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0200000002

第2章 茶经茶趣(2)

巾有两块,用粗绸布制成,用来擦拭各种茶具。

(8)藏陈用具。包括畚、具列和都篮。

畚,一般是用白蒲草卷编而成,可放十只茶碗。

具列是用竹或木制成的床形或架形小橱,用来收藏和陈列全部茶具。

都篮用篾编成,用来盛放全部茶具,与具列比,它更便于携带。

陆羽设计的这套茶具,既庞杂又古朴典雅,对瓷器及竹木材料坚而耐用、雅而不侈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陆羽既要求茶具美观大方,更不能损害茶质的基本出发点。以其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特点,这套茶具在当时受欢迎,以至“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睹物思人,人民给了陆羽极高的评价和待遇,以至“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见《新唐书·陆羽传》)而且,“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当然,在享有崇高地位的同时,有时也会成为发泄怨气的对象,如“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见李肇《唐国史补》)陆羽成了茶事的象征和茶人的希望,无论得意还是失意,人们都愿与他共享,这种淳朴的感情,并不是能轻而易举获得的。

日本的茶学家布目潮沨先生对这套茶具尤为珍爱,他根据文献记载,精心绘制了茶经茶具,使后人得以一睹其丰姿神韵。南宋审安老人也以自己对茶具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精心绘制了《茶具图赞》十二幅,分别以官称和职衔来命名,在旁作诗文赞之,把陆羽的茶具之文化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龙团凤饼说贡茶

向帝王献茶,按史料记载最早当始于隋代。隋炀帝游江都患了头痛病,天台山智藏和尚献茶疗病,所献之茶还不能算是贡茶,只有官营督造专门为皇室生产的才是贡茶。唐代宗时官府已专设贡茶院,当时最着名的贡茶院设在宜兴的顾诸山,每年役茶工数万人,采制贡茶“顾诸紫笋”。每当清明前后、贡茶制成后,用快马直送长安进贡,新茶一到,宫中一片欢腾。宜兴顾诸至长安快马须十日,所以这新茶又有了“急程茶”的名号。

唐德宗时的湖州刺史袁高,曾经督造紫笋贡茶。他有一首《茶山诗》,道及制作贡茶的茶工的艰辛:“动辄千金费,日使万民贫”,“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

唐宣宗时的李郑也有一首《茶山贡焙歌》写了贡茶的采制,道及茶工的辛酸: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放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采,官家赤印连帖催。

朝饥暮旬谁兴哀。

喧阅竞纳不盈掬,一时一饷还成堆。

蒸之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轰如雷。

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城啖春山摧。

驿骑鞭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

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

……除了专制贡茶的贡茶院,唐代其他一些重要的产茶地区也将生产的上等茶进贡。这样的贡茶主要出产在夷陵、巴东、云安、汉阴、汉中、晋陵、呈兴、新定、常乐、都阳、灵溪、寿春、庐江、蕲春、义阳、芦山等16个郡,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川、鄂、陕、苏、浙、闽、赣、湘、皖、豫等地区。

唐代贡茶的品类,比起后代名目还不算很多,据《国史补》的记载。主要有下列十数种:

蒙硕石花(剑南)顾诸紫笋(湖州)碧涧明月(峡州)方山露芽(福州)琶湖含膏(岳州)西山白露(洪州)霍山黄芽(寿州)蕲门月团(蕲州)神采小固(东川)香雨(夔州)南木(江陵)东白(婆州)鸿坑(睦州)阳羡(常州)到了宋代,饮茶更为普及,帝王贵胃嗜茶特甚,促成了贡茶向更大规模发展。当时除继续保留顾诸山贡茶院外,又在福建建安兴建官焙,采建安茶上贡。宋太宗时开始在建安北苑遣使造茶,以龙风外模紧压成团饼,以与民间所产相区别,这就是龙团风饼贡茶的由来。

