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近亲——黑猩猩
现今存在的黑猩猩有两种:普通黑猩猩及小黑猩猩(或称侏儒黑猩猩)。
共同生活的黑猩猩团体最少由二十几只猩猩组成;它们占据一块祖辈代代相传的领地。黑猩猩曾固定地生活在最适宜生存的环境(潮湿的浓密森林):十几只猩猩分布在二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但它们一天中只在其中1/10的地方活动。它们往往成为真正的游牧者:一个群体会从一个临时住所换到另一个住所,占据超过700平方公里的面积。
为了繁殖下一代,团体中的每一只雄猩猩通常都不加选择地接近所有的雌猩猩,同时也会追求邻近团体的母猩猩。常常会有几只雄猩猩相继与同一只雌猩猩交配。
阶级社会
每个团体都是它生存空间的主人。有侵入者,它们会立刻发出尖叫声、拍打地面与树干、在树枝上跳跃等,将来犯者赶走。但也有可能是不同团体的生存空间有部分交叉。这时就需要“阶级制度”来处理了,因为每个团体的等级各不相同:包含较多成年雄猩猩的团体可以统领其它的团体。因此,在领地重叠的部分,有统领权的团体就有优先权。当统领团体已在这块土地上,二等团体就会避开,或者当它们发觉统领团体接近时,便无声无息地离开。同样,团体之中的成年雄猩猩也存在着稳定的阶级制度。若有两只黑猩猩在树枝上碰头了,弱势者常常会自动从优势者面前离开,或是轻柔地碰触它的嘴唇、屁股或是生殖器官,表示服从。
自由的性生活
小黑猩猩的母猩猩几乎全年都处于动情期,也就是说随时可以交配,这吸引雄猩猩一直围绕在她身旁。与它的表兄弟黑猩猩相比,小黑猩猩的性生活是比较不受拘束的:黑猩猩的交配期只有母猩猩每个周期中的几天而已,而雌的小黑猩猩则无此限制。它们在交配时是面对面的,除了鲸鱼和人类之外,这在哺乳动物中是很少见的。小黑猩猩在动物园中很少有,因为它们在那里繁衍很困难。
铺在树上的床
黑猩猩白天会在地上或是树上跑遍它们的领土,但是晚上却会在离地6~30米的树上睡觉。
除了和母亲一起睡觉的小黑猩猩外,成年黑猩猩每天晚上都会在靠近它觅食的地方,用粗树枝及柔软的树叶筑一个自己的窝,或者是再到上次的窝里睡觉。
母爱
所有的灵长类动物都非常地恋母:幼年时,它们必须完全依赖母亲才能存活。小黑猩猩在母亲怀孕4个月之后出生,体重只有1.7公斤。它很容易受伤而且无法独自活动。紧紧抓住妈妈,是它唯一的反射动作;同时它的母亲也会把它带在肚子上。不过,在最初的日子里,妈妈移动时,必须抱住它,以免掉下来。一岁的小猩猩可以攀在母亲的背上,渐渐地,她会单独留下孩子,但一有危险接近,她会立刻赶回来。两岁时,小猩猩有时会尝试时间越来越长、距离越来越远的外出冒险。
游戏
游戏不只会使小猩猩的肌肉强壮,同时也使它们认识生活,认识环境以及团体中的其它成员,它们可以通过游戏而融入团体之中。曾经有小猴子在笼子中出生,并且被单独饲养,一旦长大,它们无法通过游戏与其它动物沟通,无法在阶级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不会奉承异性并与之交配。
初生的头几个月,小猩猩总是不停地与母亲游戏:母亲温柔地逗弄它、对它搔痒或是轻轻地与它对打。它则用树叶或是双脚拍打母亲。母亲同时也在游戏中教导它觅食之道。即使已进入青春期,母亲与儿女的关系仍能维持许多年。从那时候起,它会渐渐地与同年龄的、大一点的小猩猩,或是与父母以外的成年猩猩玩在一起。有时,黑猩猩甚至会组成托儿所:由一只或两只母猩猩看管12只左右的小猩猩。小猩猩们很快乐地在树枝上奔跑、荡秋千及跳来跳去。它们之间的游戏就是打架、追逐及与小树的模拟战争。
9岁进入青春期
