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性——说谎一旦养成了习惯,中学生又难以预计后果,所以就可能会反复出现。
有害性——谎言可能造成对别人的伤害,可能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对自身的健康成长有害,甚至触犯法律,如作伪证等。
可纠正性——中学生的可塑性决定了这一点,中学生还处在人格和世界观的形成期,行为容易失调,不良偏向也容易矫正,有效的疏导和可信的帮助,是中学生纠正不良行为倾向必不可少的。
纠正中学生说谎的对策
中学生说谎行为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问题行为,可能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中学生处在成长期,说谎的行为习惯是可以纠正的,教育工作者需耐心、细致、正确地诱导,采取适当的方法妥善处理。
1.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说谎,就是不诚实的表现,纠正中学生说谎的坏习惯,关键是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品德。诚实守信是人类的传统美德,品德信念是行动的指南,诚实的品德有助于中学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采取正确的行动去解决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教育者在不断的教育与引导中要加强对中学生的诚实美德的训练,要加强教师、家长、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诚待人,让学生有良好的模仿对象,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进入社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大有帮助。
2.营造较为宽松的环境
要求过严、惩罚过重,往往是学生说谎的直接原因。家长教育不妨多些“民主”少点“专制”,让孩子有个独立自主的空间。再说孩子在成长阶段,怎么可能不犯错?有错能改,知错就好,给他一个申辩的机会,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或许孩子就会少说谎、不说谎了。学校教育“严”的同时要注意宽容,允许学生改正错误,给孩子台阶下,提供帮助让孩子“圆谎”,或许学生会诚实地跟老师说“老师,我说谎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比“严字当头”要好得多。宽松是一种氛围,宽容也是一种美德,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如果父母和老师能宽容、和谐、友善,孩子就会主动跟你谈心,交流心里的想法,你再与之讨论,说明利害,明析是非,这时的引导教育会更有效。研究表明,通过疏导的办法使学生减少说谎要比惩罚的方法有效得多。
3.不要小题大作,要了解真相,正确引导
中学生说谎都有各自的原因,教育与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全面地了解事实真相,给学生陈明各方面的利害,堵住学生下次说谎的借口。
有位学生向来喜欢玩电游,一次上学迟到,老师问原因,他说堵车,老师批评了他,以为他又去了电游室,他觉得很委屈。后经老师了解,才知道他是去参加义务献血,怕误了课程,放弃休息,来晚了又不想同学们知道,所以他说谎了。这位学生的谎言是有原因的,而且是公益事情,理应大加赞许,老师知道实情后仍要保守秘密。像这样的“真实、善意的谎言”也不少见,教育者处理时需要注意方法方式,不可打击学生做好事的积极性,也不可姑息学生说谎的行为。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说谎是人的本能。说谎在现实生活中是相当普遍的,它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可怕,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强调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的确,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但我们不能强求学生不分场合一律要求诚实守信,我们应该对诚实守信与不说谎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据专家研究发现,无论是重点中学的学生还是普通中学的学生,不同程度上都说过慌。中学生说谎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但他们的说谎心理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教师应该对中学生的说谎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针对他们不同的情况进行,耐心地进行不同的教育。
4.要当好表率,成为孩子模仿的模范
常言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和老师对于孩子来说,身教更胜于言传,要孩子不说谎,最重要的是父母和老师自己首先不说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当实在无法做到的时候,也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让他们感觉到父母和老师是真诚可信的。
总之,教育者在不断地教育与引导中要加强对中学生的诚实美德训练,要加强教师、家长、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诚待人,让学生有良好的模仿对象,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进入社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都大有帮助。
故事:不说谎的奖励
