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送重表侄王评事》诗说:““我之曾老姑,尔之高祖母。尔祖未显时,归为尚书妇。隋朝大业末,房杜俱交友。长者来在门,荒年自糊口。家贫无供给,客位但箕帚。谶顷羞颇珍,寂寥人散后(云云)。”“上云天下乱,宜与英俊厚。向窃窥数公,经纶亦俱有。次问最少年,虬髯十八九。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下云风云合,龙虎一吟吼。愿展丈夫雄,得辞儿女丑。秦王时在坐,真气惊户牖。及乎贞观初,尚书践台斗。夫人常肩舆,上殿称万寿。至尊均嫂叔,盛事垂不朽。”看这首诗,有可能指的是王珪。王珪是唐太宗时的宰相,被赠予礼部尚书。然而仔细考证这件事,就发现它很不符合历史记载。蔡绦《诗话》引《唐书·列女传》的话说:“王珪的母亲卢氏,看出房玄龄、杜如晦一定会富贵。”跟这首诗对证,那么王珪的母亲就是杜氏了。《桐江诗话》说:“不仅不姓卢,还是王珪的妻子,而不是母亲。”我考证《唐列女传》,发现原来没有这件事,而在王珪传末尾只说:“当初隐居的时候,跟房玄龄、杜如晦很友好。两个人到他家里,母亲李氏暗中窥看他们,知道他们一定会富贵”。蔡绦乱说《唐书》上有她的传记,又所李氏说成卢氏,这都不值得分辨。只是唐高祖在位的时候,太子建成与秦王不和睦,使权术相互倾轧。王珪当时是太子中允,就劝说太子建成道:“秦王的功劳极大,朝内朝外都心服于他,您只是因为年长,身为东宫太子,但是却没有大的功勋使天下人信服。现在还有刘黑阔被打散的余部,您应该亲自去攻击他们,好取得功业名望。”建成就请求出征。后来杨文干的事件发生了,唐高祖责怪他们兄弟不和,归罪于王珪等人并流放了他们。唐太宗即位以后,才召回来加以任用。很久以后,皇上在丹霄殿宴待身边的大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过去都是仇家,没想到现在能够一起参加这次宴会。”皇上说:“王珪和魏征能够对他们所服事的人尽心,这正是我任用他们的原故。”从这件事来看,王珪跟唐太宗并非早就认识,清楚无疑。《唐书》记载的李氏的事,也是从小说中采摘来的,恐怕不一定对,而杜甫称她为祖姑的事,却不应该不是事实,而且唐太宗时的宰相,没有其他姓王的人,真是不能弄明白!另外,杜先庭《虬髯客传》说,隋炀帝到江都去,命令杨素留守西京,李靖以平民的身份前去拜见杨素,并暗中带走了他一乐妓,路上还遇见了奇异的高人,跟他们一起到太原。又通过刘文静见州将的儿子,说他是真正的英明君主,于是异人把所有的家产资金给了李靖,让李靖帮助他创建国业的大事。州将的儿子就是唐太宗。据考证,历史记载唐公李渊攻打突厥时,李靖察觉他有不同平常的志向,自己拘禁了太宗皇上,发动紧急兵变。后来唐高祖平定京师,打算杀了李靖又没有杀。可见一定没有李靖事先就认识唐太宗的事。再说隋炀帝在江都的时候,杨素已经死了十多年了。这一篇传奇,大概都是虚妄的。
虎夔藩
【原文】
黄鲁直《宿舒州太湖观音院》诗云:“汲烹寒泉窟,伐烛古松根。相戒莫浪出,月黑虎夔藩。”夔字甚新,其意盖言抵触之义,而莫究所出。惟杜工部《课伐木》诗序云:“课隶人入谷斩阴木,晨征暮返,我有藩篱,是缺是补,旅次于小安。山有虎,知禁。若恃爪牙之利,必昏黑鯺突。夔人屋壁,列树白桃,镘焉墙,实以竹,示式遏。为与虎近,混沦乎无良宾客。”其诗句有云:“藉汝跨小篱,乳兽待人肉。虎穴连里闾,久客惧所触。”乃知鲁直用此序中语。然杜公在夔府所作诗,所谓“夔人”者,述其土俗耳,本无抵触之义,鲁直盖误用之。又《寺斋睡起》绝句云:“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按《主父偃传》:“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谓八事为律令而言,则“为”字当作去声读,今鲁直似以为平声,恐亦误也。
【译文】