将近9岁的时候,也就是黑猩猩所谓的青春期,这时它们已经成为青少年,在生理与行为上都开始走向成熟。在这个年纪它与母亲的关系逐渐淡化,13岁的时候则会忽然中断。这个年龄的黑猩猩已经算是成年了,游戏也转换为成年猩猩的社会活动,主要是相互捉虱子。黑猩猩可以活到40岁。
黑猩猩的感觉器官与人类相似:诱觉不是很灵敏,视觉则很有优势。它们大脑的进化程度也令人惊讶。
善用工具
黑猩猩是善用工具的动物之一。它会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利用工具觅食,例如:借助棍子够果核:用石块敲碎果实的硬壳等。它们很清楚用哪种工具取哪种果子,而且如果有必要的话,它也会跑上500米去找工具,为的是不要用太硬的工具把比较软的水果打烂。同时黑猩猩也知道如何用树枝来充当杠杆以及怎样摘下挂在另一个树枝上的蚂蚁窝。
然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它们懂得制造自己所需要的工具:它会挑选一根60厘米长的细树枝,剥掉叶子之后插进蚂蚁窝里面,再小心翼翼地把树枝拿出来,在嘴唇和手指之间滑动,并且在被咬之前迅速地吃掉这些覆在上面的蚂蚁。
黑猩猩不常喝水,因为它们从水果中获取了身体所需的大部分水分。它也会直接从溪流中喝水,或是将双手浸湿之后,舔拭手指间的水滴。但是,当它非常渴的时候,也会挑选一片大叶子充当汤匙;或是把树叶嚼软,再将之浸透水分,像充满水的海棉一样地将水挤入嘴巴里。
黑猩猩有许多方法保护自己:用树枝充当长枪,或是把石头丢出去……1965年在几内亚进行了一个有名的实验:工作人员将一个填充稻草的假豹放在一群黑猩猩附近。它们一看到这只假豹,马上就直立起来一起发出威胁地叫声,捡起棍子灵巧仔细地瞄准这猫科动物的头部和背部扔去。
黑猩猩还会在其它活动中利用工具。例如利用棍子充当拐杖,以便在过桥时不弄湿自己;将一片大叶子变成赶苍蝇的工具或是雨伞;细的树枝则可以成为它的牙签或是棉花棒;叶子还可以在腹泻的时候擦屁股。
猩猩与人
学会说话
本世纪70年代时,人工饲养的黑猩猩就已在美国被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有的猩猩学会了聋哑人的手语,有的学会了另一种象征性的语言;有的还学会组成真正的句子;还有的黑猩猩则以碰触不同琴键表达不同含义的方式说话。这些经验说明黑猩猩能够学会真正的会话,更能将新的语言教给下一代。它们也能运用抽象思维。例如,猩猩莎拉能在几何图形(蓝色三角形)与它所指定的物体(苹果)之间找出联系。
回归自然
1966年人们开始探索将出生在动物园中,或是被人工饲养的动物重新放回大自然的问题。这些特殊的例子常常都是主人原本想要养一只小黑猩猩作宠物,然而当这只黑猩猩长大之后逐渐变得难以相处。解决办法或是永久地把它关起来,或是送出去,让它逐渐地重新适应野生的生活。
使黑猩猩重新适应大自然的生活,需要长期的努力;这项计划在赞比亚被分成两个阶段。首先,将猩猩以小团体的方式关进宽敞的笼子里,一天分两次带到森林里,在那里什么都要教它:包括如何觅食、如何自卫,对于母猩猩则要另外教它如何抚育孩子。第一个阶段结束之后,这些猩猩会成群地被放出去。在赞比亚则将这些猩猩放到没有野生黑猩猩的小岛上,以避免“原住民”的攻击。如此一来,它们就可以藉由彼此之间的接触,逐渐找回正常的行为模式。现今由研究人员布鲁尔在1970年左右创办的赞比亚中心,住着55只来自欧洲、美国或是非洲的黑猩猩(以及大猩猩)。这项计划非常成功,因为在1975年第一次有小猩猩出生之后,动物们在这儿有规律地繁衍。唯一的缺点是这项计划成本太高。
