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中跑运动员古雷以192厘米名列“大型化”的榜首。男子长跑运动员展现了与从前不同的倾向,180厘米的运动员多起来了。
(2)体重
跑是通过肌肉产生收缩必需的能量来克服体重移动。因而从能量产生的角度来考虑,在更多地产生能量的可能性上,体重大的比体重轻的有利。另一方面,从能量消费的角度来考虑,体重轻的比体重大的更为有利。中长跑运动员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应具有最适合的体重。这种最适合的体重与身高有关系,可以从体重比、罗莱指数中显示出来。
2.跑步时的姿势
应该说能够有效、经济地使用体内产生的能量的姿势是最佳姿态。选手如果具有潜在能力却还是与纪录有差距,就应当从姿态的技术上来寻找差距。在中长跑、障碍跑的比赛中,速度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建立相应的姿态和节奏感。这样在比赛中,任何情况都能应付。
基本姿态应该是,保持腰的位置稍稍高些,略有前倾,前腿支撑重心,必须留意使重心顺利地移动。这时,膝关节以下的小腿前摆时机很重要。摆臂除在终点冲刺以外,应该保持节奏和使身体平衡。以肩发力,肘关节微屈,注意以肩为轴摆动来保持身体的运动。
在比赛中,紧张的场面持续不断,比较放松的姿态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跨栏跑技术提高与锻炼
一、跨栏跑的发展
1.世界纪录的变迁
(1)110米栏
110米栏可以说是跨栏项目的起源,早在1864年第1届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对抗赛时就设有这个项目的比赛,当时的优胜者是A.达尼埃尔,成绩是17.3/4秒(120码栏)。
1890年以来,美国选手陆续地刷新了世界纪录,在第1届雅典奥运会的100米栏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美国的T·柯蒂斯以17.6秒的成绩获胜,1米高的栏共跨越了8个。
从第2届巴黎奥运会开始,增设了110米栏,1908年初国际田联成立后,统一了规则,颁布了关于纪录的认定制。这一年,F.史密森创立了第一个被承认的世界纪录,成绩为15秒。这以后120码(109.73米)和110米栏的世界纪录被混记在了一起。
起初正式突破15秒大关的是一个叫E.J.汤姆森的选手,他在1920年创造了14.4秒(120码)的成绩。第一个突破14秒是F.G.汤斯,他在1936年取得了13.7秒的成绩。在1975年法国的G.德律以13秒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并拉上了手动计时的帷幕。国际田联是从1977年开始采用电子计时的,所创造的成绩包括世界纪录开始被承认,当时最初的成绩是1977年A.卡萨纳斯创造的13.21秒。1981年R.内赫米亚率先突破了13秒(12.93秒)步入了12秒时代的舞台。1989年同样在苏黎世举行的国际田径锦标赛上,美国的金多姆以12.92秒的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如今的世界纪录是12.91秒。
(2)100米栏
女子的直道栏比赛是从80米栏开始的。国际女子联盟成立以后,最初的世界纪录是12.8秒,由德国的E.V.布莱德在1927年于柏林创造的。从1932年举办的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始,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美国的M.迪德里克森以11.7秒的成绩成为第一个冠军。这个项目的成绩被国际田联承认时是1934年的11.6秒,1952年澳大利亚的S.S.I.兰突破了11秒的界限,成绩为10.9秒。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女子80米栏成为最后一次的比赛项目,最终V.凯尔德以10.2秒的成绩改写了新的世界纪录。
随着女子竞技能力的提高,80米栏也更改为100米栏,1966年在欧洲举行了100米栏的国际锦标赛,东京奥运会跳远的冠军M.兰德夺得冠军,成绩是14.3秒。这个项目被承认时的成绩是1969年初民主德国的K.巴尔扎所创造的12.9秒。此项目是东欧一些选手占有一定的优势,并相继刷新了纪录,1988年Y.顿科娃以12.21秒的成绩缩短了这个项目的纪录。这期间中国台北的选手纪政、澳大利亚的P.莱安基尔,先后以12.8秒和12.5秒的成绩创造出了新的纪录。目前,东欧各国选手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
(3)男子400米栏
