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19000000002

第2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煤炭工业为新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2/3以上的一次能源,有效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煤炭占全国已探明能源资源总量的87.4%,居绝对主导地位,是中国唯一可以依赖的基础能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将是长期的、稳固的。

然而,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第一,煤炭资源供需关系畸形化。一方面,我国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导致煤炭需求超常增长,资源供应的紧张局面加剧;另一方面,由于矿区资源配置不合理,宏观调控力度不足,煤、电资源的运销成为阻碍矿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煤炭企业供应链各环节的资金循环。第二,我国煤炭消耗强度大,利用率低,2003年我国GDP仅占世界的5%左右,却消耗了全世界30%以上的煤炭(濮洪九,2005)。第三,我国煤炭资源管理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我国煤矿的生产回采率不高,国有煤矿不过50%,地方煤矿30%,乡镇煤矿仅20%,有的甚至不到20%,挖1吨煤至少要扔掉煤炭资源4吨(叶柏青,2001),而由于煤炭生产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挖富弃贫、挖厚弃薄、随意建井、无证开采、乱采滥掘所造成的煤炭资源损失更是不可估量。第四,矿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植被覆盖率低,全国采煤沉陷面积达40万公顷,严重影响了煤炭开发、煤炭资源型城市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五,我国煤炭企业以煤炭产品的粗加工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全国煤炭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仅为42%,与发达国家相比性能指标落后10~15年(濮洪九,2005),煤矿专业技术人员流失和短缺现象严重,煤矿事故频发。可以看出,我国煤炭工业现行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边界。

2.研究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此后,又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和谐社会”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六大重点;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作出了《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都是对发展实践进行反思、寻求发展合理性的成果。和谐的本质在于发展是否协调与持续。协调与持续发展是社会各个领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状态与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的模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实现工业产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有煤炭企业在我国煤炭工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统计显示,2004年11月,我国大型煤炭企业91家,其中国有煤炭企业88家。基于以上背景,国有煤炭企业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解决其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环保问题和安全生产等问题,实现其自身乃至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区以及整个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国有煤炭企业现有的增长模式不够合理,关于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也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因此,深入分析国有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及内涵体系,构建其合适的发展模式,对于国有煤炭企业乃至整个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国外的研究。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是彼得斯和沃特曼的《In Search of Excellent》、柯林斯和波拉斯的《Built to Last》以及德赫斯的《The Living Company》。

彼得斯和沃特曼(2000)研究了75家有名气的、历史悠久的企业,写就了《In Search of Excellent》一书。该书认为,尽管每个优秀企业的个性不同,但拥有许多共同的品质,也就是八大属性。这八大属性是:①崇尚行动。②贴近顾客。为每一位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③自主创新。鼓励和呵护员工的个人主义精神和创新行为。④以人促产。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源和财富,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员工,强化其出人头地的心理,是生产率提高的一大关键因素。⑤价值驱动。价值观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仅仅让员工加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员工投入企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只有高举特定的价值目标,企业才能活力永存。⑥不离本行。脱离本行的多元化和兼并多半得不偿失,因此以本身的优势拓展市场的企业更容易成功。⑦精兵简政。机构臃肿的企业往往体制僵化,官僚主义盛行,不易生存。小的即是好的,优秀的企业能清楚地认识到保持简单的重要性,善于“肢解”自己。⑧宽严并济。这些品质久经考验,造就了企业的辉煌成功。

柯林斯和波拉斯(2002)选择了18家历史悠久的杰出公司和18家对照公司进行了对比研究,打破了人们关于企业发展的12个通常看法,形成了以下12个结论:①伟大的公司并非靠伟大的构想起家。②高瞻远瞩公司绝对不需要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这种领导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可能有害。③最成功的公司并非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而是追求一组目标,为一种核心理念指引。④高瞻远瞩公司之间并非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组合。⑤高瞻远瞩公司几乎都很虔诚地保存核心理念,很少改变。⑥绩优公司并非事事谨慎而是勇于投身于胆大包天的目标。⑦高瞻远瞩公司只是那些极度符合公司核心理念和要求标准的人的绝佳工作地点。⑧最成功的公司的最佳行动并非都是来自高明的决策,而是部分来自试验、尝试错误和机会主义。⑨公司并非只有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高瞻远瞩公司极少外聘CEO。⑩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并非是击败竞争对手,而是最注重战胜自己。{11}鱼与熊掌并非不可兼得,可以通过兼容并蓄法实现。{12}高瞻远瞩公司并不是发布了远见就了事,这只是万里长征的一步而已。

