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5700000022

第22章 (2)

第十六章.辩论的语言艺术 (2)

陈贾问:“他派他的弟弟管叔去监督殷国,结果管叔却带领殷人反叛,确有其事吧!”

孟子答:“的确有。”

陈贾又问:“周公是不是知道他要反叛才派他去的?”

孟子说:“周公不知道。”

陈贾立即说:“这样说来,圣人有时也有过错吧?”

孟子回答说:“古代的君子,有错就改;现在的君子将错就错。古代的君子有了错,就像日食月缺,人人都看得见。当他改正时,人人都能敬仰他。现在的君子,岂止是将错就错,还要找借口为自己辩护。”

陈贾无话可说。

孟子和陈贾这场论辩采取了转移论题法。陈贾煞有介事地以圣人为齐王开脱。孟子不在无需讨论的问题上纠缠,把论题转移到如何对待错误上,用类比法得到结论。“圣人有错就改”,这里还包含着一个假言判断:“既然圣人有错就改,而齐王将错就错,所以齐王并非圣人。”从侧面将前面避而不答的问题重新点明,既使陈贾无言以对,又使齐王受到教育。

诱导明理,有的放矢

诱导明理法是针对对方的错误观点,步步引诱造成对方言论前后矛盾而使其明理的一

种辩论方法,例如:一个年轻村民,带妻子去人工流产。妻子不愿意,别人劝说也不听,他直接去找医生。

村民:请给我妻子做人工流产。她虽然是头胎,但是个女胎,所以我要她来做流产。

医生:你为什么不要女胎?

村民: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女孩子长大了总归是别人的。

医生:我有个八岁的男孩子,等他满了十二岁,我就送他到五台山当和尚。

村民:这么好的儿子,为什么去出家?

医生:因为他不能传宗接代呀!

村民:这孩子有生理缺陷吗?

医生:那倒没有。

村民:那他怎么不能传宗接代?

医生:因为他长大了找不到对象。

村民:这么乖的男孩子,怎么会找不到对象?

医生:到那时,社会上只有男人没有女人了!

村民:哪会有这种事?

医生:女孩子长大了要出嫁,所以都被当爸爸的强迫“人流”了。

村民:啊!我们……

诱导明理法先不说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有意诱导对方步步前进,最后使其感到“此路不通”。此法寓教育于辩论之中,让对方易于接受。

以牙还牙,理直气壮

以牙还牙法,就是在辩论中,不去正面否定对方论点的荒谬,而是用相同事例还给对方一个荒谬,用以驳倒对方的一种方法。

据说,某个大旱之年,一能说会道的老农到县衙呈报灾情,请求减征赋税。县令问道:“今年麦子收了几成?”老农答道:“三成。”“有七成的年景,竟敢谎报灾情,真是胆大包天!”老农想了一下说:“我活了150岁,还未见过这么严重的灾情呵!”县令惊问道:“你有150岁吗?”老农不慌不忙的说:“我70岁,大儿43岁,小儿37岁,合起来不是150岁吗?”县令大声吼道:“哪有你这样算年龄的!”老农反问道:“哪有你那样算年成的!”县令无言了。

以牙还牙法在辩论中足显力度,常常会置强词夺理者于“死地”。它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对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归谬制人,出其不意

归谬制人法,就是先假定对方的命题为真,然后以此为前提进行推论,将它推向极端,推出明显的荒谬结论使其难堪的一种方法。

古时候有个富翁死了,其妻同管家商量,要用活奴给他陪葬。富翁之弟是个有识之士,反对这样做。他嫂子坚持道:“你哥哥死了,在地府无人侍奉,我们决定用活奴陪葬,谁阻拦都不行。”其弟便改口道:“还是嫂子和管家虑事周全,用心良苦,可见嫂子同兄长夫妻情深,管家对主人忠心不二。既然要用活人陪葬,不过,让别人去服侍兄长,我们不放心,倒不如嫂子和管家去陪葬,兄长定会非常满意的。”其嫂和管家哪愿去死,只好把活人陪葬一事作罢。 归谬制人法的运用,要注意相同性质的谬论的可比性,若将两件不相干的事扯在一起,便收不到以谬制人的效果。

比喻巧辩,贴切巧妙

比喻巧辩法,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巧妙施辩的一种方法,

例如:有位小姐爱好文学创作,写了一本很厚的小说寄给一位名编辑,可是书稿很快就被退了回来。小姐异常气愤,给这位编辑打电话质问:“编辑先生,你怎么没把我的书稿看完就把它枪毙了?为了考察你是否真的看过,在寄出前我把105页和106页粘在一起,当我查看退稿时,这两页仍然原封未动,你作何解释?”编辑回答道:“小姐,比方我吃一瓶水果罐头,尝了一口发现是坏的,难道我非得把它全部吃完才下结论吗?”

辩论中,遇到棘手的质问或难于正面回答的提问,就可用比喻巧辩法。使用此法须注意比喻的贴切性、易懂性、巧妙性,以及表意的明确性,才能使对方无话可说。

机智折服,不卑不亢

机智折服法,就是面对难于争辩的问题随机应变,运用智慧,化被动为主动,向对方发难使其折服的一种方法。

如:书载,晋朝有个叫许允的书生,洞房花烛夜见新娘相貌平平,大为不悦。新娘问他何故?许允没好声气地说:“你知道好妻子是什么样的吗?”新娘不卑不亢地说:“孝顺老人,尊敬夫君,说话和气,做事利索,而且模样也不错。前几项我都能做到,只是模样是老天生成的,我就无法了。”许允听后仍然不高兴。新娘转问道:“相公,你是读书人。我问你,一个人应具有的好品德你有多少呢?”许允答:“我都具备”。新娘道:“好品德的第一条,就是看人要重德,你却只是以貌取人。既然第一条就不符要求,怎么能说都具备呢?”许允被新娘的口才折服了,终于改变了对妻子的态度。

机智折服法,在辩论中运用时,要靠知识和头脑,才能机智地由答变问,折服对手。

风趣幽默,驳倒对手

风趣幽默法,是针对对手提出的不便正面辩驳的问题,用风趣幽默的回答来摆脱尴尬局面,以驳倒对手的一种方法,

如:女作家谌容访美期间,应邀到某大学演讲。美国朋友向她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她都给予坦率的答复。当有人问道:“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您同中共的感情不怎么样吧?”显然提这样的问题是别有用心的。谌容风趣地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们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么深。”

辩论中,使用风趣幽默法要看对手,注意分寸,寓答案于风趣幽默的话语中,以达到驳倒对手的目的。

类比反驳,形象直观

类比反驳就是辩论的一方不直接驳斥对方的论题,而是寻找一个与该论题有关的事例,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推导出对方论题的荒谬。这种反驳形象直观,避免了抽象说理的枯燥,使辩论更有力有趣,

