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鹿:世界上最小的鹿生活在东南亚,名叫鼷鹿,身高仅20厘米左右,体重约2.7公斤。
微型奶牛:是墨西哥的一名兽医花了17年时间育成,奶牛身高70厘米,体重仅及普通奶牛的五分之一,每天能产奶5公斤。
微型猪:由德国育成,只有成人的巴掌大小。这种猪在实验和科学研究上有较大的用途。
动物中的数学家
说来难以相信,许多动物也精通数学。
有一家马戏团曾训练出一条狗,10以内的认数,以及加、减回答起来相当准确,基本不出差错。美国有只黑猩猩,每次从箱子里都能吃到10只香蕉,有一次人们在箱子里只放了8只香蕉,黑猩猩吃完了,继续在箱子里寻找,人们又给它1只,它还是不肯走开,一定要吃完10只才肯离开。可见黑猩猩也能数到“10”。蚂蚁的计算本领更胜一筹,英国昆虫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只死蚱猛切为三块,第二块比第一块大一倍,第三块又比第二块大一倍,当蚂蚁发现这三块死蚱蜢后,立即召集队伍,40分钟后聚集在最小一块蚱蜢上的蚂蚁是28只,中间一块上有蚂蚁54只,最大一块上蚂蚁89只,后一块聚集的妈蚁差不多比前一块聚集的蚂蚁多一倍。
动物的生活习性中蕴含数学原理的趣事就更多了。
蛇的脊椎与火车一样,是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的,节与节之间有较大的活动余地,爬行时的路线是数学中的正弦曲线,它的每一节关节分别在30°、60°、90°……上,这样的路线是最省力、最合理的。蜜蜂堪称建筑方面的数学家。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正六边形开口,另一端则是封闭的正六菱锥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所有钝角都为109°28′,所有锐角为70°32′。经科学家研究,这种结构可用最少的材料建造成最大容量建筑。比蜜蜂更精明的是丹顶鹤。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
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永远是110°。更精确的计算还表明,“人”字形的夹角一半,也就是每边与鹤群前进的方向的夹角的一半,也就是每边与鹤群前进的方向的夹角度数为54°44′8″,而天然金刚石结晶体的角也正好是54°44′8″。
动物表现出来的这些数学天才,引起了众多生物家的浓厚兴趣,人们正试图揭开其中的奥秘。
动物间谍
臭虫发出谍报信号
在越战期间,美国为了对付隐蔽在丛林中神出鬼没的越南军队,在实验室培育出大量的臭虫,经“武装”
后,用飞机撒在怀疑有越军出没的丛林中,因为臭虫对人体的汗味特别敏感,当这些臭虫爬到越军士兵身上吸血时,美军的接收器就能收到臭虫发出的信号,并根据信号强弱判断越军的集结点,然后进行轰炸。原来,美军是用特殊的强力胶,把沙粒般大小的超微型发射器安装在臭虫的身上。
“老鼠”窃听敌情
“四害”中的苍蝇和臭虫所以能被情报部门录用,显然它们有优势,一是它们的出现不会使人感到太突然,二是它们对气味都很敏感。“四害”中的另一位“大将”
——老鼠,对辨识气味更有特长,而且机灵聪明。
1991年某日,南美洲某国的参议员们正在开会,听取该国外长介绍有关与邻国确定边界线的情况时,突然发现室内有一只老鼠,与会者大吃一惊,会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会议主持人立即宣布会议停止。与此同时,为了确保会议内容不泄密,迅速关上门窗,全力捕捉老鼠。有位议员神色慌张地说:这只老鼠是某国派遣的谍报员,想探听我们与该国确定边界线这个棘手问题的讨论内容,不能放跑它。