德赫斯(1998)的研究表明,长寿公司具有以下四个共同的关键因素:①对周围环境都非常敏感,能及时作出反应。这一点代表了公司的创新与适应能力。②有凝聚力,员工对公司有较强的认同感。③长寿公司是宽容的,允许打破常规和不落俗套的思考和试验。④在财政上是比较保守的,以便保持灵活性,使公司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增长与进化。德赫斯在“生命型公司”和“经济型公司”之间作了明确的区分。在他看来,前者的目的在于,要把自己当做富有潜力的、处于永久成长中的团队来看待,并以此来造就自己;而后者只纯粹忙于创造财富。他明确指出,长寿公司为生存而管理,经济公司为利润而管理。

(2)国内的研究。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我国提出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一是矛盾管理理论;二是合力模型;三是创新力与控制力统一论。

①矛盾管理论。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李占祥(2000)教授提出了矛盾管理学理论。他认为,现代企业就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组织实体,矛盾管理就是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和矛盾动力学的原理来观察和分析企业的矛盾运动,并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成长。正确处理企业存在的各种矛盾(包括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是企业长寿之路。

②合力模型。刘力钢(2001)教授在《企业持续发展论》中提出了合力模型,认为企业持续发展受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如经济、社会、战略、技术、管理等,而每一个影响因素又由多种发展要素构成。同时,企业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性过程,在动态发展中主要受到不同作用力的影响。综合上述因素,企业持续发展可以用一种合力模型来表示。如果从企业发展的加速度与企业发展的动力、阻力和企业规模的关系看,企业发展的加速度与企业发展的动力之和与阻力之和的差值成正比,与企业的规模成反比。

③创新力与控制力统一论。近年来,彭星闾教授通过对我国许多企业从“明星”转为“流星”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只有实现了创新力和控制力的统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论断。肖海林(2003)对这一理论观点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建立了该理论较为完整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2.关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关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我们大体上可以从技术、企业和制度三个层面展开研究和回顾。

(1)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层面研究。目前,国内有关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提高煤炭质量和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煤炭清洁生产和建立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①提高煤炭质量和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质量需求的直接动力来自于对更高效率的追求,因此,生产高质量的煤炭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杨建林(2000)分析了提高煤炭质量对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他认为,提高煤炭质量是企业占领市场、提高效益、保持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提高煤炭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与发展相协调;有利于节约能源,延长煤炭资源的开发寿命,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煤炭企业改革生产方式,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有利于强化人们的质量意识,改变那种只求产量、不求质量的传统价值观念。牛泰山(2001)认为,煤矸石综合利用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之一。然而,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还包括许多方面:一是煤的内部物质,经过多种化学方法进行煤炭深加工,可以获得许多化工原料、燃料;二是利用煤炭的附产品(如煤矸石、煤灰、沼气),把这些以前废弃的东西变成有用资源,变废为宝,如利用煤矸石发电、充填塌陷区、制空心砖等;三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可以同时开采或带出其他有用矿物,如硫铁矿、铝矾土等(程乐团,2002)。

②煤炭清洁生产。所谓清洁生产,是与传统的防治战略完全不同的新概念,又称工业污染的全过程控制,就是对煤炭开采、洗选、运输、加工、利用和废物处理等环节进行全面控制,通过一系列经济、有效、实用的技术和措施,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目的。清洁生产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和服务。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物耗和能耗降到最低程度,全面推广应用高效、低耗、无废、少废的新技术、新工艺,把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不仅减少了末端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而且大大降低了末端处理负担,从而减少日常运行费用,缓解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改善环境及生态状况,对煤炭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郭兴红,2004)。

③建立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循环经济”一词以来,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实施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如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煤炭生产,建立循环经济型煤炭企业,对于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与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方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它实现了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吴金笛,2005)。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工业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和食物链网,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使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可以用做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级开发利用,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系统(张建平,2005)。

穆书涛(2005)分析了产业集群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他认为,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集聚分享集群的各种固有优势,如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产业组织优势等;另一方面,企业的集中可以使污染源集中,治理污染设备集中,便于对“三废”统一管理、治理和利用。

以上研究表明,国有煤炭企业可以在技术层面上通过提高煤炭质量和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或者在更高层面上通过构建矿区产业集群或生态工业园区的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2)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层面研究。目前,国内有关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企业技术进步、企业资产优化重组、多元化经营和企业体制改革。

