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要算《邸报》,它由中国古代西汉初期的官员所办,约创始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距今2000多年。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动,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它的性质和内容也基本未变。《邸报》为封建王朝的机关报,所载内容的范围,历朝都基本相近:“凡朝廷政事设施、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等,令播告四方,令通知者,皆有令各条目,具合报事件报。”
西汉时,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立若干郡,郡以下设若干县。各郡在当时的京都长安(今西安附近)设有驻处,这个驻处称之为“邸”,即现今所说的“驻京办事处”,各郡县在邸派有常驻代表,相当于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的联络官。留驻在这里的各郡代表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上通下达的联络工作。他们定期把皇帝的诏书及宫廷的大事,写在竹简上或丝绢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站马道,传送到各郡长官手中。这就是《邸报》,中国的第一张“报纸”就这样产生了。
西汉末年,随着造纸业的发展,《邸报》已用纸来抄写,更便于传递和发行。到了东汉年间,用植物纤维造纸的方法在中国已经很普遍,从而使《邸报》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由于驿道的改善,《邸报》的传送更加快捷。这时,《邸报》已发行全国,读者对象主要仍是官吏。唐玄宗时(713~755),《邸报》又称《开元杂报》,采用雕版印刷。宋代由于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邸报》更加流行,已有比较固定的发行时间,读者群扩大,逐渐深入民间。阅读的人除官吏之外,还有学者。这时的《邸报》又称《邸传》或《小报》。明代设置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发行。到明末崇祯年间,《邸报》从手抄或雕版印刷改为活字印刷,规模也更大。到了清代,《邸报》又改名为《京报》,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邸报》才停止刊行。
西方有人认为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帝国恺撒大帝在公元前59年创办的《每日纪闻》,这是一种传递紧急军情的官报,其寿命不长,不久就停办了。其实,从办报的年代来看,中国西汉时的《邸报》,要比《每日纪闻》早得多。《邸报》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2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1个世纪。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报纸是《进奏院状》,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为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张夷则发往沙州(今甘肃敦煌)的一份手抄邸报,用毛笔抄写。它长97厘米,宽34厘米,存有文字60行,约2000余字。内容记述唐朝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遣使臣前往朝廷请求赐给旌节的经过。这张中国唐朝的报纸也比西方国家现存最早的报纸早7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这份珍贵文物原存藏于敦煌莫高窟,本世纪初英国雇佣匈牙利人斯坦因窃走,现存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这份报纸发行距今已有11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