宋真宗时任福建转运使的丁谓,曾监造40饼龙凤茶进献,他因此受宠,得官参政,进封晋国公。丁谓所造为大龙凤茶,合8饼为1斤。到宋仁宗时,蔡襄任福建转运使,改大龙凤茶为小龙风茶,合28饼为1斤,更得皇上欢喜。到宋神宗时,又制出比小龙凤团饼更佳的“密云龙”,哲宗时又有至品“瑞云祥龙”。宋徽宗时的福建转运使郑可简督造了新品“银丝水芽”,精选熟茶芽又剔去叶子,仅存一镂茶心,压模后有龙形蜿蜒,又号“龙团胜雷”。北苑贡茶不断翻新,前后所出极品有四五十种之多,而且都冠以高雅的名号,透出一种富贵之气。据《北苑贡茶录》所载,贡茶品类主要有以下这些:

贡新垮试新垮白茶龙团胜雪御苑玉芽万寿龙芽云叶上林第一乙液清供承平稚玩雪英龙凤英华玉除清赏启沃承恩蜀葵无比寿芽万春银叶宜年宝玉金钱玉清庆云无疆寿比玉叶长春玉华瑞云祥龙长寿玉圭香口焙垮寸金太平嘉瑞龙苑报春南山应瑞大龙大风小龙小凤拣芽琼林毓粹浴雪呈祥延年石乳北苑贡茶最多时达4000余色,年贡四五万斤。

谓有《北苑茶》诗自夸云:“北苑龙茶着,甘鲜的是珍,四方唯数此,万物更无新。”转运使督造了如此珍美的贡品,加官晋爵,自得极了。

贡茶数量这么大,皇帝就是拿它当饭吃,也是享用不尽的,所以他乐得将剩余的龙团凤饼赐给近臣,让他们又多了一个感恩戴德的机会。苏轼出知杭州时,宣仁皇后特遣内侍赐以龙茶银盒,以示厚爱之意。不过位不及宰相,是很少有机缘得此厚爱的。欧阳修任龙图阁学士时,仁宗赵祯曾赐给中书、枢密院八大臣小龙团饼1饼,八人欢天喜地,平分而归。这御赐龙茶拿回家后,各人舍不得饮它,当作家宝珍藏起来。待有尊客造访,方才取出传玩一番,以为莫大的荣耀。按当时的价值,1斤龙茶值黄金2两,正所谓“金可有而茶不可得”,贡茶的身价真是贵重之极。难怪欧阳修说分得小龙团,只是捧玩而已,“每一捧玩,清血交零而已”。宋代文学家王禹假作有一首大臣受赐贡茶的诗,题为《恩赐龙凤茶》:

样标龙团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

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澳春。

香于九吭芳兰气,圆似三秋皓月轮。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有趣的是。近臣们所得的龙凤茶,说不准还会有假冒的水货,皇帝所用也未必全为真品。宋人庞云英《文昌杂录》便记有一位转运使造假龙团的事,造假数百斤,后来皇帝将这些茶赐给了宗室近臣。皇帝所赐,假的也是珍贵的,更何况受赐者压根儿就不会怀疑它的真伪。

元代除了保留宋时旧有的贡茶院以外,又在武夷设御茶园,役使数以千计的焙工大造贡茶。到了明代,由于团饼茶逐渐为散茶取代,贡茶也开始改制芽茶。明初最好的贡茶出自福建建宁(今南平)名品有探春、先春、次春、紫笋等名号。到了清代,贡茶在许多重要的产茶地都有制作,皇帝还出面指封名茶,新的贡茶层出不穷。康熙皇帝南巡太湖,巡抚宋荤购买朱正元精制“吓杀人香”茶上贡,康熙改名曰“碧螺春”,从此它就成了每年必办的贡茶。乾隆皇帝还曾微服品尝龙井茶,封御茶树,使龙井茶成为又一品贡茶。

历代名茶

中国现代的名茶,据统计有数百种之多。这些名茶一部分为新创,如南京雨花茶、天柱剑毫、千岛玉叶、都匀毛尖、上饶白眉、秦巴雾毫、汉水银棱等。一部分名茶为,恢复的传统名茶,如九华毛峰、龟山岩绿、蒙顶甘露、天池茗毫、青城雪芽、顾诸紫笋、雁荡毛峰等。

