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0”运动都在这里展开,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拓宽,广场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又分别在广场的西侧修建了人民大会堂、东侧修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2月28日,在两馆基础上建成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侧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天安门是皇城正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通高337米。在2000余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红白墩台,墩台上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城楼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汉白玉金水桥。城楼前两对雄健的石狮和挺秀的华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门成为一座完美的建筑艺术杰作。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天安门城楼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它庄严肃穆的形象是我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宫博物院
故宫也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侧,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建立,它是中国最大的以宫廷文物为主的古文物和宫殿建筑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院内陈列着中国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是中国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宝库。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72万多平方米,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一条中轴贯通整个故宫,这个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紫禁城4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即所谓的“九梁十八柱”,异常美观。紫禁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为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着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西长安街,西与中央电视台毗邻,南与北京西客站相连,北傍玉渊潭公园。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展馆陈列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楼高947米,正门上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匾额是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的。整个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伟。
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综合性军事博物馆,藏品丰富,陈列形式多彩,具有民族风格。
军事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古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北伐战争馆、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馆、兵器馆等。基本陈列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军事历史与军事文化,展示了从古代至现代较为完整的中国军事历史与军事文化,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和中国国防建设的新成就。此外,博物馆还经常举办有关国防、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专题临时展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社会科学类专题历史纪念馆,位于丰台区宛平城内,距市中心15公里,坐落在着名的卢沟桥东面。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打响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就发生在纪念馆所在的卢沟桥和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国家“七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于198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五十周年)对外开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缅怀先烈,对后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宗旨的大型博物馆,相继被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十大优秀教育基地”,它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的办公实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牌坊式建筑物。馆前一座宽42米、进深39米的花岗岩台阶平台上,屹立着一座45米高的巨大铜铸醒狮,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雄浑气魄。邓小平亲笔题写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1个两米多高的大字,镶嵌在纪念馆宽大的花岗岩门额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这14年间的珍贵历史文物和照片,达5000余件,以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有关遗物和文稿为主,其中有些文物已成孤品。馆藏抗日战争时期重要文献、书刊、档案、资料数千件。
展览分为“综合厅”、“日军暴行厅”、“人民战争厅”和“抗日英烈厅”四部分,陈列形式采用巨幅照片、形象图表及现场复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结合的方法组成立体空间,使观众产生强烈印象,如“地雷战景观”、“地道战景观”、“水上游击队”等立体模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景画的陈列采用声光变景技术,使半景画的陈列艺术达到了当前的先进水平,再现了“七七”事变的战斗场面。英烈厅中的主题雕塑更达到了震撼心灵的效果,意喻着英烈不屈的精神。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文化部。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建成的,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
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1961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
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博物馆,主要任务是收藏国家的重要历史文物,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同时进行有关中国历史文物的考古、研究,并利用文物开展社会教育工作。
原历史博物馆的展陈为“中国通史陈列”,从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至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展览以文物为主,通过大量精美的融艺术性与历史性为一体的历史文物,向人们展示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陈列设计独具匠心,如在战国部分入口处采用了战国水陆双战图的仿铜浮雕门栏,在汉代部分入口处采用了仿河南汉墓石刻浮雕柱门,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气氛作用。
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两馆大楼落成,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接待观众。
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占地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500平方米,基本陈列为“近代中国陈列”,以45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绘画、模型、雕塑等展品,生动地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英勇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光辉胜利的历史。陈列共分十部分内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近代工业的产生,边疆危机;民族危机加深,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扞卫共和国的斗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土地革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全民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放战争,民主革命的胜利。“近代中国陈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其鲜明的主题、独到的陈列体系、丰富的实物、生动多样的陈列手法、简练的陈列文字(中英文对照),吸引着广大的国内外观众。
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1977年5月落成,占地5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000平方米。主体呈正方形,外有44根福建黄色花岗石建筑的明柱,柱间装有广州石湾花饰陶板,通体青岛花岗石贴面。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葵花浮雕。基座有两层平台,台帮全部用四川大渡河旁的枣红色花岗石砌成,四周环以房山汉白玉万年青花饰栏杆。南、北门台阶中间又各有两条汉白玉垂带,上面雕刻着葵花、万年青、腊梅、青松图案。
纪念堂对外开放厅室主要有:
北大厅。正中是毛泽东汉白玉坐像,总高345米。背景是一幅《祖国大地》绒绣,宽2374米,高66米。大厅里4根方柱的柱体是江苏无锡奶油红大理石,柱端采用天山白色大理石作衬托,地面铺杭州灰色大理石,天花板上装110盏玻璃葵花灯。
瞻仰厅。正中间的水晶棺中安放着毛泽东遗体。毛泽东身着灰色中山装,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水晶棺基座用泰山黑色花岗石制成,棺座四周分别镶着金饰党徽、国徽、军徽和毛泽东的生卒年份,水晶棺周围是君子兰和玻璃栏杆。大厅正面的汉白玉墙面上镶着17个镏金隶书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通过大批文物、文献、图片、书信,反映了六位领导人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人民军队、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丰功伟绩。
电影厅。在二楼电影厅,可观看纪录片《怀念》。这部20分钟的影片,采用浓缩的手法和生动的画面,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这一革命领袖群体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再现了他们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感人场面。
南大厅是出口大厅。大理石墙面上镌刻着毛泽东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手迹,字体全部是银胎镏金。下边摆着10盆五针松,花盆用云南特有的绿色彩花大理石制成,并利用它的天然纹理磨制成韶山、井冈山、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延安、长城等图景。
纪念堂四周是以苍松翠柏为主的绿化带。树种有北京油松、青岛雪松、桧松和白皮松;还有36株房山红果树,13株延安青松。北门和南门外的东西两侧各有一组长15米、高35米的群雕。
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经中央批准在毛主席纪念堂增设的。同时对1983年建成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的陈列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补充,使纪念堂成为缅怀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业绩的重要场所,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6个纪念室共陈列文物102件、图片490张、文献224件,在陈列形式上采用了较先进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每个纪念室都增设了等离子超薄电视和电子资料触摸屏,可播放展现伟人风采的资料片,调阅反映伟人思想、风范的格言。
毛主席纪念堂增设纪念室工程和调整布展内容的工作是从1999年7月开始的。新增和调整后的毛主席纪念堂6个纪念室已于2001年7月1日正式开放。
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大学之北,清华大学校园之西。历史上的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又称圆明三园。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一处花园。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圆明园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御游之地,无以逾此。”它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着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陈设豪华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他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肆抢掠园内珍宝文物并公开拍卖,还下令焚毁园内建筑,大火三日三夜不灭。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园内残存文物被洗劫一空。两次浩劫使圆明园成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1988年。江泽民1994年来此植树时指出:“圆明园为什么叫遗址公园,就是为让大家看到这颗灿烂的东方艺术明珠当年被外国强盗毁坏的惨痛历史,给人民以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