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仅说明了海龙的似龙之处,而且指出了它的产地,习性与大小。海龙的体表与海马一样,也没有鳞片,全部被骨质环所包围,躯干七棱形,有骨环12-19节,尾部呈四棱形,有骨环35-41节。但它的身体细长,有的头长仅相当体长的十分之一左右。鱼类分类学家根据它们的尾部是否卷曲,尾的末端有无尾鳍,眼眶突出与不突出等外部形态,把海龙区分为不同的属和种,就目前看我国的海龙有9种,即尖海龙、兰海龙、低海龙、舒海龙、粗吻海龙、冠海龙、刺海龙、拟海龙与刁海龙。
海马与海龙不仅因为它们的形态特殊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们的生态也是非常有趣的,它们有的以保护色来防避敌害和诱引饵料,有的以拟态来蒙蔽敌害与取得食物。特别是它们的生殖更是独具一格的。我们以海马为例来介绍一下它们的生殖。假如你要看到刚刚孵化出的小海马一个个从大海马的腹部被排放出来的情景,一定会认为这是从母海马的体内生出来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可就错了。因为生出小海马的不是它们的“母亲”,而是它们的“父亲”。看到这种提法后,有的人可能会大吃一惊,因为从来还没听说过由“父亲”生儿育女的新鲜事哪!下面就来说明这一事实的真象:海马在第一次性成熟前,雄性个体尾部腹面的两侧,首先出现一对皮褶,由于皮褶的生长和左右愈合而形成一个透明的囊状物,这是为后代早期发育准备好的小“房间”,它好像有袋类的袋鼠所具备的育儿袋一样,但它不叫育儿袋,一般称为育儿囊,也有称它为育卵囊的。当生殖期来临的时候,雌雄个体相互追逐,表示“友爱”,到达高潮时,雌雄海马的尾部相缠,腹部相对,这时雌海马就把它的成熟卵子悄悄地产到了雄海马的育儿囊内。
与此同时也就把自己孵卵抚幼的天职转嫁给雄海马了。无可奈何的雄海马为了保持种族的延续,只好顾全大局,接受了这项额外的负担,给卵受了精,并把育儿囊的口封闭,于是,它就带着这个不大不小的“包袱”艰苦度日。由于育儿囊内的血管丰富,能充足提供孵化期所需要的氧气,卵在这样安静舒适的环境里,经过20天左右的孕期就能孵化出小海马来了。临产时,小海马的“父亲”已经疲惫不堪了。用它能卷曲的尾部,有气无力地缠在海藻上,并不停地作伸直与弯屈的摇摆动作,这时,一个小海马就从育儿囊的开口处降生于大海了。
海马每胎产仔的数量不一,少则100以内,多则1000以上,一般产仔500个左右。如果生活条件适宜,一只海马一年之内就可以产几胎甚至十几胎。
小海马的成长也是很快的,刚出生时还不满10毫米,一个月后就能达到60毫米,3个月可达110毫米。有的5个月后就能成为合格的商品了。
海马的寿命不长,一般也就是二、三年或四、五年不等。
海龙的生殖习性与海马大体相似,也是由雄性负责孵卵抚幼工作,但海龙的育儿囊不如海马那样标准和精致,它的两侧皮褶就好像房屋的两扇门,平时是敞开的,到了孵卵期才关闭起来,从不形成一个完整的囊,因此幼体孵出时,也不象海马那样一个个从育儿囊的小口排出,而是采取大开门的方式,使育成的小海龙倾巢而出。可是,有抚幼方面有的海龙要比海马认真负责,当出生不久的小海龙遇到危险或敌害袭击时,它们还可以回到“父亲”的育儿囊里暂避一时。这一点比海马要强得多了。但是,也有的海龙根本没有育儿囊这一设施。
下面介绍一下海马与海龙的经济价值。提到经济价值可能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它们既然是鱼,怎么在水产门市部或饭馆的菜谱上从来没有见过它们的名字呢?这是因为它们没有食用价值。可它们的医用价值是很高的。因此,凡是门面大、字号老的中药店,总是在橱窗的显眼的位置上摆上几只,并且把它们装潢得非常精致和漂亮,以显示该药店的古色古香和药物的齐全。这是因为海马与海龙在我国中药史上一直是久负盛名的珍贵药材,它可以与人参相提并论。早在明朝时期,伟大的本草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这部科学典籍中,积累了不少前人对海马的药效评价,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妇人难产,常之于身甚验,临产时烧末饮服并手握之,即易产。”另外,他还引用了两个成方,一是海马汤,主治远年虚实积聚症块。一是海马拔毒散,主治疔疮发背及恶疮有奇效。
李时珍对海马的药效总的评价是:“暖水性,壮阳道,消症块,治疔疮肿毒”等。这说明了海马的药效是很高的。清朝的赵学敏,在他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了海龙,他是这样记述的:“功倍海马,益房箔,催生尤捷效,握之即产。”这说明海龙的药效与海马相似,但功效比海马要大。
根据我国药典的记载,入药的海马有四种,即:克氏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与斑海马。入药的海龙有三种,即刁海龙、拟海龙与尖头海龙。而最近出版的有关医用书籍中,把我国所产的海马与海龙一并列为药用,只不过功效大小有别。
就海马与海龙的药效性能来讲,古今说法基本一致,认为二者的药效功能基本相似,主治的疾病不下十几种,其中有:
妇女难产,不育、乳腺癌,男人阳萎,老人精神困惫,还有疔疮肿毒、跌打损伤、止痛止血及哮喘等。有的地方认为对治疗神经性疾病有特殊的疗效。据报导,海马治疗结核性瘘管35例,治愈率高达100%。总之海马与海龙的医用价值是很高的,因此有“北方人参、南方海马”之称。
海马与海龙的经济价值很高。但在解放前,对这些资源重视不够,当然就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解放初期,国内所需大量的海马与海龙全靠天然捕捞,由于捕获量不大,差不多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因此价格昂贵,一直成为稀有的珍贵药材。为了改变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1957年起,我国开始在广东省试养海马。1959年,福建省也开展起这项工作。自从1972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积极开展南药生方的指示后,我国南方沿海省市人工养殖海马的单位犹如雨后春笋,几年来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海洋的新资源——南极磷虾人们都知道,地球的南极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由于气候严寒,南极大陆上几乎没有什么动植物。可是,在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里,却是一个非常热闹的世界,这里生活着鲸、海豹和各种鱼类,成为各国远洋捕捞的竞争地。
南极磷虾栖息在南极辐合区以南的南极海域里,它是一种海洋甲壳类动物,它的眼柄基部、头胸中的两侧和腹部的下面长着一粒粒金黄色并略带红色的球形发光器,当它们受到惊吓时,发光器就能发出象萤火虫那样的磷光来。
南极磷虾自主活动能力很差。它们往往群集在一起,漂浮在海面上,有时候虾群可以长达半公里,宽几百米,密集的程度可达到每立方米海水中有10-16公斤。在白天,这种密集的虾群使海面呈现一片铁锈的颜色,夜晚,虾群又常常会使海面发出一片强烈的磷光。有趣的是每个虾群几乎都有由一个年龄的虾组成,幼虾和成虾并不会混杂在一起,这给捕捞成虾,保护幼虾资源创造了很方便的条件。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一个虾群中,每只虾的头都朝着同一方向排列着,聚集不散,即使有船从虾群中航行,也不会扰乱它们的队形,被冲散的虾群,很快就又重新聚集在一起,仍然按照原来的方向游动。
南极磷虾在11月或者12月产卵。每只雌虾能够产卵11,000多个,在摄氏零度的条件下开始孵化。生长一年的磷虾,可以长到2-3厘米。到第二年长成熟以后,个儿有5-7厘米长,这就可以捕捞了。
成熟的南极磷虾,雄虾的个儿比雌虾略大一些。雄虾在交配以后,很快就死亡了。那么雌虾在产卵以后会不会死亡呢?到现在还没有了解得很清楚。有人认为,雌虾产卵后也要死亡,可是也有人认为,雌虾可以活到南极海域中浮游植物大量减少的季节,也就是活到南极的夏末。这样,大体说来,雄磷虾可以活两年,雌虾的寿命大约是两年到两年半。
南极磷虾不但味美肉香,是上等的海味,而且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新鲜带壳的虾体中含蛋白质是百分之十一到百分之十五,含脂肪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六。磷虾里氨基酸的含量比牛肉、对虾和鱼参鱼都高。但是,要想把捕捞的新鲜磷虾,从遥远的南极带回大陆供人们食用,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磷虾体内含有大量的活性酶,很容易使它的肉质变坏。捕捞上来的磷虾,放到甲板上不到两个小时,虾体就成了苍白色,肉质变软,甲壳变黑,质量很快就降低了。所以磷虾捕捞上来以后,必须在两小时以内,最多不超过4个小时,就要进行冷藏或者加工。一般捕捞和运输磷虾的船只都要配备有相当能力的制冷装置。也有的在船上就把磷虾加工成冻全虾、冻虾仁、冷冻熟磷虾,还可以做成颗粒状的虾仁、磷虾干、磷虾粉、磷虾汤粉和磷虾罐头。加工磷虾剩下的下脚料和虾渣里边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可以做为牲畜的好饲料。有的国家用这些废料喂养虹虫尊和海鲷等鱼类,不但长肉块,而且肉质好。另外,据说在患胃溃疡和动脉硬化症的病人饮食中试加磷虾制品进行营养疗法,有着良好的疗效。
南极的磷虾资源很丰富,捕捞起来也不很困难。捕捞前首先要侦察虾群,虾群如果浮游在海面上,用肉眼可以直接发现。虾群如果在水面下边,就要用探测仪来探测,但一般多在近水面的下层游动,最深的虾群可在250-300米深的水层中。
到目前为止,捕捞南极磷虾最有效的方法是用中层和表层拖网,有的把拖网悬挂在船尾拖拽,有的在船舷两侧各挂一张拖网进行拖拽。
近年来也有用围网进行捕捞的,先把虾群包围在网里,再把网底慢慢收起来,即可以大量捕捞。还有的利用磷虾喜光的习性,用灯光诱集虾群,然后用鱼泵把虾和海水一起吸到船上来,效率也是很高的。
