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育见他杀来,遂拍马掂枪,战在一起。不会武功的元列,见动上刀兵了,忙勒马退过一边,看他们拼杀。
这时,北周的大队人马也赶到了,见先锋官已和敌军交上手,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元帅杨忠今年五十岁了,二目炯炯,青髯飘飘,膀大腰圆,浑身是力。他是银盔银甲,外披大红斗篷,肋下挎剑,手提大刀,座下是枣红马,俨然一副大将风度。
他看杨坚和元育战在一起,又看他杀法骁勇,大喜,便立马在旗门下,看儿子拼杀。他正在观看,忽见儿子卖了个破绽,然后回马分上、中、下就是三戟。这三戟上下为虚,中间为实,对方防不胜防,连连招架。就在同时,杨坚挥戟就是一刺,不偏不依,正好刺进他的腹内,只听他“啊”的一声,落马而死。
元列和元赞二人,见小将把元帅战死,无不震惊,忙令下人将元育的尸首抢回,然后元赞拍马纵刀,来到中间,指手喊道:“杨坚娃娃,看我不杀了你,与我兄长报仇。”
杨坚提辔欲上。只见杨忠打马过来,拦道:“孩儿稍憩,由老父来收拾这厮。”遂着话音,他竟与元赞交上手了。杨坚这才勒过马头,在一边观阵。只见他二人二马相交,双刀相碰,战不数合,元赞也被砍死在马下。
在一边观阵的元列,见两位大将就战死,心里顿凉,暗道:这么勇猛的大将都被战死,其它兵将顶个屁用,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说着便调过马头,连抽几鞭,如飞地顺山脚逃之夭夭了。
此时,贼营里看首领死的死了,跑的跑了,顿时乱了阵脚。杨忠看敌营大乱,遂命令出击。
杨坚看一首领逃跑,便提辔打马向山南追去,约莫追有三里多地,心想:还往哪里追?不如干掉他得了。于是摘弓搭箭,“嗖”的一声,这一箭,正好穿进元列的后心,“妈呀”一声,他便栽下马来,一命呜呼,上西天了。
这边战场上,北周军大杀大砍,势如破竹,敌军死伤过半,锐气大减,大多都弃了兵器,跪地求饶。杨忠看贼兵弃戈跪地,这才立起免死旗,凡是请降者全部免死,归顺北周。仅仅只需个把时辰,战死大将三员,士兵三万,得来粮草辎重二百多车,又得刀、枪器械无数,俘虏贼兵三万多人,全军势气大震,奏凯回京。
早有流星马报于长安,皇帝闻之大喜,遂呼之满朝文武迎接于城外。孝闵帝亲自捧御酒,赐于杨家父子,并加封杨忠为上柱国,大将军;又封十四岁的杨坚为散骑常侍,义同三司,其它将士,皆有封赏。
杨家父子和众官兵叩拜谢恩,不在话下。
这天晚上,孝闵帝设御宴于乾安殿,满朝文武大臣,都来为杨家父子庆功。御宴上,皇帝和众多的文武大臣们,一个个向杨家父子敬酒,皆夸杨忠功高,是朝内的栋梁;更夸杨坚雄英,前途无量。
然而,惟独大司马宇文护吃着闷酒,一言不发,只是心里在想:好你个宇文觉呀!想当初,还是我让你袭的爵位,后来又是我逼元氏禅位,让你当皇帝的,谁知你登基后,竟把外姓人封官很高,把个开国元勋、又是宇文氏的我,才封个小小的司马,岂能容你!更使他气愤的,这次杨家只不过打个小胜仗,他竟引着满朝文武,迎接、加封、设宴、庆贺,这不是让我很难堪吗?