除了赞比亚经验,乌干达、加彭及利比里亚都设有“恢复社会”中心。其中第一个中心成立于1966年,17只来自法兰克福动物园的黑猩猩被放到维多利亚湖中的乌干达小岛生活。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特产的世界著名的珍稀动物。
大约在200多万年前的更新纪初期,大熊猫已在我国南方大量繁殖起来,至更新纪中期,大熊猫的现有种就已经遍布我国南半部。到了更新纪晚期,气候越来越冷,在欧亚大陆冰川的侵袭下,如剑齿虎、剑齿象、猛玛象、巨犭莫等因适应不了气候的变化和缺少食物而被纷纷淘汰之时,大熊猫却退缩到高山深谷之中躲过了灾难,生存下来成为动物界的“遗老”,有很高研究价值的“活化石”。
就一般动物来说,经过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的不断演化,早已面目皆非了。而大熊猫却几乎还是原来的模样。保留着许多古动物的特征,如脑容量小、消化器官比较简单、骨骼很笨重等。对研究生物进化、古地理、古气候等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大熊猫共有三个品种。除了我们通常见到的黑白相间的大熊猫外,还有棕色和白色大熊猫。棕色熊猫的两耳、眼圈、睫毛、吻头、肩胛及四肢的毛为棕色,堪称“宝中之宝”。在汉中佛坪,1990年11月发现的白色大熊猫,除眼圈和四肢下部外,全身均为白色,堪称“宝中之魂”。
大熊猫栖息于海拔1400-35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大熊猫的故乡宛如人间仙境,那里群山叠翠,流水淙淙,气候温凉而潮湿,浓密的竹林,既是大熊猫的青纱帐,又是它们的天然“粮仓”。
大熊猫在分类学上虽属食肉类,但它却以竹子为食,在它的分布区内竹子种类十分丰富,这是大熊猫生长、繁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据调查,大熊猫食用竹类共有17种,其中冷竹和华桔竹是它们最爱吃的两种。所以,有人称它为“竹林隐士”和“素食者”。但是,人们发现大熊猫并非像“和尚”那样吃素,偶尔也吃竹鼠。
“国宝”大熊猫是一种十分稀少的动物。据估计,目前野生的约有1000只,许多人在担心它是否会绝灭。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熊猫的处境确实不妙。它们栖息在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及大凉山24个被分隔的地方。为了挽救大熊猫这一国宝,我国新建14个大熊猫保护区,完善原有的13个大熊猫保护区,逐步建立32处大熊猫种群间的走廊带,建立32处大熊猫栖息地和管理站。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大熊猫的处境定会转危为安的。
大熊猫的外貌潇洒英俊,性格憨厚可爱,举止文雅天真,十分逗人喜爱。自1957年起,我国先后向前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西班牙、德国、朝鲜、日本等国送去了大熊猫,深受这些国家人民的喜爱,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的使者。
第二国宝动物——金丝猴
金丝猴和大熊猫一样是世界珍稀动物,被称为我国第二国宝动物。金丝猴有四种,除越南金丝猴外,其余三种均在我国。川金丝猴分布在四川、甘肃和陕西西南部,黔金丝猴分布在贵州、四川交界处,滇金丝猴分布在云南、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它们的数量都很少,总共只有几千只。