如: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国外发表演讲时,有人问道:“共产党这么英明伟大,为什么就不能容纳一点点自由化的东西呢?”刘绍棠看了对方一眼,然后大声问道:“你们看我的身体怎么样?”听众见他身材魁梧,红光满面,众口齐说:“很健康!”刘绍棠接着说:“谢谢!尽管我刘绍棠如此壮实,但是,要让我去吃苍蝇,我是决不干的!”这种绝妙的辩驳,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避实击虚,立竿见影

避实击虚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辩论技法。当你已经掌握了论敌的部分情况,想通过攻击对方弱点再进一步扩大战果时,运用此法可使对方一触即溃。这种方法常用于对抗性较强的法庭辩论或审讯罪犯。刑警初审罪犯,是一场心理战,特别是在尚未完全掌握证据的情况下进行突审,既是一种斗争,也是一种辩论。如果急于求成,直来直去,往往很难见效;而采用避实击虚之法,却容易敲开罪犯嘴巴,促使其交待事实真相。

某市刑警队长奉命侦破一起恶性杀人案,经过周密的调查,认定此案是两人所为,接着在某郊县抓获了一名有重大嫌疑的人犯。另一人是谁?他不肯交待。审问开始了。

警:“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吗?”

犯:“是警察!”

警:“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吗?”

犯:“那我怎么知道?”

警:“我告诉你吧,我们是从××市两路口来的,两路口你去过了吧?”

犯:“我没去过。”

警:“那就不对了,我们查了那里一家旅馆,你前几天在那里住过。”

犯:“住过又怎样?”

警:“住过倒不怎样。只是那里前天发生了一起命案,你不会不知道吧?”

犯:“我不知道,也与我无关。”

警:“与你的关系可大啦!”

犯:“什么!”

警:“我们从现场找到了血衣,你家里人看过,认出是你穿走的。你想不想看一看?”

犯:“不不,不看了。”

警:“看来你是个爽快人。既然这样,你大概该说出什么了吧?”

犯:“那个司机被杀我是在场,你们总不能就说是我杀的!”

警:“那汽车上有你的指纹,你推得了吗?”

犯:“反正不是我亲手杀的。”

警:“我们知道不是你一个干的,不说出同伙只好由你一人顶罪了。”

犯:“我说……是他下的手,我只帮了忙。”

警:“那人是谁?”

犯:“是我表哥。”

刑警队长就是这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旁敲侧击,话中有话使罪犯的防线彻底崩溃了,不得不如实交待了这起命案的经过。

反诘进攻,出其不意

反诘进攻,是辩论的基本语言技巧之一,它是修辞学上的反问在辩论中的运用。所谓反诘,就是从反面提出问题,用否定的疑问句来表示肯定的语气,或者是用肯定的疑问句来表示肯定的语气。反诘进攻,往往能比正面提问更有力量,更能表达爱憎之情,更具有强烈的批判和讽刺作用。很多时候,还可以用反诘转守为攻,造成心理上的优势和咄咄逼人的气势,置对方于被动的地位。

约翰?威克斯是英国十八世纪的一位作家和政治活动家。有一天,上议员桑得韦奇当众辱骂他说:“你将来不是死于梅毒,就是死于绞架。”

威克斯答道:“那就要看我是拥抱阁下的情妇还是阁下的理论了。”

威克斯使用的是“顺语反诘”的方法,他没有直接否定桑得韦奇恶毒的诅咒,似乎与他建立起一个“假”的共识。但是马上指出产生两种恶果的根源统统来自于桑得韦奇本人。暗示出由于人品及思想的低下,他将来才应该死于非命。从容回答中虽不露锋芒,但回击有力,而且寓意深刻。

以逸待劳,捕捉漏洞

辩论是一项集知识水平、理论功底、逻辑能力、语言技巧于一身的“高雅的游戏”。辩论

时,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时而侃侃而谈,如行云流水;时而一语中的,似霹雳惊雷。

凭借着高超的辩论技巧、丰富的知识积累、深厚的理论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不断制造一个

又一个高潮。当然,在这种气氛热烈的场合,情绪激动,神经高度紧张,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有一些纰漏。“言多必失”,再优秀的辩手,即使是占尽了优势,也会有漏洞。

比如说:某次主题为“现代化建设中,东方文化作用大于西方文化”的辩论中,反方接连举了两个例子,都是极不恰当的:“东方文化是碗,西方文化是饭,请问是碗重要,还是饭重要?”“东方文化好比书中的文字,而西方文明则是精神,文字和精神哪个重要?”这两个例子看似锐不可当,实则漏洞百出。反击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难道我的碗里非要盛你的饭不可吗?就不能够盛上我自己种的粮食吗?”“没有文字,你的精神哪里才看得见呢?”如此等等。

在辩论中,一方面要守住阵地,稳扎稳打,不能贪图一时之利口不择言;或心存侥幸,妄图蒙混过关,以致给对手造成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对手的失误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必须沉着冷静,仔细听清对手的每一句话,一有机会,立即抓住,迅速发动反击,必要的时候应该死缠不休,令其无法招架,从对手的细微失误入手,穷追猛打,不断扩展战果,使对手“千里之堤”溃于失误这小小的蚁穴。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几种捕捉对手漏洞,尔后大举反攻的技巧。这一类技巧有一点像兵法所云“以逸待劳”的战术。所以我们把它们命名为“以逸待劳——捕捉漏洞法。”

(一)放大法

放大法是引申归谬法的发挥。不同之处在于不仅归谬,而且按照荒谬的逻辑,推而广之。对论敌隐蔽的荒谬点,扩大其范围,加深其程度,强调其性质,使其荒唐之处暴露无遗。

扩大法就是利用反对派论点中隐含的前提,加以扩大,推出明显荒唐的结论,却又符合对方的逻辑,使对方的论点不攻自破。

(二)反说法

过去几年,常有人假借“赞助”之名,向一些刚刚盈利的工厂或者一点一滴千辛万苦富起来的人乱搞摊派,而且还振振有词,美其名曰:为社会尽义务。在表面看来,这些人的说法还是蛮有些道理的,但其中隐含着不公平,大有“吃大户”的意思。以此为理由向工厂或个人大肆伸手,实在不能说是真的为社会尽义务,恰恰相反,而是对社会、对人民的极端不负责任。对这样的行为就应该据理驳斥。可以参照下面这种方法:

1.如果说满足你们不断伸出来要钱的手就是我们对社会尽义务,那么请问你们的义务又是些什么呢?难道就是不断伸手要钱吗?