还有一部分为历史名茶,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群山银针、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祁门红茶等。

从唐代开始,历代培育制作出许多茶叶名品。除了上面我们已提及的贡茶外,各代重要的名茶和产地还可列举以下这些:

判断名茶的标准,按茶学家的说法,要从色、香、味、形四方面衡量。如西湖龙井因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着称,被认定为全优茶品。在古代,名茶产量并不高,以稀为贵,一经名家名流品评认可,便可声名远扬。现在有一种不主张扩大名茶产区的意见,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认为名茶一滥一多,反会损害它的声望。

名茶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条件。首要的是自然条件,名山、大川、清泉,孕成茶叶的优良自然品质。其次是独到的制作工艺,能工巧匠给予茶叶优秀的色香味形品质。再次是历史文化条件,名人品评传扬,赋予茶叶独特的文化内涵。有人这样写道:“名山、名寺出名茶,名种、名树生名茶,名人、名家创名茶,名水、名泉衬名茶,名师、名技评名茶。”这概略阐发了名茶产生的几个重要条件,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说法,很有道理。

锦上添花的花香茶

唐代人饮茶,有的要佐以调味品,如《茶经》所说。煮茶时要人葱、姜、枣、橘皮、茱英、薄荷等,制成调味茶。到了宋代,则制有香料茶,如《茶录》所说,贡茶中加入龙脑助其香。南宋时即有以鲜花焙茶的记述,施岳《步月·茉莉》辞即自注以茉莉焙茶,这是最早的花香茶。

到了明代,果香茶、花香茶的制作方法已经比较完善,品种也不少。顾元庆所着《茶谱》便提到用橙皮熏制橙香茶,同时还提及莲花茶的巧妙制法。当时制莲花茶,是在日出之前将未开莲花拨开,放一撮细茶至花蕊中,用麻绳包扎好,到第二天早上摘花取出茶叶焙干。

要这样反复多次,让茶叶融人莲花的清香。明代程荣的《茶谱》开列了当时所制花茶的品种,也记述了制作方法。他说,木樨、茉莉、玫瑰、蔷薇、蕙兰、莲花、菊花、栀子、木香、梅花都可用于制作花香茶。这些花在半含半开之时就被采下,按一份花三份茶叶的比例,一层花一层茶装入瓷罐中,密封后放锅内煎煮,然后取出焙干,花香茶就制成了。

到了清代,开始生产大量的商品花茶,福州成为窖制花茶的中心。以后。苏州又成为出产花茶的中心,制出了各种各样的花香茶。用于制作花香茶的茶叶叫茶坯,用不同的茶坯制出的花香茶品质有明显的区别,如炒青花茶、烘青花茶、红茶花茶、乌龙花茶,各自有明显的特点。人们习惯于以香花原料来区分花香茶,如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柚子花茶、砒砒花茶、桅子花茶、桂花茶和玫瑰花茶等。传统上制作茉莉花茶常以烘青作茶坯,称为茉莉烘青;玫瑰花茶多以红茶作茶坯,称为玫瑰红茶。

窖制花茶一般要经过采花、拌和、散热、分离、干燥几道工序。采用的香花不同,制作工艺也有差异。由于后来花茶的产地扩大了,所以人们习惯于以产地冠于茶名之前,如茉莉烘青,福州、杭州、苏州都有名品出产,其他地方也有出产的,都冠以地名以示区别。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用茉莉、珠兰、桂花、白兰、玫瑰窖制的几种花香荼,品一品这些茶香与花香兼备的美茶。

