就到了。
原来此宅院是在一个山脚下建着,三间草舍,门朝南开,院墙是树枝夹成的,院内院外有几棵四季长青的小树。特别是后院里那棵山树,三围粗细,百尺多高。
眼下是二月,尚未发芽,树上光秃秃的,树梢处有一鹤巢,一只美丽的母鹤正在巢内育卵哩。
老人朝云定兴拱手道:“云大人,到了。”
云定兴早就看见树上那个鹤巢了,听老人说,笑道:“知道了。”说着翻身下马。
老人对云定兴道:“大人,请到跟前看。”
云定兴在老人的带领下走进后院。
这时,有几个捕鸟人也好奇地跟了进来。
一位瘦高个儿凑过来,看看这棵树,又看看上边的鹤巢,嗔道:“这么美一只鹤,怎么住在这棵树上?上也无法上,捉也无法捉。”
一位矮胖子说道:“好捉,好捉。”
云定兴也正在发愁,听他说好捉,忙问:“壮士,怎么个捉法,快快讲来。”
矮胖子看大官儿问他,便自作聪明地:“大人,这只鹤是在育卵的,在没有孵出之前,这只鹤是一刻也不离巢的。我想,我们干脆用斧伐树,待树倒时,岂不把它促住了。
云定兴好笑地:“树倒时,它岂不飞走了?”
矮胖子道:“有卵在此,它不会飞的。”看一柴夫拿着斧子,顺手夺过道:“我来砍。”说着,他竟挥起斧子砍起树来。
在巢里育卵的鹤是有灵性的,知道他们伐树的目的。它为了想保住自己的活命和几只即将出壳的后代,竟自己用它那尖嘴,在自己身上拔起毛来,而且每拔一根,抛掷于地——像树叶似地向下飘荡。
云定兴看羽毛飞下,又看那只鹤在拔自己身上的羽毛,忙制止砍树的胖子:“壮士!不要砍了,它自己献毛了。”
矮胖子正在砍树,听他一喊,忙止住,见上边确实飘下羽毛,又看见巢内的母鹤正在拔毛,竟激动地:“天子造羽仪,鸟自献毛羽。”他认为很好听,又重复了一遍。
在场的人们,见该鹤自献羽毛,感到很奇,听他如此说,也激动地跟说着:“天子造羽仪,鸟自献毛羽;天子造羽仪,鸟自献毛羽。”
聪明绝顶的云定兴,听他们唱出自献毛羽的歌谣,心里大喜,忙让人把落下的羽毛捡完,又赏了老人和在场的几位一些银子,这才骑上马,同他那一行人回城去了。
他刚一进门,也不顾休息,就提笔铺纸,作一贺表,表曰:
太府丞云定兴,有贺表献上,伏乞御览。臣等奉诏,征收羽毛,盛修仪仗事。臣等不敢怠慢,遂下文晓于全国。谁知告示一出,不但臣民捕捉踊跃,很快收齐,而且有鸟自献羽毛者不下百只,使市井传歌谣曰:天子造羽仪,鸟自献毛羽。
他又加以发挥,另编两句:
当今隋天子,真是好皇帝。
第二天早朝,他就把这道贺表献给了炀帝。
炀帝看了大喜,遂提笔在下边批道:
我朝盛修仪仗,竟有百鸟自献羽毛,乃吉兆也!可大赦天下,免天下一年税租,大庆三日,钦此。
这道圣旨一出,全国臣民欢腾起来了——这些年的在押犯人,不管情节轻重都放他们回家了;全国的农民和商人们,今年收入好多都归自己了。这些善良的臣民们,竟激动地跪在地上,望天叩拜:“我大****皇帝是名君,臣民有望,愿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万岁!万岁!万万岁!”于是,到处都请戏,大庆三日。
这天,扬州城内非常热闹。扬州刺史王世充,特意在御街一边搭着看台,此看台一丈多高,十几丈长,芦席遮天,红毡铺地。前排的中间设一龙案,大隋二世炀皇帝在案里边坐着,后边二宫女打着龙凤扇,二宫女的两边,光禄大夫段达手按刀柄在左,太仆少卿宇文化及手按刀柄在右。
炀帝的左边是皇后萧珍在座,右边是皇太子杨昭的位子,挨着两边的,那就是十六院的夫人、太子妃韦福荣、大刘良娣、小刘良娣和三位宫女抱着的三个小王爷的位子了。
后边第二排站着观看的是一、二品大臣,中间是越国公、尚书令、太子太师杨素,左边是安德王、太子太傅杨雄,右边是河间王、太子太保杨弘,跟着是吏部尚书牛弘,礼部尚书崔仲方,刑部尚书薛胄,兵部尚书段文振,民部尚书杨文思,右翊卫大将军郭衍,左骁卫大将军于仲文,右武卫大将军李景,楚州总管贺若弼,内史侍郎虞世基。
第三排站着观看的是五品以上的官员。
中间是太常高熲,左边是左武卫大将军来和儿,右边是右骁卫大将军薛世雄,以下挨着的是:右屯卫大将军麦铁仗,尚书丞刘世龙,吏部侍郎薛道衡,礼部侍郎许善心,刑部侍郎梁毗,兵部侍郎庐恺,工部侍郎卫玄和民部侍郎裴蕴等。
第四排就是九品以上的官员了。
看台下边的周围是御林军,街道两边还安排一些持枪的卫士。
扬州司马王恽,参军王伟,主簿王玄应专在街上巡察,以防不测。扬州刺史王世充,专管所有的表演队伍。
整个街上,人山人海,五花八门——教坊乐工,梨园子弟,都是穿着一新,边走边舞。紧跟着,有一方阵装社火的;又一方阵是踩高跷的;还有一方阵是舞柘板的;还有一方阵是攒百戏的;还有划龙船的,舞狮子的,滚绣球的,耍长杆的……
