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点钟,那位可疑的年轻人果然应约而来。这是一个潇洒漂亮的青年,进屋后,见只有贺耀祖一人,立即将门关上,突然朝地下一跪,连连叩头道:“恩人,您还记得在上海救过的小扒手吗?那个张阿福就是现在的我呵!”贺耀祖将他扶起,仔细端详了半天,不禁笑道:“想不到,13年后又在这里会见了你!我道是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在陪都作案,原来是你干的呵!”张阿福再度跪下说:“我如知道您在这里当市长,绝对不会下手。今天特来请罪。”贺耀祖严肃地问:“过去我劝过你,为什么至今未改?”张阿福起身叹道:“我本来决心自食其力,谁知擦皮鞋也同样受排挤,好的地方,别人不让摆;冷清的地方又无人问津。不到一个月,我身上的钱就花光了,后来经不起诱惑,又重操旧业。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已经混成了扒手王,身边还有徒弟,我除了尽情挥霍外,有时也接济穷人,但天天花天酒地,又觉得没意思。”贺耀祖一字一句地劝道:“再不悬崖勒马,危险!”“再这样下去,不独害人,而且害己,害国家。我找你来,愿从我的积蓄中拿出一笔钱来送你,希望你改行做点正当生意,你能体谅我的这番心意吗?”张阿福垂头答道:“恩人的钱,我决不能收。我身边已有了许多钱。从明天起,我保证离开重庆,去做正当生意。您看着吧!”说完,又叩了个头,走了。
此后,猖狂一时的扒窃风,果然平息了。
冯玉祥开办穷人饭店
1943年,冯玉祥将军居住在重庆市陈家桥。他发现到这一带街上的餐馆虽不少,但多是档次高,价格贵的大饭店,而过往行人又大都是些肩挑负贩的贫苦下力人,根本无高消费的经济能力、只能枵腹赶路。于是冯将军急百姓之急,自掏腰包拿出一笔资金,让他的部下在路口盖了两间草房,摆上几张白木桌凳,开了个专为劳动贫民服务的“穷人饭店”。在“穷人饭店”的横匾下,还写了一副对联:
你要俭省,我也要俭省,咱们都要俭省;你是穷人,我也是穷人,咱们都是穷人。
店子以卖大众菜为主,一般是豆腐、青菜、萝卜、南瓜等,分量多,经济实惠,五分钱堆尖一盘。
间或也备有荤菜,也只是少许肉片炖粉条大锅烩,八分钱舀一大勺,此外大米饭“帽儿头”只售两分钱一碗。因此群众极感满意,光顾者络绎不绝。
“穷人饭店”的名气大了,渐渐也传入了一些“党国要人”的耳中。有一天,一位国民党中央委员慕名来店中参观,对冯玉祥说:“饭店的卫生和经营管理都不错。只是饭菜的质量差,营养不够,而且客人的品类太杂,恐怕不适合体面人士。”冯玉祥慨然答道:“您说对了,中国的穷人多,饭店就是为他们大多数人开的,所以叫‘穷人饭店’。对于当今位居高官的大人先生们来说,自然是不屑一顾。现在正是国难当头,前方将士流血牺牲,大后方到处都是离乡背井的难民,有良心的中国人,谁还忍心大吃大喝,所以还是该多办些穷人饭店、少办些只有阔人老爷才能进去的高级饭店才是。”
“圈阅”的由来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离开了延安,与陕北、山西之敌周旋,并指挥着全国各战场的战事,那是叶子龙(毛泽东秘书)他们收发电文最频繁忙碌的时期。
1948年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拟订了《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随即让新华社电台拍发全国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求各地认真讨论,并将意见迅速汇报中央。此后,毛泽东就等候关注着各地的反映。
3月里的一天,毛泽东突然问起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担任秘书的胡乔木告诉他说早就来了。毛泽东追问道:“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叶子龙说:
“大概还没有来吧。”可胡乔木说他清楚地记得电文已经来了。
叶子龙连忙去找,结果从文件堆里翻了出来。他见电文上画了许多勾,当时领导人阅看电报、文件后,就在头一页上画个勾,所以叶子龙说:“这份电文您已经看过了。”毛泽东说:“我根本就没看过!”由于上面只有勾勾,从勾勾上的确看不出究竟是谁画的,所以到底谁看过,谁没看过,谁也分辩不清”。
这时,胡乔木说画勾这种方法有缺陷,许多人看了都打勾,勾一多,谁看了谁没看,就分不清楚了,没记准谁看了谁没看,责任不全在叶子龙。毛泽东听了胡乔木的解释,觉得有道理,就没再深究。
为了改变这种谁看了谁没看搞不清的状况,叶子龙想出了个办法,从此他在送传电报文件前,先在电报文件上署好各位领导的名字,哪位领导看过了,就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一个圈。这样一来,谁看了谁没看一目了然。领导人传阅电报文件在署名上画圈的制度,就这样形成了,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毛泽东的特殊情趣
