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宇文述很快就来到刘府,见到了世龙,说明了来意。
世龙听了更喜,笑道:“太子和我同命,我女儿才十五岁,若许晋王,他们正般配。一旦圣上晏驾,他不就成了太子吗?”
真言之,宇文述来时,怕世龙怨他说话不算话。谁知他这么开明,欣然同意。宇文述喜道:“既然刘大人同意,就算定了。不过,太子怕招惹麻烦,不愿大操大办。今晚可悄悄地将她二位抬去,待他登基后再加封不迟。”
刘世龙笑道:“这样也好,一切由你安排。”
宇文述拱手道:“刘大人放心好了,晚上我派人来接,告辞了。”说罢他告别了世龙,回到了青宫,见到了太子,汇报了情况。
太子广怕晋王妃不乐意,特意让太子妃萧珍前去劝说。只因福荣过门以来从未添生,自认为是个短处,无奈,只好答应让他纳妾。福荣答应后,这才开始收拾洞房。
宇文述怕进宫时多话,特意借太子妃的辂车去接。然后又派了十名内相,天快黑时,就把刘世龙的一对双生女儿接到了青宫。新人进宫后,他们悄悄地拜了天地,进入洞房,然后摆了桌宴席,又悄悄地把媒红宇文述招待一番,不必细表。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仁寿三年十二月三日,小刘与太子生个孙儿,取名叫杨侗;仁寿四年二月十五日,大刘与太子生一孙儿,取名叫杨倓。像这天大的喜事,杨广竟不敢外扬,只是暗暗地办了桌酒席,把刘世龙和宇文述请了来,庆贺一番,也不细说。
再说文帝,自从他得来二美人后,日夜沉浸在酒色之中。他为了尽情玩乐,不愿理事,于仁寿四年三月初九,让太子代理朝务,由驸马——现任兵部尚书柳述率兵护驾,带上二美人去仁寿宫玩乐去了。
文帝和二美人来到仁寿宫后,本来也无事可干,整日玩乐。一个六十四岁的老头儿,如此纵欲,不到三个月,渐渐的阳竭精枯,精神不振,再加上偶染风寒,内外交迫,竟倒在床上不能动了。
众御医慌神了,急忙诊治。谁知参苓无效,苤苜失灵,一天不胜一天了。这下可急坏了二美人。然她俩爱莫能助,力不从心,只是担心地望着干瘦如柴、有气无力的文帝摸着眼泪。
文帝躺在龙床上,见二美人哭泣,不禁鼻子一酸,流出泪来,继而缓缓地:“二美人不要哭了,趁我还没去,与你二位加封。”
二美人听说加封,忙含泪跪下,拜道:“万岁!万岁!万万岁!”文帝看他二人拜毕,顿了顿,说:“为了将来你二位衣食有着,无人敢欺,特晋升宣华夫人为一品夫人;容华夫人为二品夫人,皆增邑三千户。”
二美人感激地叩拜,高呼万岁。
屏风外,当朝驸马、现任兵部尚书的柳述,也是提心吊胆地守在宫内,当他听内室里圣上在加封二美人时,忙取笔铺纸,记下诏书,然后他捧着草诏,行至内室。来到文帝的床边,将诏书一献道:“陛下,加封二美人的诏书已写好了,请圣上用印。”
文帝闻之,满意地笑了。然他病重,不能起床,继而朝宣华夫人道:“贵妃把玉玺取来,你们自己用吧。”
宣华夫人应“是”,行至柜前,打开柜门,捧出一个精制的盒儿,放在案上。然后她开了锁,揭开了盖,这才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枚镶金传世玉玺来,对柳述道:“驸马,将诏书铺在案上,我来用印。”
柳述应“是”,忙将诏书铺在书案上。只见宣华夫人拿起玉玺,在印台上轻轻一按,然后在诏书的年、月、日上“喀”地一盖,玉玺揭处,露出红堂堂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柳述捧起诏书,朝躺着的文帝拜道:“陛下,印已用过。”
文帝有气无力地:“速派人送往吏部,晓于全国。”
“遵旨!”柳述说罢欲走。
文帝拦道:“慢!”
