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本病病原体是流感病毒。病毒分为4型,其中甲、乙2型占最重要地位,而甲型又包括亚甲型。病毒在人体外的抵抗力很小,在空气飞沫中只能生存1~2小时。当人体由于受凉、疲劳或精神刺激抵抗力减低时,就易发病。
本病多起病突然、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且易反复发作。流感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病初的2~3天,传染性最强,7天左右传染性降至最低。流感病毒主要寄存在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或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病毒在空气中能够存活30多分钟,健康人吸入病毒后,即会引起感染。此外,污染上流感病毒的日用品、玩具等也会引起病毒的传播。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发病时全身症状比较重而呼吸道症状并不严重。患者最初表现为畏寒、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继而出现体温升高,多在39℃~40℃。一般持续2~3天渐退。发病第4天开始,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鼻塞、流涕、咽痛、干咳少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开始显著。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有鼻蛆、食欲不振、恶心、便秘或腹泻等轻度胃肠道症状。患者在患病期间,多气急面白、面颊潮红,眼球结膜轻度充血并伴有眼球压痛。检查患者咽部,可发现黏膜充血明显。此外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口腔黏膜疱疹等现象。
本病如未及时治疗,常会并发病毒性肺炎或细菌性肺炎,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性休克,危及人的生命。
在治疗上,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金刚烷胺,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成人剂量为每日100毫克~200毫克,分两次服用。1~9岁儿童服用剂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4.4毫克~8.8毫克,分两次服用。治疗5~7天为1个疗程。高热、中毒症状较重的患者,应予以治疗与物理降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
预防措施如下:
(1)空气消毒,用食醋蒸熏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毫升~10毫升,以1~2倍水稀释加热,每次蒸熏2小时。(2)早期用板蓝根、贯众、野菊花各15克~30克,水煎代茶。(3)金刚烷胺片0.1克,每日2次。儿童酌减。
加强体格锻炼,注意加减衣服。
应切实做好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早隔离和早治疗。
流行期间,外出或到公共场所时最好戴口罩,口罩要勤洗晒,保持清洁。居室和公共场所应保持空气新鲜,尽量打开门窗通风。流行期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发炎。
按肝炎病毒的型别可分成甲、乙、丙、丁、戊五型。五型肝炎的症状、传染方式和预后均不太一样。
按肝炎的症状及发病、病程来分,病毒性肝炎可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慢性迁延型、慢性活动型等。
急性黄疸型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是否超过6个月。病程在6个月以内的为急性,病程超过6个月的为慢性。病情时好时坏迁延不愈为迁延型,其总趋势还是逐渐好转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症状比较明显,肝功能总不正常,病情逐渐加重。慢性稳定性型肝炎,病情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甚至有所好转。
一般甲型肝炎多为急性黄疸型的。其余几型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多为慢性肝炎。
甲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病毒通过大便排出,大便污染食物或饮水而传染。也可以通过与甲肝病人密切的生活接触而传染。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输血、使用血液制品、打针、性交、密切的生活接触(如共用剃刀)等传染。乙型肝炎病人怀孕,还可借胎盘和分娩传染给胎儿。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传染方式与乙型肝炎相似。戊型肝炎的传染方式与甲型肝炎相同。
急性肝炎的早期有低烧,体温在38℃以下,一般上午不烧,下午46时体温较高。同时有畏寒、头痛、乏力、消瘦、食欲降低、不愿吃油腻食物,甚至出现恶心、呕吐、上腹胀满、右上腹疼痛,早上轻,下午和晚上重,大便次数增多、尿呈茶水色、肝肿大有叩痛、血中转氨酶升高,一般持续5~7天,叫“黄疸前期”。紧接着周身皮肤发黄,特别是巩膜更明显,小便深黄色,大便如白陶土色,皮肤瘙痒。1~2周后黄疸最严重,持续2~6周,逐渐消退,叫黄疸期,急性肝炎的整个病程约2~3个月。
有的肝炎病人始终不出现黄疸,叫无黄疸型肝炎。病程较长,约6~9个月。还有一部分病人病情时好时坏,长期不愈而有乏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区不舒服、肝肿大、低烧等。
慢性肝炎病人的健康状况不好,消瘦、劳动能力明显减弱、发烧、食欲及消化不良、常有消化道症状,有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瘙痒,出现蜘蛛痣、肝掌等。
肝炎的治疗应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急性肝炎应卧床休息,而症状缓解后可每日起床活动1~2小时,以不感到疲劳为度,以后根据肝功能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中午仍应卧床1~2小时。直到肝功能正常,观察1~2个月病情稳定可逐渐恢复轻工作,半日工作,过渡到全日工作。