海豚间谍完成任务出色
60年代“古巴危机”时,赫鲁晓夫曾把苏联的导弹运进古巴,同时派去潜艇和军舰。一时间美苏对峙火药味很浓,气氛异常紧张。肯尼迪为了摸清苏联舰船的机密情报,派出一头代号为“间谍”的海豚,将窃听器成功地吸附在苏联舰船的船底上,事后又派海豚把窃听器取了回来,就这样,在苏联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自己航船上的机密已被美国窃去了。
人造间谍动物问世
为了称霸未来战争,美国人在对各种可能被利用的动物都加以研究的同时,积极研制各种用途的机器人,以备将来参战,其中就包括“间谍动物”。据报道,他们运用高技术制造的微型间谍“蚂蚁”,背上有一块太阳电池板,身上装有一组传感器,能自行在敌方前沿阵地漫游,甚至钻入敌军住地,把刺探的军情传送出来。
动物当警卫
驼鸟牧羊——在南非有一种驼鸟,机灵而警惕性又高。
它会报警,许多牧羊人都用驼鸟来给羊群当警卫。
海豚警卫——在日本冲绳的海上,人们用受过训练的海豚当渔场的警卫。它一旦发现鱼儿逃离渔场水域,就会把鱼儿赶回去。
凶狮守仓——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有些商人驯养了狮子,并把它们放在仓库保护物资。
老鹰保粮——在苏联有个粮仓,那里的管理人员饲养了八只老鹰捉鼠保粮,由于老鹰的忠心尽职。老鼠从来没有糟踏过粮食。
蚂蚁护林——在瑞士的森林里,有一种红色蚂蚁,专吃害虫,当地人就用红蚁守护森林。
毒蛇防害——沙特阿拉伯国家中,有一些山区常有猛兽出来伤人害畜。因此,家家户户都喂”四鳗青”毒蛇,猛兽一见到它,便逃之夭夭。
毒蛛防盗——泰国一家珠宝店的主人在壁橱里专门养了一只巨型毒蛛守宝除盗,并在店门口贴出告示:“看守员是毒蜘蛛”。果然,小偷不敢来盗珠宝了。
龟护金币——在美国纽约批发集市上,商人把金币放在水箱里,水箱里养着凶狠的比拉龟,假如小偷伸手入箱,手指头马上就会被吃掉。
食火鸡驱蛇——南美洲有一种食火鸡,它喜欢啄食毒蛇,农村的人们常常在家园周围养些食火鸡,警卫家园,驱赶毒蛇。
动物也撒谎
弱肉强食,这是动物世界的自然法则。一些动物为了生存,也学会了“撒谎”。
狐狸是狡猾的代名词,而且雌狐还缺乏常有的母情,竟然采用弄虚作假的手段来与子女争食。为了自己能得到较多的食物,母狐狸往往会发出“报警”信号,故意把幼崽吓跑,而独自享用。
黑猩猩也是欺骗同类的老手。一只黑猩猩向其伙伴示意,某处有好吃的香蕉。当伙伴们朝它所指方向而去时,它却独自向真正有香蕉的地方奔去。被骗的猩猩回来后,它仍装得若无其事,不露声色。
有条狗不慎断了腿,走路艰难。主人对它比平时更加照顾。不久,它的腿伤已愈,竟仍装出腿跛,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继续取得主人的垂怜。
鸟类中有种莺,每当繁殖季节,雌鸟在巢中孵蛋,雄的就隐匿在巢附近的草丛中,当有天敌降临时,雄鸟马上用翅膀拍打草地,像是断翅不能起飞的样子,把天敌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天敌不知其因向它扑去,它却突然起飞,以此“骗术”来保护妻子和儿女。
海龟,看似呆头呆脑,实际也很精。雌海龟一到繁殖期,就爬上海滩掘洞产卵,然后用沙把洞填平,与原先一样。这还不算,它又在离产卵洞一定距离挖了很多假洞,“以假乱真”,使人难以辨认出其产卵的真正场所。
河虾在脱皮季节,特别容易受到敌人的侵袭。但当它们已除去外壳面对敌人时,反而装出一副耀武扬威、准备决斗的架势,其实是“色厉内荏”,企图将对方吓退。
奇妙的动物变性
动物一般雌雄异体,性别终生不变。然而复杂的动物界,也有少数动物的性别会发生改变。
由雄变雌。生命的初期为雄性,中、晚期为雌性。