柳述忙转身,拜道:“还有什么吩咐?”
文帝又咳了一阵,非常难受。二美人担心地来到床边,轻声问:“圣上,要不要请御医来?”
文帝摆一摆手,继而长叹一声,对柳述道:“看来,朕是活不了几天了,可让太子地全家和文武大臣都来,想最后再见他们一面。”
他们三人听了,都难心地落下泪来。柳述含泪一拱手道:“遵旨。”这才转身匆匆去了。
这时,在此留守的宋国公贺若弼和若弼的儿子、现任仪同三司的贺怀亮,还有几位部将,都是提心吊胆地在门外守着,探听宫内的消息。当柳述含泪走出门来时,贺若弼上前,紧张地:“驸马,圣上现在怎样?”
柳述看他们守在门外,若弼急问,长叹一声道:“病情严重,危在旦夕。”贺若弼震惊地:“这……这可怎么办哪?”
柳述命令道:“你火速差人回京,让太子和众大臣立即赶来,圣上想见他们一面。”
贺若弼紧张地:“事不宜迟。”朝身旁的儿子贺怀亮道:“亮儿,你回京传旨,越快越好。”生得矮胖的贺怀亮拱手道:“儿遵父命。”说罢就要去牵马。
柳述忙拦道:“慢!”
贺怀亮转身,问:“驸马,还有什么吩咐?”
柳述将诏书递给他道:“将此诏交与吏部,让他们晓于全国。”怀亮接过道:“遵命!”说罢他牵过马,飞身上马,马上加鞭,如飞地向东驰去。一路上,他是饥餐渴饮,日夜兼程,天刚亮时,他就赶到京城了。
贺怀亮来到京城后,先到吏部将诏书交上,这才打马来到午门,下马后,听说太子和众大臣在大兴殿里议事,忙来到皇宫,跑进了宝殿。
太子在上首坐着,正在和众大臣议事,见一人闯进来,心里一怔,看是怀亮,并且满头大汗,定知有事,忙起身问:“出什么事了?”
贺怀亮急忙跪拜道:“殿下,圣上病重,危在旦夕,他想见见太子的全家和众大臣,望殿下发话,立即动身。”
这一席话,使太子和众大臣吃惊不小。
杨广忙说:“晓得了,我自有安排。”这才对众位道:“圣上病重,朝事暂停,由尚书右仆射苏威留守京师,所有四品以上之大臣,全部出动。现在就回府准备,午时动身。”
众文武跪拜,退出朝门,各自回府安排去了。
却说杨广回到青宫后,就把此事跟家人说了,并让他们快些准备,一同前去。一家人听说圣上病重,非常吃惊,便匆匆地安排着东西。刚到巳时,安排完毕,便先后上了辂车,出了宫门。当他们的辂车出了朝门时,满朝文武的车马已经到齐,当杨广看到苏威时,忙走下辂车,朝苏威道:“苏爱卿,长安乃隋朝的京师,一切都拜托你了。”
苏威忙朝太子跪下拜道:“殿下放心去吧,微臣会尽职的。请代我向圣上问安。”
杨广将他扶起道:“一定办到,告辞了。”说罢走进御辂,坐稳后,一扬手道:“出发,仁寿宫去之。”
一声令下,满朝文武都行动了。杨广的辂车前边是仪仗队开道,两边是御林军和众大臣护驾,紧跟着,太子妃的香辂、晋王昭的辂车、王妃和新纳二妾的香辂、南阳公主的香辂和齐王暕的辂车尾随其后,再后就是骑马或坐车的众大臣了。本来事态紧急,不敢怠慢,他们日夜兼程,拼命赶路,到次日下午,他们终于来到仁寿宫了。
却说杨广走下辂车后,让众大臣原地待命,又让太子妃引三位儿媳回后宫休息,这才引着晋王昭、齐王暕和南阳公主走进宫内。
这时,文帝仍是有气无力地在床上躺着,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二位,都是提心吊胆地在两边守着。兵部尚书柳述看太子、二位王爷和公主进来,忙上前施礼。
