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施肥应掌握以下原则。
(1)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肥。土壤条件与施肥效果有密切关系。一般“肥劲长而稳”的肥沃土壤,俗称“饿得、饱得”的田,施肥量宜少,施肥次数也可以少些;“有前劲而后劲不足”的土壤,俗称“早发田”,施肥时要注意少量多次施用,尤其应注意防止西瓜后期脱肥早衰;“有后劲而前劲不足”的土壤,俗称“晚发田”,应注意前期施用速效氮肥作基肥和面肥,起提苗发根的作用。总的来说,土壤肥力越差,施肥的效果越好;根据土壤条件把施肥时期和施肥量掌握得越好,肥料的利用率就越高。
(2)根据西瓜的营养特点及瓜秧长相合理施肥。根据西瓜的需肥特点,西瓜一生中除施基肥外,一般情况下要进行两次追肥:第一次是在抽蔓期需肥量开始增加时,应追施速效肥料,促进西瓜的营养生长,以保证西瓜丰产所需的发达根系和足够叶面积的形成,这次追肥以氮肥为主,辅以磷、钾肥;第二次是在果实膨大期之前追施速效化肥,以保证西瓜最大需肥期到来时有足够的营养供应,有利于果实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改善,此次追肥应以钾肥为主,配施氮、磷肥。在单位面积的总施肥量确定的情况下,基肥和追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条件进行合理分配。即在保肥能力强的肥沃土壤上,基肥的量可以大些,追肥次数可以减少;在保肥能力差的土壤上,基肥的量应减少,而追肥次数应增加1~2次。西瓜的追肥次数还应根据瓜秧的长相来确定,如苗期生长势弱,应增加一次提苗肥,如伸蔓期瓜秧长势很旺,即可不追伸蔓肥。
(3)根据不同肥料的特点合理施肥。①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大量的试验证明,在施肥总量(以纯N、纯P2O5、纯K2O计算)不变的情况下,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与单施氮磷钾化肥相比,西瓜亩产量可提高10%左右,而且能明显提高西瓜含糖量,减少果实中心部位和边缘部位的含糖量梯度,提高果实的糖酸比和VC含量,口感有明显的改善;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有机肥的效果也要好得多,主要表现在植株生长迅速、健壮,亩产显著高于(最高可增产40%左右)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比有机肥和化肥单独施用效果好,这是由有机肥和化肥的性质决定的。有机肥养分全面,它除了供给西瓜所需的三要素之外,还能供给西瓜多种微量元素,提供有机营养,改善西瓜的根际环境,促进西瓜稳健发育,提高坐果率,延长糖分积累时间;同时,有机肥还能调节植株生长点中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例,从而促进西瓜的花芽分化,使其早坐果,早成熟。有机肥的劣势是肥效迟缓,性质柔和,各种有机质向矿质养分的转化速度往往不能完全满足西瓜快速生长的要求。而化肥营养成分单一,肥效快,性质“暴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仅可以收到缓急相济、互促肥效之利,而且还会收到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之益,因而是西瓜合理施肥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西瓜生产中用得较多的有机肥有厩肥、堆肥、禽粪和饼肥等。人粪尿中含有较多的氯离子,对西瓜品质有不良影响,应慎用。有机肥主要用作基肥,有些有机肥(如饼肥)也可用作追肥。以纯养分计算,有机肥一般占总肥量的40%~60%为最好,②氮肥、磷肥与钾肥的施用:试验表明,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西瓜的增产效果大大超过氮肥和磷肥分别施用的增产效果之和,尤其在中、下等肥力的土壤上,氮磷配合效果更为突出。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除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外,还能提高西瓜的含糖量,改善西瓜的风味和口感。
在酸性土壤和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中,磷肥除与氮肥配施外,还须与石灰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充分发挥磷肥的作用。总之,氮磷钾三要素在西瓜体内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施肥时必须根据西瓜对氮磷钾的需要比例和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确定氮磷钾肥的施用量。
