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36900000036

第36章 官制改革,斗争很激烈

预备立宪筹备会议虽然争吵不断,但总的来说开得还算顺利。1906年9月1日,慈禧假光绪之名颁发诏书宣布预备立宪,诏书先阐述了西方各国宪政的好处及大清朝奋起仿效的决心,随后笔锋一转,说:“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总而言之,要慢慢来,大家要有耐心。至于首先要做的事,则是“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

9月2日,相当于预备立宪改革委员会的编纂官制局宣告成立,编纂大臣以镇国公载泽为首,以下依次为东阁大学士世续,体仁阁大学士那桐,协办大学士荣庆,商部尚书载振,吏部尚书奎俊,户部尚书铁良、张百熙,礼部尚书戴鸿慈,刑部尚书戴宝华,巡警部尚书徐世昌,工部尚书陆润庠,左都御史寿耆,敬陪末座的正是直隶总督袁世凯。因兵部无人入围,于是就有人说,朝廷已经将袁慰庭看作兵部尚书了。

编纂大臣之上,朝廷另派了三位“总司核定”的王公大臣,分别是庆亲王奕劻、文渊阁大学士孙家鼐、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瞿鸿禨。

虽然袁世凯对自己排名最后略感失望,但他所提名的孙宝琦与杨士琦被通过充任提调,其随员张一麟、金邦平以及他所赏识的曹汝霖都被派为编纂员,这对袁世凯来说,也不失为一大安慰。编纂员一共17人,大部分是外务部与商部的归国留学生,其中4人风头最健,号称“四大金刚”,分别是汪荣宝、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

其实能够成为唯一一个与中央大员一起,位居编纂大臣之列的地方官员,这已很不容易,直隶官场自然将此视为莫大的光荣。9月3日,天津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当然,和北京、上海等地民众乃至留日学生自发的集会一样,庆祝的都是立宪改革。

为了防备讨论中的官制细节泄漏于外,朝廷特将编纂官制局设在较为偏僻的海淀朗润园,“门外盛陈兵卫,稽查甚严”。

说起来除了特召进京的袁世凯,编纂大臣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朝廷的本职工作。除了载泽,谁也不想负额外的责任,偏偏载泽新近被派了御前大臣的差事,不敢怠慢,加之那桐、载振力挺袁世凯,于是大家定下章程,编纂官制局由袁世凯专门负责日常事务。那桐又以地方官制复杂琐碎为由,建议先只进行中央官制改革,这其实是为了维护袁世凯北洋大臣的权力,不过大家也稀里糊涂地通过了。

袁世凯带着杨士琦、曹汝霖等人在朗润园里忙了差不多1个月,终于拿出了一个官制改革的初步方案,其中最核心的一项是,建立责任内阁以取代军机处,内阁政务大臣由总理大臣1人、左右副大臣各1人,各部尚书11人组成,“凡用人、行政一切重要事宜”,由总理大臣“奉旨施行”,皇帝发布谕旨,内阁各大臣“皆有署名之责,其机密紧急事件,由总理大臣、左右副大臣署名”,也就是说,皇帝发布的谕旨,若不经内阁副署,将无法发挥效力,成为一纸空文。

这当然是和奕劻商量好的,他们的如意算盘是,责任内阁以奕劻为总理大臣,袁世凯担任副总理大臣,另一个副总理大臣的名额,则留给瞿鸿禨。这是因为老瞿在言路上势力很大,并有肃亲王善耆等亲贵的全力支持,尤其是深受慈禧信任,若想一切如意,必须要取得他的合作。至于夺了皇帝的权光绪愿不愿意,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不如此便不足以改革。好在光绪本身就没有发言权,不必太考虑他的感受,只要敷衍好老佛爷,想来应该没有大碍。

奕劻、瞿鸿禨之外,剩下的几个军机大臣更无需顾虑,鹿传霖已老,早无斗志;徐世昌是自己人,一切好说;荣庆碌碌,不足为惧;还有个铁良,是立宪的铁杆反对派,双方早就撕破了脸,袁世凯甚至曾经上书弹劾:“若不去铁,新政必有阻挠。”既然如此,趁机把他排挤出局岂不正好?