御宴上,他闷闷不乐地吃着,想着,直到散席,便也洋装笑着与众位告退,回府去了。这一夜,宇文护说什么也睡不着,一心想害死宇文觉方才解恨。于是他真起下了暗害皇帝之心,便买通了平时与宇文觉送茶的宫女,献上毒茶,一个刚成人的皇帝被他暗害,上西天了。
虽说他害死了皇帝,但他不敢登基,怕众文武不服,故而让宁都公宇文毓即位,称为明帝。明帝即位后,就封宇文护为太师,又选上柱国独孤信之长女——独孤伽丽为皇后,满朝文武,都有封赏。
自从宇文护当上太师后,在朝里横行霸道,目空一切,就连皇上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明帝当然看得出来。但是,他羽毛未丰,不敢轻举妄动。到了武成二年,明帝确实忍不住了,便在金殿上斥责了他。从此,宇文护怀恨在心,又买通了膳部的一个大夫,用烈毒置于饼中,毒死明帝,又扶宇文泰的四子、原右大将军宇文邕即位,庙号世宗。宇文邕登基后,封宇文护为太师,大冢宰,都督朝内外诸军事;封他元配李氏为皇后。
宇文邕是个既老练又深沉的人。在他没当皇帝前,早就看出宇文护专横、残暴,不几年连害死几个皇帝。他狠透了宇文护,但他喜怒不形于色,等待时机,将他除掉,眼下,最关紧的是联合突厥,共同灭齐。
提起突厥国,笔者也要交代清楚:
突厥人原居住在尼塞河上游,放牧为生,后来他们迁到博格多山,精于锻铁。五世纪中,柔然征服了突厥,把他们迁到金山为奴。六世纪末,突厥族出了个英雄,名叫阿史那土门。其实阿史那土门并非人养:那是外寇战败突厥后,把会锻铁的工匠带回,一些无用之人全部杀掉。其中一儿并没有杀他,只是将他的手、足绑住,弃于山中。恰巧一母狼从此路过,看他没死,就给他寻吃的。这个孩儿成人后,便自己给自己取名叫阿史那土门,并学会了一身本领,率领着众弟兄南杀北战,赶跑了敌人。他建牙帐
时,就在正堂上悬一块“狼牙旗”,表示不忘根本。
阿史那土门为伊利可汗,建牙不久就死去了。他的长子科罗即位。科罗死后,传给他弟弟侯斤,号为木杆可汗。
木杆可汗勇略过人,率领他的众部将,东杀西闯,使突厥汗国的领土急剧扩大——东至辽海以西,西到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到贝加尔湖。
他们的势力,以前魏朝也敬他三分!宇文泰掌权时,已和突厥通好了。宇文觉篡位后,仍和突厥保持来往,所以传到宇文邕后,也想和突厥加深关系,共同对敌。
这天早朝,武帝说了他的想法。
宇文护出班执笏道:“陛下,要想加深突厥的感情,只有娶可汗的女儿为妃。这样,咱和突厥既是邦交,又是国戚,到那时,准能联合起来,打败齐国。”
武帝闻之大喜,遂派齐伯大夫杨荐和武伯大夫王庆执伐柯之斧,前往突厥。他二人不敢怠慢,便备了大礼,骑马去了。
他二人到了突厥后,很快就见到了可汗,献上礼物,说明了来意。可汗闻之大喜,巴不得与****联姻,当时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谁知此事被齐国的皇帝知道了,吓得要命。他很清楚,眼下他齐国的势力,若对付北周还绰绰有余,倘若他和突厥联姻,联合起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就为此事,齐主高谌把满朝文武招来商议。
大司空斛律光出班,道:“陛下,突厥是我大齐的战败国,年年进贡。我想,趁北周尚未办成之即,我齐国也遣使突厥,迎可汗的女儿为妃。我们一去,他是绝对不会把爱女许给北周的,当然北周也不会善罢甘休,到那时,我们联合突厥,扫平北周,如何?”