2.万一有一天我们尽义务尽得亏了本,一无所有的时候,你们这些只知要钱,要我们尽义务的人是不是也向我们尽一下义务呢?以上两种回答都遵循了一个相同的原则,从“赞助者”的观点拉开去,反过来把矛头指向他们自己,进行“反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三)无中生有法

这种方法总体说来,主要是利用对方的观点,使其向着条件外的绝对方向发展,将问题绝对化,或者故意曲解对方言论中的某些概念,人为地“凝炼”出明显错误的道理或者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例来,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这种技巧往往是在对方的观点正确或基本正确,从正面反驳可能性不大时,有意首先承认其观点,然后举出一项反例来“证明”之,这个“反例”就是其观点绝对化了以后的产物,通过一个绝对化的错误,证明其观点的“错误性”。

(四)引向未来法

在现实和历史无法置辩时,可以将思绪引向未来,以发展的观点立论,给予针锋相对的反驳。这种反驳是建立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之上的,预见是新的思想和观念的产物。预见时在思维中出现了由因果联系构成的事物发展环链的模式,同时还从人们过去在因果联系中反复出现的现象,找到了它的规律性。可以利用一环又一环的模式化的环链,预计出最后一环出现的论断,反击论敌。

实验物理大师法拉第有一次在大庭广众中作电磁学的实验表演。实验刚结束,忽然有人站起来高声责问法拉第:“这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不假思索地回答:“请问,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

在这里,法拉第把科学比做初生的婴儿,借此说明,科学正像婴儿必然要成长为前程无量的成年人一样将发挥巨大的历史作用,所使用的就是引向未来法。

(五)紧追法

这是一种对付辩论对手纰漏的非常常见的方法。当辩手的纰漏被我方发现,就该反击,一路穷追猛打下去,一方面把没有能引起观众广泛注意的漏洞明显化,使人们都注意到对手的错误;另一方面使其在既不能承认其错误,又无法回避事实的情况下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这种方法的技巧并不是很复杂,问题主要在于要对对手的差错有绝对的把握,确信不会是有心设计的骗局,然后充满自信地拿出“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气势来,利用已经占到的先机,直捣黄龙。

以上五种方法仅仅是“以逸待劳——捕捉漏洞法”的一般技巧,大家可以在实战中总结更多更有力的方法来。

借刀杀人,反戈一击

三国时候的一位名士,叫做祢衡。曹操很不喜欢他,必除之而后快,于是,举荐他到昏庸暴戾的黄祖那里去。果然,祢衡冒犯了黄祖而被杀掉。这样,曹操巧借黄祖之手,既除掉了祢衡,又不担上“滥杀”的恶名。曹操的“借刀杀人”计不可谓不高明。借刀杀人在辩论中也时常得到应用。当然我们所说的借刀杀人者并不是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阴谋家,而是可以出神入化地运用“借刀”诘难对方,达到出奇制胜效果的舌辩之士。“借刀杀人,反戈一击”的关键点也就在于如何巧妙利用对手的论点、论据和论断过程反击对方。不管他的观点、论据和论断过程正确与否,我们统统拿来,“依样画葫芦”,把对方的言论通过我们的重新组织使之出现不可能或荒谬的情况,驳倒对方。“借刀杀人”计在辩论中的应用与黄祖杀祢衡有一些不同。曹操借黄祖之手除去心头之恨,而我们则是要巧妙利用对手自己的“刀”,这一点是决胜的关键。其方法不一而足,但总的说来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仿体

仿体的基本方法是提炼出对手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然后用之于另一类事物的推论之中,得出一个能令诡辩者哑口无言的结论,从而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它大致类似于我们在前面讲过的放大法、反说法,但仍有许多不同。常用的仿体式有三种类型:

1.诉疑型

这种技巧的要点是:①找出与诡辩者利益相关的事例;②采用诡辩者使用的方法来解析事例,并仿照对方的表述形式;③在论述中加入疑问的语气,显示得有理有利有节。例:

A:你有点不够朋友。

B:何出此言?

A:你在戏院工作,完全有能力给我弄点免费票,可是你从来没干过。

B:你也有点不够朋友吧?

A:我怎么了?

B:你在银行工作,完全有力给我弄点免费钞票,但是你做过吗?

在这个例子中,B使用的就是诉疑型仿体技巧。指出对方的谬误,但仍留有一定的余地。使用疑问的口气,不会使对方过分难堪。这种技巧最适合适用于一些需要注意把握分寸的场合。

2.反难型

这种技巧要点在于:①选择与对方有利害关系的事例;②采用对手使用的方法解析事例,并仿用诡辩的表达形式;③在论述中强化肯定的语气。例:

A:别穿高跟鞋,穿高跟鞋的女孩轻浮。

B:凭什么这样说?

A:穿高跟鞋当然脚尖颤颤,怎么能站稳?一绊到石头,自然就会跌倒,这不就是轻浮吗? B:那你以后不许擦头油,擦头油的男孩滑头。

A:胡说!

B:擦上头油当然乌发溜溜,怎么能不油滑?落上苍蝇自然会被滑倒,这就是滑头的铁证!在这种技巧的应用中,特点是用对方自身设定的逻辑来限制对手,效果要比诉疑式强烈一些,一般用于不需要很留有分寸的场合。

3.反责型

要点在于:①选择与诡辩者有较强利害关系并具有可表演性事例;②以意外的可感性活动使诡辩者窘迫;③采用诡辩使用的方法并仿用表述形式,对该活动做出解释。例:

A:洗完手再吃饭。

B:我才不洗呢!

A:为什么?

B:洗净了,还会脏的,何必多此一举?所以,我不干这种傻事。……喂,你拿走我的饭菜干什么?

A:吃饱了,还会饿,何必多此一举?所以,别干这种傻事。

这种技巧突出特点是兼有表演性,在行动上给对方以某种嘲弄,从而诱使他反问。一旦反问,便会发现自己上当了。一般说来,这种做法具有责罚、激怒和引诱的意味,只有这样,才会使对方无法按捺怒火,跳起来责骂,从而钻进设计好的圈套中去。仿体式辩论技巧的三种方法,语气从软到硬,反诘效果从弱到强。分别适合于不同的场合,在实战中应当针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事,区别加以运用。

(二)情景构造

这是借刀杀人计的第二种情况,特点是不和对方作直接的辩论,而是以现实或设想的情景,让他面对客观的矛盾,从而认识到所存在的错误。这就是构造情景法,也有着三种基本情况:

1.两难式构造情景

许多事情如果单从本身去论,很可能要陷入僵局,若能抓住对方主要错误,构造出特别的情景,则会使之不论怎么回答,都不能自圆其说。看下面这个例子:

B在A处求职,A似漫不经心,“在冬天食物紧缺的情况下,你从自然界能找到什么供人们吃?”

“只要是人体承受得了的东西!”

A拿起一本杂志,“把这本杂志切成碎纸,人体能够承受,可你会吃吗?”

“我说的是没经人为处理的。”

A又拿起一只核桃。

“不经人为处理,你会连皮带壳地吞下去吗?”

B两处受挫,只得离去。

这个例子就是两难式构造情景的具体应用。

2.类比式构造情景

作家马铁丁曾经批评过一个骄傲自满的人。这个人脱离群众,但却自认为是:“只有羊呀,

猪呀,才是成群结队的,狮子和老虎从来都是独来独往的。”马铁丁同志反问道:“狮子、老虎固然是独来独往的,刺猬、癞蛤蟆,蜘蛛又何尝不是独来独往的呢?”这里利用“独来独往”进行类比,构造了一个与对方观点同形异质的情景,使他自己的观点加在自己的身上,尖锐的类比使其哑口无言。

3.外显式构造情景

即把争辩的内容外显为对比式的具体情景,让听者走进情景里自己体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在一切都是向钱看,不给钱的事情没人做!”