由于南极磷虾资源丰富,捕捞方便,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所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注意发展远洋渔业,到南极运河开发这个海洋渔业的新资源。
鲨鱼
(一)食人鲨的价值
但不管怎么说,鲨鱼对人类有相当大的经济价值。它的皮经化学处理后可制成皮革,牢度比牛皮还要大几倍,适合制造高级的皮革制品。晒干后的鲨鳍,是东方人宴席上的一种珍品,称作鱼翅。占体重1/4左右的鱼肝,是提取维生素A的原料。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光是鲨鱼肝便给日本和美国的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后来,人们懂得了人工制造维生素A的方法,鲨鱼肝的作用才稍有减少。另外,鲨鱼也是研究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实验材料,有关肾脏功能的认识,人类首先是从研究鲨鱼的肾脏才获得的。
近年来,人们发现鲨鱼有不少特殊的本领,这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鲨鱼比世上任何一种动物更能承受大脑损伤。它具有神秘的抗体,几乎对所有的细菌的入侵都具有免疫力,所以从不生病。有人将鲨鱼腹部剖开,然后将它放归海水内,一个月后再捞上来时,内脏照样工作,没有一点感染和坏死现象。人们还发现,即使把病原菌置入鲨鱼体内,也不能使鲨鱼患病。这是多么惊人的免疫力啊!
(二)惊人的免疫力
更使人感兴趣的是,鲨鱼还是已知的少数几种对癌完全免疫的动物之一。美国生物化学家鲁尔曾经在25年内,对5000多条鲨鱼进行了病理解剖研究,只发现1条鲨鱼长有肿瘤。全美动物肿瘤登记处,16年所作的研究和记录也证实,在25000条鲨鱼之中,只有5条长有肿瘤,其中仅有1条被怀疑患恶性肿瘤。美国科学家还曾做过这样一种试验:他们用一种致癌力极强的黄曲霉素来饲养鲨鱼,经过8年时间的试验,竟没有一条鲨鱼患上癌症。由此说明,鲨鱼体内存在某种防癌物质。
癌症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病魔之一。死于癌症的人数在本世纪50年代占各种死因的第四位,在70年代已跃至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现在全世界每年大约有700万人患癌症,每年大约有500万人被癌症夺去生命。据报道,美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患癌症,每90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癌症。所以,如果能把鲨鱼体内的防癌物质提取出来,应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这对人类的健康将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于是,科学家们纷纷对鲨鱼的药理、化学、生化情况(特别是鲨鱼体内抗肿瘤活性物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发现鲨鱼血清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1985年,我国首次发现鲨鱼血清在体外对人类红血球性白血病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日本科学家从深海鲨鱼的肝脏中,提取出可用于治疗肿瘤的活性物质。还有人从双髻鲨的体表分泌物中,分离出一种超强的抗癌物质。我国科学家从鱼体内提取抗癌药物角鲨烯也获得成功。
(三)癌症病人的福音
最近,科学家们还发现,鲨鱼的软骨里有一种名叫“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物质,它能有效地阻止血管向癌组织供血,因而防止了癌细胞的转移。牛犊的软骨里也有这种物质,但是鲨鱼软骨中的这种物质所具有的抗癌能力比牛犊软骨中的要强10万倍。目前,在美国、古巴、欧洲等地已将其大量地应用于临床研究中。另外,它对“血管生长性疾病”,如牛皮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顽症也有独特的疗效。这些抗癌活性物质的发现,给癌症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十癌九死”的年代已经过去。
不少海洋生物中体内都含有抗癌物质。在海洋的特定环境中,海生生物形成了许多有别于陆生生物的特异性,其体内化合物成分具有多样性,这就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抗癌药物来源。
因此,近些年来,许多科学家把寻找抗癌药物的注意力逐渐转向海洋。1980年前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每年发表的有关海洋中抗癌活性物质的研究成果超过了1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