对军机大臣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消说,袁世凯步子迈得极大,决定仿效西方三权分立原则,对中央政府各部门的设置做出巨大的调整。像吏部、户部、礼部、兵部都计划裁撤或合并到其他部门,甚至因为计划设立的资政院(即议会的前身)负有监察之责,就连老字号的都察院都打算裁掉;而像翰林院、宗人府等无所事事的机构,更不会保留。波及面实在太广,终于激起了公愤。

改革方案尚未提交,内容就已经在不断泄露,一时间消息满天飞,奏折更是满天飞,锋芒直指要砸大家饭碗的袁世凯,大家纷纷斥其居心叵测。比较有代表性的奏折包括:翰林院侍读柯劭忞奏请新官制不可一切更张;都察院御史蔡金台奏请新官制应限制地方督抚的权力;御史张瑞荫奏请军机处不可裁并;御史石长信奏请不设总理大臣;军机大臣铁良更是直接反对官制改革。最狠的是给事中陈田,上奏弹劾庆亲王奕劻收受杨士骧(此时已高就山东巡抚)贿赂10万两银子,经手人正是袁世凯。

最沉重的打击则来自于负责新官制“总司核定”的寿州相国孙家鼐,针对裁撤都察院一事,老孙写来一封公开信,表示“台谏为朝廷耳目,自非神奸巨憝,孰敢议裁?”搞得袁世凯很是灰头土脸,但他并未退缩。

双方斗争趋于白热化,此时距戊戌变法不过几年,当时变法失败后朝廷大肆抓捕康梁余党的恐怖往事人们还记忆犹新,而现在袁世凯的改革方案更为激进,博弈双方更加势均力敌,因此谣言四起,胆小的人已经在准备出京避祸了。

但即使如此,反袁势力的秘密总后台瞿鸿禨却依然按兵不动,不仅不公开亮相,甚至连一句话都不说,为的只是需要一个中立的身份,关键时刻好一锤定音。

机会来了。如此多的参劾指向同一个人,这是慈禧自掌权之日起从未经历过的事情。老太后其实很欢迎手下大臣间的对立,像历史悠久的满汉对立、汉人间的南北对立,都是让人欣慰的局面,如今针对官制改革而形成的两派是个新鲜事物,对此慈禧有自己的看法,但此事太大,她还想听听来自于第三方的声音。这个第三方的代表,就是仿佛置身事外的瞿鸿禨。

于是老太后单独召见了瞿军机,瞿鸿禨表示:责任内阁一旦成立,按规定一切用人行政大权,都将由内阁大臣会商决定,皇帝将成为一个摆设,就连太后您的地位都会动摇,不妥,不妥啊!

事实上瞿鸿禨并不反对立宪,只是他的改革主张类似于康有为,要求一切由皇帝来主导。这是他和袁世凯的根本分歧所在,也是他能和诸如肃亲王等宗室亲贵结为盟友的原因。另一方面,瞿鸿禨非常讲究私德,自己两袖清风,对奕劻的贪渎枉法、袁世凯的玩弄权术很看不惯,早欲除之而后快,一直没动手,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慈禧最忌讳的就是自己大权旁落。另外,她一向很欣赏瞿鸿禨的清廉正直,尤其是谁都知道即使军机处被裁并,老瞿至少也能在内阁当个副总理大臣,没有任何损失,那么他之反对责任内阁、反对新官制,就和其他人大不一样,显得毫无私心。想到这里老太后不免动容,也就此做了决定。

1906年10月2日中秋佳节,慈禧召集御前会议,主题是审定新官制草案。朝堂之上,光绪站台,底下大臣们跪了一地。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暗地里每个人都非常兴奋、紧张。两派人马早有准备,只等慈禧一开口,双方就将展开一场大辩论,以唇枪舌剑定输赢。