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主体都是企业,但两者的目标有所不同。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协调统一,而技术进步追求的最直接也最根本的目标是提高效益。国有煤炭企业应该整合两者的目标,使技术进步适合于可持续发展,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经济效益的增长。

朱永华(2005)认为,只有采用技术创新战略才有可能降低环境负担。我国煤炭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难,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煤炭企业应该进行开采技术创新和加工利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提高安全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扰动(张麟,2000)。仝效(2004)则认为,技术创新是当今煤炭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建立和完善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制度创新集成体系。应采用综合机械化生产工艺和掘进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巷道掘进速度和回采工作面推进度;利用当前比较先进的重介选技术,同时采用自动化程序控制,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提高分选精度与效率。其次,国有煤炭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要以煤炭生产和炼焦煤洗选加工为基础,沿着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炼焦、煤化工的产业结构方向发展,形成“煤、焦、化”的综合开发格局,不断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实现以煤炭产品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改进本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所用的技术,开发新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付树林(2004)指出,国有煤炭企业促进技术进步,应该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并做好矿区规划发展、技术改造、资产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决策,从技术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二是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改善和提高管理质量;三是搞好煤炭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四是要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②资产优化重组。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存量资产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十分突出。煤炭企业总体规模很大,但个体平均规模很小,国有独资企业分布过广、过散、资产流动性差,产权封闭性强,缺乏有效的长期资金的来源,资产质量比较差,企业亏损面大,经济效益差(张麟,2004)。如何进行国有煤炭企业存量资产结构的调整,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存量资产的运营效率,是煤炭企业改革中富有挑战性的艰巨任务。

崔雅平(2004)认为,煤炭企业宜采用横向和纵向兼并为主。横向兼并是指煤炭企业之间的兼并或联合,它可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效率,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市场竞争。当兼并或联合企业的产品处在上游或下游,是前后工序,或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则称为纵向兼并或联合。它是一种经营单位向其产品加工和销售各阶段的延伸。这种兼并和联合特别有利于煤炭企业向综合开发进行低成本扩张,有利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企业规模和效益。国有煤炭企业之间和乡镇企业之间进行联合的有利条件很多,可以减少重复建设,精简机构,减少竞争,扩大规模,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我们认为,除了横向和纵向兼并外,煤炭企业的资产优化重组还应该包括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如关闭枯竭矿井、改造老矿井、闲置设备和工具的拍卖和租赁、煤炭伴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实现整体资产效率的最优化。

③多元化经营。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及其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煤炭企业的生命周期更加明显。国有煤炭企业要保持旺盛的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如神华集团确立了“巩固煤炭,发展铝电,进军高科技,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以煤、电、铝为主产业链,集生产、商贸、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为神华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乔天德,2004)。国有煤炭企业要转变“唯煤”的观念,依托自身优势发展有市场潜力、有高技术含量、有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有利于环保的非煤支柱产业,使非煤产品达到高技术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效益,打造非煤产业的拳头产品和品牌,把非煤产业做大、做强(赵军,2002)。在煤炭企业发展的中后期,煤炭生产将逐渐衰减,企业应把多种经营作为发展重点,在发展中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使企业不因将来煤炭资源的枯竭而受到影响,使企业能够平稳地持续发展(张麟,2004)。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其生命周期性的内在需求:在成长期要做到非煤产业与资源开发生产和基建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在青年期非煤产业要依靠煤炭主业的扶持,尽量选择以所开采资源为主业的辐射相关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在壮年期要加大非煤产业的投入,由以煤炭资源为主转移到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并重;在衰老期则实现非煤产业替代煤炭产业的战略转移的多元化经营(付树林,2004)。

④企业体制改革。国有煤炭企业单靠国家政策扶持的脱困是暂时的,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机制不活、债务过重、机构臃肿等深层次问题,难免再度退回到亏损状态。改革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必须对国有煤炭企业进行公司化改组,组建煤矿集团公司和煤业股份公司,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公司制”,构建起母子制公司体制和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上市股票,吸收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盘活内部资产;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置换,搞活国有煤炭企业内部的二级单位和多种经营网点,使职工成为产权主体;通过推行“合同制”,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建立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内部经营机制;通过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制度,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赵军,2002)。李大怀(2004)指出,国有煤炭企业应将制度性思考与企业改制全面对接,运用企业整体策略理论,即以资源为核心,以策略整体优势,将资源、制度与组织这三项要素合为整体,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和企业整体价值。改革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按照出资关系,对生产矿井、厂(处),实行规范的分、子公司管理,强化资产联结的关系,弱化行政隶属关系,母公司与子(分)公司各自的定位逐渐清晰。关于国有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改革,张麟(2004)认为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于当前大多数国有煤炭企业。煤炭企业可以将事业部设置为煤炭公司、电力公司、建筑公司、服务公司、多经公司等,各事业部可在总公司规定的范围内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总公司、事业部、厂(矿)三级都可设职能部门,但其侧重点不一样。