例如,刚出生的牡蛎全部是雄的,并且幼年期就开始排精,充当“父亲”的角色。但一年之后的雄性牡蛎全部转为雌性,形成卵巢,排出卵细胞,精巢消失,又成了名副其实的母体。
由雌变雄。一些动物开始为雌性,以后改变成雄性。例如,生活在阿拉伯海的红鲷鱼,它们由一条雄鱼和一群雌鱼组成一个“一夫多妻”
的家,如果这“一家之长”的雄鱼不幸丧生,那么其中一尾身体健壮的雌鱼,就会鳍变长,身材长粗,卵巢消失,精囊出现,变成一条雄性的红鲷鱼,从而又恢复一个和谐的“家”,继续生儿育女。
雌雄互变。同种的雌雄动物在一定时期,性别相互变换。如海中的白头翁鱼,群体中有雌有雄,且雌雄分明。当临近繁殖期时,雄鱼变成雌鱼,雌鱼变成雄鱼,两性完全互换后,再进行生殖活动。
雌雄复变。有些动物的性别在一生中反复多次变更。例如,海生动物沙蚕,年幼时均为雄性,随着年龄增大,都变成雌性。
倘若两只雌性沙蚕游离群体,遇不到异性“情侣”时,其中一沙蚕会再次逆转成雄性,而结为一对“伉俪”。更奇特的是,生活在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海峡的蓝条石斑鱼,当排出生殖细胞后,原先的雄体变成雌体,原先的雌体变成雄体,下次排出相应的生殖细胞后,雌雄的性别又再次逆转。这样,石斑鱼在一生中,雌雄性别竟可以反复变更多次。
动物摆渡趣闻录
蛇渡:在非洲桑给巴尔西部地区的许多河口,当地居民过河时,大多使用一种名“复庚气德”的大蛇为牵引力来摆渡。这种蛇,头部大,体力强,一次能拉动一只载有10个人的渡船。
牛渡:印度尼亚有一种“里贝”的牛,体型比一般牛大,四肢极为粗壮,泅水能力很强。它泅水时,背部露出水面,十分平稳。当地人在牛背上绑上一个不漏水的方形木盘,让人坐在上面,作为渡河的交通工具。
猴子渡:非洲的扎伊尔境内,有猴子经管的渡口,渡河工具是木筏,由一个老猴子领着七八个猴子充当船工摇浆。
中途如有人不慎落水,猴子们便跳下水里把人救上来。到了对岸,领头的老猴子就挨个向渡河的人讨渡钱。
鳄鱼渡:非洲的刚果产有一种温顺的黄鳄,当地群众常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使用这种驯服了的黄鳄作为渡河工具。
方法是将树枝扎成渡架,平平正正地放在鳄鱼背上,是驯鳄的人驾驶渡河。
大象渡:在中非洲一些乡村的河道口居民们喜欢用经过训练的大象当渡船。摆渡的人在渡口拴着一匹大象,如有人要过河时,交过渡河费后即可骑在象背上渡河。
动物挖洞之谜
在自然界中,穴居动物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若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有机质的再循环就不会这样活跃。然而,穴居动物在挖洞时不是会考虑到这些的,那么,它们挖洞的目的是什么呢?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躲避它们天敌的袭击。
此外,动物挖洞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作用。
首要的一个动机是寻找地下食物如根茎和块茎食物及其它可食之物。田鼠就经常捕捉蠕虫,并把它们贮藏在地下洞穴里。
其二,地下洞穴的温度和湿度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挖洞藏身也是免受气候变迁之苦的好办法。如果没有这些洞穴,生长在沙漠上的幼小啮齿动物,肯定忍受不了正午烈日的炙烤。
第三,还有一种生活在火山岛的灌木禽把蛋藏到发热的土壤底下,聪明地抛开了繁重的孵化担子。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挖了藏身洞后,还另挖一些迷惑敌人的洞,以假乱真。俗话不是说“狡兔三窟”吗?