奈何天有不测风云,慈禧此时已经没有心情听大家的辩论,只把草案交给和奕劻并列跪在最前面的瞿鸿禨,要他下去后好好修改。

奕劻大窘,因为这意味着他这个首席总司核定大臣算是废了,不过奕劻之窘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因为紧接着慈禧扔下来一大摞参折,全是针对新官制和袁世凯的弹章。袁世凯心知大势已去,不敢争辩,唯有磕头。好在慈禧不为己甚,只斥退袁世凯,令他尽快回任,本次御前会议就算是圆满结束。反对派皆大欢喜,奕劻、那桐等人不免尴尬。而最难过的,当然是袁世凯——他所倡导的改革,尚未开始便已烟消云散,所有的心血都白费了。

这还不算,按照规定,督抚大臣进出京城,都需上奏折请令,现在虽有慈禧口谕令他回任,但依然得上折子书面请示,那么这个折子怎么写才能不伤面子?总不能真说自己是被斥退回任吧!杨士琦、孙宝琦等一帮人都在帮着想主意,最后还是袁世凯自己灵机一动,决定再搞一次大规模的会操,以此为名目回天津筹备。为此他电请言敦源赶来北京,专门筹划此事;然后请端方和徐世昌出面安抚言路,请大家放袁某人一马。这无非是吃吃喝喝,好言相劝,以端、徐二人的老资格,大家多少还是要给点面子,加以此战大获全胜,眼看各自都能保住荣华富贵,也就乐得本着穷寇莫追的原则,不再痛打落水狗。

这样折子就容易上了,在说明上次河间秋操成功之后,袁世凯表示这次想搞全国性的军事演习,由南北两军对抗,北军主要是北洋军,具体由驻扎在山东的第五镇、南苑的第六镇、直隶的第四镇以及京旗第一镇抽调兵力合编而成;南军以湖北编练的自强军为基础,由新军第八镇及河南的第29混成协组成。两军总人数预计为34000人,会操地点定在居中的河南彰德。

袁世凯特别强调,本次会操是为了全面展示陆军改革的成果,届时将邀请各国派武官前来观摩,以达到炫耀武力的目的。这是摸清了慈禧的心思,老佛爷果然对炫耀武力大感兴趣,当即准奏,谕令袁世凯回任办理会操事宜——此次会操,历史上称作“彰德秋操”。

1906年10月21日,大清朝南北两军会聚彰德,进入演习区域。本次会操,以袁世凯、铁良为阅兵大臣,军机大臣徐世昌总理参谋处,军务处军令司正使王士珍为总参议,军学司正使冯国璋为南军审判长,军学司副使良弼为北军审判长。北军方面共计16172人,以段祺瑞为总统官,张怀芝为统制;南军方面共计17786人,以张彪为总统官,黎元洪为统制。

张彪是山西太原人,武举人出身。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时,一次下乡查案途中遭遇民众围攻,恰好张彪路过,拔刀相助,打跑了围攻者,巡抚大人方得以全身而退。而张彪则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不留名,自己悄悄地走了。

身为一省首长,张之洞要想在辖境内找到一个人简直是易如反掌,找到之后,便出钱送小伙子进京赶考。张彪有真材实料,中了武进士后衣锦还乡,很受张之洞器重,当上了武巡捕。

张之洞先后娶过三位夫人,个个都早死,搞得他相当惶惑。或许是怀疑自己克妻,又或许是厌倦了婚姻这座围城,总之刚40岁出头的张大才子自此不娶,但并不守身如玉——才子大多风流,张之洞更不是普通的风流才子,拈花惹草四处留情自不必说,就连“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古训都不能恪守,情不自禁地很偷了些府里的丫鬟,虽不至于夜夜当新郎,日子倒也过得爽歪歪。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张认了一个通房丫头做干女儿,并把她许配给了小张。自此张彪被称作“丫姑爷”。随着张之洞的飞黄腾达,张彪也跟着水涨船高,官越当越大,到此时已掌握了湖北新军的军权。

至于黎元洪,生于1864年,他是湖北黄陂人,他早年考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参加了甲午海战,所在舰只被日军击沉,黎元洪命大,在海上被人救了起来,遂往南京投奔时任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1896年随张大帅回湖北,颇受重用,此时已当到了陆军暂编第21混成协统领,属于湖北军界的实力派人物。