“那假如你正和女友散步,有个外地人鼻子流着血,问你医院往哪儿走,你会不会伸出手去:‘你究竟给多少钱?’”

将“向钱看”外显为听者能够感觉到的形象,让他自然地参加情景思考,不但达到了引导的目的,而且还可以给人亲切、实在的感觉。

以上三种情况是情景构造法的基本形式,使用情景构造法,不仅会使问题简单化,还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好效果。但它绝不是万能的,具体运用时要注意:

(1)情景构造法针对那些明知错误,偏要与人诡辩或强辩的人;

(2)构造的情景要有一定的真实性,虽然不一定是生活里发生过的,但必须是可能发生的事情,漫无边际的主观臆造,就会显得非常做作,而使情景构造法失去应有的作用。

欲擒故纵,诱敌深入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生雄辩,他常常拿出问题向别人请教,当别人回答时,他就顺势就着答案给以反驳,把对方逼到一个自相矛盾的角落里去,无力回身再战,此刻,水到渠成,把自己的道理说出来,不仅胜人口,而且服人心,达到辩论的最高境界。

有一天,苏格拉底走到市场上,突然,他一把拉着一个过路人说道:“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忠诚老实,不欺骗人。这就是公认的道德行为。”

苏格拉底问:“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但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这可以说成是不道德的吗?”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那人说。

“与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成功了。这种欺骗能说是不道德吗?”苏格拉底接着发出

反问。

那人回答:“那是在战争中无奈才这样做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就不能这样。”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苏格拉底停顿了一下问道,“儿子生病了,却又不肯吃药,父亲骗儿子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好吃的东西。请问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那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呢?还是请您告诉我吧?”

那人被弄得无可奈何,只好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就能做到道德。”而这恰恰就是苏格拉底所要说的。在苏格拉底这里就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技巧、使路人说出了苏格拉底想说的道理。

从理论上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通常辩论时最直接的方式并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辩论中往往要采用一些“迂回”的计策。“以利引诱敌人,使一向趋之,则我虽远隔千里,亦可擒杀敌将。”在言谈辩论中,如果目的难以直接实现,陷入僵局之时,就应该采用先退一步,改换战场,诱敌深入迂回击之的方法。这种方法意在诱敌以灭之,实战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早有准备、胸有成竹,应用起来从容不迫,一般都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因为对方是在自以为得计的情况下冒险出击,心存胜算,往往毫无顾忌,所以一旦被迎头痛击,很可能会方寸大乱、一败涂地。

聆听其言,揭示矛盾

在辩论过程中,对方发言往往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此时,如能抓住矛盾予以揭露,往往能使对方哑口无言,而有口难辩。这种方法就是揭示矛盾法。请看一则案例。

有一凶杀案,犯罪分子用毒药毒死了自己的丈夫,伪称丈夫中风,在送医院急诊中抢救无效死亡。由于群众怀疑其死因,公安机关进行了尸检,证明是氰化纳中毒死亡。

侦察员问:“你丈夫为什么突然死亡?”

答道:“是脑溢血死亡。”侦察人员把其丈夫中毒死亡的法医鉴定结论告诉她,问她有什么看法。她装着很悲痛的样子,大声哭闹,声称要政府为她丈夫报仇,把投毒杀人的罪犯查出来,严加惩办。

过了一会儿,侦察人员继续问:

问:你家有几口人?

答:两人。

问:你看谁可以投毒,有谁到过你家?

答:丈夫死的头一天,有个叫王效的到过我家,我看是这个人投的毒。

问:为什么他要投毒?

答:他和我有男女关系,毒死我丈夫,他可以和我结婚。

问:他怎样投毒,你知道吗?

答:不知道。

问:和你商量过吗?

答:商量过。

问:为什么和你商量过你又不知道呢?

这时被讯问人无法解释,低头不语,沉默一会又答道:“我只看见毒药装在一个小瓶子里,

但不知道是怎样投的毒。”

审讯人员又问:这个男人住在哪里?

答:不知道。

问:你们关系这么密切,要结婚了,怎么还不知道他的住址呢?

答:那个男的没有把地址告诉我。

当审讯人员把调查本城十几个同名王效的人都无作案条件的情况告诉她时,她无言可答,最后不得不交待自己用氰化钠毒死丈夫的罪行。

这则案例中,犯罪分子多次违反矛盾律,自露真情。第一,她先肯定是脑溢血死亡,既而又大哭大闹要政府惩办凶手;第二,在审讯时,罪犯既说出是王某投的毒并且还和她本人商量过,又说自己不知道王某如何施毒;第三,罪犯反映的情况与侦察员调查到的客观事实不符,因所有叫王效的人都无作案条件,根据矛盾律,罪犯肯定在弄虚作假,提供伪供。

上述两案,罪犯之所以被问得哑口无言,都是由于自己作贼心虚,供词漏洞百出,公安司法人员又善于抓住矛盾,及时揭露才使他们不得不低头认罪、坦白交待的。运用揭示矛盾法的关键是细听对方发言。只有细听才能听全,只有听全才以发现全过程中暴露出的矛盾,才有东西可揭示。同时,要学点逻辑知识。起码要懂得形式逻辑三定律,不然,矛盾摆在眼前,也会看不出,识不破,更谈不上揭示。揭示矛盾法应用很广,它不仅运用于侦察审讯,而且适用于所有辩论活动。如果你能认真地学习它并能灵活地应用它,必将使你的辩论水平和说服水平大有提高。

权衡利害,明辨得失

在辩论中,有时争辩的核心问题往往是关于某一事物的利与害、得与失的问题,而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涉及这一类辩题的辩论中,可以针对对方的不同观点,喻之以利,晓之以害,让对方在权衡利害得失关系后,放弃其错误主张,使之与辩者的观点趋向同一,从而中止对方行为。这就是“晓以利害”的辩论技法,

如:某市无线电厂由于长期亏损,债台高筑,濒临破产。这天,该市电视机厂对无线电厂实行有偿兼并的大会在无线电厂举行。上千名职工感到耻辱,坚决反对兼并,人们争吵着,吼叫着,吹口哨,鼓倒掌,一片混乱。这时,电视机厂刘厂长扯大嗓门讲道:“我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到下个月工商银行的抵押贷款已经到期,无线电厂马上就要破产,上千名职工就要失业!难道你们愿意这个具有几十年历史的我市惟一的收录机专业生产厂家破产吗?难道我们厂上千名职工心甘情愿失业,重新到社会上待业吗?请问,谁能使无线电厂不破产?谁能使上千名职工不失业?是能人,请站出来,有高招,请拿出来!你们反对兼并,拿出主意来!”

骚动的人们顿时静了下来。他面对上千双翘首以待的眼睛,接着说:“我刘××不是资本家,是国家干部。就我个人来说,叫我兼并无线电厂,我才不干呢!我又何必自找苦吃?可是我是共产党员,看到国家受损失,我于心不忍啊!”