这个项目的最初成绩是1866年英国的W.阿伦在440码栏上跑出的68秒的成绩,它可以说是基本上随着110米栏同时期开始的,可是在第1届奥运会上没有举行这个项目,是从第2届巴黎奥运会时开始设立的,美国的A.图克斯伯里以57.6秒的成绩获胜,而且在此次大会上也举行了在奥运史上只举行过两次的200米栏的比赛,美国的A.克伦茨莱因跑出了25.4秒的成绩。除此项目以外,他还包揽了60米、110米栏和跳远,共4个项目的冠军。1908年初,世界纪录是55秒,1956年美国的G.A.戴维斯首次突破了50秒,创造了49.5秒的成绩。这以后,纪录仍在不断地更新着,1983年E.C.摩西创造了47.2秒的世界纪录。
(4)女子400米栏
在女子的项目中,400米栏还是一个非常新的项目,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向欧洲各国流行。1971年英国的S.戴逊写下了61.1秒的纪录,国际联盟开始承认的成绩是1974.年的56.51秒。
这个项目也是东欧各国居于优势的地位,波兰、苏联、民主德国的选手们相继改写了世界纪录。1978年突破55秒,1984年踏上53秒的台阶,之后在1986年,苏联的M.斯捷潘诺娃突破了53秒,成绩为52.94秒。此项目是从1983年的第l届世界锦标赛开始纳入正式比赛项目的,苏联的E.费森科以54.14秒的成绩取得优胜。成为奥运会项目后,曾有过东欧各国联合拒赛的事,故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摩洛哥的N.穆塔瓦奇鲁以54.61秒的成绩成为了最初的冠军。
2.栏架构造的演变
在关注跨栏技术的变迁时,不能忽视跨栏构造上的变化。
最初的栏架的确是“障碍物”,也就是说,是用栅栏或篱笆等来代替,在跑道上挖个坑再砸进去,然后用一条绳索拉开或是放上横木,被拉放的横木是用小树枝等编制而成的,正好像赛马时用的障碍物那样。后来就成为现在长距离障碍跑的障碍物的样子,可是这是个能够移动的障碍物,如果跑在最前面的选手碰倒了栏架时,就会对后者有利,这样才出现了个人用的栏架。起初是用梯形的伐木制作的个人用的栏架,1900年左右把它改为倒放的T形栏架。这种也是个人用的栏架,要是碰倒它就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碰到横木时为了不让它倒下,也想过使它在上面旋转的办法。
1935年,英国人普鲁曼的有过像现在L形的构想,这样,选手们就能够安心地向栏架挑战,从心理上的恐惧感中解放出来,并且规则更改为不论倒下几个栏架都不会判犯规,这也是与跨栏比赛的速度化相互作用的。
3.跨栏技术的沿革
①最期的反复跳跃法
在1864年开始的牛津与剑桥的对抗赛以前的跨栏比赛,是采用单脚起跳、双脚着地的反复跳跃方法,但随之而来的是为跨过栏架而不得不减慢速度。
②航海姿势跨越法
到1870年为止,为了使腿不碰栏板而安全地越过,并且能够加快速度,这就出现了后来的航海姿势。
栏架的变迁
这种姿势的特征是:起跨腿抬起后从摆动腿的小腿内侧卷起与栏架上的横木成平行,起跨腿在跨越横木时身体是缩成一团的,落地时向后放,自然地下落。像以前那样减慢速度的动作没有了,看上去很漂亮。
③全程跑步数的确定
在进行跨栏比赛时,为了快速跑动,最好能固定最适合的步数,从起跑到第一个栏是8步,之后的各栏间为3步,即现在采用的步数。这一点对取得优异成绩很重要。
④摆动腿动作、上下肢相应的动作的改进等。
⑤技巧+速度+爆发力的时代
曾在洛杉矶、汉城奥运会上两连胜的美国的R.金多姆把被公认为坚不可摧的世界纪录提高了百分之一秒,成绩为12.92秒,1989年他在苏黎世也跑出了同样的成绩。他用敏捷的上体屈摆和非常快的摆臂、摆腿动作,还有很强的身体制控力等,比起以前的选手,实力有明显的增强,并且他具有不寻常的集中力。之后,他和速度很快的英国的C.杰克逊,在快速的技术动作基础之上,共同不断地更新着纪录。
二、跨栏比赛规则
1.跨栏跑比赛
现在举行的跨栏比赛,男子是110米栏和400米栏、女子是100米栏和400米栏,但是,中学和高中的跨栏比赛是一种过渡性项目,特别是男子中学生栏架的高度是根据条件而改变的。但不管是哪一个项目的跨栏比赛,在全程所放置的栏架数量是固定的,通过跨过它来争取胜利,这叫做跨栏比赛。对于田径运动中的跨栏比赛,是运动员在规定的距离内,跨过按规则规定的数量和高度的栏架,依跑的快慢来竞争名次的先后。
2.跨栏跑比赛的规则
(1)栏架的构造、高度
现在使用的L形的栏架是1935年H.希尔曼在英国的达特马斯做教练员时构思的。
现在的栏架具有以下的构造和规则:
①单人所用。
②栏架与底座形成L形的直角。
③总重量为10公斤以上。
④如果在横木的水平面上施加3.6公斤(8磅)以上的力量才能够使它倒下。
⑤横面比跑道的1.2米窄5厘米,底座的长度为70厘米。
⑥高度能够调整(在允许的范围内标准栏的高度可移动±3毫米)。
⑦栏架上的栏板是由木制或其他适当的材料做成,栏板顶部的边缘是圆滑面的构造。
⑧栏板应漆成黑白相间的颜色,或用其他浓淡对比醒目的颜色,栏板的两端至少要涂上225毫米的淡色条纹。
(2)栏架设置的规定
在跨栏比赛中栏架必须按规则规定的距离进行放置,这是跨栏比赛的一大特征,这个栏间的距离被称为栏间距。
100米栏的栏间距是8.5米,110米栏的栏间距是9.14米,这是直道跨栏比赛,除第一个栏外,其他的栏间距用3步跑完。400米栏的栏间距是35米,男子是用13步或15步,女子用15步或17步,一般来讲步数为奇数,并要相对固定起跨腿。