张之洞一向看不起袁世凯这个后辈,因此对此次会操的胜负极为重视,一心想让对手见识下什么叫“姜是老的辣”。早在一个月前,老张就将湖北新军派往河南新乡,与河南新军合练,做足了功课,志在必得。

而袁世凯为了维护自己“大清朝军界第一人”的声威,更是半点不敢马虎,就连前往彰德的路上,他的北军一边行军,一边还在抽空操练,令人感佩不已。

3万多人的行军演习,光吃饭就是个大问题,为此阅兵处专门研制了一种行军蒸米。具体工艺是:把大米淘洗干净后,在水里浸泡50分钟,等湿度差不多了,再用蒸笼蒸熟后阴干以利于储藏携带。这种蒸米用水泡20分钟即可食用,俗称为“方便米”,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方便主食。

10月22日,会操正式开始,首先是由两军总统官背诵演习总方略和特别方略。北军的段祺瑞声音洪亮,对章法非常熟悉,赢得一片掌声。接下来该张彪背诵了,张彪富贵多年,早已不复当年的英气,一开口就露了怯,只能由背后的参谋长念一句,他在前面跟着背一句,整个场面搞得很囧。好在他有自知之明,眼看自己难以胜任,索性临阵举荐黎元洪代自己指挥南军,总算保住了南军的颜面。

会操正式开始后,但见人喊马嘶,尘土飞扬,枪声四起,炮声震天,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协同作战,场面好不热闹。

会操一共进行了3天,北军表现得很严谨,每天演习结束后都要进行总结讲评。这可不是敷衍公事,像第一天的讲评,北军总参谋官张绍曾就当众考问第五镇统制张怀芝:本次会操,第五镇来河南的有多少人?留守山东的有多少人?有多少病号?其中多少轻伤,多少重病?帐篷有多少?马匹有多少?

想那张绍曾,当年不过26岁,虽说总参谋官现在看起来很牛,但在当时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官而已,居然敢如此刁难领导,可见北洋军当真不是浪得虚名。只是可怜了张怀芝,对这些问题完全茫然不知所知,只能涨红着脸嗫喏着回答:“我记不得了,请原谅。”

本次会操,各省派来了不少观察员,这是朝廷的指令,目的是让大家来考察学习。来的大都是受过现代军事训练的年轻军官,其中有两个人被袁世凯慧眼相中,一个是广西的蔡锷,另一个是浙江的蒋百里,袁世凯把他们俩都破格提升为秋操审判员。

至于西方各国,也来了不少武官和情报人员。而各家新闻媒体,外国的如英国的《泰晤士报》、《字林西报》,俄国的《警卫报》,德国的《营报》,美国的《月报》以及日本的《时事新闻报》和《每日新闻报》,国内的如《申报》、《时报》、《大公报》、《华字汇报》等,更是派出大量记者前往采访报道。来的人太多,以至于彰德府陡然间变得拥挤不堪,大小旅馆无不人满为患,很多人只能住在肮脏不堪的小客栈里,苦不堪言。

不管住在哪儿,这些都是有来头的人物,绝对不容有任何闪失。为此袁世凯特地从天津调来了400名巡警,以保障大家的安全。

洋大人们的安全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就连当地的老百姓都很安全,这难免让大家觉得受宠若惊。原来大清朝的军队,不管执行什么任务都会骚扰地方,奸淫掳掠之类的事情干起来毫不手软,而这一次,参加会操的军队,无论南军北军,一律纪律严明,买东西也会照价付钱,自然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

3天的演习下来,审判团的意见是,北军要略胜一筹。老外的评价更仔细,他们认为:纵观两军阵法,当推北军为胜,河南军队稍差,湖北军队最不突出。德国和俄国的武官的意见很有代表性,他们认为中国陆军已经可以与日本匹敌。前来观摩的日军少将松川对此未置可否,只是承认中国军队进步很大。

10月25日,袁世凯和铁良在彰德城外的小张村举行了阅兵式,宣告会操圆满结束,之后设宴招待参演将佐及前来观操的各国来宾,大家尽欢而散。

同类推荐
  • 读懂林徽因

    读懂林徽因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林徽因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林徽因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慈禧全传全3册