美国某广告代理公司的中国办事处因为业务需要准备在中国招聘4名高级职员。竞争是激烈的,凭着良好的资历和优秀的考试成绩,x同学荣幸地成为10名复试者之一,最后的面试由老板贝克先生亲自主持。贝克先生是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家,从一个报童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x一连几天,从英语口语、广告业务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以便向贝克先生顺利“推销自己”。
复试是单独面试。x一走进小会客厅,坐在正中沙发上的一位老外便站起来,正是贝克先生。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是你?你是x。”贝克先生用流利的中文叫出了x,并且快步走上前来。“我找了你好长时间了。”贝克先生一脸的惊奇,并激动地对在座的另外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震惊之余,x的心开始狂跳,他的脑子迅速运转着。贝克先生继续热情洋溢地说:“很抱歉,那天我光顾着照顾女儿了,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x回过神来了,抑制住狂跳的心,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想您是认错人了,我没有救过您女儿。”
贝克先生继续说:“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颗痣,年轻人,你骗不了我。”
“贝克先生,我想肯定是您弄错了。我没有救过您女儿。”x肯定地说。
看x说的坚决,贝克先生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诚实,现在我决定:你被录取了。”
几天后,x与新同事聊天,问起贝克先生女儿的救命恩人是否找到。
同事一愣,随即说:“哦,有7个人因为贝克先生的女儿被淘汰了,可是,贝克先生根本没有女儿。”
诚实是做人最起码的品行。欺骗别人的人,最终被欺骗的是自己,吃亏的也只能是自己。
对于说谎,摒弃侥幸心理
面试是年轻人在工作之前都必须经历的一件事,中学生应该从这些故事中得到诚实是多么重要的启示。在生活中,如果抱着适当的说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做得不太过分,“表演”得好,别人是不会发现的心理,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不管你对谁撒谎,你都会在语言内容和体态语言方面暴露你说谎的行为。
手势、目光等非语言交流方式具有表达内心情感的作用,而且总是能忠实地反映出表达者的情感。比如,想隐瞒家庭矛盾的妻子虽然嘴上对朋友们说“我们家那位可好呢”,同时却忍不住垂下目光或显得表情僵硬,即因为撒谎导致了语言和形体动作产生矛盾。尤其是有意识地进行欺骗时往往会做出一些特别的小动作,因为其行为有违于实际的内心想法,所以会产生羞愧感。这时就会引发隐瞒真实信息并掩饰羞愧感的动机,从而产生一些细微的动作变化。
一般情况下,身体动作比面部表情和声音更难控制,所以熟悉形体语言的人一眼就能看穿谎言。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指示被实验者用谎言回答面谈者(实验者)的提问,分别记录刚刚下达指示后、撒谎之前、撒谎时、撒谎以后等各个时间段里的非语言性行为,并与不说谎时的行为加以比较。
刚刚接受指示后,被实验者的回答经常出现中断现象,而且因为急于想提高回答速度,语言十分死板,姿势也变得僵硬起来。到了开始撒谎的时候,回答变得更加简短,笑容也减少了,而且还伴有摆弄手指,下意识地抚摸身体某一部位等细微的动作。人在撒谎的时候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越是会因为多种身体动作的变化而暴露无遗。
为掩饰谎话,说谎者会不自觉地抓鼻、用手掩口或用食指掩着上唇、抓面颊或耳朵,这些表情和小动作表现在:
1.假笑
假笑笑得较慢,而且笑容不对称,双眼完全没有表情。
2.眼神闪缩
说谎时,因为脑部要集中在谎话上,双眼会望向别处,或经常眨眼,跟对方没眼神接触,表现不安或闪缩。
3.视线
说谎者不时望向房门,双脚指向门口,这是因为潜意识想摆脱谎话,因而想离开房间。
4.表现犹豫
为怕前后矛盾,说谎时说话会比平时慢,小心用字遣词,脑海中会先“预演”一次。
5.摇脚
想尽快说完谎话,有不耐烦的感觉,坐下时不自觉地抖腿或摇脚。
6.跷手跷脚
经典的自我保护象征,显示说谎者担心谎话最终被揭穿,因此做此动作。
7.面部抽搐
面部表情肌肉是不随意肌,偶然一次抽搐,即使过程不足一秒,或已露破绽。
8.面红
说谎时,心跳往往加速,血液涌进毛细血管,人就会觉得热,继而可能面红。
9.微细表情
一个人若不想对方知道自己已早知一个消息,他会先做出一个惊奇表情,但很快就恢复原貌。
10.说话离题
担心对方不相信自己的谎话,说谎者会胡扯,提供很多不必要的资料。
11.转换话题
若向说谎者提问,他们如果不能即时提供合情合理的答案,唯有转换话题,通常是讨好对方的话。
12.坐立不安
说谎者有时会触碰耳珠、啪手指关节、转动指环或拨弄头发,似乎要先自我鼓励。
13.矛盾讯息
若有人边说快乐边摇头,有可能他并不是百分百坦白。
14.声调改变
若突然大声、高音或表现紧张,他可能正说谎。
15.说话快速
说谎时语速加快,想尽快把话说完。
16.冒汗
说谎时肾上腺素上升,会觉得热和冒汗。
17.大口吸气
担心谎话被揭穿,胸口绷紧,气管收窄,出现缺氧。
18.口干
说谎者会不停吞口水或舔口唇。
总之,不要对撒谎存在侥幸心理,不要以为自己的谎言天衣无缝,你在说谎的同时,也通过你的表情和小动作不自觉地“告诉”对方,你在撒谎。
【小提示】
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诚实,从小就应该养成诚实的好品德,否则,小时候撒小谎,不加节制的话,就演变成长大了撒大谎。撒谎会变成一个习惯,最初只是撒一个小小的谎,但是为了掩饰,会需要撒更多的谎来掩饰,反反复复,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别人可能当面不揭穿你,但是在心里对你的评价已经大打折扣,因为你撒谎,你就是一个“吹牛大王”、“不值得信任的朋友”,长此以往,即使你说真话,别人也会觉得你这人“十句话有九句话是假的”而不信任你。所以,勿以谎小而为之,这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