另外,洞穴还是一些穴居动物的通讯手段。据说田鼠的洞穴可起到扩音器和广播室的作用。穴居猫头鹰退却时会发出嘶嘶声,使别的动物误认为是响尾蛇。有些动物更刻意修整洞口以威慑敌人或吸引异性。
还有一些动物把洞穴作为制造食物的地方。一些吃树叶的蚂蚁和白蚁就把洞穴作为培植真菌的场地。
海洋中的“降落伞”
水母是海洋中一类种类很多、较低等、进化上古老的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腔肠动物门。小型的水母多数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一般属于水螅纲,大型的水母属于钵水母。人们熟悉的、最喜爱吃的海蜇,就属于钵水母。
初夏,海面上几阵暴风之后,会有大批水母聚集飘浮而来。钵水母体形像降落伞,上部伞体很高很厚,伞体中央下垂八个口腕,下端附有许多丝状附属器。水母浮游生活,运动靠伞下发达的环状肌的伸缩,将伞下腔内的水压出,由于反作用力向伞顶方向前进。它依靠口腕上的许多吸口采食,食料是海中的硅藻类和棘皮动物幼体及孔虫、纤毛虫等。
海蜇的口腔下常有小虾与之共栖生活,这种虾叫海蜇虾,体色棕红,间以黑白斑点。虾受到海蜇的保护,而当有外物接近海蜇时,虾向下游,海蜇于是也跟着下沉。因此,虾起着海蜇的眼睛的作用。
海蜇的繁殖要经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海蜇是雌雄异体,先是经过有性繁殖,受精卵发育到浮浪幼体是在口腕中进行。浮浪幼体离开母体漂浮一个时期,形成螅状幼体,此时要进行无性繁殖,出芽形成多个小体,最终形成多个新个体。
有一种水母,伞片五彩缤纷,像顶帽子,所以人称僧帽水母,其触须中含有毒液,与眼镜蛇的毒液非常相似,能使人致死。僧帽水母有个充气浮室,并有像鱼鳔那样的气腺往浮室里分泌气体,以此调节浮力,浮室所含的气体是高浓度的一氧化碳。
水母伞部触手柄部是水母的耳,它能听到
次声波。人耳能听20-20000赫兹的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是次声波,人听不到。每当台风、地震、海啸等产生的次声波被水母听到后,会立即离开岸边,进入海中,寻找安全地带,免受风浪冲击。受到水母这种生理机能的启发,人们设计出“水母耳式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知道风暴将临,便于做好相应的准备。
不会生儿育女的鲍鱼
鲍鱼,虽然其名叫鱼,但实际上不是鱼,而是一种栖息于海底岩礁上的软体动物。鲍鱼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自古以来被列为八珍之首。鲍鱼还是贵重的药材,它的贝壳称“石决明”,有平肝、息风、清热、明目、通淋的功能,是眼药中的重要原料;肉有调经、润燥、利肠的疗效。据《五杂俎》中记载:“西汉末年新朝皇帝王莽非常喜欢吃鲍鱼,每当忧懑不食时,就用鲍鱼作菜下酒,吃了鲍鱼,精神大振,连觉都不想睡了”,可见鲍鱼的魅力了。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售价每磅鲍鱼可达25美元,甚至更高。1986年,美国鲍鱼市场的总销售额达1900万美元。
过去,收获鲍鱼靠天然采捕,捕捞时需潜入水底一个个寻找,十分费时。自本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上不少地方建立了鲍鱼养殖场,进行人工养殖或放流养殖。人工养殖主要分海底养殖、筏式养殖、池式养殖三种。我国已研究成功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产量不断提高。中国信任投资总公司投资4000万元和大连市水产科研所联合建设的5万平方米现代化鲍鱼养殖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养鲍工厂。
可是,鲍鱼养殖有一个十分令人头痛的问题,这就是鲍鱼生长极其缓慢,自然繁殖周期长,从卵孵化长到体长7.5厘米以上的成体通常需要数年至十年时间,这样经济效益就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