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简介
高万祥,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董事长校长兼书记,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苏州市首届名校长,苏州市首批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高万祥一直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积极进行“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发展”生活化创造性作文教改实验,积极倡导人文性大语文教育改革。编著出版《议论文写作技巧》、《高中生学习指导》、《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语文读写新法》等书籍,语文教学专著有《语文的诗意》。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文章、散文、随笔共170多篇,计二百万字左右。他的语文教学应呼唤诗意的回归的观点在语文界引起很大反响。
高万祥:语文界的一道风景线
一、高万祥先生的书城
一提起高万祥先生,首先想到的他的办公室,在他的办公室中你会觉得有种置身在一个书城的感觉。这便很容易让人想起钱钟书的一句话:坐拥书城,虽南面帝不与易也。在他的办公室里,宽敞明亮,光线充足,非常适宜读书。北面一堵墙,书橱壁立,大师们站立成一排,主人高万祥每天都要与他们会晤一番。用高万祥自己的话说,是拜谒大师。在他的书城里,有文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书籍。只要有心人,不难看到,这书橱里装满了思想的声音。通过这些橱中的书,当然也能掂出主人的品位与境界。李镇西曾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过高万祥先生家里的书房:“……他的书房已经没有了墙,因为所有的墙面都已经被书橱覆盖,从地面一直高到天花板。填满这书橱中层层空间的,是李白、杜甫、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卢梭、鲁迅、老舍,还有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我这里即兴所列举的人名远远不能穷尽万祥所有的全部著作的作者——应该说,他的书橱里,几乎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万祥踌躇满志地在自己的书橱前走过,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我实在羡慕万祥,因为我真正感到,他的确是站在巨人肩上”。在紧靠着这一排敞亮而雅致的书橱,东窗之下,是一组长条柜,上面摆放着各种教育杂志与报纸,除了这一类报刊,你还会看到几种文学名刊。柜子里不用说还是书。向南,紧靠着这一条长柜,在高万祥先生的办公桌后是两个小书橱,里面立满了资料和书籍。其中有一个柜子是专门存放他自己的文章与作品。高万祥对自己的文章作品很为爱护,他将自己写的哪怕是再小的豆腐块也精心复印出来或者剪贴后放在这里。这两个更为精致的小书橱里,还有他的朋友黄玉峰写给他的书法作品——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旁边是2001年9月参加纪念于漪从教五十周年时获赠的纪念品——一个景德镇的小瓷盘子,中间是于漪老师的头像。高万祥先生的办公桌是大型的,上面堆放的还是书:《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美国人民的历史》(霍华德·津恩)、《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压伤的芦苇》(余杰)、《狱中书简》(\[德\]朋霍费尔)、《阅读大师》(马原)、《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人的宗教》(休斯顿·史密斯)、《行者无疆》(余秋雨)等等。这些书有的是在手头上正在读的,有的是新近买的,还有的是写文章要参考的。
这个充满阳光的办公室是个充满书籍的空间,书籍为办公室平添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在生活中,高万祥不离口的一句话就是:教师要多一点书卷气,少一点烟酒味。他还说,书是最好的美容化妆品。看来我们只能再对这句话发挥一下,充满书籍的空间是美丽的。再加上一盆摆放在南窗下的君子兰,整个空间便诗意无限了。
办公桌对面的西墙壁上,是几幅书法名家的作品。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上,写着的是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语录。
老百姓把孩子送进你学校,便在不知不觉中把整个家庭交托给了学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苏霍姆林斯基
这其实只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办公场所,是一个中学校长决断学校大事的地方。但你完全可以认为这其实也是一个学者的书斋。
高万祥是一个颇有风度的人,张家港高级中学的校园网上有他的照片。与我熟悉的人看了后,告诉我说,你们那个校长很不错,是一个很有气质的人,是一个让人一见便很难忘的人。高万祥的气质是很儒雅的。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高万祥看上去甚至可以说有点美。用高万祥自己的话说,他有着很好的美容品,那就是书。
高万祥时常会想起在苏州读大学的岁月,那时候,他渴望教书,渴望当一名作家。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因为有过很多没有书的日子,因此,大学四年,不敢稍有懈怠,一有时间就泡在书里。从那时候,他便在同学中有一个雅号:书虫!