    慈禧全传全3册

    叶赫那拉氏族在朝鲜边境一带驻扎繁衍,乃至繁荣。这一带位于长白山区,是满族真正的起源地。在不断侵袭相邻富饶土地的过程中,杨吉砮和他的族人逐渐掌握了精良战术,侵略欲望与贪念也与日俱增。现在看来,这片富饶的土地沦落到其他部族手中甚是可惜。
  • 维基黑客阿桑奇

    维基黑客阿桑奇

    JulianPaulAssange2006年创办“维基解密”;1987年,阿桑奇组建了名为“万国颠覆”的黑窖团体,开始侵入各种机构。1991年,阿桑奇利用调制解调器,入侵了加拿大北电网络的电脑系统。1992年,阿桑奇通过保释被释放,第一次官司结束。1997年,阿桑奇与作家赛利特·德累福斯合著《地下:黑窖与疯狂的传奇及对电子前沿的痴迷》书。2006年12月,阿桑奇创立维基解密组织,开始大量公布各国的各种机密文件。2010年11月,国际刑警组织以涉嫌性犯罪为由,对阿桑奇发出国际逮捕令。2010年12月,阿桑奇在伦敦向警察局投案。
  • 强秦弱楚——张仪

    强秦弱楚——张仪

    《强秦弱楚:张仪》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来自地宫的你

    来自地宫的你

    十年前,我被迫打开父亲墓棺,里面尸骨全无,棺中空空,只有一张明朝仿制大周的古帛书,里面包着五寸左右的符印。印身形状蛟龙腾空,四爪挠地,地震四方,蛟龙脚踏的四方形下面还刻着一段整齐文字,字体圆润,近看乃是小篆?天官赐福,百无禁忌!?(三国时期,曹操为养军备战,特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两者官职相近,以土中淘金,墓里探宝,寻龙找脉为己任。倒出来的宝贝,都用来充粮饷!)
  • 我有一柄小木锤

    我有一柄小木锤

    光怪陆离的大陆,被遗弃在小镇的少年,且看他如何成长。
  • 青春是一场无言的伤

    青春是一场无言的伤

    青春是一场无言的伤,经历了酸甜苦辣,分分合合,懂得了很多,有过痛,有过伤,但一切都过去了。我们还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呢?
  •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沙场点兵,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坐拥美女。教你如何逆袭高富帅,斗智斗勇变男神。一看就根本停不下来的战国时代。
  • 细水长流才是爱

    细水长流才是爱

    你说会给我细水长流连绵不绝的爱,我却不相信爱,但是我却相信你。
  • 记忆里的星光璀璨

    记忆里的星光璀璨

    世界记忆大师顾繁星偶遇著名经纪人,无意间成为一代网红,怎样在新媒体时代撕掉标签,做实力派,且看她一步步成为圈内大佬,星光璀璨!
  • 都市高手横行

    都市高手横行

    一枚神奇的古玉,让李辰拥有了其他人都有的能力。“学习?艺术?武术?抱歉,我都会。”李辰如是说道。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不会的。从此浪迹都市之中游于花丛之间.....
  • 盼君

    盼君

    四岁那年隆冬,捡到她的时候,他只是想要有个玩伴;怎知年岁愈长,要的愈多,再也不当她是个玩伴而已,想好细心、好谨慎地呵护她,想疼她宠她、恋她惜她,想与她做一对比翼鸟,生死相许、白首不离……但想的愈多,怕的也愈多,一蹉跎,她已走进另一个男人的怀抱;终究他明白了,一切会教她难过的事,他做不出来,因此,他注定只能看着她,成为别人的妻。他不曾尝过爱里的快乐,只有针煨似的刺痛,但他已习惯了那心口上的痛,愈痛,愈是明白自己如何爱她,却又如何失去她的;愈痛,愈是知道自己该成全她的盼望,让她快乐幸福,其他的,无需再说、无需再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此间世

    此间世

    什么是活着?为什么而活?最终会是什么样?我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