这时,有人站起来说:“我要问刘厂长,你能保证我们不失业,保证无线电厂不破产吗?”

刘厂长说:“有些同志对我不信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了解嘛。请大家放心,从并厂后第一个月起,如果再亏损,由我刘××负责。我和大家同舟共济。如果要跳海,我刘××第一个带头跳,至于具体办法,我这里就不说了!”

这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当时的情况下,面对骚乱的会场,训斥或是制止都不行,而婉言相劝也不行。这时,刘厂长直陈并厂与不并厂的利害得失,终于打破了人们的认识障碍,镇住了混乱的会场。

从上例可见,在辩论中运用“晓以利害”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洞悉利害,成竹在胸

在辩论中要顺利地运用“晓以利害”技法,首先要求辩者自己要对所辩问题中的利害得失有深刻的了解。只有真正洞悉其中的利害关系,才能成竹在胸,有针对性地向对方“晓以利害”,从而打动对方,取得共同的认识。上述例子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二)权衡利害,角色认同

在辩论中运用“晓以利害”技法,就是把事物的利害关系摆在对方面前,做出一番权衡,启发诱导对方,克服短期行为,放弃眼前利益,自觉地服从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晓

以利害”也要注意讲话的角色。每个人都以一定的角色说话,如果站在了对立的立场上,即使费尽口舌分析其利害关系,也是无济于事的。相反,及时改换角色,以“自己人”的角色出现,再陈述利害关系,便很容易说服对方。如上例,刘厂长就是站在即将被兼并的市无线电厂上千名职工的立场上,向他们“晓以利害”的。角色认同了,心理上相容了,再权衡并厂与不并厂的利害得失,职工们自然乐意接受刘厂长的意见了。

(三)化害为利,辩证思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利”与“害”之间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可能互相转化。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在辩论中运用“晓以利害”的技法,还应该多作辩证思考,对事物的利害关系进行辩证分析,能够做到在利言害,在害思利,趋利避害,化害为利。那么在辩论中就一定能高屋建瓴、奇招迭出,掌握辩论的主动权,取得辩论的胜利。如上例,刘厂长能发人所未见,从兼并的表面的“不利”看到兼并的实际的“利”,

而且分析得那么透彻,那么具体,那么实际,终于说服了只看到兼并的表面的“不利”而看

不到兼并后会将这种“不利”转化为“有利”的无线电厂职工。

总之,趋利避害是人的需求的心理表现,这是“晓以利害”辩论技法的理论基础。在辩论中如果我们能洞悉辩题所涉及事物的利害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透彻的辩证思考分析,帮助对方权衡利害,明辨得失,就一定能让对方放弃错误观点,做出正确的抉择。当然,运用“晓以利害”技法也需要调动感情因素,既“晓以利害”,又动之以情,在情在理,就更能影响人的行为。

以彼攻彼,制服对手

以彼攻彼,又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是辩论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进攻技巧。它能借用对方的材料或论据驳斥对方,使辩论具有更大的力量。使用这种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辩论者在引用论据驳辩对方的观点时,着意使用对手的有关材料。这样既可以使对方产生“难言之隐”,又可使对方言塞语短,无力反驳。

(二)辩论者接过对方的论据,回敬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例如,《古今谭概》中记载:齐大夫邾石父谋叛。齐宣王不仅杀了邾石父,还要灭他的九族。邾石父的家族中有人求救于艾子。艾子怀揣三尺长绳,胸有成竹地求见齐宣王。问道:“谋叛的只是邾石父一人,为什么要诛杀他的同族呢?”齐宣王说:“先王之法,不敢废也。《政典》上写得清清楚楚:‘与叛同宗者,杀无赦。’”艾子于是跪下来说道:“……过去您的舅舅公子巫不也投降了秦国吗?那么大王也是叛者的族人,按照先王之法,也应连坐……”说完,恭恭敬敬献上三尺麻绳。艾子以齐宣王的论据“与叛同宗者,杀无赦”回敬齐宣王,足以令齐宣王无以应答,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三)辩论中利用事物的多义性,接过对方作为论据的事例,从相反的角度取义,反驳对方的观点。这种方法又叫事例反用法。

(四)辩论者借用对手的语言,巧妙地赋予其中关键性词语以新的含义,或者改变其语法关系,来反击对手。这种方法能借助对方的进攻力量回击对方,对方的进攻力量越大,反击的力量也就越大,往往能使对手猝不及防、自取其辱。

《三国志》有一段关于伊籍奉刘备之命出使东吴的故事,伊籍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维护了国主的尊严。“蜀先主以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使吴,孙权闻其才辩,欲折其辞。籍适入拜,权曰:‘劳事无道之君。’籍应声对曰:‘一拜一起,未足为劳。’吴主大惭,无语以对。”孙权所说“劳事无道之君”的“劳”是“奔走效劳”之意,“无道之君”当然是指刘备了。伊籍故意“装聋作痴”,随机应变地利用他正在给孙权跪拜的机会,巧妙地把“劳”的意思改成“一拜一起”,那么“无

道之君”自然是指孙权了。孙权终于取笑不成,反取其辱。

(五)辩论者采用对手使用的方法来制服对手。

《阿凡提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有个巴依(财主)听见老乡们都夸阿凡提染布染得好,心里很不高兴,于是就挟了一匹布前来刁难阿凡提。他对阿凡提说:“我要染的颜色普通极了,它不是红的,不是蓝的,不是黑的,又不是白的,不是绿的,也不是青的,(实际上不要染成任何颜色)你明白了吗?”阿凡提胸有成竹地一口答应下来:“没有问题,我一定照您的意思染就是了。”巴依非常惊讶:“什么,你能染?人说话可得算数?我哪天可以来取呢?”阿凡提说:“就到‘那一天’来取吧!”巴依追问:“‘那一天’是哪一天呢?”阿凡提说:“‘那一天’不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不是星期三和星期四,也不是星期五和星期六,连星期天也不是。亲爱的巴依老爷,你就到‘那一天’来取吧!”巴依听了不禁目瞪口呆。不是任何具体颜色的颜色,是无法染成的,阿凡提如果说染不成,就会遭到巴依的奚落,如果和这种无理取闹的人讲道理,将会纠缠不休。于是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巴依在不是任何具体日期的日期来取布,这就把巴依出的难题交给巴依自己去解决,使得他自讨没趣。

(六)依照对方的逻辑进行推理,揭示出对方观点上的逻辑矛盾,让其自我否定。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降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伽利略在反驳这一论断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伽利略说:“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把一个100磅重的球和一个1磅重的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100磅重的球应比1磅重的球先落地。如果把100磅重的球和1磅重的球拴在一起,让它从高处落下,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它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一个是,这两个球连在一起,它的重量,比100磅的球重1磅,因而应当比100磅重的球先落地;另一个是,1磅重的球与100磅重的球连在一起,由于1磅的球比100磅的球降落得慢,1磅球的降落速度必然会减慢100磅重的球的降落速度,这样,捆在一起的两个球就应该比100磅重的球后落地。”伽利略从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出发,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了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这就使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从理论上不攻自破。

对立引申,巧中取胜

辩论是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交锋,具有极强的对抗性,而一个高明的辩论者则往往能从对方所提供的前提中引申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使辩论充满更为迷人的对抗色彩。本文所介绍的正是从某一前提中引申出尖锐对立结论的若干方法。

(一)从立场对立引申

对同样一件事物,各人所处的立场观点不同,就有可能对该事物获得尖锐对立的结论。比如,小王开的客车车号为“16444”,朋友见了,对他说:“你的车牌号读起来是‘一路

死死死’太不吉利了,应换个车牌号!”小王当即反驳:“不对!我的车牌读起来应该是‘多拉发发发’!这不是大吉大利的吗?”从自然数的角度去认识这个车牌号,它的谐音是“一路死死死”;而从音乐简谱的角度去认知,得出来的结论却是“多拉发发发”!