迁延型、慢性肝炎病情活动期应强调休息,比较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避免过重体力劳动。
饮食上也应注意,肝炎急性期以清淡饮食为宜,根据食欲情况吃适量含蛋白质食物以及蔬菜、粮食使体重略有增加,但注意防止过重和肥胖。另外,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中西药物,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用一两种,过多用药不好,更不要滥用药物。患肝炎要绝对禁止吸烟、饮酒,要格外注意卫生,防止其他疾病乘虚而入。还要保持乐观主义情绪,减少郁闷不舒畅心情,对肝炎的治疗有很大好处。
预防肝炎应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同时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输血和血液制品,注射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必要时注射肝炎疫苗等。
麻疹
麻疹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而最易传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麻疹病毒所致。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本病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麻疹的传染性极强,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没有症状的感染者几乎无传染性,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传播。从潜伏期末到初疹期,患者口、鼻、咽和眼部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可随飞沫散布在周围空气中,经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也可借手的污染而传播。本病的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尤以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
麻疹的潜伏期较规则,大约10天左右,在潜伏后期要出现低热症状。典型的麻疹可分为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从发病到出疹为前驱期,约3~5日,主要症状有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患者表现为流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精神不振、厌食等。在起病的第2~3天患者的口腔内双侧近臼齿颊黏膜处出现沙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此疹称麻疹黏膜斑,是本病的早期特征。黏膜斑一般维持16~18小时,多于出疹后1~2日内消失。出疹期约3~5日。此时患者全身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加剧,体温可高达40℃,精神萎靡、嗜睡、厌食、耳后发际出现皮疹,迅速发展到面颊部,一日内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和四肢,约2~3日内遍及手心、足底。此时头面部皮疹已开始隐退。皮疹约2毫米~3毫米大小,初呈淡红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为暗红色,疹与疹之间的皮肤正常,出疹时全身淋巴结肿大。在恢复期,患者皮疹出齐后按出疹的顺序逐渐隐退,精神及食欲开始好转。整个病程大约10~14天。
年幼体弱或营养不良的患者极易发生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及口腔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本病治疗的重点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患者应卧床休息,隔离,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要保持眼、鼻、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要多饮温开水,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治疗。
此外,中药升麻葛根汤、荆防败毒饮等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潜伏期为14~17日。发病开始像感冒,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轻度发烧、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咳嗽、流鼻涕等。1~2天后,在躯干皮肤上出现红色斑丘疹,很快变成疱疹,部位很表浅,像是一滴水珠要滚动一样。水疱大小不等,直径约3毫米~5毫米,一般为椭圆形,疱疹液初起时为清澈透明的,逐渐变浑浊,约1周左右结痂。疱疹常伴有瘙痒,使病烦躁不安,抓去极易感染化脓,形成丹毒、蜂窝组织炎、皮下脓肿、急性淋巴结炎、败血症等。皮疹多先见于躯干,其次是头部和四肢近端,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胸背、头皮较多。在同一部位皮肤上,同时有丘疹、疱疹、结痂等各期皮疹是水痘的特点之一。