(3)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层面研究。首先,煤炭资源管理。煤炭资源是一种有限性的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对煤炭资源进行管理,对于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开始,由于受旧的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煤炭资源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叶柏青(2001)主要提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产权关系混淆。所有权、行政权、矿产权界定不清,以矿产权、行政权代替所有权现象十分严重。②煤炭生产不计煤炭资源勘探成本、建矿成本和替代能源开发成本,不能实现煤炭资源资产本身和国家投资应获效益。③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不到体现,其收益转化为一些部门、集体和个人的利润,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④煤炭资源管理机制和煤炭生产的竞争机制不完善,使得对煤炭资源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⑤煤炭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造成了煤炭资源枯竭的加速,这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地削弱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⑥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不高,优煤劣用的状况尚未改变。

叶柏青认为,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摸清“家底”,界定产权关系。应系统地调查清理煤炭资源,全面地掌握煤炭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结构和开发利用现状,要明确界定煤炭资源资产的所有权、探矿权及采矿权等产权关系,以及各级煤炭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②搞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和计划。③培育和完善煤炭资源市场体系。④制订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既要保证国家利益,又要充分地调动煤炭开发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⑤加强对煤炭资源市场的宏观调控。要把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煤炭资源的合理流动,以保证煤炭资源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我们认为,煤炭资源资本化是煤炭资源管理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沈振宇(2000)给出了煤炭资源资本化的定义和意义:煤炭资源资本化是指煤炭企业经营者或其他投资主体要取得煤炭资源的采矿权,就要向煤炭资源所有者(国家)支付采矿权整体价值,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就应将这项支出记为一项资产——递耗资产,然后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分期转入煤炭产品的成本,从其收入中不断得到补偿。它的现实意义在于使得煤炭资源的所有者权益真正得到体现,真正实现了煤炭资源有偿开采,并且有利于改变地质勘探费拨款体制,实现地质勘探成果商品化。

其次,政策体系的激励。由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特殊的与外部性相关的公共产品,它导致经济人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无法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进行,而且会导致“搭便车”行为的出现。在这种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用政策体系对可持续发展进行激励。在国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国家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优惠政策,促进低热煤、煤矸石等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吴吟,2005),并且将这些政策纳入国家产业政策中(黄清,2005)。高产、高效矿区所在区域的政府也应该积极制定措施,激励和刺激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绿色导向机制(张建平,2005)。徐波(2005)分析了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的几点启示,即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如采取补贴、贷款、贴息、减免税等激励措施;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如建立生态资本市场。

综合以上国内外研究不难看出,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本身展开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战略层面,且概念过于抽象,虽不失一般性,但很明显不能有效地解释在资源、生态环境与企业能力等因素约束下的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综观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学者们虽然针对煤炭企业的特殊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然而现有的研究略显分散、肤浅,不够系统化,没能够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国有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没能够对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理论诠释并识别出其内涵体系。实际上,这也正是本研究的主要工作所在,本书从系统观和理论阐释的视角,尝试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较为完整和严密的逻辑体系,为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科学依据。

三、研究使用的理论工具与方法

1.理论工具

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这就决定了必须综合利用各种理论工具才有可能对隐藏在这一问题背后的各种关系进行透彻的把握和诠释。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如下理论工具:

(1)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以及产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

(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价值观。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伦理、人际伦理、企业伦理、人口伦理以及消费伦理。

(3)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用以解释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4)用以解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相关理论,包括古典战略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其中,企业能力理论又包括企业资源基础学派和企业能力基础学派,而企业能力基础学派的代表观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5)企业共生理论。用以解释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的外部约束,即保持企业与外部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6)循环经济理论。用以解释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

2.研究方法

本书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如下几种研究方法:

(1)演进分析方法。书中涉及的各种理论阐释,我们试图用演进的方法呈现出各种观点的较为清晰的思想脉络。

(2)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本书应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矿区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模型及其SD方程、环境评价模型及其SD方程,并且应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描绘了有关循环经济与和谐共生所包含的一些结构。