(二)从虚无对立引申

一些协定、条约甚至法律,对某一问题没有涉及,当论敌根据法律条约没有对某一问题做出否定而引申出可行的结论时,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法律条约没有对该事物做出肯定而引申出不可行的结论,与论敌构成尖锐的矛盾对立。

请看一则关于房屋纠纷案的法庭辩论:原告律师:“30平方米的一般民房,每月租金800元,不公平,请法庭判决降低租金。”

被告:“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禁止约定高租金,这是两厢情愿的事。”

原告律师:“那么,被告作为出租方为何要撵走原告请来暂住个把月的母亲呢?”

被告:“合同并无此项规定,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允许承租人之外的第二人住进承租房。”

原告律师:“我归纳一下被告的观点:关于租金,依你说,凡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允许的;

关于原告母亲同住承租房,凡是法律没有明确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对吧?”

被告:“可以这么说。”

原告律师:“那么,法律并未明确允许你高价出租房屋,就是属于禁止的;法律并没有禁止承租人之外的第二人暂时陪住,这种暂时陪住就是允许的。怎么样,你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打架了吧。其实,本案的关键在于房价过高有失公平,是法律的公平原则所禁止的。”

原告律师在这里使用了虚无对立的方法与被告构成尖锐的对抗。

(三)从变换语序引申

通过变换某一语句的语序从而得出与对方针锋相对的结论。

比如,两个小朋友在盛开玫瑰花的公园中的辩论:

甲:“看,这里所有好看的花都长在刺丛上,一点也不好玩!”

乙:“不对!你看,这里连所有的刺丛上都开满了好看的花,真是个好地方!”

语序不同,结论尖锐对立。

(四)从可能性对立引申

关于某一事物的未来发展往往会有不同的可能性,因而我们可以针对辩论对方关于某一事物未来可能情况的论断,反其道而行之,从中选择截然相反的可能性而与之构成对抗。请看一则广为人知的例子:

萧伯纳成名后,一位著名的舞蹈家向他求婚说:“如果你同我结婚,我们生下的孩子将像你一样聪明和像我一样漂亮,那该是多美呀!”

萧伯纳以他特有的风趣回绝了她:“如果我同你结婚,生下来的孩子长得像我一样难看,头脑像你一样愚蠢,那该多可怕呀!”

男女结合生下来的小孩到底像谁,有不同组合的可能性,萧伯纳选择了与对方相反的可能性,得出了尖锐对立的结论。

(五)从模糊对立引申

自然语言在很多场合下往往是含混的、模糊的,不同的人可以做出不同的理解,因而我们有可能针对一些模糊的语句从中引申出针锋相对的结论而与辩手构成对抗。请看《吕氏春秋?淫辞》中所载的一则辩论:

秦国和赵国订了一个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从今以后,秦要做什么,赵就帮助;赵要做什么,秦就帮助。”过了不久,秦发兵攻打魏国,赵欲救魏国。秦王很不高兴,派使者责备赵王说:“条约规定,‘秦要做什么,赵就帮助;赵要做什么,秦就帮助’现在秦要攻打魏国,而赵欲救魏国,这不符合条约规定。”赵王把平原君找来问计,平原君又转问公孙龙,公孙龙说:“也可以派一使者去责备秦王,对秦王说:‘赵欲救魏国,现在秦王不来帮助赵救魏国,这也不符合条约的规定。’”

秦国与赵国订立的条约是模糊的、含混不清的,公孙龙便从中引申出与秦王针锋相对的结论来与之抗衡。

(六)从二难对立引申

即从论敌提供的二难前提中引申出与对方截然相反的结论来与之对抗。具体做法是将前提中两个条件命题的后件互换位置并分别否定。

比如,某旅客住在旅店里,忽然天下大雨,发现室内漏水厉害,便打电话给经理请派人来修理,经理却振振有辞地说:“对不起,先生。天下雨,没法进行修理;而如果天晴,那也就没有修理的必要了。”旅客当即反驳:“不对!下雨,就有修理的必要;天晴,就有修理的可能!”

(七)从类比对立引申

类比论证的结论是或然性的,有时可用类比的方法从某一共同前提中得出互为对立的结论。比如,某人整天喝得烂醉如泥,有一天他却对人吹嘘道:“多喝酒可以长寿,你们没看见把肉放在酒精中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么!”有人反驳:“我说你这样酗酒会短命,你没看见盖酒坛的布时间一长很快就会烂掉吗?”

同样是针对“多喝酒”这一前提,由于用来类比的事物不同,结论便截然相反。

(八)从因果对立引申

因果联系是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形式之一,并且是复杂多样的。有时一种原因可引出多种结果,即一因多果;有时一种结果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即一果多因。因果对立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引申出互为对立的结论。因果对立可以由某种结果推断出互为对立的原因。

比如这个例子,有一天,千户长来到阿凡提家,阿凡提的狗一声不响地溜进了窝。千户长便说道:“你看,你的狗多怕我,看见我不敢吠一声地便溜进了窝。”

阿凡提反驳道:“老爷,你说得不对,这狗不是因为怕你,而是因为讨厌你哩!”

狗为什么不吠一声就溜进了窝?千户长得出是因为怕他的结论,而阿凡提则针锋相对得出不是因为怕他而是因为讨厌他的结论,这就有力地讽刺了千户长的可恶可憎。

因果对立也可以由同一种原因引申出互为对立的结果。

有一次,萧伯纳的脊椎骨出了毛病,需从脚上取一块骨头来补脊椎缺损。手术做完后,医生想多捞些报酬:“萧伯纳先生,这是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新手术啊!”萧伯纳笑着:“这好极了,请问打算给我多少试验费?”由同一种从未做过的手术为原因,医生因为其难而得出应多给报酬的结果;萧伯纳则以自己的身体成了试验品而得出了应付给试验费的结果,互为对立,引人入胜。能够从同一前提中引申出互为对立的结论的方法还有许多。但是这互为对立的结论到底孰是孰非,这就要具体分析,并通过实践来检验。

请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的这么一则辩论:

有个叫虞庆的人准备盖新房。匠人说:“现在还不行,因为木料是生的,泥土太湿。木料生的易弯曲,泥土湿的则太重。以太重的泥土加在易弯曲的木料上,刚做好时还可以,不久便会倒塌。”虞庆反驳说:“你说得不对!木料现在是生的,它随着越来越干就会越来越直;泥土是湿的,它随着越来越干就会越来越轻,以越来越直的木料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肯定不会倒塌!”