毛泽东一代伟人的特殊身分,使得一些初次与他接触的人,自己先紧张起来,甚至按捺不住怦怦的心跳。毛泽东有个好办法,就是通报姓名后,以对方姓名为引子,打破彼此间的僵局,使对方很快进入轻松、亲切的氛围之中。
程思远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他也有些不大自然。毛泽东便先开口:“程先生是很有学问的读书人,肯定有字号啦。”程思远听了以后,感到这个话题容易回答,于是说:“主席,有的,本人字退之。”“退之,退之,还是进之好噢,我们都在进之嘛。”主席的几句话,说得程思远先生心里很舒服,拘束的感觉很快消失,于是跟主席彼此愉快地交谈起来。
毛泽东晚年,曾患严重的白内障,眼科专家唐由之大夫要给主席做这个手术。给人民敬仰的领袖做手术,唐大夫实在感到担子的沉重。
毛泽东见了他,依旧是先问他的姓名。唐大夫说出自己的名字时,毛泽东饶有兴味地说:“唐大夫,你的名字起得好,看来你父亲肯定是读书人。这是取自鲁迅先生诗的名句,起得很有学问。”接着,毛泽东吟诵起鲁迅先生的那首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毛泽东亲切、平和地做了一番唐大夫名字的文章后,唐大夫不安的情绪消减了下来,他终于心情平静地为毛泽东顺利做好了眼疾手术。
喜欢拿名字做文章,是毛泽东这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物与人交往中的一种特殊情趣。
不是美国鸭
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赴日内瓦出席印支战争问题日内瓦会议。一天,他趁着休会,邀请美国电影喜剧大师卓别林夫妇到中国使馆相叙,并共进晚餐。
席间,卓别林望着刚上桌的北京烤鸭,故作为难的样子,诙谐地说:“我这个人对鸭子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是不吃鸭子的。”众人听了以后,都疑惑不解,忙问其中的缘故。卓别林说:“我所创造的流浪汉夏尔洛,他走路时令人捧腹大笑的步态,就是从鸭子走路的形态中得到启发的。为了感谢鸭子,我从那以后就不吃鸭子了。”正当别人为此而感到歉意时,周恩来微笑着接口说:“不过,这一次可以例外。因为这不是美国鸭。”一席话,说得大家笑声不断,宴会的气氛也随即达到了高潮。
钢笔的来历
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一个美国记者在采访谈话时,看到周恩来总理的办公桌上有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以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恩来听了微微一笑,风趣地说:“提起这支钢笔嘛,话就长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一想觉得很有意义,就收下了。”那个美国记者本想借题发挥,挖苦一下中国人,不料经过周恩来一番机智的解释,自己反而很难堪,真是偷鸡不成倒蚀米,算人不济反算已,他顿觉如鲠在喉,尴尬极了。
巧取九龙杯
20世纪60年代初期,某一外国贵宾来我国访问,在上海市参观期间,东道主为他举办了招待宴会。
宴会上使用的酒杯是一套价值连城的九龙杯,其形古朴苍劲,玲珑剔透,特别是龙门口上那颗光耀夺目的明珠更是巧夺天工。客人被这精美而又珍贵的艺术品深深吸引住了,拿在手上仔细欣赏,赞不绝口,啧啧称奇。也许是由于饮酒过多缘故,他竟将一只九龙杯有意无意地顺手装进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我方陪同人员见状后,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觉得直接索要不太礼貌,甚至还会影响到两国的关系,眼见客人夹起公文包兴冲冲地离去。
有关人员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当时正在上海视察工作的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周恩来听后指示道:九龙杯是我国的稀世珍宝,一套36只,缺一岂不可惜,不能就这样让他轻易拿走,当然追回也应采取最为合适的办法。当周恩来得知这位贵宾将要去观看杂技表演时,思忖片刻,心生一计,便把有关人员召来,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
晚上,明亮的表演大厅里笑语欢声,热闹非凡。精彩的杂技表演令观众如痴如醉,特别是那位贵宾被中国演员精湛的技艺所折服,一个劲地热情鼓掌。台上表演正值高潮,只见一位魔术师走上舞台,潇洒地将3只杯子摆放在一张桌子上。观众定睛一看,原来是奇光耀眼的九龙杯。再看魔术师举起手枪,朝九龙杯扣动枪机,随着一声枪响,转眼间那3只九龙杯只剩下了两只,另一只不知去向。观众们兴趣热烈,既为魔术师的技艺叹服,又都在纳闷:那只九龙杯到底被藏在什么地方?