太子广有事,也无心和他回话,只是摆了摆手,走进里间。二贵人见太子到来,也忙过来向他见礼。太子也是个风流才子,见宣华夫人如此俊俏,心里一动——但这只在一瞬间,于是也向他二人拱了拱手,算是还礼了。当他看到干瘦如柴、有气无力的父亲在床上躺着时,便紧走几步,来到床边,看他二目紧闭,时而干咳时,不禁鼻子一酸,落下泪来,继而声音很低、又非常迫切地:“父皇,儿臣看你来了。”
三个孩子也来到床边,都伤心地摸着眼泪,既担心又酸楚地哭喊着:“皇爷,你醒醒……”
这一阵呼唤,把个文帝唤醒了。他睁开二目,见儿子、孙子和孙女来了,便苦笑着伸出双手,有气无力地:“我能再见你们一面,足矣。”
“父皇!”杨广含泪拉着他的左手。
“皇爷!”三个孩子同时拉着他的右手。
文帝晃着儿子和孙子的手,声音很低地:“看来,我是不行了,咱杨家的江山,以后全靠你们了,望尔等守住祖业,国富民强,我愿足矣。”说罢又咳了一阵。
他们看文帝干咳,忙将拉着他的手放了——只有片刻,文帝又平静下来。太子严肃地:“父皇,请你放心,我一定要保住咱杨家的江山,一定让它强胜起来。”
文帝听了,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问:“大臣们都来了吗?”
杨广忙说:“全都来了,惟独苏威留守京师。他让我代劳向你问安。”
文帝又是点一点头,说:“让他们进来吧。”
杨广应“是”,对柳述道:“让他们进来。”
柳述应“是”而去。不多时,只见众大臣排了个长蛇队,都是含泪走进内宫。领头的是尚书左仆射杨素,跟着是韦昭王杨爽、广平王杨雄、河间王杨弘、蔡王杨智积、吏部侍郎牛弘、刑部尚书宇文毕、礼部尚书庐恺、工部尚书杨异、民部尚书杨尚希和褒公宇文述等挨着走来。
文帝躺在龙床上,见他们来到床边,忙伸出双手道:“众位爱卿,尔等都是我朝的开国功臣,功高盖世,我去后,望你们一如既往,保咱大隋,朕即使死了,也会记着你们的。”杨素等人听了,忙握住他的手,含泪道:“圣上宽怀,我等会尽心的。”
文帝又是满意地点一点头,继而让他们过去,和陆续走来的众大臣见面,再三嘱托。天快黑时,众大臣全部接见完了。这天晚上,在此的所有人等都不想进食,只是草草地用了点儿守在外边,不声不响地候着信儿。
太子广看他们在门外守着,一拱手道:“各位爱卿都去休息吧,这里由兵部尚书柳述、尚书左仆射杨素、褒公宇文述和右庶子张衡留守。宫内若有大事,再唤你们。”
众大臣听了,各自散去,这里只留下杨素、柳述、宇文述和张衡四人。杨广看他们走去,又进内让三个孩子也回后宫了,他作为太子,要在圣上身边侍奉,当然二美人也不敢远离。
眼下,文帝的病又加重了,只见他喘急异常,时不时的干咳一阵。二美人见此,慌得她一人捶背,一人摩胸,老半天,他才渐渐地回复了原状,又渐渐地睡去了。
这一睡却有个把时辰,当他醒来时,已是深夜了。这时,杨广在一边的几儿上坐着,二美人在床两边守着。文帝望着二美人,非常怜惜地:“我病日剧,累汝侍我,可惜我日子不长。如今你二人正是盛年,不知将来如此了居。”
他二人听了,心里酸楚,但仍笑着安慰道:“圣上勿虑,你的病会好的,况且我二人都是高禄,享不完的富贵,何虑之有?”