①茉莉花茶。花香茶中,以茉莉花茶产区最大。产量也最高。茉莉花茶主要以烘青绿茶为原料,成茶统称茉莉烘青。它的色泽黑褐油润,香气持久,滋味鲜爽,汤色黄绿。还有用龙井、大方、毛峰等特种绿茶窖制花茶的,分别称为花龙井、花大方、荣莉毛峰,统称特种茉莉花茶。制作茉莉花茶,要采用优良伏季茉莉花,上等茉莉花茶要经“七窨一提”的工艺制成,不仅滋味甘醇,而且花香袭人。

②珠兰花茶。主产地在安徽歇县。所用花料为米兰和珠兰,香气芬芳雅静。以黄山毛峰、徽州烘青等优质绿茶为茶坯,通过拼花窖花、通花散热、带花复火几道工艺制成。成茶色泽墨绿油润,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鲜爽。珠兰黄山芽为珠兰花茶中的极品,色泽深绿。滋味甘美,芳香持久。

③桂花茶。广西桂林的桂花烘青、福建安溪的桂花乌龙、四川重庆的桂花红茶,为桂花茶中的精品。适合制作桂花茶的桂花有金桂、丹桂、银桂和四季桂等。香味浓厚持久,不论客制红茶、绿茶,还是乌龙茶,效果都很好。桂花乌龙色泽深褐,汤色橙黄,滋味醇厚,香气持久。桂花烘青色泽墨绿,香气浓郁,汤色绿黄,滋味香醇。

④白兰花茶。产量仅次于茉莉花茶,以白兰花为花料,也有以黄兰花和含笑为原料的。白兰花茶以烘青绿茶为茶坯,成茶色泽墨绿,香气浓烈,滋味醇厚,汤色黄绿。一般多以中低档烘青茶为坯料,所以产量较大,主销山东和陕西等地。

⑤玫瑰花茶。玫瑰、蔷薇,月季,花香浓郁,用它们窖制的玫瑰花茶主要有玫瑰红茶、玫瑰绿茶、墨红红茶等,着名的有广东玫瑰红茶、杭州九曲红玫瑰茶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茶叶饮料产品又开发出了许多新的品种。总的发展趋势是饮用更加方便,形态液体化。新出现的茶叶和含茶饮料的品种,有速溶茶、茶可乐、茶汽水、茶康乐、浓缩罐装茶、茶冰棍、冰茶和茶酒等。这些茶品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茶叶传统的饮用方法,对茶文化固有的传统也会起到明显的变更作用。

茶树培育

茶树的生长,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培育茶树,就要尽可能地满足这些要求。我国在唐代时就对此有了清楚的认识,总结出了一整套茶树栽培技术。又经宋明几代的发展,提高了栽培技术,不断更新茶树品种,生产出许多高品质的茶叶。

茶树的生长,直接受气候和土壤环境中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质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光照是影响的首要条件,光照强度、照射时间及光质对茶树生长十分重要。温度制约茶树的生长速度,也直接影响到它的地理分布,茶树最适宜于20℃~30℃气温的环境。

茶树对水分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木,不适宜在干旱的环境中发育。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础,土质、土温、土壤的酸碱度对茶树根系的作用非常重要。茶树对综合性小环境也有一定要求,茶园的地形、坡向也直接影响到茶树的生长。

陆羽生活的唐代,南方大都产茶,相当于今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区范围内,都有茶叶生产。当时所产茶叶,一部分为栽培所得,也有一部分为野生。按陆羽在《茶经》中的说法,“野者上、园者次”,以野茶胜于园茶,可见野茶叶也会有名品。陆羽概略提到唐时的植茶技术,谈到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他说茶树生长的土壤以杂风化石的山地最佳,透气较好,所谓“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种植方法与种瓜相同,经过三年培育,便可以采摘。茶园要选在向阳坡地,茶叶以紫色为上品,而生长在阴坡谷地的茶是不堪采用的。

宋人极看重茶树的生长环境,以为灵山才出好茶。

宋子安《试茶录》论建安茶,说建安(今福建建欧)一带“山川特异,峻极回环,势绝船瓯。其阳多银铜,其阴孕铅铁,厥土赤坟,厥植惟茶”。还说“茶宜高山之阳,而喜日阳之早”,以高山产茶最美,胜于茶园。宋时贡茶都出产在这里,茶品佳,出产也早,正是得益于这里最好的自然条件。

