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积极推行了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精简、统一、协调、高效”的原则,调整了内设机构,实行了聘用制,建立了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了监督考核机制。 管理、技术人员全部实行竞争上岗,生产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 建立了下管一级、分层管理的体制,总场由原来的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把生产经营权、产品销售权、劳动用工权、收入分配权、人员管理权,下放给分场;明确规定一般行管人员和技术人员、护林人员的工资分配由分场(单位)自行制定,可实行效益工资、年薪制、承包工资、谈判工资制和满负荷工作制等多种分配形式; 生产工人实行承包工资、 生活田和工龄津贴的分配办法。 此后制定的人才发展意见、科技兴场实施意见,财务管理制度等,都是2003年改革的继续。 通过改革,使分场和各级、各类管理(技术)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既有权力、又有责任,增强了全场上下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的信心。
(四)强化科技工作,不断加强和提高科技支撑的能力、水平
建场以来,科技工作从引进、研制适用营造林机械到对流动沙丘固沙造林技术的研究集成和乔木树种引进, 经济林抚育管理技术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是一个不断调整研究方向,不断提高能力水平,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 在总结治沙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试验研究,形成的“流动沙丘的固沙造林”技术,为沙区的治沙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在林场的造林中大面积推广并应用至今。 进入新世纪以来,有计划地投入科技经费,进行新品种的引进与技术创新。同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建成了扎子沟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示范区、 红崖山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样板区和产业示范基地,提升了科技支撑的能力与水平。 在科技创新上主要开展和完成了《沙生灌木营养袋育苗雨季造林技术》、《石羊河下游荒漠植被自然更新与封育技术》和《无公害鲜食葡萄优质丰产技术试验示范》、《甘草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及配套技术集成》 等与生态、产业建设紧密联系的科研课题10余项。 在造林技术上,推广了黏土沙障、穴状整地、补墒造林、混交造林等抗旱造林适用技术,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多年分别保持在85%和95%以上。 同时,加强职工技术技能培训, 2001—2008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0多期,培训人员达3000多人。
(五)广辟资金渠道,不断探索和实践用大工程、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措施和办法
2001年以来,紧紧围绕国家宏观政策,了解掌握省市投资信息,积极谋划、申报、争取项目。8年来共谋划项目50多个,建立了项目库,项目涉及生态建设、产业开发、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项目实施中,建立项目工作责任制,提高了项目实施的水平和质量;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保证了项目资金的安全,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几年来,在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决算、审计等方面形成了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 2007,修改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增加了对项目资金严格审计、监管的内容,进一步提高了项目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积极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招商引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一系列促进葡萄、红枣、甘草、草畜、日光温室等产业发展的措施和优惠政策,并积极围绕上述重点产业争取实施了省市财源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落实产业补助资金700多万元,带动职工投资上千万元,参与产业建设。 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一些民营企业,山东威龙集团、阿里山棉业公司、民勤县中信公司、贤达公司等企业,来场租赁承包葡萄基地、创办棉花加工厂、修建保鲜库等。
(六)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坚持和发扬“石羊河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作风
45年来,林场坚持一手抓生态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以强大的精神鼓舞和砥砺着一代又一代石羊河人,在治理流沙的进程中奋勇前进。 45年的重重危难,没有压弯石羊河人的坚强脊梁;45年的风云变幻,没有摧毁石羊河人的钢铁意志。 45年来,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深入群众跟班作业的传统没有变,在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的身份没有忘,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林场职工安心情愿投身治沙造林事业,矢志不渝,不怕受苦,从一而终,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代代相传。 林场地处沙漠沿线,自然条件差,生态经济建设难度大,历经45年,在困难面前,全场上下意志不乱、精神不散,不断转变生态经济建设的模式和技术,知难而进地创新精神星火相传。 45年林场历经事业起步期、平稳发展期、艰难转型期和科学发展期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道路多么崎岖坎坷,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压力多么强大,全场上下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百折不挠的奉献精神没有改变。 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精神和作风激励着全场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玉汝于成,持续开展治沙造林事业,不断促进产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
三、发展方向及奋斗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按照“12345”的总体发展思路(走好一条路子、抓好两工程、实施三大战略、主攻四大产业、创建五型林场),向新的奋斗目标迈进。
走好一条路子:突出发展抓项目,坚持走以大工程、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路子,用抓项目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抓好两大工程:突出林场职能,抓好生态治理和种苗培育两大工程,努力巩固和扩大生态治理成果。
实施三大战略:突出科学发展,实施生态立场、产业富场、科技兴场战略,促进发展速度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结构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全面提升生态建设、产业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主攻四大产业:突出节水主题,做大做强葡萄、种草养畜、沙生药材和设施林业四项产业,不断扩大基地面积,发展二、三产业,着力构建“种苗、技术服务—基地管理—加工、销售服务”齐头并进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建五型林场:突出统筹兼顾,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示范型、现代型林场,全面提升职工素质;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构建团结奋进的内部氛围,和谐互助的外部环境;着力打造防沙治沙示范区、培育节水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实现小康林场建设目标。
具体奋斗目标是:到建场50周年时,新增治沙造林面积6万亩,育苗0.5万亩,封沙育林草面积扩大到35万亩;葡萄基地达到1万亩,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800头、8000只,以甘草、肉苁蓉为主的中药材栽培面积达到5 000亩,日光温室或养殖暖棚达到300座;与四大产业相配套的服务、销售、加工企业发展到5家,产能和销售、服务能力与基地建设规模基本平衡。 扩大提升沙井子和泉山万亩防沙治沙、红崖山林业高新技术、扎子沟生态经济型林业4个高标准示范区;完善提高小坝口林木良种繁育、大滩日光温室、义粮滩中药材标准化栽培、 园林场和葡萄中心葡萄标准化生产、 小西沟种草养畜6个节水产业示范基地。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倍感创业的艰难困苦、倍感成就的来之不易、倍感使命的神圣光荣。 站在新的起点上,林场事业已进入全面提升生态建设质量、提高产业发展效益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得力的措施,不断推进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现任武威市林业局副局长、石羊河林业总场场长、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