鼻子上仰、鼻孔朝天,是金丝猴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动物学家又叫它“仰鼻猴”。每逢下雨,它只好埋下头,并用爪子或尾巴把鼻孔盖住,以免雨水灌进去。金丝猴的体型是猴中最大的一种,身高可达1.4米左右,尾巴长50厘米,体重40千克。它的寿命可达20年。川金丝猴颜面天蓝色,唇突出,吻短,嘴圆,肩、背部毛色金黄细长,光亮如丝,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黔金丝猴的胸、腹、四肢内侧和臀部为白色,其余部分为暗灰色,叫灰金丝猴。
滇金丝猴的全身呈黑色,叫黑金丝猴。
金丝猴栖息在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树林中,完全在树上生活,很少下到地面。主食植物的嫩叶、细枝、花和果实,也吃竹笋、小鸟和鸟蛋等。随着季节的变化,猴群作垂直迁徒,冬天下到海拔较低、比较暖和的地方活动,夏天又迁到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的地方。有时在雪山上也能看到它们。
由于长期的树栖生活,金丝猴练就了一身攀爬跳跃的绝活。从地上纵身一跃可跳到三四米高的树枝上,借助树枝的弹力,可跳跃到10米远的另一棵树上,犹如在空中飞翔。如果两棵树隔得太远,众猴还会前肢抓住另一只的后肢,连成一串荡过去。
金丝猴喜群居,几十只,甚至上百只一群,每群都有一只经过搏斗取胜登上王位的猴王。每群都有一定的活动地盘,不准外来者入侵,否则将发生战斗。
金丝猴是“一夫多妻”,每年夏末秋初发情,孕期6个月,一胎一仔,幼仔4-5年性成熟。母猴十分爱护幼仔,行走时总是让小猴吊自己的腋下或腹下,特别是猎人逼近时,母猴会抱起小猴喂奶,担心死后小猴没有奶吃。群体中对幼仔也十分照顾,母猴死后,众猴会接着抚养幼猴。
金丝猴的天敌较少,地上猛兽如豺、狼、豹很难袭击到它们,只有天上飞的鹰和雕等猛禽,对它们威胁较大。
勇敢尽职的狒狒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和阿拉伯半岛上生活着一类灵长目动物——狒狒。狒狒的长相滑稽逗人,大大的脑袋,有一大颊囊,脸上无毛,四肢粗壮,从头到肩披着浅灰褐色的毛,就像穿了件“蓑衣”,所以它又有“蓑狒”的美称。
拂拂共有5种,依种类不同,体重约14千克~40千克不等,体长约50厘米~115厘米;雄体比雌体约大一倍。多栖于干燥的热带草原和岩石地区,在地面和树上活动。食植物及小兽、鸟和鸟卵等,对庄稼破坏严重。
狒狒是一种集体感很强的动物。
狒狒群体活动时,长幼有序,走在前面的是健壮的雄狒狒,压阵的也是雄狒狒,中间是狒狒王、老狒狒、雌狒狒和小狒狒。如遇敌来犯,队伍就立即调整,雄狒狒挺身向前,排出迎敌的阵势,组成一道屏障,把体弱年幼的同伴保护起来,然后勇敢地与强敌展开殊死搏斗。在这些众志成城、无所畏惧的狒狒面前,连猎豹这样的猛兽也会望面生畏。
狒狒经训练后能与家畜和睦相处。
非洲有个牧场主驯养狒狒来牧羊,狒狒可卖力了,它每天早晨赶着羊群去草场,太阳落山,它又赶着羊群回家小羊羔“咩咩”叫饿的时候,狒狒就会抱起小羊羔把它送到羊妈妈身边吃奶,而且从来不会搞错。假如一只羊妈妈的孩子多了,喂不过来,狒狒还会为小羊羔找个临时的妈妈喂奶。有一回放牧时,狒狒发现少了两只小羊,就立即赶回羊圈呼唤,原来是主人将它们遗忘在羊圈里了。你看,狒狒工作起来是不是很尽职啊!
“虎中大哥”——东北虎
东北虎,在虎族家族谱中是最特殊的一种。它的雄姿矫健,体态优美,性情凶猛,色彩美丽,都是其他虎种所望尘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