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无疑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预见,要具前瞻性。现在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对未来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拟定城市规划的时候,需要能够预期10至20年之后城市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城市规划。二十年前有谁会想到银川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尺寸",十年前有谁会想到银川北京路的八车道会给十年后的银川人带来怎样的便利,五年前又有谁会想到"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会给银川带来怎样的发展契机。
要保证城市的稳定发展,城市的规划必须是长期的,不可随心所欲。规划只是预见,既然是预见就可能存在意外。所以要保证规划的长期性,就需要注意减少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损失,这意味着规划需要弹性。在这个发展变化迅速的时代,银川市兴庆区的街道已明显地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城市的拥堵最先发生在这里,旧城也早已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银川市的发展早已超过了人们当年对街道规划的预想。银川现在的城市规划已经将城市的中心向西转移至人民广场的位置。城市的发展具有历史延续性,虽然城市的规划是有阶段性的,但这个阶段性应该适应城市发展的延续性。城市规划长期性的另一方面正在于此。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城市深层的文化积淀很难达成。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什么?是经济的发展,是人民生活的和谐,还是文化的繁荣?其实城市规划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让城市一直保有活力,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只要城市保有活力,那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的和谐、文化的繁荣都可能实现;相反,若城市没有了活力,所有的其他都无从谈起。
(三)城市建筑的生命力——实用与文化相结合
说到城市文化,它更多地体现在公共空间的建筑上。如果说私人空间给每个人带来了安全感,可以体现自己的个性,那么公共空间带给人的则是社会交往的可能性,体现的是城市文化的活跃性和包容性。建筑也一样,因为有人在其中生活,有人与它共存,它才具有生命。汉语中"住房"一词很贴切地展示了建筑与人的关系。"住"乃"房"之功用,如果没有了"住"的功用也就不能称其为"房",而只是用混凝土结构出来的一个个空间。在银川西桥巷旧房改造时,除了曾经长期居住于此的人有感情外,很少有人去惋惜那些"方盒子"。相反,解放西街上那串红色的仿古风格的长廊虽然不是什么物质文化遗产,但被拆的时候也多少让人心疼。
实用性是建筑存在的基础,而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只有两者结合,建筑才能真的获得生命。表现在公共建筑上更是如此。
在银川这个城市文化积淀不深又正处在发展中的城市,强调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是不合理的,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就如同空调代替了扇子,可作为艺术品的扇子还是一样会存在,带有传统风格的建筑可以当作是艺术品被建造、被欣赏,绝对不可能成为现代城市建筑的主体样式。我们可以考虑在水泥森林中以装饰手段加入传统的图案、雕刻、色彩等元素,这不失为一种彰显文化特色的方式。木制的窗格、匾额样的门头、传统的柱头和底座、大面积的传统壁画等等,都是将传统文化带入现代钢筋混凝土之中的途径。呼和浩特市在城市房屋的装饰方面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经常会看到建筑的墙壁上,边缘处,窗檐上装饰着蒙古族的传统纹样。虽然房子的架构还是摆脱不了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但至少让人一看就能够多少体会到蒙古族的文化特征。
另一方面,也可以大胆地鼓励尝试新技术、新材料,将它们与传统设计原则、设计形态以及纹样、图案、功能结合起来。在这方面,银川永宁纳家户的中华回族一条街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虽然回族一条街上的建筑都不是传统的土木结构,但是在砖混结构的街面建筑设计上,采用了与纳家户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相似的建筑造型。每栋建筑形式相似,但在细节处理上却各不相同,错落有致,充分考虑到了统一的风格与多样的形式的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筑上广泛地采用了砖雕这一带有回族民族特色的装饰手法,使整体建筑更加具有民族特色。砖雕美观大方,含蓄的灰色容易与其他色彩搭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也可用于银川的城市新建筑和旧建筑的美化装饰。除此之外,回族还有很多其他的民族元素,也可以在加工和创新后用于城市的装饰中。
三、对银川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一些思考
