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承担着培养下一代合格公民的重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生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夫妻双方应认真履行法律上和道德上各自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平等相处,互敬互爱,互相信任和谅解,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子女耳濡目染,切身体会到爱和关怀,体验到幸福感和安全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这能更直接、更有效地起到学校教育所难以起到的作用,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历史类型。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道德体系。它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是完全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但两种道德是有区别的。共产主义道德所依据的公有制的发展程度较高,相应的,它的要求和历史使命也较高。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程度不断提高的阶段,应根据本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任务和人民群众思想觉悟水平提出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就已提出了“五爱”。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40条规定:“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这些鲜明朴实的要求对全国人民曾起过很好的教育作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没有向全国人民提出“爱社会主义”的要求。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中规定把“爱护公共财物”改为“爱社会主义”。从今而后,“五爱”便成了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它是当前全国人民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所谓国家利益,是指全社会的整体利益。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具体包括全民公有的自然资源、国有的生产资料和资金、教育和文化娱乐设施以及国防的巩固、社会的安定、国家的荣誉和尊严等等。所谓集体利益,是指社会集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它与所在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密切联系,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集体利益不同的性质。在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指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同时也指人们所在集体的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集体利益具体包括社会集团公有的自然资源或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和资金、教育和文化娱乐设施等。个人利益包括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个人身体的健康,个人才能的利用和发展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
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全体成员的劳动为源泉,以满足所属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国家利益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国家富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集体才能富裕;只有集体富裕了,个人生活才能得到改善。
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它的核心内容是:第一,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个公民,主动为全民尽义务,为国家作贡献。从根本上讲,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是一致的,但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是一致的,但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是一致的,但要着眼于长远利益。第二,要在保证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国家从制度上保护集体和个人的合法利益。领导应该关心集体成员的利益,集体成员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保证个人的正当利益的实现和个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集体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根本对立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实际行为准则,是资产阶级道德原则。
当前,贯彻执行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关键是引导人们把实现远大理想与搞好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应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坚持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以全局利益为重,以整体利益为重。当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要求,在必要时牺牲个人的全部包括生命去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只有个人不斤斤计较自身利益的得失,不倚仗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甚至以损害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去牟取个人的利益,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才能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集体主义价值观。
六、树立崇高的理想
(一)理想
理想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观念形态,是指人类在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所向往、信仰、追求的奋斗目标。它体现着人们对现实的变革、发展和创新。理想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作为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理想是源于现实的,因为它总是从现实的实际情况和事物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理想又是高于现实的,因为它着眼于未来,是对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未来目标的正确认识,是对未来美好的想象、追求和向往。
理想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阶级、组织和团体也具有各自的理想。理想受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所以,理想总是打上时代、社会和阶级的烙印。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理想不同;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人们的理想不同;同一历史时期的同一阶段,由于人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同,所以人们的利益就会不同,需要和世界观也会不同,因而理想也不同。在阶级社会中,理想受统治阶级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由此可见,理想不是抽象的、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的、不断变化的。
按不同的标准,可将理想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其科学性质的角度来说,理想可分为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与卑劣理想。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想,是科学的理想;不符合甚至完全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阻碍社会进步的理想,则是非科学的理想。为祖国和人民谋求利益以至以全人类彻底解放为目标的理想,是崇高的理想;为个人谋求私利或以为反动、没落阶级谋求利益为目的的理想,则是卑劣的理想。只有正确识别理想的不同性质,才能树立科学的崇高理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
从其所包含的内容来说,理想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分为社会理想、个人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个人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则具体反映和体现着社会理想。另一方面,理想可分为长远理想和一定阶段的理想。长远理想是阶段理想的方向,对阶段理想起统帅作用;阶段理想是长远理想的途径,长远理想的实现需要依靠一个个阶段理想的实现。
理想是特定的社会制度、阶级或组织的共同意识,它引导着人们思想的主流倾向,协调着人们的行动。理想作为一种个人意识,是一个人一生中或某一阶段的精神寄托,是人生观的核心表现。作为符合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理想和作为只符合个人利益的理想,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社会上不同的阶段或组织,总是采用各种方法用符合自己利益的共同理想去吸引和影响更多的个体,以实现最有利于自己的共同理想;而作为个体的每个人的个人理想,又必然是这个或那个阶段或社会组织理想的具体表现。一个社会倡导什么理想,一个人确立和追求什么理想,对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奋斗目标,它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分析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总结了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共产主义这一光辉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的鲜明特点是:第一,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阶级对立和“三大差别”最后消失,全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人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第二,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不同于其他理想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从主观愿望或抽象人性出发提出的空想,而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预见。这一理想的实现,具有历史的、客观的必然性。第三,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理想。以往一切剥削阶级的社会理想都只代表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共产主义理想则不同。无产阶级的这一社会理想不仅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而且代表了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体现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这一理想的完全实现,则标志着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标志着无产阶级自身的最后解放。
人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行为是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相应的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理想,尤其是科学的、崇高的理想,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能够使人一生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行。正确的理想是人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人进步的力量源泉。有了正确的理想,人就有了一生的精神追求和寄托,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不会再感到精神空虚,生活无意义,生活无乐趣。正确的理想还是促使人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正确的理想一旦形成,它就会引导人们去追求这种理想,就会鼓舞人的斗志,激发出人无穷的力量,指引人们自觉地为实现所确立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甚至能激起人们为之献身。
从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和特点来看,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一种科学的、崇高的理想。它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了这一理想,人就有了精神支柱,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就能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具有战胜各种困难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勇气、信心、力量和毅力。有了这一理想,人就能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就能在追求和奋斗之中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幸福和快乐。
七、树立正确的“三观”
所谓“三观”,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们是指导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价值观念,是衡量人们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向无产阶级的思想观念靠拢,是人们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文明素养的重要内容。
(一)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最根本的观点和看法。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前提,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世界观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特别是阶级属性不同、立场不同,就会对世界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人们的世界观不同,在观察世界和处理问题时,就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态度,进而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世界观是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因此,世界观问题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在阶级社会中,世界观被打上了鲜明的阶级烙印。
由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人们的世界观是多种多样的。当今世界,归根到底有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就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无产阶级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资产阶级世界观即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认识和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认识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科学的世界观,是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实践活动的强大的理论武器。
(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