确实,高万祥是一个书生、书痴、书虫。他到今天还保留着从大学便开始的良好的剪贴的习惯,是他崇敬的作家的文章每见必收。《人民教育》、《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育研究》、《教育参考》、《随笔》、《书屋》、《南风窗》、《萌芽》、《山西文学》……这些杂志,每当新一期发来,他总是爱不释手,摩挲再三……你如果做一个有心人,从高万祥先生的办公室出来,不出校长室大门,继续向北走,你会发现,小型会议室里面还有一间房子。这是高万祥先生用来休息的地方。一般来说,在很多学校是用不着这样一个房间的。纵使有,肯定也只是摆设,校长大人不会在这里休息多少时间的。可是在张家港高级中学,这一个小房间却是高万祥先生常住的地方。他常常因为办公到很晚时间,司机已经先回了,他便只好在这个房间里过夜。
当然,在这间小屋里,陪伴着他的仍是四壁书橱。
如果问高校长有没有和爱人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他会笑着说,有是有的,到了星期天,我就请她们到步行街吃饭。
如果再问:其他时间呢?他则是一脸愕然的样子,反问到:什么其他时间?这只能让人明白一件事,他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那几顿饭的功夫。
如果高万祥校长在办公室生病了,像是很重的感冒,在这种情况下,本来认为他的爱人会去侍候他的,可是在他办公室的人那里得知,他就在那个小房间里歇着哩!
在这个小房间里歇着!病了,已经到了躺下的地步,可是却还要在他的学校里听琅琅书声!莫非那书声是治病的良药?人生自是有情痴!
二、高万祥——一名语文教坛上的叛逆者
讲起高万祥先生的一则往事,那是在1999年的一个暑假,他去参加黑龙江省的一个全国性的语文学术会议。刚刚站在黑龙江省委党校会议报到处,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突然冲着他说:“你姓高,叫高万祥吧?”这种情形令高万祥先生惊讶不已,一个陌生人,怎么知道自己的名字。那个中年男人看出了高万祥的惊讶,忙自我介绍说自己是黑龙江省某地农村的一位语文老师,因为常在杂志上读到他的文章看到他的照片,所以一下子便把他认出来了。望着他那认真又有些虔诚的样子,高万祥内心油然而生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同时也更觉这么多年来的追求是那么地值得!
高万祥是在追随名师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一点熟悉高万祥的人都知道。他热爱语文教学,对语文圈子里哪怕小有成就的人都怀着一种激赏与虔诚。看到他在面对一个个来应聘的语文教师时的那种激动的表情,就已深感于心了。而对于语文名师,他的那种仰慕、追求与虔诚更是无懈可击,也就更加让人感动了。
1995年,江苏省教研室推荐高万祥去成都参加了全国中语会第六届年会。高万祥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高层次学术活动,见到了一个个心仪已久的名家名师,拓宽视野欣喜激动之余,一个久蛰内心的想法很清晰地跳了出来:要读天下书,交全国友。从此他真的开始了追随语文名师的语文之旅……他在《语文的诗意》这本书里讲述了他追随名师的点点历程。
1998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全国著名科学家和优秀教师代表赴北戴河疗养,江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七常委亲自接见了他们。教育界代表中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名人大师如魏书生、李吉林,北大校长陈佳洱等。令高万祥十分吃惊而引起关注的是,其中吉林第一实验小学青年女教师窦桂梅,年仅32岁,已是语文特级教师,并获省师德标兵,全国评选课一等奖,吉林省中小学语文教改四典型之一等一系列殊荣。后来,他在《人民教育》1999年第2期又读到她的文章《敢向教材发难的学生们》。一九九九年第三期的《人民教育》又在“新星舞台”栏目推出一组文章,有窦老师自己的论文和她的教案,还有专家的评述报道。高万祥拜读再三,倾慕不已。随即给她写了封短信,并随寄自己近年发表的一些文章。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至今的神交。一个小学名师,一个中学特级教师,一南一北,开始了共同的语文精神之旅。