文帝闻听,心里也稍微宽松一些,于是又合上眼,闭目养神。太子广看他睡了,便独自来到正厅,散着步子,想着心事。
秋八月夜间尚寒,宣华感到有些凉意,对容华夫人道:“你在此守着,我到更衣室添件衣服去。”也不等她回话,便起身来到正厅。
却说宣华走出内室后,见太子在外边散步,也没理他,只是款款然穿过大厅,行至偏殿,又径直地走进更衣室。
该室内灯火通明,衣架上挂着天子的龙袍和各种衣服。她走进更衣室后,将门儿关了,来到衣柜前,打开柜门,便在里边选着衣服。当她挑一件粉红色的上衣就要穿时,忽听房门“吱”的一声开了。她惊慌地扭脸一看,见是太子,不解地:“你来做甚?”
太子随手关上门,朝宣华一拱手道:“我杨广不孝,不能与圣上侍奉汤药,竟劳夫人辛苦,心甚不安,所以特来致谢。”
宣华忙答礼道:“不敢,不敢,只怨贱妾侍奉不谨,使他有疾,罪在不赦,蒙殿下宽宥已是万幸,何敢言谢?殿下,你快去吧,我加件衣后,还要去侍奉圣上哪。”
太子广忙道:“夫人,我有一句肺腑之言,愿夫人垂听。”宣华道:“殿下有何令旨,望速明言,妾去里边还有事呢。”
太子一本正经地:“夫人天姿国色,好似花神,今得相逢,三生有幸。倘蒙错爱,我杨广终生难忘。”
宣华看他讲这些,正色道:“妾虽下贱,但圣上已收用掖庭。自古名份攸关,岂可相犯?望殿下自重。”
杨广笑道:“夫人如何这般认真?人生在世,该乐就乐,等我登基后,一定纳你为妃。”
宣华听了,吓得要命,厉声说:“你休得胡言!若圣上得知,怎么了得。”衣也不穿了,惊慌地将衣服一扔,就要出去。
杨广看她要走,忙上前,拉着她求道:“夫人,我是真心的,请不要误会。”这时,宣华也不知在哪里来那么大的劲,用力一推,怒道:“走开!”谁知她用力过猛,竟把太子推个趔趄,墩坐在地上。
宣华也不管他如何,拉开门,如飞地向寝宫里跑去。正在床边坐着的容华夫人,看她惊慌地跑来,忙起身问:“你是怎么了?”
宣华红着脸正要回话,谁知她的脚步声和容华的问话声把文帝惊醒了。只见他睁开眼,看二美人都很紧张,问:“出什么事了?”
宣华不敢说出真情,忙掩饰道:“没什么。”
文帝是个细心人,看她头上的金钗歪斜,娇喘吁吁,定知有事,说道:“看来今夜有事不小,你若讲明,朕倒不恼,不然的话气煞朕也。”宣华无奈,只好含泪说:“太子无理。”
就这四个字,气得文帝“忽”地坐起,两手捶床,骂道:“畜生,何足付大事?!”他越想越气,心火上升,再加上又干咳一阵,一口气没上来,他竟倒在床上,眼一瞪,腿一伸,与世长辞了,终年六十四岁。
二美人看文帝死去,吃了一惊,忙扑到床上,一边晃着死去的文帝,一边放声大哭。
再说太子杨广,自从宣华将他推倒后,他自思祸事来了,忙爬起,也不敢去追她,只是提心吊胆地站在那里,听着外边的动静。当他听到文帝在骂他时,竟吓得他心就提到嗓子眼了,当又听到二美人在大哭时,知道圣上已晏驾,放下心来。他匆匆地走出门,来到宫门外,对杨素、柳述、宇文述和张衡道:“圣上晏驾,快进来议事。”
他们听了,心里一沉,忙跟着太子走进内室,见文帝确实死去,便都跪地大哭起来。哭了一阵后,杨素起身道:“都不要哭了。”
就这一声,包括二美人都止住了哭。太子起身,问:“三位爱卿,眼下该怎么办?”
杨素正色道:“朝内不可一日无主。现在就撞钟升殿,太子登基,明天再办丧事。”
他们几位然之,遂派人撞响了金钟。
这夜半钟声,众大臣都清楚是文帝晏驾了,太子要登基了。于是都穿好官衣,匆匆来到仁寿宫。不多时,只见杨广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身后有二宫女打着龙凤扇,在众内相和众宫女的簇拥下走进宝殿,在龙椅上坐下后,众大臣跪地叩拜,高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