匠人辩不过虞庆,只好奉命而行。房子刚落成时还好,不久果然倒塌了。尽管虞庆说得头头是道,但实践无情地证明了他的论断是荒谬的。

指桑骂槐,双关反驳

交际场合或辩论过程中,尤其是在针锋相对、气氛热烈甚至略微带一点火药味的情况下,面对对方凌厉的语言攻势,可以采用“明里说一,暗里说二”的方法,把深刻的道理寓于发人深省的比喻、回味无穷的幽默当中,绵里藏针,杀机暗伏。既能保持风度,又可以置对方

于无可挽回的败地。这就是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指桑骂槐,双关反驳”法。

从前,有个县官带着随员骑着马到王庄去处理公务。走到一个岔道口,不知朝哪边走才对。正巧一个老农扛着锄头走来,县官在马上大声问老农:“喂,老头,到王庄怎么走?”那老农头也不回,只顾赶路。县官大声吼道:“喂!”老农停下来说:“我没有时间回答你,我要去李庄看件稀奇事!”“什么稀奇事?”县官问。“李庄有匹马下了头牛。”老农一字一板地说。

“真的?马怎么会下牛呢?”县官百思不解。老农认真地回答道:“世上的稀奇事多哩,我怎么知道那畜生不下马呢?”

老农借字面的“畜生”,斥责连做人常礼都不懂的县官。这是一种明言此、暗言彼,指桑骂槐的双关讽刺手法。此外,双关技巧在辩论中的范例还有很多。

比如,某领导听信不实的举报,在会议上大动肝火,批评一位锐意改革的同志。熟悉内情的一位同志欲代为之辩白又不便直接指责领导的错误,故而貌似无意地讲了一句“兼听则明。”听似无心,实际上却寓有很深的含义。利用上半句“兼听则明”为引子,领导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下半句“偏信则暗”,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至于双关技巧在辩论中的作用,正如下面一段话所述:

“双关反驳技巧是一种论战武器,但在辩论中并不能充当主攻力量。它是大部队侧面的小分队,它可以窥伺时机,发动进攻,适时卷起戏剧性的硝烟,保证大部队在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面对对方恶意的双关,应如何进行有力的回击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一位调到南方开放城市工作的A同志有事回到北京。原单位一个曾经因A揭发其有贪污受贿行为而被上级撤职的B领导,见到A同志说:“听说南方有些开放城市走私风盛行,你可别被‘走私风’熏醉了呀!”A同志反问道:“难道你还不了解,我一直就是个抓‘走私’的吗?”B领导使用双关的手法,用“被走私风熏醉”讥讽A同志在北方坚持原则,到了南方也会变成贪污受贿的人。A同志以牙还牙,用了“我一直是抓走私的”有力地回击了B意在讽刺的双关。

双关的运用具有模仿性、类比性、幽默性,故而在实践中运用这一手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雅纯正

在使用这一手法时,要坚持文明表达、以理服人的原则。格调高尚文雅,内容纯净正派,要以德胜人、以理服人,切忌粗俗低级。虽然丑陋不堪也有可能一时凭口舌之利占到上风,但泼妇骂街式的所谓“双关”令人不齿,是十分不可取的。

(二)隐藏幽默

这是双关技巧的第一生命。含而不露,幽默横生,是运用这种手法的基本要求,如果忽视了这最为重要的一点,就会失去风趣、讥讽和辩论的力量。幽默好比软鞭子,抽在身上,皮肤不留痕迹,但可以伤及入骨,刺痛对方心理,使其言辞紊乱,穷于应付,甚至还有可能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而不能自拔的尴尬境地。所以,寓幽默于双关,寓驳于笑,是双关技巧成功的秘诀之一。

(三)切弊联想

在辩论中,不仅要善于捕捉对方的隐衷、企图,更要善于发现对方的破绽、矛盾,抓住要害,切弊一击,置之于乱处,使之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同时更要充分发挥联想、模拟的作用,加大辩论力度。

(四)沉着冷静

以静制动,对于对方挑衅性的言辞或咄咄逼人的气势既不能被其吓倒,也不可以同样气势汹汹地摆出一副与之对骂的架子来。“不要同疯子争吵,否则人们会分不清谁是疯子。”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举止修养,彬彬有礼中却寸步不让,和风细雨却伤人于无形。有理不在声高,气势汹汹,未必言之有理。所以在使用这一技巧时,也要巧妙地把自己的道理寓在其中,才能更有说服力,更富战斗性。

“点穴”致胜,炉火纯青

街道上,一中年人骑车靠边慢行,不意被迎面急驶来的小青年撞倒了。按理,小青年应该赶紧去扶起倒地人,赔个礼,若伤了,带到医院包扎一下就可得到谅解了;可他却怪中年人骑车不注意,没让他。这样便引起了争执,招来大群围观者。小青年口口不让人,当他听到个别人起哄更来了劲,居然挑衅:“你有什么了不起!”那中年人仍没生气,只是回驳道:“你是看我没什么了不起才撞我的?照你这样说,我要是同你一样年轻,又比你粗壮,撞倒你又不向你赔礼才算了不起吗?”两句话,呛得小青年脸色赤红,嘴乱哆嗦说不出话来。推着车子,钻出人群,跨上车去一溜烟跑了。

小青年振振有辞,气势逼人,却经不住这两句话一逼。“树怕挖根,人怕揭底”,舌战中进行“点穴”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析其心而点穴

舌战的主要工具是语言。而语言“每时每刻都是传达人们思想的”,任何人的思想都是包含在语言中,显现在人们面前的。察言知行,言为心声,通过语言便可知晓说话者的心理情况。因而,舌战过程中,若能据言判行、剥表抓实、“对心下针”,定会砉然奏效的。如上例,撞倒人,不去扶,又怪人家不让道,再去贬人家没“有什么了不起”,中年人据他损人的话语,断出他自以为“拳头大的就是哥”的恃力心理,顺其话一推,泰然便揭露了他“色厉内荏”的老底,点中了他的“要害部位”。

(二)撮其要而点穴

“撮要”就是指舌战中去寻抓能致敌落败的关键性话题。然而,起关键性作用的话题又有大、小之分。

所谓大的关键性话题,就是指争论的焦点。任何一场舌战的发生都有一个引爆点,如因讨论一个问题而意见相左等等。而只要争论起来,双方都在全力使用材料来证明理在自己这一边。可又总会有人因思考、逻辑、语言等方面的原因,扶不直自己的理;或有时像是“扶直”了,但换一角度看,却很脆弱。向这样的“要害部位”出手,常常能收到点“死穴”的效果。