不同的化肥品种对西瓜的施用效果也是不同的。硝酸铵对西瓜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影响,施过硝酸铵的西瓜果实含糖量比施过碳铵、氯化铵、尿素的都要高,但产量上无显著差异。硫酸钾的增产效果大于氯化钾,尿素与过磷酸钙配合使用的增产效果大于硝酸磷肥。硫酸钾对西瓜品质无不良影响,而施氯化钾后西瓜风味偏酸。因此,西瓜栽培上不主张施带氯离子的化肥。
(4)最佳施肥量的确定。确定最佳施肥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取决于西瓜的目标产量水平、土壤类型及其供肥能力、肥料品种及利用率和气候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因而,确定西瓜最佳施肥量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肥料适量试验,找出产量与施肥量的相应关系作为科学施肥的依据。但因为目前的条件所限,大部分瓜区做不到这一点,仍然以经验施肥为主,这势必造成盲目和浪费。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的准确性,可根据下列公式大体估算出各种肥料的施用量:Q=KW-TRS式中:Q为每亩施肥量(千克);W为计划的每亩西瓜产量(千克);T为每亩土壤中氮(N)、磷(P2O5)、钾(K2O)的含量,如土壤未经测定,可按一般中等肥力土壤中每亩(0~30厘米土层)含纯氮2~3千克、磷1千克、钾5~75千克计算;R为肥料中的N、P2O5、K2O的含量;S为肥料的利用率,R和S的数值均可在有关资料中查到;K为生产每千克西瓜果实所需氮(N)、磷(P2O5)、钾(K2O)的数量。据朱洪勋等以“郑州3号”为材料的研究结果,每生产500千克西瓜果实,需N123千克,P2O5045千克、K2O151千克,折合成K值分别为K(N)=000246,K(P2O5)=00009,K(K2O)=000302。
二、浇水
西瓜虽为耐旱作物,但在土壤湿度低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48%时,即发生旱象。同时西瓜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不同,特别是果实膨大期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否则,会影响西瓜产量。
在地膜覆盖栽培的情况下,因为地膜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加之幼苗需水量少,故前期可适当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直播时,一般底水要浇足,苗期可不再灌水,如出现旱象,可浇小水。育苗移栽时,如底墒不足,可在浇定植水后暂不封窝,次日再浇一次稳苗水,然后封窝。
在西瓜进入团棵时,结合追团棵肥进行浇水,水量宜适中。浇水后及时中耕保墒,促进根系生长。伸蔓期的灌水应掌握土壤“见湿见干”的原则,即早晨看土壤潮湿,中午变干发白,经晚上返潮后,第二天早晨土壤仍然潮湿。但伸蔓末期、临近开花时应控制灌水。
西瓜退毛之后,进入果实膨大盛期,果实需水量大大增加;同时,因为气温升高,地面蒸发量和叶片的蒸腾量都明显增大。因此,这段时间应保证充足的土壤水分供应,以促进果实发育。若西瓜此时缺水受旱,则将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
一般在西瓜退毛时,结合追膨瓜肥浇一次膨瓜水,以后每隔4~5天浇一次水;西瓜定个后,其体积和重量都很少增加,主要进行果实内部的糖分转化,应控制浇水;收获前一星期停止灌水,以提高西瓜的品质。
(第十一节)西瓜生长发育异常的田间诊断
西瓜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都有特定的形态特征,这些形态特征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不良的环境条件和不合理的栽培措施会导致西瓜植株的形态生长异常,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了解西瓜不同发育阶段的正常形态指标,及时发现瓜苗异常,并通过相应的栽培措施进行管理,对于提高西瓜产量、改善西瓜品质至关重要。苗期的诊断见育苗部分,下面就伸蔓期以后的形态诊断作一简要介绍。
一、伸蔓期诊断
西瓜伸蔓期,其叶片渐次展出,面积日益增大,西瓜叶片形状大致为三角形,但依营养状况有很大变化。生长正常的成龄叶,长度一般为18~25厘米,叶柄长度为8~14厘米。
不同品种的叶片在正常生长情况下,叶柄长度均小于叶片的长度,如出现叶柄长度大于叶片长度时,说明植株徒长了。正常情况下,叶片长度略大于叶的宽度或基本相同,在昼夜温差大时抑制叶长,增加叶宽;钾肥多于氮肥时叶柄变短,正常的叶片中午稍向内卷曲,傍晚舒展,叶片的姿态微平。生育初期的叶片向上倾斜,叶片肥大,色泽浓绿而富有光泽,说明植株生长过旺,应加强肥水的控制和整枝打杈工作。