(3)动态多目标规划方法。运用动态多目标规划法构建了煤炭资源最优开采模型。

四、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1.研究框架

2.主要创新点

本书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有:

(1)应用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共生理论阐释了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识别了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体系,即国有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国有煤炭企业生产的循环性、国有煤炭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国有煤炭企业煤炭资源最优开采与煤田战略储备。

(2)构建了国有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飞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有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机理。

(3)基于核心竞争力,分析了国有煤炭企业主营业务的经营策略以及业务结构的动态优化战略。

(4)构建了煤炭矿区循环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企业与环境共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5)运用多目标动态规划方法构建了企业煤炭资源的最优开采模型,并且运用存贮理论构建了国有煤炭企业的煤田的战略储备模型。

同类推荐
  •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任何灾难——经济领域的或其他方面的,余波中不可避免的互相谴责、推诿已经滋生出许多政治性的修辞和政治性的导向宣传,其中许多反反复复见诸媒体,并有一部分现身学术界。因此,要想穿越政治迷雾,理解究竟是什么将我们带到了何处,关键在于将事实与辞藻剥离。否则,我们的研究工作将难免成为无益的延伸,甚至是重复。
  • 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一本书读懂商业常识

    商场如战场,不论何种创业项目,但只要你准备投身于商业大潮之中,一些商业知识与经营之道都是必须要提前具备的。否则,很多时候为失败所支付的“学费”会让你承担不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从成功中得到教益,让“教育成本”更低一些呢?
  • 穷人与富人的战争

    穷人与富人的战争

    为什么他们富有,我们贫穷?通货膨胀下,怎样守住你口袋里的钱?经济现象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秘密?穷人的钱是怎么进到了富人的口袋?
  • 赢在华西

    赢在华西

    《赢在华西》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年产值上亿元的村庄屈指可数,而华西村的产值却高达400亿元,这不能不说是区域经济的奇迹。即使作为企业集团,华西集团的产值也远远超过国内许多行业的龙头企业,这样一个从农业走向现代化工业的商业奇迹,究竟如何诞生?华西村的经济传奇背后,究竟隐藏着那些秘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华西凭借什么机遇和自身条件发展至今?《赢在华西》一方面从管理、机制、人才等角度横向分析了华西村发展的内部优势,另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上描写了华西村领导者和创业者如何成就这样一个乡镇经济奇迹。
  • 外资企业问题与新闻媒体相关报道研究

    外资企业问题与新闻媒体相关报道研究

    继深圳及沿海经济开发区、上海浦东、西部大开发之后,党的十六大决定,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使之成为中国的“第四增长极”。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为优化东北投资环境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热门推荐
  • 一叶青青向远飞

    一叶青青向远飞

    十八年前,苏叶的父亲在酒后和一个女子发生关系,女子生下苏叶便将她扔了。十七年后,池家长子找到苏叶,一路将她保护长大。叶叶,你可不可以争取一下我,池煜问。苏叶:我从小到大没有争过任何东西,可这一次,我想争取一下你。
  • 五月的猫

    五月的猫

    生命是脆弱的,容易消逝的,昨夜还是欢声笑语,或者低沉失落,第二天早上可能就是噩耗来临。
  • 神教之崛起之路

    神教之崛起之路

    这是一本有关神教类型的书,内容大多数是虚幻
  • 暖阳照远心

    暖阳照远心

    年少见你,你如暖阳长大以后,你是我的整个春意
  • 封魂经

    封魂经

    血与火相伴!化身浴血修罗踏遍诸仙神魔!缔造一代战神之名!
  • 驭玄九天录

    驭玄九天录

    李一,一个地球的高中生,穿越到了一个修真大陆,刚一醒来,便遭遇灭门,阴谋,诡计?这些管用吗?凭你们这智商,怕是告别修仙回家种田去吧。且看李一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戳破这笼罩在他头顶的阴云!
  • 你可知道我的梦

    你可知道我的梦

    每一章都是一个脑洞,或真或假,你会相信吗?
  •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本书挑选了清代深宫对满清乃至中国的影响绝不亚于“清朝十二帝”的十二位女性。通过对她们故事的讲述,让大家准确、快捷地了解清代后妃,特别是理解她们身处于自己时代中的困境与局限。
  • 将嫁

    将嫁

    她像雄鹰一样翱翔天际,天空是她的羁绊;他似巨龙深潜海底,皇宫是他的牢笼。一个是燕朝第一位女将军,一个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情之路那样漫长艰难,同样强势而又隐忍的两个人,要如何才能走近对方,将思慕进展至婚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