(三)截其话而点穴

这是一种轻便直截的取胜方法。突发的争论多是此一句、彼一句你来我往地进行的。连续争论中,一旦一方发现对方因语言不周密而“没关严门户”,就可随处堵截,及时“出口”,定会立时收效的。

“点穴”的方法,当然决不限于这几种。在任何场合下,只要是能凭借四两力气拨去千斤阻碍,迅速克敌制胜的都不失为好的“点穴”方法。舌战中,为更好地发挥“点穴”法的威力,同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保持冷静,要会制怒。

人在心平气和时,思考才能集中、清晰、敏捷而合逻辑,各种精神机能才会完全自如、不受纷扰地在活泼的状态下发挥其最大的功能。而一旦因对方的话而激动甚至愤怒,就会说出无法挽回的话,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要切记,“心安”才能“理得”。

第二,要认真听辨。

辩论是言来语往的。一句话听不清会失去一次反击的机会;一句还没辨明就反击会成为“要害”而资敌了。对长篇驳辩更应认真听辨,才能抓出事或理或逻辑的漏洞。即使为激怒敌方而显出悠然、冷然及不屑神态,耳脑还是需“认真”的。

第三,语言要简捷明晰。

辩论中“点穴”,应“辞,达而已矣”。若是“悬河而倒”,滔滔不绝,很可能会因“出言不当,反自伤也”。语言简捷明晰,集力量于一点,会收到投枪匕首的作用。

明代冯梦龙说:“两舌相战,理者必伸;两理相资,辩者先售。”舌战中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点穴”的威力,首先要看是否占理,当然

同类推荐
  • 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

    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

    聪明的船长利用“鲶鱼效应”让自己致富,处于迷茫中的穷同学们也能如此!面对困境,不必失落、不必绝望,只要学会用富同学思维经营人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差距定会逐渐缩小!
  • 小故事大道理:十年畅销(全集珍藏版)

    小故事大道理:十年畅销(全集珍藏版)

    本书包括五卷:心灵对话、幸福之门、生命巡礼、成功有约、人生小语。
  • 修养净化梦想

    修养净化梦想

    本书以修养为专题讲解实现梦想需要具有的心态、品质和实际行动,并以一个个真切感人的生动故事进行阐述。
  • 每天给自己一杯心灵安慰

    每天给自己一杯心灵安慰

    12个月的智慧修炼,为你破解幸福密码365天的心灵之旅,让你从容享受当下。365则动人故事:每个故事都有意义,滋养你的头脑和灵魂。365句幸福提醒:每句都会提醒你,幸福其实就在身边。365个心灵安慰:让你与心灵对话,让心灵回归自然。
  • 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

    聪明的人敢于吃亏,睿智的人善于吃亏。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不能吃亏的人,在是非纷争中斤斤计较,只局限在“不亏”的狭隘的自我思维中,这种心理会蒙蔽他的双眼,势必要遭受更大的灾难。任何人都是在不断地吃亏中成长和成熟起来的。本书让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学会了“吃亏”,你才能真正地踏上成功之路。
热门推荐
  • 强势掳婚:御少的火辣废妻

    强势掳婚:御少的火辣废妻

    她混不吝的设计了他,赶走他的白月光,弄伤他的背,强势侵入他的生活……从此,他恨她。恨不得将她日日拴在身边嘲讽她,折磨她,打掉她的桀骜不驯,磨掉她的刁蛮任性。她却收敛了所有锋芒,为他洗手作羹汤,倾心相待,三年如一日。他以为,他的恨,这辈子都忘不掉。在她转身那一刻才明白,没有爱,哪儿来恨?爱之深,所以恨之切啊。宠文,感情浓烈,不亚于原子弹的碰撞,入坑不悔。
  • 恋恋不忘,我家大叔是总裁

    恋恋不忘,我家大叔是总裁

    他揪住她衣领子,将她丢进书房:“语文第一篇抄一百遍。”“啊?一百遍,不要啊。”她自然是抄不到一百遍的,抄几遍就不想抄了。撑着脑袋睡不着,去干嘛呢?长夜漫漫,她摸进他的房间,看他睡熟的脸……
  • 重生不作死

    重生不作死

    余清在之前虽然有强到可怕的第六感,但她没想到,她的直觉居然把自己弄死了,喵喵喵?什么意思?,搞事情
  • 联盟浮云录

    联盟浮云录

    感悟数据之力后,柳清醒来的当天,巧合之下感悟到了【迅捷斥候】提莫的技能,技能的属性及其变态。在一切人为的安排下,为了追求至高的力量,柳清随后便踏上追寻英雄之旅。随着时间流逝。危机感逐渐笼罩整个【缥缈幻境】。此时的人们才发现,整个【缥缈幻境】竟然只是一个寄养猎物的囚笼!!(本文首先为异界大陆,其次附带有极多的英雄联盟元素。适合各类人士)
  • 小丑羽皇

    小丑羽皇

    “Howaboutamagictrick?嘿嘿”陆羽捡到这枚改变命运的戒指,从此生活不再平凡。一道新世界的大门缓缓地为这位幸运的小子打开。封锁灵魂的狱长,控制火焰的女孩。天生神力的巨魔,御风挥剑的剑豪。一个个强敌在陆羽面前出现,究竟是击败,还是离开。存在着表演着,你想看我的魔法吗?
  • 家族从魔道开始

    家族从魔道开始

    这是一个魔道家族子弟带领家族崛起的故事。“这世界哪有黑与白,邪与正。”“有的不过是谁站着,谁躺着而已。”严志行看着这浩大的修真界开口说道。魔焰涛天,威压一世。(召唤,种田,)
  • 破碎的法则

    破碎的法则

    茫茫的黑暗,迷路人的夜,空间、时间在这里本是没有意义的。但那颗星出现了,其光微乎其微,在一瞬间过后,也或许是过了无尽的岁月,一场爆炸发生了,光照亮整个空间,爆炸的碎片散乱在空间中,渐渐的空间和时间就有了意义。
  • 点亮了我的整个青春

    点亮了我的整个青春

    年级第一与年级倒第一的神仙恋爱君远:唉,媳妇儿~等等我,奶茶给你买好了姜木子:哦(低头认真学习)学校里总有一个男生追在一个女生身后高中三年,甜蜜爱恋这段神仙恋爱能否走到最后?!?!看他看他看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浮生若

    浮生若

    用最简单的语言,写最简单的故事,用简单的喜怒哀乐,祭奠最好的时光。
  • 白雪矮人殿

    白雪矮人殿

    “吃了它,你就自由了。”“吃了它,你就得到你要的东西了。”“吃了它,你就会拥有你真正渴求的生活了。”黑衣人跪了下来,双手捧着那个苹果,将鲜红的一面呈给雪芙琳,像个虔诚的信徒。“无论公主最后选择王子或者骑士,都不会爱上一个小矮人吧。”“我只是一个小矮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