第一,城市设计中应该在尽量避免单一化和狭隘化的同时,凸显特点。银川城市文化的基本内涵在于和谐、多元以及回族特色。回族文化是这个城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体现着地域文化的特色,同时大批具有不同背景的移民,带来了很多其他的地域文化。不论是回族的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有丰富性。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受到找典型的思维定式的影响,总是想要归纳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但不能忽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前文举过呼和浩特城市建筑装饰的例子,虽然具有蒙古族文化特点的装饰图案很醒目,却很单一,无法展示蒙古族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以此为鉴,银川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应该着重考虑城市多样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突出回族文化的同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银川成为中阿经贸论坛的永久会的所在地址,标志着宁夏逐渐成为中阿交流的重要窗口。文化交流中城市形象非常重要,既要表现出文化的亲和力,也要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点。所以,我们所要展现的是一种与阿拉伯文化有相似的内核,却又有着不同的形式的相异的民族文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有230多万回族同胞,但银川市作为一个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面对着阿拉伯世界却代表着全中国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既然我们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的窗口,就意味着在城市建筑的设计中可借鉴更多、更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同样这也符合银川城市文化的多元内涵。因此,在挖掘回族文化时,也要更多地考虑到回族文化的丰富性,穆斯林文化的多样性。
第三,城市建筑的设计要避免表面化,应该重视细节和质量。"城市建筑越来越美是好事,但不能片面地追求美,而忽视了建筑的经济、适用、美观。唯美往往只强调建筑物外观造型的新奇,却没有考虑建筑的实用性。"[3]我们一直在说城市应该可持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态城市,直观上绿化的增多,小气候的改善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方面,但评价生态城市更重要的标准却是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我们不能过分地重视唯美的表面设计,却忽略了材料的实用性、恰当的目的性和投资的合理性。以个人的经验而言,银川的清水体育场外观的圆形设计在应用性上就欠考虑,导致巨大的空间却因冬冷夏热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用途,到头来只是"图好看"。只有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设计宗旨,城市建筑设计才能更适用,才能成功。
城市公共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除了外在形象要突出城市文化外,更重要的是质量。只有好的质量才能让建筑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使时代精神得以传承。试想30年后,我们设计、建设的建筑因为质量问题不能再使用,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崩塌了,灵魂消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在后人的心目中又会是怎样的?另外,公共建筑细节的处理同样不可忽视。细节往往会成就一个建筑,也会湮灭一个建筑。它体现着建筑的整体精神内涵。粗劣的细节处理,让人感觉到文化的浮躁、好大喜功,而从宏观到微观的细致设计,体现的是文化中的朴实与表里如一。银川很多公共建筑,包括公共设施在内,大的设计没有问题,但是走近了细瞧,就会发现很多细节问题。对一件商品来说,品质无疑是主导,对一座建筑甚至是对一个城市来讲,也是一样的。
第四,城市的发展要与城市文化同步。当"上海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自诩和骄傲时,它标识的是城市之间的另一场竞争——速度之争"[4]。城市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年纪而价值不衰,城市的发展也不只是建筑的增高增多、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增长,城市是活的生命,人们总会希望它永远保持青壮年的姿态,就如同人们对自己的期许一样。保持城市活力,文化的繁荣必不可少,但笔者认为银川的现状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城市建设带来的所有改变。所以,银川选择高速发展、跨越发展还是稳步发展、稳中求进,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谨慎衡量。
五、结语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是否具有魅力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银川的城市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注重文化的建设,就好像只长身体,思想却不成长的儿童。我们可以羡慕成都的市井文化,可以赞叹北京的皇城文化,也可以惊讶上海的大都市文化,但更要相信银川多元文化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蓬勃的、旺盛的,虽然它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谁说在将来的某天,他人不会羡慕我们银川的城市文化呢?
参考文献
[1]于小龙,唐志军.百年银川(1908~2008).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11.
[2]张光武.不应提倡城市建筑的唯美主义.联合时报,2004-07-30(001).
[3]杨东平.北京: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阅读.艺术·生活,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