齐主大喜,遂派河间王孝琬,带上厚礼,骑上快马,前去说亲。可汗听说齐国来使,不敢怠慢,忙呼之满朝文武出来接迎。孝琬把礼物献上,说明了来意。可汗不听则罢,一听傻眼了,暗道:我刚把女儿许配北周,齐国也来聘她为妃,如何是好?当他想起齐国势重,送的礼重时,就答应把女儿许给齐国。
北周的两个使臣还没回国,听说可汗变了卦,大怒,便让王庆回国报信,杨荐在此与他们辩理。后来杨荐看辩他不过,也只好打马回长安了。
这天早朝,武帝听了他二人的禀报后,怒道:“好一个木杆可汗,竟如此欺藐****,我立即发兵,踏平你金山。”就要下旨,忽然见一大臣捧着朝笏出班了。
武帝视之,乃杨坚也,继而一笑道:“杨爱卿平身。”
杨坚已经十九岁了,身材伟岸,骨格清奇,再加上合体的官衣、官帽、玉带、朝靴,真有些与众不同。他听皇上一说,于是再拜,这才平身,说道:“像那突厥,弹丸之地,不堪一击。主要是齐国,他自恃国富民强,目空一切,干脆,咱发兵攻打齐国,给他个下马威。到那时,突厥也不敢轻举妄动了,想要他公主,易如反掌,望陛下三思。”
武帝非常赞同地:“杨爱卿言之有理。”看一下杨忠,道:“上柱国杨忠听了。”
杨忠出班执笏道:“臣在。”
“朕封你为领兵元帅,率兵十万攻打齐国。”
“遵旨。”杨忠接过帅印,退过一边。
武帝又道:“再封杨坚为左大将军,达奚武为右大将军,协同作战,下殿去吧。”
“遵旨。”他们三人再拜,下殿去了。
他们很快就来到校场,又很快点齐了十万兵马,让大将军段文振为先锋,率兵三千,头前开路,大队人马,紧紧相随。一路上,他们军纪严明,军威赫赫,每到一处,秋毫不犯。
他们行军三日,终于来到齐国境内。
这天夜里,他们是四更造饭,五更出发,让段文振率三千精兵在前,左大将军杨坚率兵三万在左,右大将军达奚武率兵三万在右,大元帅杨忠,率四万人马在后。这十万兵马杀入齐境后,如狼似虎,大杀大砍,一连破了十几个城池,军威大震。
齐国大将斛律光,看抵档不住,忙率残部逃到晋阳,报知齐主。齐主高湛闻之大惊,忙令人吊桥高曳,四门紧闭,又把弓箭手调到城墙上,以防周兵破城。
这样以来,周兵是鞭长莫及,有力也使不上,只有后退十里扎下营寨。还不到两天,突厥国的可汗前来讲情了:愿把女儿许配北周,并提出不让再战,给齐国留个栖身之处。
杨忠然之,并提出:让他把女儿送来后,立即撤兵。可汗为了结此事,当下就派人把他的女儿阿史那公主打扮一番,用香车送来了。
杨忠看新人已到,就派右大将军达奚武和先锋官段文振,留兵三万,在此守护着得来的城池。然后,把降服的四万齐兵,编入军中,又把得来的粮草辎重给他们留下,这才命令全军上路,护送未来的贵妃向长安而去。
再说长安城内,早有流星马报来说:“杨元帅奏凯回朝,并带来了可汗的公主阿史那氏。”
武帝大喜,遂呼之满朝文武,迎接于城外。
杨家父子见武帝迎来,忙下马叩拜,高呼万岁。武帝上前扶道:“你父子功高盖世,一路辛苦,快快平身。”
他二人再拜,这才起身。杨忠指着后边那辆香车,说:“陛下,那辆车内,就是坐的可汗的女儿阿史那公主。”
武帝让众宫女把阿史那公主引到后宫备册,招待来使,然后上朝,封杨忠为随国公,上柱国照旧,都督朝内外诸军事;封杨坚为大将军,大司马,并赐杨家“普六茹”姓氏。
杨家父子非常感激,叩拜谢恩,不必多说。
当天下午,武帝就封阿史那公主为贵妃。
一则是皇帝大婚,二则杨家打了个大胜仗,并且又是春节前夕,喜庆酒吃到正月十五。
杨坚今年二十岁了,不但生得英俊潇洒,而且官职也高,再者皇上又赐他杨家“普六茹”姓氏,也成皇家人了,所以引起了群臣的注意。
要说最注意他杨坚的,那就是当朝太师宇文护了。他看杨家几次出征,都是大胜,官职一次比一次高,况且皇帝又赐他家“普六茹”姓氏,眼看就要超过他了,暗道:就这几年,他杨家竟成了国公,一品大员,再过几年,难道能当皇帝?