黄鲁直《宿舒州太湖观音院》诗写道:“汲烹寒泉窟,伐烛古松根。相戒莫浪出,月黑虎夔藩。”“夔”字用得非常新奇,它的意思大概有抵触的意义,可是没有人追究它的出处。杜甫为《课伐木》诗所写的序说:“督促罪犯到山谷中砍伐山阴的树木,早上出去,晚上回来。我们有篱笆,哪儿缺了就在哪儿补上,居处的地方于是能够稍得安宁。山上有老虎,老虎也知道畏忌。如果它依仗着坚利的爪牙,一定会在天色黑时来冲撞的。夔州人的房屋墙壁,是排列着白桃枝,涂上泥而成为墙的,当中用竹子填实,用来抵挡老虎。因为跟老虎离得近,常把老虎和宾客到来的声音弄混。”诗中说:“藉汝跨小篱,乳兽待人肉。虎穴连里闾,久客惧所触。”由此可知黄鲁直是用这首诗的诗序中的话。然而杜甫在夔州府所作的这首诗中,所谓的“夔人”,说的是当地的俗民,本来没有抵触的意义,黄鲁直大概是错用了这个字。另外,《寺斋睡起》这首绝句说:“人言九事八为律,倘有江船吾欲东。”考察《主父偃传》,原话是“上书说了九件事,其中八件都是谈论律令的,一件事是谏伐匈奴的”,意思是八件事是就律令而说的,那么“为”字应该读成去声,现在黄鲁直似乎是认为该读平声,恐怕也错了。
曹操用人
【原文】
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然知人善任使,实后世之所难及。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恐关中诸将为害,则属司隶校尉钟繇以西事,而马腾、韩遂遣子入侍。当天下乱离,诸军乏食,则以枣祗,任峻建立屯田,而军国饶裕,遂芟群雄。欲复盐官之利,则使卫觊镇抚关中,而诸将服。河东未定,以杜畿为太守,而卫固、范先束手禽戮。并州初平,以梁习为刺史,而边境肃清。扬州陷于孙权,独有九江一郡,付之刘馥而恩化大行。冯翊困于鄜盗,付之郑浑而民安寇灭。代郡三单于,恃力骄恣,裴潜单车之郡,而单于慑服。方得汉中,命杜袭督留事,而百姓自乐,出徙于洛、邺者至八万口。方得马超之兵,闻当发徙,惊骇欲变,命赵俨为护军,而相率还降,致于东方者亦二万口。凡此十者,其为利岂不大哉!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操无敌于建安之时,非幸也。
【译文】
曹操算是汉朝的阴险的叛逆,是君子所不愿谈及的。然而他了解并善于任用他人,实在是后代所难以赶得上的。荀彧、荀攸、郭嘉都是他的心腹谋士,共同成大事,不必称赞评说。至于其他的人,有智慧就授予一个官位的,有权变就让他分掌一个郡的,无论官职大小,都使他们卓然有成,十分称职。曹操担心关中的将领们祸害关中,就让司隶校尉钟繇去主管西边的事务,结果马腾、韩遂派遣儿子到宫中侍候。当时天下纷乱,军队缺乏粮食,就让枣祗、任峻屯田,结果军队、国家富饶丰裕,于是消灭了群雄。当想恢复盐务管理的利益时,让就卫凯镇守安抚关中,结果将领们都心服。河东没有平定,就派杜畿去当太守,使得卫固、范先束手就擒被杀。并州刚刚平定,就派梁习去当刺史,使得边境平静安泰。扬州被孙权攻陷,只剩有九江一个郡。曹操把权力交给刘馥,结果恩德教化广泛实行。冯翊被郡州盗寇所困,曹操就交给郑浑去办理,结果百姓安定盗寇消灭。代郡有匈奴三单于军队,倚仗武力骄横态肆,裴潜只乘一辆车进人代郡,使得单于心中折服。才得到汉中,就任命杜袭负责留守之事,结果百姓自得其乐。从洛阳、邺地迁来的人口达到八万。刚刚得到马超的军队时,马超军队听说将把他们发配他地,都惊恐想要兵变,曹操命令赵俨为护军,结果马超军都互相带领回来归降,送到东方的人口也有两万。以上十件事所产生的好处难道不大吗?张辽在合肥打跑孙权,郭淮在阳平抵御蜀国军队,徐晃在樊城打败关羽,都是以少胜多,解除了一方面的忧患。曹操在建安时期天下无敌,不是侥幸的。
汉士择所从
【原文】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宗适河北,邈果叛操。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河间邢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