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保持20多年快速发展、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后提出的新的旨在保证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我国发展战略的转变意味着今后将更加重视民生和人类福祉,也意味着从此我国将真正走向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生的发展道路。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都是对发展实践进行反思、寻求发展合理性的成果。和谐的本质在于发展是否协调与持续。协调与持续发展是社会各个领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状态与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的模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实现产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反观人类的发展过程,人类在努力创造和美化我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疯狂地破坏和虐待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和灾害等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广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资源和环境处于中心地位。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保障。国有煤炭企业在我国煤炭工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统计显示,2004年11月,我国大型煤炭企业91家,其中国有煤炭企业88家。因此,国有煤炭企业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解决其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环保问题和安全生产等问题,实现其自身乃至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作。由于作者长期从事国有煤炭企业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对国有煤炭企业的现实状况和运行机制有深刻的了解和独特的认识。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本书作者从四个方面对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出了理论诠释:首先,界定了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接下来,分析了支撑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持续竞争优势的理论基础;最后,用企业共生理论阐释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一定的外部约束,即企业必须具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强大的共生力。理论诠释不仅为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识别出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特征,或者说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要素,而这些最基本的要素或核心特征构成了国有煤炭企业的内涵体系。通过理论分析,同时考虑到煤炭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作者构建了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体系,即国有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国有煤炭企业与环境和谐共生、国有煤炭企业煤炭资源的最优开采与战略储备以及国有煤炭企业生产的循环性。
本书所提出的这一反映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体系具有一定的开创性,较全面地反映了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符合现实情况。因为,一般而言,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企业自身必须具备持续竞争优势,这是企业持续生存的自身法则;二是企业的发展必须满足其外部环境的约束,这是企业生存的环境法则。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必须有相应的能力支持,由核心能力理论可知,企业只有具备了自身的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才能持续获得超额利润,持续获得竞争优势,这时企业的生存状态表现为强大的市场势力和生命力支持下的兴盛。所以,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核心特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的生存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的,这是因为企业的能力和掌握的资源是有限的,往往不足以支撑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而且企业还要参与市场交换才能实现资本增值。管理学中的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联盟、客户关系管理、虚拟企业管理等研究热点就是基于企业的外部依赖性这个前提。另外,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其生产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产生一定的生态成本,如果这个生态成本超过企业的收益,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因此,保持企业与外部环境(包括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矿区居民、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和谐共生是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二个核心特征。
国有煤炭企业特殊性的突出表现之一在于,国有煤炭企业属于资源型行业,而且煤炭这种资源是可耗竭的,因此,企业的煤炭资源占有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主营业务的生命周期和转型,可以说煤炭资源的存量对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煤炭企业对煤炭资源必须实施最优开采和战略储备,以此来延长主营业务的生命期。结合企业能力理论的资源基础学派的观点,作者认为国有煤炭企业煤炭资源的最优开采与战略储备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核心特征。
国有煤炭企业特殊性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在于,它是全社会物质资源流动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排放最多的行业之一,而且围绕国有煤炭企业往往形成一个大的矿区,矿区中大量的关联企业形成了企业间的共生网络。这种矿区的生产特点非常适合循环经济模式,一个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企业间的能量、水等资源可以实现阶梯利用,最终实现煤炭生产污染的零排放,消除煤炭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整个矿区的和谐发展。因此,国有煤炭企业生产的循环性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第四个核心特征。
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因素多,理论覆盖面广,研究难度较大。对于国有煤炭企业来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度更大,涉及的问题更多,并且意义更大。相信本书能为致力于研究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提供很好的研究思路和观点借鉴,并能为国有煤炭企业管理者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火花。
高闯
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