唐时开始的种茶如种瓜方法,采取直播丛裁,一直沿用到明代。明代开始采用育苗移栽方法,仍属有性繁殖的培育方式。在明清之际,出现了插枝繁殖和压条繁殖技术,创立了无性繁殖的植茶方式。无性繁殖技术的采用,选育了大批优良茶种,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明代的一些茶书,已明确提及茶园平整土地、除草施肥、灌溉培土等一系列技术,说明茶园管理已经相对精细。程用宾《茶录》说,“肥园沃土,锄溉以时,萌孽丰腆”,强调了茶园的除草与施肥。又如罗廪《茶解》

同类推荐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本书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
  • 舞蹈艺术(上)

    舞蹈艺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写了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在壮族文化与性别平等总论的观照下,从壮族婚姻家庭与性别平等、壮族经济生活与性别平等、壮族政治参与与性别平等、壮族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壮族教育文化与性别平等、壮族哲学思想与性别平等六个层面,全面而系统、有根有据地向人们展示了壮族性别平等的种种文化表达,给人们提供了性别研究的一个新样本。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狂女食夫:霸上绝色美男夫

    狂女食夫:霸上绝色美男夫

    她是21世纪黑老大,为人冷静,出手很辣,却被自己亲信背叛。一次意外,遭人暗算,再次睁眼,却成了王府里不受待见,并关系复杂的隋王妃。黑老大穿越成隋王妃,会出现怎样的精彩?是扭转乾坤,艳倾天下,霸行古代呢?还是淹没在古行道,永难翻身?
  • 2019把我送给2020

    2019把我送给2020

    第一次写作,给大家分享一下生活的小插曲。
  • 这是一本普通人的日记

    这是一本普通人的日记

    这只是一本日记,一本真实的日记,好吧,还有20个字,可能会加一下奇怪的东西
  • 哈利波特之守望者

    哈利波特之守望者

    昏黑的古堡里,静谧的禁书区,黑暗之中的一切,看着都很正常。当外界都为神秘人而惶恐的时候,守望者们却守护着这个世界。有时真相往往比现象更可怕,在深渊面前人心和人性都不再那么重要......
  • 拂面春

    拂面春

    我好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在梦里,阿爹和阿娘都福康安好,长兄依旧是威风八面的大将军,而我也依旧是长安街上,不可一世的小霸王。可终究梦太短,人难在,红烛清泪拂面春。
  • 凤女谋心:王妃是个狠角色

    凤女谋心:王妃是个狠角色

    元禧八年,西顿尔草原第一美人岚湟公主前往大印和亲。原本应该入宫陪伴君王侧的公主,却因为天师一句莫名其妙的判词而被随意指给了身有顽疾的霖王。谁知,这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对故国心怀恨意的公主,同君主明争暗斗的王爷,这一对糊里糊涂的夫妻,却在阴谋诡计的催动下渐渐相知相伴,成为了盟友。天下乱,大事成。然而,却有人在最不该动情的时候动了真心。一杯鸢尾饮,两方离心笺,毒杀的又是谁的情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叛逃皇妃

    叛逃皇妃

    林深每当想起沈慕情的时候心总是一阵一阵的疼,易芊允曾经也面带微笑的对他说过:林深你想知道内心深处最喜欢的到底是谁吗?再次相遇的时候因沈慕情的一句:“林深,你看我像谁?”想起了曾经他们的点点滴滴。她是殷柔的时候天真无邪,现在她叫沈慕情,手段毒辣。可惜他们谁也回不到过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本修道

    一本修道

    一座古老的狐仙村,一位十万大山里的孩子,自小凭借着一股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艰难求生,他的生命对于那些高高在上的修炼者来说形同草芥,可就是这般疯狂生长的一根杂草,却拼命的挣脱原本的命运轨迹,掌控自己的生死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