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与其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之逮存,曾子兴思。
“译文”
树原本想静下来,可是风却在不停地刮,子女想奉养父母,可双亲却已经不在人世,这是皋鱼的感伤。与其杀牛去祭祀,不如在亲人活着的时候用猪鸡好好供养,这是曾子的想法。
“故事”
曾参,生于春秋末期,是鲁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的著名弟子。
曾参十分孝顺他的父母,而且他孝顺的方法与别人不一样,别人是在父母去世后,操办得十分隆重、排场。而他只注重在双亲活着的时候孝敬他们。比如他们家每逢吃饭的时候,他都要给父亲准备出酒和肉。待父母吃完,将要收拾碗筷的时候,一定问过他的父亲把余下来的酒肉是否分送给谁。他的父亲生前喜欢吃羊枣子,后来他的父亲死了,曾参就终身不吃羊枣子。有一次,他在山里砍柴。不料家里忽然来了客人,他的母亲因为曾参不在家里,又没有钱可以置备待客的东西,急得用牙齿咬破了自己的指头。就在这当口,曾参忽然心头像被小鹿撞了一样疼痛起来。他慌忙赶回家里,及时帮母亲张罗了待客的饭菜。后来,曾参在孔夫子门下学习,孔子非常看重他,单独传给了他一部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