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这个开明的年代里,性这个问题也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最使妈妈和爸爸心神不宁的事情是回答孩子寻根究底的问题——特别是会涉及父母本人的、令人极不自在的问题。父母的这种紧张心理在戴大维的母亲身上明显可见。戴大维已经9岁,他家搬进了一个新社区。第一天下午,戴大维放学回家后直截了当地问他母亲:“妈,性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下把她问懵了。她原以为还要过两三年才会接触到这类问题,所以她毫无应战的准备。各种对策迅速地掠过脑海,她断定在戴大维的新学校一定有个可供选修的性教育课,于是他在那里知道了性。现在她别无选择,只有告诉他一些细节,为他补上这个缺。她和她瞪大双眼的儿子坐了下来,详尽地给他讲了45分钟,讲得口干舌燥,双手汗湿。当她最后讲完时,戴大维举起他的注册卡,问道:“哎呀,妈,在这样小一张纸片上我怎么填得上你讲的一切呢?”由此,戴大维的母亲发现,知道何时为年轻的一代提供关于性的补充性的知识是一门微妙的艺术。
一些父母和许多过分热情的教育工作者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趋向于教得太早、教得太多。比如,在一些学校里给幼儿园的孩子放映动物交媾的影片。像这样轻率鲁莽地过早开始性教育是不可能收到多少明显成效的。实际上,比比皆是的许多证据表明,操之过急会带来很多危险。把孩子暴露在他毫无准备的现实面前,可能使他受到一种严重的感情震荡。再者,教给孩子一些他不必知道的东西也是不明智的,因为这会使他过早地失去童稚。如果一个8岁的男孩子预先就知道了成年人的性行为,那要他等上10年、12年再运用他所知道的属婚姻范围之内的知识是不大可能的。过早的性教育的另一个危险是过分的刺激。孩子知道了成年人那充满刺激的性体验,然而可望而不可即的现状会使他陡然地焦虑。孩子应专心于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不应沉湎于成年人的乐趣与欲念之中。这并不是说把性教育推迟到童年过去以后,而是说这种教育似乎应与孩子的社会及身体的需要保持一致,这才算得上恰当。
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像了解自己的眼睛、耳朵一样去了解身体的性器官,以看待人的智慧一样看待与生俱来的性潜能,以看待日月星辰、四季更替一样的心态去看待人类的性活动规律。
青春期孩子由于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性激素的剧增,性冲动是不可避免的。缺乏性指导的孩子,往往就会在性困扰而感到难受时,偶然地学会手淫。许多调查认为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手淫现象。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多,高中生比初中生多,男生比女生多。我们不主张用手淫方式去消除高度的性紧张和性困扰,因为手淫成癖会危害健康,影响学习。但是,也不应该把手淫指责为羞耻可恶之事,积极的办法是指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术。
1.松弛法
让孩子自己静心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把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采用自我暗示,自我命令的方式使自己全身的肌肉放松,断绝一切思念,配合细、长、慢、匀的深呼吸,使自己处于一种空无人境的境界,或者口中默念“放松、放松……”或者慢慢数数。
2.宣泄法
让孩子把自己旺盛的精力向剧烈的体育运动方面发泄,例如,打球、跑步、拳击、游泳、跳迪斯科等大运动量的运动,可以较快地缓解性紧张度,或找自己的知己倾吐。
3.转移法
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关注自身的性冲动方面转移到别处去。例如,听听轻音乐、看看电影电视和报纸杂志或小说、找人聊聊天说说笑话、散散步、逛逛商店、玩玩电子游戏,等等,或者去做做某些生活和家务方面的事情。
4.升华法
用性健康的知识来说服自己,用理智和意志力来控制调节自己;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的追求来勉励自己,使性冲动得到缓解而升华。
学习不得法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不高大多因学习方法不当。父母要矫正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应从学习方法上给孩子多加指导,只给孩子压力是不行的。
胡××是德州某中学的高三学生,她学习的刻苦用功劲儿,全班没有谁能和她相比,大家给她取了个“学习机器”的外号。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自不必说,据和她同宿舍的女生说,她几乎不会放过任何看书的时间,包括吃饭、走路、上厕所等,甚至说梦话也在背英语单词。班主任每每训斥那些不认真学习的同学时,总会拿她当训导的武器:“你要是有胡××同学十分之一的学习劲头,我保证你能考上北京大学。”谁只要看一眼她鼻梁上的那副像酒瓶底儿一样的眼镜,立即就会明白“书虫”是个什么样子了。然而,她的学习成绩却很一般。因此,许多同学私下里嘲讽她说:“我要是学得像她那样昏天黑地,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一头撞死算了。”后来,她高考考了三年,才勉强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师专。
胡××同学的症结就在于学习效率不高,虽然工夫下得很多,但却是事倍功半。这样的问题在许多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面对这样的孩子,许多家长非常为难,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孩子已经很用功了,再抱怨孩子于心不忍。而孩子自己,肯定比谁都更着急。通常说来,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学习最用功的学生,而是那些摸索出了一套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高的学生。