每一个表演团体来到看台跟前时,无不尽情的表演,放声歌唱,或者有节奏地呼着:
天子修羽仪,鸟自献毛羽。
当今隋天子,真是好皇帝。
炀帝听了,非常高兴,谓左右道:“他们唱得真好,可每人赏帛十端。”
到了下午,由扬州刺史王世充领回御帛,便向这些表演团体一一发了赏品。
他们得到皇上的赏赐后,心里激动,于是,便又自发地热闹几天,这才作罢。
这天是大业二年七月一日。早朝时,杨素出班执笏道:“陛下,臣等奉诏修改舆服,这半年来不敢怠慢,现在已全部完工,望陛下择吉使用。”
炀帝就要说话,只见云定兴也出班执笏道:“陛下,仪仗也全部修好。”
炀帝喜道:“好,从八月九日施行。另外,也就从这天起,百官要计考增级,必有德、有才,灼然显著者耀之。”
众大臣拜道:“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谁知在七月二十三日这天,宫内出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你道是何事,自有交代:
这天早朝,二十二岁的太子昭,也和众大臣一样,上殿朝贺。三拜九叩后,帝赐平身,文东武西站立两边。
太子杨昭起身后,仍像往常一样,便在龙案的左边站了。谁知他尚未站稳,顿觉心里一紧,眼前一黑,“嗵”的一声,倒在地上。
这一举动,使炀帝和众大臣都吃一惊。
在前边站着的杨素和郭衍,竟忘了大臣的身份,便惊慌地扑上去,一边晃着太子一边紧张地喊:“太子!太子!你怎么了?”
这时,炀帝也忘了皇帝的尊严,忙扑上去,手忙脚乱地将太子的上身抱起。看他二目紧闭,面色铁青,不禁惊恐地:“皇儿!你怎么了?”
顿时,整个金殿上乱了套——两名打龙凤扇的宫女,竟吓得拖着彩扇向后帐跑去;四名侍奉皇上的宫女怕得要命,便惊叫一声躲在殿角,不敢动了;一些执着金瓜银斧、黄铖白旄的内相们,也紧张地提着仪仗,挤到前边,提心吊担地看着像死了一样的杨昭;众大臣也不论文东武西了,都担心地凑过来,翘着首、踮着脚,既心急火燎,又大气也不敢出地想弄清眼下太子是怎么回事。
这时,朝内有名的御医,现任员外散骑侍郎许智藏,见太子突然昏倒,忙拔开人群,说道:“各位闪开,让我来看看。”
这些人们看是御医,忙闪开条路,让他过去。
炀帝看智藏来了,像见了救星,忙说道:“许爱卿,快看他是怎么了?”
许智藏执笏道:“请陛下放心,臣会尽力而为的。”说着,伸手将他的面部扶过来观看——见他二目紧闭,面色铁青,心里一悸,暗道:难道是阴鬼作崇?忙将他的眼帘翻开,见瞳人灰暗,失去光泽,奏道:“陛下,他这不是病,而是有阴鬼作崇。”
炀帝听了惊呼道:“天哪!这是哪路的阴鬼,缠我皇儿做甚?”突然想起,向外喊道:“快传安伽陀来。”
老僧安伽陀也在朝堂,当太子昏过去时,他也有些紧张,看御医上前,也不多话,便在后边提心吊胆地听着。当听到是阴鬼作崇时,他心里一震,又听皇帝唤他,忙拨开人群,来到里边,朝失魂落魄的炀帝执笏道:“陛下,臣到。”
炀帝看老僧来了,忙说:“他是阴鬼作崇,快与他祛鬼,救我皇儿。”
安伽陀忙执笏道:“遵旨。”他急忙来到太子跟前,看他即将断气,忙奏道:“陛下,太子危在旦夕,再搭法台来不及了。”
炀帝听了,失望地落下了眼泪。
在一旁的杨素,朝安伽陀求道:“可搭个简易法台,尽量抢救。”
安伽陀略思,说道:“好吧,快把他抬到东宫正厅内,在正院里搭法台。”
炀帝忙说:“快抬他去。”又冲工部侍郎卫玄说道:“你快引人去搭法台。”
卫玄忙应“是”,便引着人匆匆去了。
一些内相和大臣们,便手忙脚乱地抬起太子向东宫走去,将他在床上放下后,皇后萧珍、太子妃韦福荣、大刘良娣和小刘良娣都惊慌地跑来了。
炀帝放心不下,便同杨素、高熲、虞世基等几位大臣也来到东宫,见皇后和三位夫人惊慌失措,忙走近说:“他是阴鬼作崇,不要惊慌,少时让法师祛鬼。”继而让他们在太子身边坐下,观察情况,然后,炀帝也在一边坐下了。
东宫院里,简易的法台已经搭好了,七尺高的法台中间是个蒲团,周围插蜡,正面上香,正当安伽陀手执宝剑走上法台时,突然听宫内大哭起来,又见一内相走出门,对法台上的安伽陀道:“大师,不要做了,太子已经升天了。”又朝外边站着的大臣和内相道:“圣上口谕,让钟楼上撞响丧钟,宫内和宫外悬幡挂纱,哀悼百日。”
众大臣和众内相忙拱手道:“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