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9~1974.1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培训班学员
1974.1~1975.9上海市粹文中学教师
1975.9~1980.9上海市粹文中学副书记
1980.9~1986.7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副校长
1986.7~1988.9闸北区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1988.9~1994.1闸北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
1994.2~至今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
1997.6~1998.8上海市田家炳中学校长
1998.9~至今上海市田家炳中学董事长
2001.9~至今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新校校长
(二)获荣誉称号情况
1991年9月全国优秀教师
1996年9月8日第二届“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
1996年8月上海市教育心理学特级教师称号
1998年4月一九九七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1998年9月上海市优秀校长
1999年5月27日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2003年4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6年闸北区第三届优秀拔尖人才
1999年闸北区第四届优秀拔尖人才
2002年12月闸北区第五届优秀拔尖人才
2003年9月荣获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殊荣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功
未实施改革之前的上海闸北八中,合格率一直徘徊在30%左右,犯罪率也曾为全区之冠,而改革之后,生源虽然仍是全区最差的,在小学中曾留过级的学生占的比例有时高达37%,但是教育质量却有了明显的提高。从1990年到1994年开始,学校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100%之间,六科总分从入学时的倒数几名,达到全区的中等水平,1995年合格率100%,优良率98%,六科总分达到全区中上水平。1996年教育质量又有新的突破,毕业生合格率、优良率、升学率均为100%,六科总分进入全区上等水平,50%的学生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重点高中的分数线。
在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学校又涌现出了一批市、区、全国获奖的学生,学校多次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区、市级的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四次获上海市体锻达标先进单位,三次获上海市加强初中先进单位,现在又被区评为首批特色学校。
在十年改革中教师们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师德好、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教师们共撰写了近200篇论文,其中大多在区、市、全国有关杂志发表。教师、领导和有关方面联合编写了5本书,3本已经正式出版。有关研究报告和著作,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三等奖、全国教育情报十年优秀成果及优秀情报刊物评选三等奖、全国第三届优秀教育图书三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从校长角度讲,成绩的变化仅仅是一种外部的改变,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的失败心态和消极的学习状态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提高。经过相关指标测试,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自信心、思想品德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区的中等、中上水平,普遍形成了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和成功心理。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测试认为,学生年级越低则学习积极性越高,年级越高则学习积极性越低,闸北八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这一趋势正好相反,年级越低学习积极性,年级越高学习积极性越高。闸北八中初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接近重点中学水平。这充分说明主张帮助学生反复成功的心理效应是非常可贵的。分数的变化也证明了一件事,学校里这些所谓的差生确实很有发展的潜力,只要仔细研究他们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可能提高的。
教师的天职就是培养每一个学生成功,而热爱每一个学生则是推动教师工作的原动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西方在解决学困生问题时,用的方法如同他们西医在诊疗方法,即是把一个个问题揭示出来,就事论事地矫治。应该说在问题单一条件下,这样处理的效果是不错的,然而问题一复杂,效果就差了。虽然他们有系统的矫治学困生的理论和方法,但美国义务教育合格率至今只有60%。作为中国人,是否可以参照中医的诊疗方法呢?第一是治本,从不舒服的地方出发去找病根,找主要矛盾;第二主张扶正祛邪,即主张扶植机体自身产生一种力量战胜疾病。这两个基本思想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特别有意义。学困生问题往往是复杂问题,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寻求矫治差生的方法应该说是有效的。
发现这类学生的主要问题在学习动力方面,即学习自信心差,学习积极性差。在1992年以后,查阅西文资料,发现有关专家认为差生的主要特点是自我概念消极,学习持久性差。其实孩子天生就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小学一年级新生都是满怀热情、兴高采烈进学校的。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排名最后,或者不及格。当这个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和抵制。北京调查初中生厌学比例已超过70%。通俗地说: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学习反复失败,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多数人失败,少数人升学的恶果。
学校改革的主要对策是三个方面:第一,改革埋怨责怪学习的思路,坚持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和潜能,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第二,以创造成功的机会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以培养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为核心的改革教育方法;第三,实施以鼓励表扬为主的鼓励性评价。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把这一对策的主题思想概括为成功教育。
所谓成功教育,就是主张人人都可以成功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教师确立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其核心就是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并为学生今后的社会成功作好各方面的准备。
