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的缺位。此处所指社会教育包括两部分,一是成人群体的道德行为的示范,二是媒体的影响。当前社会中很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追求个人名利,一切行为以此为轴心,由此而伴生了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不孝敬父母、不讲诚信等失范行为以及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安全问题等一系列关乎民生的事件,从而使道德诚信陷入了危机境地。这些失范行为和道德诚信缺失的各种事件在深刻、真切地影响着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当今各种传播媒介,如电视、电台、网络、报刊等,尤其是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青少年成了上网人数最多的群体,成了网络活动中的主力军。网络给人们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等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取向。
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当代传承之路径
在当代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主体是由当代的长辈和当下的下一代(青少年群体)构成的,传承得如何可以说这两大群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带来的传承者自身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阻碍了他们对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承继。因此,为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顺利成功地传承下去,全社会的力量需协调配合起来,以言传(其中包括了家庭、学校、舆论媒体等多方面的渠道,它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身教(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其内化到下一代的行为之中,在某种程度上是更优于言传的方法和手段)的有效传承方式,使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得以很好地传承,用良好的道德气候,推动中华美好精神家园的建设。
(一)作为当代传授者的长辈要及时弥补自身在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知识方面的缺失,这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传下去的前提
当代中国社会的成人们对青少年群体的一些不良行为现象、事件普遍地给予谴责和埋怨,而少于自我反省。在不良道德事件发生之后,成人们应采取更加理性的态度,更好地反省、反思种种不良事件背后深层次的诱因,而不是一味地责怪他们。作为长辈的我们在下一代成长塑形中,自身的道德修养怎样,传授得又如何呢?我们是否有资格责难我们的孩子们呢?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的断层,造成了承的断裂,致使当代中国人不仅在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很严重的缺失,更为严重的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许多行为方式也随之偏离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要求,这样的缺失和偏离从成人群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青少年群体。有关我国青少年群体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方面,有大量的调查资料可予以佐证。如有学者在北大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其中,大多数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孟子(占522%)、荀子(占692%)、墨子(占686%)等的主要思想,未读过老子《道德经》的达868%,《三字经》未读过的达694%[2]。
成人社会认为当代青少年群体自私自利,任性,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认为他们没有同情心,对善、恶皆持冷漠态度,不知感恩等。客观地讲,当代青少年群体在承继、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这样的严重缺失是由多种因素纵横交错综合作用而成的,作为当代的传授者其自身存在的严重缺失,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没有得以很好、很成功地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我们成人群体的缺失在前,青少年群体的缺失在后,这是全社会的一种缺失。要纠正当代青少年群体在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当代的长辈们首先要弥补自身在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知识方面的缺失和行为方式上的缺位。
(二)长辈们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为方式的示范作用对影响下一代承继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性
个体道德行为方式的形成更多的是社会规范内化的结果,即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标准并在其引导下进行。美国著名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点认为:观察学习就是个体不必直接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观察他人(或榜样)的行为及其后果获得信息,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过程。班杜拉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言语引导、榜样示范等方式来学习道德法则,进行道德判断。"学习情境中,榜样对观察者的示范影响主要是通过榜样及其行为表现的信息价值来实现的。因此,传承成功的关键就是我们成年人先从自己做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家庭教育——父母的身教是传承的基础
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的道德示范作用对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其品德修养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榜样,青少年是观察者,青少年是通过观察家长的道德行为表现及其强化结果而学习新的反应,或是使他已经具有的不良道德行为反应得到矫正。这就需要家长为青少年作出道德人格的表率,并以此来充分发挥其道德示范和纠正的功能。
家庭是人们最早也是终生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永久的教师。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并构成国家教育的有机整体,是一件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大事。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过:"你们应该常常记得,你们生养和教育子女,不仅仅是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如果你们处理无方,教育不出好的人来,那么,由此所得的痛苦,不仅是你们的,也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给社会造就出不好的或者坏分子,尤其是你们更大的耻辱。"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家长不仅要履行养育儿女的职责,更要尽社会责任。家长们要以身垂范,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孩子优秀道德品格的养成,作为家长首先要在做人做事、待人接物方面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其次要多掌握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孩子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培育其良好的品德修养,塑造其优秀的行为品格。
2.学校教育——为人师者的身教是传承的关键
道德行为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接受教育的阶段。学校教育时期是家庭教育时期以外对个体道德判断和道德标准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阶段。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是传统文化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古往今来,为人师者,无不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历来被看成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教师既要以言传道,更要以行垂范,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对可塑性极强的孩子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极强的诱导和感染作用。因此,师德建设是一个事关重大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教师能否真正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因此,教师的一切言行都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古人云:"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家斯霞说:"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毛泽东同志说过:"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为此,我们的教师应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3.社会教育——成人社会的示范作用是传承的重要推力
社会的道德气候对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养成有着重要影响,成人社会的示范作用是形成良好道德气候的前提,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政府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者,在建设以"道德人"为主体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方面,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重视并加强成人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榜样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自身道德示范作用,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如果官员以其自身的正确行为来示范他人遵循社会公共价值体系,众人就会因服气而从之。否则,既不服,难效之。因此,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教育,不是建几个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就可以实现的,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需要成人的言传身教。活着的传统才有传承的生命力,如果传统在上代人身上已经死了,青少年就无从习承。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道德文化氛围,青少年就能得到怎样的人文熏陶。其次,要充分认识到传媒以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所以,应充分重视发挥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的正确育人导向功能。要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把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给青少年,以教化他们。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时代的重大课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在文化的传承。"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既不是看他拥有多少高科技的产品、国防力量有多强大,也不是看文化底蕴有多深厚,而是看由这个国家培养出什么样品格素质的人。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教授说过:"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强大,一个民族的根本性问题越凸显,就是民族的灵魂问题,即民族的文化。中国有很好的文化传统,需要研究,更需要培养懂得我们传统文化的人。"人格的养成和国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有了知识就能成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而"精神家园"急需耕耘,人们感慨道德滑坡的当今社会,为培养出既懂得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又能很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下一代,培养出具有优秀品格的下一代,家庭、学校及社会要共同携手,我们的家长、老师、领导要以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自身对下一代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使我们祖国的未来承继者、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内化为他们的精神素质,使我们的下一代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使我们的青年强、国家强,这才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代传承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戚万学.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与文化选择.教育研究,2009(10):23-29.
[2]陈占安等.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53-58.传统文化要时代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