这时,那位魔术师对观众说道:“观众同志们,那只杯子刚才被我一枪打进了坐在前排那位尊贵的客人的皮包里了。”说完,便轻步走下台来,对那位贵客欠身道:“先生,能打开您的包吗?”贵客明知是计,但不好作声,便从包里将那只九龙杯取了出来,当他看到满场的观众都在热烈地鼓掌时,也高兴地笑了起来。
安徽发现西汉古墓群
安徽省天长县三角圩发现西汉古墓21座,战国末期古墓1座,出土文物692件。古墓无一被盗,文物大部完整无损。
墓葬棺椁木质坚实,击之有声,棺壁色泽鲜艳,反光似镜。
规模最大的1号墓,随葬品最多,共出土380多件,其中5枚印章中有铜质印章3枚,玉质、木质印章各1枚,分别用篆文刻“桓平私印”和“广陵臣谒”等,据史书记载:
汉武帝元狩3年(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墓主当为广陵王重臣。
三角圩地下文物经专家初步评定,有近50件器物为国家一级文物。1号墓出土110多件漆器,其中四层叠套的彩绘月牙形漆盒,为国内首次发现。铜器中的珍品首推温酒炉,是继洛阳金谷园西汉墓出土温酒炉之后又一新发现。1号墓出土的一套木工工具尤为珍贵,计28件,置于一个特制的木盒中,有斧、凿、锯、钻、铲、刨、线砣、水平仪和磨石,是我国考古文物中前所未见的稀世之宝。
最早发现美洲的应是中国和尚慧深
全世界广泛流传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但有些不迷信传统见解的学者,通过仔细的研究和考证,从古代著作中找到了可靠的证据,证明第一个到达美洲大陆的,并非哥伦布,而是古代一个叫慧深的中国和尚。
在我国唐代姚思廉编撰的《梁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齐永元元年,一位名叫慧深的和尚,曾从远在中国东方几万里的“扶桑国”归来,这个扶桑国因盛产扶桑木得名。
扶桑木是什么?它就是哥伦布在西印度群岛看到的龙舌兰。
《梁书》说:“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锦……
有牛,角甚长……其地无铁有铜,不贵金银。市无租估。其婚姻,婿往女家门外作屋,晨夕洒扫。经年,而女不悦,即驱之,相悦乃成婚。”扶桑国的这些物产和风俗,与古代墨西哥一样。南齐永元元年,为公元499年。据此,法国学者金勒和另一位外国学者威林,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弗雷尔都曾提出过这样的看法:中国人慧深在意大利哥伦布之前一千多年就到过美洲。苏联的史学著作里也有类似的说法,说在古代中国佛教徒就游历了大西洋彼岸的国家,那个国家的名字叫“Φy-LLIAH”。
《梁书》中还谈到了扶桑国的典狱制度,说那里设有南、北二狱,轻罪者入南狱,重罪者入北狱。在北狱中,男女相配,生男八岁为奴,生女九岁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古代墨西哥的风俗,恰恰正是这样。
此外,在墨西哥国一个叫越万滔的地方,迄今还有许多泥塑古像,面貌酷似中国人,服饰也是中国古代的装束,还有几百尊好几尺长的泥塑佛像,塑法与中国木雕神像非常相似。
由此可见,扶桑即墨西哥,是没有疑问的;慧深在哥伦布之前到过墨西哥,也不无根据。
中国题画诗并非始于唐朝
题画诗,是题于画卷上的诗。题画诗始于何时?清代诗论家沈德潜说:“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杜甫)也。”(《说诗日卒语》卷下)其实此说不妥,因为实际上初唐就已有题画诗,如上官仪的《咏画障》、袁恕己的《咏屏风》、陈子昂的《山水粉图》、宋之问的《咏省壁画鹤》等。题画诗并非唐代首创,它早在南朝时期即已出现。如《玉台新咏》卷五就收有梁代鲍子卿的诗《咏画扇》:“细丝木自轻,弱彩何足眄。直为发红颜,谬成握中扇。
乍奉长门泣,时承柏梁宴。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但画双黄鹤,莫作孤飞燕。”同书卷七又收有梁简文帝萧纲的《咏美人观画》:“殿上图神女,宫里出佳人。可怜俱是画,谁能辨伪真。分明净眉眼,一种细腰身。所可持为异,长有好精神。”从“可怜俱是画”一语可知,此乃咏画而非咏事。此外,同书卷四还有宋邱巨源的《咏七宝扇》,诗中有“画作景山树,图为河洛神”之语。不仅如此,甚至在沈德潜亲手编选的《古诗源》卷十四中,亦赫然收有庾信的《咏画屏风》诗。由此可见,所谓“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实非“经过考证的科学论断”。
江西发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合
至今尚存江西宜春市的鼓楼,目前由国内专家确认为中国以至世界现存最早的专门从事时间测定等活动的古天文台。
这个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集测时、守时、授时三项功能为一身的天文台的历史价值,是由江西大学栾杏丽副教授在查阅江西省古天文学资料时发现的。
此前,我国已发现的、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是建于元朝初年(公元1271年起)的河南登封天文台。
世界上已发现的、确有实据的、最早的古天文台遗址是15世纪铁木儿帝国国王建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境内的天文台,它比今天被人们重新认识的袁洲台(宜春鼓楼)要晚2个世纪。
河南泌阳县发现闯王军营故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