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呢?教育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家长们参考:1.不要让孩子一刻不停地学习学习时间长并不等于效果好,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规律,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我们常看到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理,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孩子们几乎没有时间玩。这无疑是“强按着牛头让牛喝水”。有个孩子叫小龙,天资聪颖,家长觉得光在学校学习还不够,又给他报了英语、作文、电子琴、钢琴、绘画,甚至围棋等学习班,结果这个孩子患了多动症,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所以,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不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
2.正视孩子存在的学习能力障碍问题许多孩子学习能力差,往往是因为他们本身存在着学习能力障碍问题。大多数家长并不完全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不知道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排除这些障碍,反而更加限制孩子的娱乐时间,整天逼着孩子学习。往往促使孩子一看到书本就头疼,一提到学习就心虚气短,故意磨磨蹭蹭,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别看孩子一天到晚坐在书桌前,实际上根本没有学进去。
家长要用科学的方法排除孩子的学习能力障碍问题。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可以排除孩子的学习能力障碍,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具体方法如下:(1)让孩子进行旋转圆筒的活动,训练孩子的前庭平衡功能。这样,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也能得到提高。
(2)让孩子进行拍球等协调性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制力。
3.让孩子在玩耍、娱乐中学习
大多数家长一看到孩子玩就很不高兴。他们不但要孩子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更希望孩子能自觉地多学更多的东西。殊不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游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孩子的语言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在游戏中能够得到迅速提高。许多孩子虽然认字和算术能力不错,但由于缺乏充分的游戏训练,他们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都比较少,从而缩小了他们的智力活动范围,他们的灵活性和自理能力都不会强。这些缺点在他们上学后就体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家长不要一厢情愿地向孩子“灌”知识,把孩子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效率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4.适当寻求他人的帮助
大多数取得成功的人都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寻求他人的帮助。家长如果自己辅导不了孩子,在必要时可请专门的家教,为孩子指点迷津。当然,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或者家教的帮助不应超出孩子需求的范围,否则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5.教孩子学会发挥潜意识的作用
人类所获取的9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潜意识来实现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潜意识决定了人类的生活。因此,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教会他发挥潜意识的作用特别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挖掘、激活潜意识的方法有这样几种:用视觉形式传递信息和要点;创造安全和谐的身体和心理环境;运动和身体接触;用音乐和声音;通过故事和隐喻与信息连接;深呼吸,进入放松状态。
6.让孩子从实践中学习
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能牢记在心,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下的信息,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因为临时抱佛脚得来的知识,只是一种感性的知识,只能暂时留在记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呈现一种先快后慢直至最终遗失的规律,而只有经过理性思考所得来的知识才有可能保持得更长久。
7.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孩子能全身心地学习。
8.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最薄弱的一面
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直面自己的不足,加以克服,就能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增加孩子成功的砝码。
过于依赖会使孩子缺乏责任心
孩子没有责任心,父母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如果养成这种坏习惯,对他们将来走上社会,从事工作和开创事业都是非常有害的。