一提起“皇帝”二字,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暗想:我多次见过杨坚,从相貌上看,他不是一般人,大有九五贵格,帝王之相。如果他以后真能成事,我宇文氏的江山岂不完了?不行,得设法将他杨坚干掉……
他用什么办法害杨坚,暂且不提,却说上柱国、河内公独孤信,他也对杨坚注意上了。
独孤信是云中人,宇文泰入关时,他弃了妻子郭氏和几个孩儿,便同他们一道杀到长安。他到长安后,又娶妻崔氏,先后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伽丽,曾许配给明帝,当了皇后;小女儿叫伽罗,今年十四岁,生得天香国色,美艳绝伦,并且知书达礼,女中之秀。
她的母亲前年去世,作为她父亲的独孤信,当然要为女儿的终身大事操心,所以,他竟对杨坚产生了兴趣。
他和杨忠二人早就跟着宇文泰,朝夕相处,并且感情很好,有时闲了,他们二人相互坐坐,谈天道地,饮酒下棋。时间一长,他发现杨坚与众不同,再过细一看,他竟吃了一惊,原来杨坚是帝王之相,以后必膺大宝,暗道:何不将小女儿许配给他,待他久后登基之时,我小女岂不和她姐姐一样,也是个皇后?想到此,便唤来高颎,想让他办理此事。
看官,你道高颎是何许人?稍有交代:
高颎字昭玄,渤海蓨县人,他父叫高宾,原是齐国大将。他看宇文氏几次伐齐,又看他们势重,所以,就领着他妻子秦氏和十几岁的儿子高颎投告北周了。
当时的大司马独孤信,对高宾很感兴趣,就把他全家收到府下,赐姓独孤氏。谁知一次征战时,高宾不幸阵亡,就留下他母子二人了。但是,独孤家越发关心他母子二人——本来独孤信也没有儿子,就把高颎当作亲生;他的两个女儿,就把高颎当作亲兄长了。
高颎自幼好学,文武皆通,十七岁时,齐王宪引为记室。武帝即位后,就封他为武阳县伯,后来封为下大夫。
他今年二十三岁,高高的个儿,长长的脸儿,很有器局,更善辞令。眼下,他正在书房看书,听说伯父唤他,忙同下人一道来到客厅,上前拜道:“孩儿高颎,拜见伯父大人。”
独孤信本来就高兴,看高颎到来,便笑着一摆手道:“罢了。”又看几个丫环在此,继而一抬手道:“你们下去吧,无事不要进来。”
“是。”他们几个应着,匆匆去了。
独孤信看众丫环走去,便一笑说道:“玄儿快坐,坐下叙话。”
高颎看他笑模悠悠,定知有什么喜事,便在一旁坐下,问:“伯父,看你的气色,好像有什么大喜事儿。”
独孤信笑道:“不错。”
高颎急问:“何事?”
“别忙,你先说说杨坚怎样?”
高颎不知为何,看问杨坚,只得认真地说道:“提起杨坚,此人非同一般,他不但生得俊雅,文武精通,而且官运也好,年轻轻的,就是大将军、大司马了,再有几年,他准能当上大丞相。”
独孤信一笑说:“他不但能当丞相,而且久后还能……”他欲说又止。
高颎接道:“难道他能当皇帝?”
独孤信非常严肃地:“他确实大贵,有帝王之相。所以,我想把小女许配给他,你看如何?”
高颎听了,激动地拍手道:“好极,我小妹以后也能当皇后了。”独孤信神秘地:“万不可乱道。”高颎点一点头,说:“此事快办,免得夜长梦多,节外生枝。”略思,道:“伯父,我愿执伐柯之斧,前去说亲,怎样?”
独孤信闻之大喜,便激动地起身道:“好!你现在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