所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就是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布鲁姆认为教育中最具破坏性和浪费性的就是教师的消极的期望,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相信学生的教师一辈子只用一种方法教学生,因为首先是他觉得学生教不会,所以教的结果是学生果然不会。消极的期望,使教师从来不会去想要改变自己的方法,他的教学水平也就愈来愈差。真正的好教师,一定相信学生能提高,所以当第一种方法效果不好时,就会继续探索用新的方法教学生。这样的教师总会在这一过程中找到效果相对好的方法。这样,不仅学生成绩提高了,教师水平也提高了。由此可见,相信学生能成功,确立正确的教育信念是教育成功的第一要素。
因此,成功教育改革首先是一种教育信念、教育思想改革,它有三个特点:(1)主张人人可以成功;(2)主张成功是多方面的;(3)把成功心理等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作为培养目标来追求。教育更重要的可能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觉醒,一旦孩子激动起来、行动起来,所产生的力量是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的。
围绕帮助学生成功,学校工作的重点是从改革教育教学和评价方法方面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以及树立家长的成功心理三个方面:
第一,改革教育教学和评价方法。
首先,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改进课堂教学过程。
学困生的特点之一是缺少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知识。我们曾在教一元一次方程前,进行了预测性考试。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请学生写出x+3=0这一等式左边的代数式,结果四分之一的学生写不出。调查下来,学生们反映,“什么是代数式我是知道的,但不知道等式哪一边是左,哪一边是右。”原来以往我们教师总是告诉学生含有求知数的项放在左边,不含有求知数的项放在右边,却不知学生其实没有听懂,可是教师却因此骂他们笨。现在教师知道了学生的问题所在恍然大悟,于是把教学起点放下来,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近几年,我们又开始进行了加大尝试成功的探索,教师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做一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和高层次的成功心理。
其次,改革教育过程,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机会,培养成功心理和自我教育能力。例如每学期两次评选学习习惯和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进步奖,为孩子拍一张照片,放在橱窗里,寄一张红喜报给家长;又如每个学生分管班级的一项工作,轮流当家,结合学生热点展开各种主题活动等。如1994年我们开展了学习交大附中沈漱舟逆境争成功的自我教育活动,树立了北京五中学生胡建华的典型,每个班也树立了自己的典型。胡建华的父母离异,母亲到了上海做临时工,每月收入200多元,两个人生活很困难,常常连中饭都没有吃。胡建华从农村到上海学了两册外语,还有物理等教材也不一样。我们不仅帮助安排了她母亲的工作,还联系闸北发电厂团委长期资助她生活费。市北中学让她免试进入高中,还免去了她的学费。现在她已是高三学生,达到了市北中学的中上水平。
再次,改革评价方法。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坚持评价的出发点是找优点,主要方式是鼓励表扬,从各方面评价学生。就以语文为例,把说话、写字等都作为评价内容。所谓学困生的衡量标准往往局限于局面考试差,如果只用这个角度评价学生,他们当然永世不能翻身。其实学困生长期在“骂声中成长”,他们要反抗,因此都比较会说。能不能尝试从口头表达方面来评价差生呢?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差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这是很不公道的。我们主张以个体为标准,从发展的角度来评价。有一位女学生第一次物理测验7分,教师鼓励她,指定学生帮助她;结果第二次37分,教师表扬她进步最大;第三次57分;第四次全市统测她竟然得了78分!毕业时她说,她一生最幸福的时间是在八中度过的。
在闸北八中,主要实行适应学生起点、鼓励学生进步的评价。确定评价标准的主要原则是:(1)适应全班大部分学生的起点;(2)适应不同层次学习困难学生的起点;(3)有利于发挥学习困难学生的某些长处。
鼓励性评价的主要原则是: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分等,是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1)评价的出发点是找优点,找到孩子的优点就找到了孩子的生长点。
(2)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表扬。鼓励和表扬的效果最好,这是被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反复证明了的。
(3)评价的标准坚持以个体为主。这是由于大班集体授课造成的内部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只要每一个体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那么,学生一定会达到、乃至于超过社会的标准。
(4)评价宜粗不宜细,以模糊为主。精确的以分等为目的的评价,将导致更多学生的失败。其实日常的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不具备分等的功能。
(5)扩大评价范围和内容。单一的书面考试既不能反映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水平,更容易挫伤那些在书面考试中沦为“差生”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们在语文中把说话、写字、速读等都列为评价的范围,这就形成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应。
(6)多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评价。现实的评价中,教师习惯于评价学生,很少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而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每一个孩子学会在群体中正确评价自己,尤其是进入青春发育期孩子,特点之一便是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7)帮助学生在失败时正确评价自己。第一,教师承担一定的责任,以利于改善师生关系;第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第三,鼓励学生,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第二,树立家长成功心理。
其实整个教育的失败是以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信念动摇为前提的,由此导致家长对孩子的信念动摇,最后导致孩子对自己的信念动摇。因此,认为家长素质差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教师越有这样的想法,家长越不支持学校教育,孩子也就坏得越快。
刘京海与“成功教育”
如果和刘京海打过交道,就能从他的生活态度、行事作风中看出来,他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人。作为校长,他不接受电话采访,原因是他认为电话里根本没法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