玲玲今年已经读小学五年级了,可是却还像小孩子一样,凡事都要父母再三叮咛、嘱咐,否则就不会主动做好。例如早上,一定让父母多次喊叫才会起床;衣服不替她准备好,她就不知道该穿哪一件;早饭,父母不催促就吃得很慢,以致上学迟到;文具经常忘在家里,还要麻烦父母送到学校。最让父母生气的是,她做事没有责任感。每次父母批评她,她都能接受,但依然如故,父母对此很无奈。
很多父母埋怨现在的孩子依赖心特别强,应变能力及处事能力也特别弱,不仅无法替父母分担许多事情,即使连日常生活如起床、上学、做作业等,都要父母催促督导,否则就会拖延、偷懒。
事实上,孩子做事没有责任感,主要是父母没有给孩子担负责任的机会,让他去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例如孩子早上因赖床而上学迟到,那么他就应当承担被老师责罚的后果,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父母。当然,在此之前,父母必须先教孩子如何主动早起,并给他一段学习与适应的时间。例如给孩子一个闹钟,并教他如何使用,然后告诉他主动起床的原因及必要性。或是和孩子约定,父母固定在几点钟叫醒他,如果他不愿意立即起床,父母将不会再继续催促他,后果将由他自己负责。
同样的,孩子因早餐吃得太慢而迟到,主要是孩子缺乏时间观念。
至于忘了带文具去学校这类事,虽然是很多孩子常犯的毛病,但是如果父母随时替孩子做“限时专送”的工作,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养成依赖的心理。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1)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训练孩子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当孩子对自己切身的种种事情都能负责到底的时候,才能要求孩子对其他的事情逐一负起责任。特别要提醒父母的是,想要训练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就不要替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
(2)想要让孩子有责任感,就要让孩子去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但是在慈爱的态度下,还必须有坚决的行动相配合,才能使教养的方法落实于生活中。
娇生惯养让孩子不懂得尊重长辈
尊重长辈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只有教育孩子从尊重长辈做起,才能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品行,从而使他们将来在社会中处处受欢迎。
有一个孩子,名叫丹丹,平时待人礼貌热情,总是大方地打招呼,在学校里也很尊敬老师,深受老师和周围邻居的喜爱。但在家中,就是不尊敬他的爷爷,经常对爷爷横眉怒目,有时还说“不要你啦”、“你走吧”、“讨厌”、“去你的吧”等话语。他早晨不起床,爷爷就帮助他穿衣服、喂早点,骑着自行车送他到学校。放学了,爷爷早已躬身等候在校门口,想不到丹丹开口就说“走开走开,谁让你来了,跟屁虫”。丹丹的爷爷习惯了丹丹的做法,但丹丹的妈妈非常生气,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孩子不尊敬长辈,根本的原因在于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和对待老人的态度。有的孩子,父母过于溺爱或者管制,孩子体会不到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很难学会尊重他人;有的家长,不孝敬长辈,不关心老人的感情生活,经常顶撞老人,忽视老人的需求,孩子看在眼中,记在心里,耳濡目染地也学会了嫌弃老人。
针对孩子不尊敬长辈的坏习惯,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1.尊重孩子,让孩子明白事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当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还会产生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也会更加珍惜来自他人的尊重,并能推己及人,学会尊重他人,同时还会变得更有责任心;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老的,今天我们不尊重老人,以后当我们老时,别人也同样会嫌弃我们。尊重长辈,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不尊重长辈,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未来。要告诉孩子,长辈当年为孩子、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付出了心血,现在,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不便,属于“弱势群体”,需要后代的关心和照料。尊重长辈既是每一个人的基本美德,也是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2.以身示范,父母首先要尊敬长辈
有的父母,只教育孩子孝敬父母,自己却不孝敬父母。平时在家中对父母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父母不尊敬长辈的行为,就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有的父母,表面上对老人恭敬有礼,背后却经常对老人发牢骚甚至辱骂,对待长辈总是提防着,好吃的东西不与长辈分享,好玩的地方不带老人去,对老人讲的话不屑一顾,甚至教唆孩子不要听老人的话。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想当然地认为不尊敬长辈是正确的。作为父母,要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多关心照料老人,与老人经常谈谈心、聊聊天,家中的事情事先告诉老人,征求老人的意见。如果家中没有老人,父母可以带孩子到敬老院,与孩子一起关心、照料孤寡老人。总之,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给孩子做出不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