二、结果期诊断
结果初期植株的长势和坐果有很大关系。植株要保持中庸状态,过强或过弱均不易坐果。实践证明,当日雌花开放的节位距顶端距离的远近可作为雌花能否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即开放的雌花节位距顶端的距离为30~50厘米,蔓粗直径为6~8毫米,节间长度小于或等于叶片长度时,顶端稍有抬头,紧贴地面生长的植株为生长正常,容易坐果;大于60厘米或小于20厘米,都会因长势过强或过弱不易坐果。雌花开放部位蔓粗呈指状,茸毛密生,叶大色浓,叶柄长,向上旺长的植株为疯秧现象。
雌花开放时子房的大小也和坐果有密切关系。实践证明,坐果节位雌花子房大、茸毛多、果柄长而粗者容易坐果,且果实的个头大,产量高;相反地,花柄细短、花瓣小、子房小而圆、茸毛稀疏的雌花就不易坐果,就是坐住果也会因发育不正常导致果个小、品质差。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雌花分化时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所造成的。因此,在西瓜结果前的几个生长发育阶段都必须加强管理,培育壮苗,提高雌花的质量,这是西瓜生产获得丰收的重要保证。果实生长进入迅速膨大期,坐果节位附近的叶子如有叶缘变黑,叶脉间形成白斑或黑斑,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这是因为炭疽病的危害所致。发生裂果的原因除品种特性外,长期干旱后突然遇到32~50毫米的大雨也易发生裂果,这是因为长期干旱,西瓜皮老化,弹性小,突然遇大雨后,适应不了内部吸水后急速膨胀的缘故。
(第十二节)地膜覆盖西瓜田间杂草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瓜田杂草不但会大量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而且直接妨碍瓜苗的生长;中后期的杂草不仅造成收获上的困难,而且与瓜苗争光、争水,影响光照和空气流通,恶化西瓜的生长条件;同时,很多杂草是瓜类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因而,瓜田杂草对西瓜的生长极为不利。据山东省临沂市植保站李长存调查,杂草使山东临沂市的西瓜产量减产15%~20%,重者达30%左右,可见其危害的严重性。
一、地膜覆盖瓜田杂草发生规律
瓜田杂草种类较多,容易造成为害的一年生杂草主要有马齿苋、狗尾草、马唐、铁苋菜、牛筋草、画眉草、苍耳等,多年生杂草主要有香附子、小旋花、刺儿菜、问荆等。
据李长存研究,在地膜覆盖瓜田中,覆盖后2~3天杂草开始出土,随着时间的延长,杂草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至30天左右基本稳定,而后主要表现为个体发育加快。整个出草期杂草出土可形成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在覆盖地膜后5~7天,以多年生杂草为主,如小旋花、刺儿菜、香附子等,约占本期出草量的80%左右,占总出草量的255%。第二高峰期在覆膜后的10~15天,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其次为一年生阔叶杂草,两类杂草分别占本期出草量的635%和284%,占总草量的70%左右。
二、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1)翻耕和轮作。秋收后准备下年种瓜的地块,可在封冻前进行深耕。一般要求深耕25~30厘米,这样可把当年落地的草籽翻埋到土壤深层,使其不能萌发;地下繁殖的根茎被翻到地面上,会受冻晒而死。深耕后还可人工拣杂草的繁殖器官,以减少杂草发生。早春实行浅耕整地,诱发杂草早出苗,以便集中铲除。
轮作也是综合防除杂草的重要措施。因此,选择瓜田除严格避免重茬外,应选择适宜的茬口进行合理轮作。一般西瓜可以和玉米、甘薯、棉花等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与水稻轮作,这样不仅可以防除一部分杂草,而且可以减少瓜类病害的发生。
(2)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综合防除杂草的中心环节,也是传统除草的基本方法。中耕不仅可以疏松土壤,调节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提高地温,有利于根系发育和促进瓜苗生长,而且对一年生杂草或多年生杂草均有良好的防除效果,避免了杂草和西瓜争光、争水、争肥而影响瓜的生长。
瓜田的杂草种类多,发芽出土时间不一致,就是同种杂草的种子也因存在的条件不同,出土也有早有晚,因而,中耕除草要进行多次。一般在瓜苗期要集中力量中耕2~3次,以消灭瓜田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