对病人要加强护理和治疗。首先,要把病人隔离,直到全部痘疹的痂皮脱落完才可以解除隔离。其次,发烧和出疹期间要卧床休息。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黏膜和口腔清洁,勤换内衣与尿布。为了防止抓破疱疹,应剪短指甲。皮疹可涂0.25%炉甘石洗剂,如抓破后涂1%龙胆紫药水。疱疹痂皮不可过早揭掉,以免留下疤痕。症状重者服用中药腊梅解毒汤效果较好。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痛、发热,可延及睾丸、神经系统、肝、肾、心等器官而引起相应的症状。本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易感者中也有发病。本病以冬春季为多见,发病可呈散发或流行。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自腮腺肿大前7~9日均有传染性。本病的传播途径是借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
本病的潜伏期为14~24天,平均17~18天最多见。多数患者无前驱症状而以耳下部肿大为最早病症。少数患者可有短暂的前驱期,表现为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患者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1~2天后即见腮腺部肿大,逐渐明显,体温可上升达39℃以上,成人患者症状一般较重。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和轻度压痛,张口咀嚼和吃酸性食物时疼痛更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多不红,皮肤表面发热但无化脓。患者通常先一侧腮腺肿大,1~4日后对侧腮腺也开始肿大。肿胀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全程10~14天。两侧腮腺同时肿胀者约占发病总数的70%~75%。腮腺肿胀或肿胀前后,颌下腺和舌下腺亦可被累及,患者可出现舌、颈部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患者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呈水肿,可上达颞部和颧骨弓,下达颌部和颈部,甚至波及胸锁乳突肌,患者面容会因此而变形。位于上颌第二臼齿对面黏膜上的腮腺管红肿是本病早期的重要特征之一。
流行性腮腺炎容易引起生殖系统的并发症,主要是睾丸炎。其发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14%~35%。此外还会引起脑膜炎、胰腺炎、肾炎、心肌炎等其他并发症。本病一般愈后良好。
在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要隔离,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痛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忌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中药板蓝根等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治疗。在预防方面应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消退为止。
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咽、喉、鼻等处形成白色伪膜,同时还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瘫痪。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潜伏期不具有传染性。本病主要由飞沫传染,也可经玩具、衣服、用品等间接传播。全年都可发病,但以秋冬和初春为多见。小儿得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在临床上白喉可分为四种类型,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咽白喉最为常见,轻型患者发热和全身症状轻微,扁桃体稍红肿,其上有点状和小片状伪膜,数日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型的患者,逐渐起病,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头痛、轻至中度发热和咽痛,扁桃体中度红肿,其上可见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伪膜,一般范围不超过扁桃体。伪膜开始较薄,边缘较整齐,不易剥去,用力擦可引起少量出血,并在24小时内又形成新的伪膜。严重型的患者扁桃体和咽部水肿、充血明显。伪膜在12~24小时内蔓延成大片。患者口腔有腐臭味,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咽部疼痛大都不显著。全身中毒严重者可有高热、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呕吐、心律失常等症。喉白喉大多由咽白喉扩散至喉部所至,多见于1~5岁小儿。患者起病较急,伴发热、咳嗽、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同时于喉部出现伪膜,常因水肿引起呼吸道阻塞,患儿吸气时可有蝉鸣音,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症”。鼻白喉较为少见,患者全身症状较轻微,主要表现为浆液血性鼻涕。鼻前庭或中隔上可见白色伪膜。未经治疗者迁延不愈。其他部位的白喉极为少见。
在治疗上,患者应卧床休息和减少活动,一般不少于3周,伪膜广泛者延长至4~6周。要注意口腔和鼻部的卫生。抗生素治疗主要选用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根据患者假膜的范围、部位,可适量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抗毒素。此外要及时治疗并发症。
在预防上,白喉患者应及时隔离,直至局部和全身症状消失。病人的分泌物、衣物和用品必须严格消毒。白喉疫苗对本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病程较长,可达数周或3个月左右。本病小儿常见,婴幼儿患病时易有窒息、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较多见。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无症状带菌者也可传播。由于病菌在体外生存能力弱,因此通过其他物品间接传染的可能性极小。本病在潜伏期末至发病6周内传染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