而对于漪、魏书生、黄玉峰、李镇西等名师,高万祥则更是紧密联系,时时请教交流。高万祥认识于漪老师是通过《语文学习》主编范守纲老师的介绍。那是1996年,于漪教师在范守纲的陪同下来到当时的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讲学。从这以后高万祥便与于漪老师交往不断。2000年4月14日下午,高万祥带着张家港“语文沙龙”一行8人专程去上海拜见于漪老师。那一天下午,于漪与“语文沙龙”的老师从参加教育部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研讨活动开始谈起,谈古说今,纵横捭阖。于老师那虚怀若谷的智者之言和一个优秀教育家的声音,在高万祥和他的“语文沙龙”成员的心中深深难忘。
多年来,只要一有机会到上海,高万祥总要去拜见如他母亲一般的于老师。于漪老师对这位语文英才也爱护有加。2001年9月,在于漪老师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日就要到来之时,《语文学习》准备发一组这方面的文章,特约高万祥写一篇。高万祥很快写就《凤鸣朝阳》,还特地去陶都宜兴为她选择制作了一份纪念礼品——陶质盆状工艺品。上面,一只美丽的金凤凰光彩照人。在高万祥的心中,这正是于老师从教50载人生古稀却依然凤鸣朝阳英气勃发的形象写照。于漪老师欣闻高万祥的大作《语文的诗意》付梓,特地为这本书写了序言。于漪老师的序言写在大号稿纸上,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令人感动。
高万祥与魏书生相识在1998年11月1日。那天下午魏书生在张家港的演讲一结束,便跳下主席台,赶赴另一个演讲地点。高万祥亲自送魏书生到上海虹桥机场,在机场,高万祥抓住吃饭中间的点滴时间请魏书生老师在送他的三本书上签名留念。高万祥想让魏书生这遥远的偶像连同他的著作实实在在地留存在他的教育空间里。魏书生那平平淡淡的伟大者、真真切切的教育家的形象,给了高万祥很大的启发与感悟。他从大彻大悟的魏书生身上体会到了教育家的真品质。
在高万祥的身上,很难说没有叛逆的东西。从一个人的朋友,可以看见一个人的品位。这样一位名师,他还有一个“离经叛道”的朋友——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黄玉峰爱书,高万祥也爱书,高万祥认为黄玉峰本身就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书,一本语文教学圈内人士必读的书目,这一位五十多岁、貌不惊人的语文教师屡屡在语文界做出惊人举动。
李镇西称黄玉峰为“五四”青年,这称法实在是贴切、精妙。黄玉峰的身上有着“入骨”的“士可杀不可辱”的秉性,而且这一秉性正应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老话,而这也恰恰是文人的骨气、书生的意气。没有这么一点骨气,没有这么一点韧劲,是做不了大事,也出不了成就的。高万祥深深折服于黄玉峰的学问与人品。
1999年《中国青年报》曾以《语文教学的叛徒》一文对玉峰先生进行了长篇报道。“叛徒”这一称谓,也许是对黄玉峰多年来从事语文教改的最高奖赏。高万祥从心里敬重这位“叛徒”。高万祥深深地知道,学校语文教学,沉疴重重。学生“营养”不良,教师镣铐加身,家长百般抱怨,社会纷纷指责。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人们在悲愤之余,已见怪不怪。坐而论道,口诛笔伐毕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于事无补,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破”重要,但“立”更为重要。“立”才是建设性的,开拓性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作为职业来讲,这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要成为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肯定不行,但只有思想感情,也肯定不行;没有实干精神,肯定不行,但只有实干,也肯定不行。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里,黄玉峰这个“叛徒”是多么地难得一见啊!正因为有这种灵犀相通,高万祥认真地写出了一篇长文:《解读黄玉峰》。先是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上,不久便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复印刊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