在跨栏比赛中,运动员要按固有的疾跑时的步长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3)比赛规则
①分道次比赛
跨栏比赛的所有项目都采用分道次进行,运动员不能自己决定道次。
②在比赛时遇到下列情况算犯规:
1)运动员的脚或腿由栏架的外侧通过。
2)通过自己跑道以外的栏架。
3)两次起跑犯规。
③纪录被承认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以上②的规定不发生的情况下。
2)使用的所有栏架都是田径竞赛联盟所承认的。
3)110米栏、100米栏比赛中顺风不超过每秒2米的情况下。
3.跨栏跑比赛的项目
跨栏比赛所规定的是:
①比赛距离
②栏的高度
③从起跑开始到第一个栏的距离
④栏间的距离(栏间距)
⑤栏的数量
⑥从最后一个栏到终点的距离
目前在日本实行的跨栏项目与其构成,如果改变这些构成的因素,那么能够举行无数种跨栏比赛。在学校的教学和训练中,要围绕目标,并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练习,也是很好的方法。
4.跨栏跑的技术要点
跨栏跑是持续跨越栏架的比赛,要说以哪个部分为跨栏技术的重点,往往是很难确定的,还是要从整个跨栏跑的基本技术来考虑。
最初的跨栏跑除具有相应竞争的性质以外,从比赛形式来说,除了快跑之外没有其他要求,但是,由于有栏架这个障碍物的存在(特别是高度),只凭跑的技术是无法跨越障碍物的,所以跑的技术的改进就成为一种必然性,这时改进的程度要尽量少,以保持高的快跑速度。因此,跨栏跑只是为越过栏架的表面上的变化,对跑的改观又是一般的要求,那么这种改进不能是跳栏的改进,而应是跑越过栏。跨栏不是
跳栏,应该是跑越过栏,“跳”是瞄准高度或瞄准距离的运动,而“跑”则是使身体靠速度来更快地向前移动的运动。所以跨越栏架时身体水平移动的速度是很重要的。我们所讲的“跳”一般是指整个身体向上方移动的意思,在跨栏过程中,身体重心必须向上方提起,只有头部不能向上方移动。有的人在跨栏时头部过低,主要是身体向水平方向探出的原故。在跨越栏架时,跳的动作会成为变形的运动形态。跨栏时速度不降低,持续跑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跨栏比赛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跨栏跑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持跑的动作结构和跑的频率,去跨过规则规定的栏架高度和栏间距离的项目。
三、跨栏跑运动人员的素质条件
在跨栏比赛的项目上要想取得好成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就像前面所讲的需要某些特殊的条件,如在跑动中完成跨越动作。另外,运动能力、形态以及心理素质好坏也是在跨栏比赛中能否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
为了确定这些条件,看看过去的优秀跨栏选手的跨栏跑也许会有些帮助。世界男子选手不单单是身高马大,而且平跑成绩也很好。例如,身高1.80米以下的选手H.迪莱德(120码栏13.6秒,1948年)被称为100米的奥林匹克斗士,他具有相当高的、世界水平的快跑能力。
1.运动能力方面的要求
首先从运动机能方面来看,显示出了跨栏运动员所必需的身体运动能力要素的重要程度。
(1)速度
跨栏跑是短距离比赛,包括110米栏、100米栏和400米栏,那么400米平跑成绩好坏是取得跨栏优异成绩的第一条件。也就是说,保持相当快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2)肌肉力量、爆发力
肌肉力量是最大肌肉力的强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当肌肉快速收缩时,就称之为爆发力。跑,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发挥力量,爆发力和速度力量与运动的起始有关;最大的肌肉力量与速度有关,加速时对最大力量成分要求较高,在达到最高速度时对力量成分要求较低。
(3)耐力
耐力又分为一般耐力和局部耐力。一般耐力又称为有氧运动能力,即在运动中进行有氧代谢的能力。跨栏比赛时不仅仅是跑,还需要连续准确地跨越10个栏架,跨栏运动员必须具备超过400米运动员的良好肌肉耐力。
(4)柔韧性
速度好的短跑选手未必能够成为好的跨栏运动员,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柔韧性。为了尽量擦栏跨过,腿要前后打开;起跨腿从侧方向前,都需要髋关节的柔韧性。
(5)协调力
放松、平衡、时机等无论哪一个都具有调节肌群的作用,在运动过程中有效地将其协调起来是很重要的。它是制约运动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