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有矛盾的时候,说话一般都比较冲动。越是在冲动的时候,就越容易说出格的话,有时候双方的矛盾一时地激化,如果不冷静地克制自己,说出一些过头的或是不恰当的话,就会使自己陷入到窘迫的地步,最后闹得不可收拾。所以在有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说话一定要愈加地谨慎。
你一定听过夫妇之间如下的抱怨。
妻子说:“他回到家来,自个儿喝茶,坐下来埋头看报。要是我问他个什么,他就含糊地答一句。要是我想和他聊聊,他的心早就离得远远的,也许还挂着办公室的事。我整天陪着孩子,真渴望能有点精神调剂,可是他却不理睬我。”
而丈夫也一肚子怨气:“我还没来得及关上门,她就忙不迭地向我唠叨起来:什么菜的价钱又贵了,什么孩子把杯子摔了,什么隔壁老太太又说了她几句。烦死了……”
你想如果一对夫妻,整天都互相埋怨不休,为了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而指责不止,不注意克掉自己说话的不好习惯,照此下去,他们两个人的感情能好吗?
为尊重对方,考虑对方什么时候谈才有较大兴趣,这是必须的,只有做到了根据场合、场景,适时地说出双方爱听的话才能收到想要的结果。否则,只会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人们都知道,乘坐公交车时,如果行李超过规定标准应额外买票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很多的外地人未必了解这一规定。有一次一位肩扛大包的外地人上了公交车后,因购买行李票同乘务员争执起来。他似乎也挺有道理,责问乘务员道:“我坐火车走了几千里都没因行李多交费,单就你这公共汽车就该多交费?啥子道理!”一句话一下子把乘务员已到了嘴边的话给噎了回去,不知如何反驳。
过了半天,乘务员似乎自言自语道:“就是你们这帮没素质的外地人把我们这个城市给搞乱了。你不知道这包裹是要收费的!”
谁知,这趟从火车站开出的公共汽车上。乘客中三分之二是外地人。她这一句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乘客们纷纷质问乘务员:“我们这些外地人难道都没买票?难道都不讲道理?这位老乡初来乍到,是他不了解本地的规矩还是他故意蛮横无理?”
那位乘务员说话的错误就错在,她要求对方为包裹买票,在矛盾激化的时候说了一些过火的话,结果就激起了矛盾。如果她能够用温和的话安慰一下这位辛苦的乘客,在礼貌地稳定了这位乘客的情绪之后,再耐心地向他解释一番乘坐公交车的有关规定,待这位顾客的敌触情绪缓和下来之后,他就能在感情上接受这个现实了。
我们还经常会见到过这样的场面:一位领导不分场合对其下属大声斥责,以为这样就会树立威信,下属才会服从他;一位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唠唠叨叨不停指责孩子的缺点,以为这就是对他们的爱;一位老师一脸严肃地在学生的考卷上指指点点,厉声斥责,以为这样他就会发奋学习;同事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不顾方式地指责对方的缺点、过失。他们的做法对吗?且不评判,看一下实际效果吧。这种极为不冷静的处理方式往往事与愿违,即使对方感到自己的错误,也会不情愿改正,甚至还会强词夺理,达不到谈话教育的目的。如果我们在矛盾交织时,暂时地冷静下来,选取一个时当的时机,用一种适当的说话的方式,或是私下里与其交换意见,委婉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这样保留了他们的面子,他也就会心悦诚服,真正接受你所说的话。
第一、 在有矛盾的时候要能够调节自己的心理。
越是在有矛盾的时候,就越容易激动,说话就没有了把门的,所以一定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使自己的心理平和下来,这样就不容易说一些过火的话。
第二、 培养自己宽容的心。
有颗宽容的心,看待事物的眼光就不一样,就会更加地客观。说话也就会更加的平和,就不会激化矛盾。所以在平时就要注意培养自己宽容的心态。
第三、 说话之前作一个深呼吸 。
在矛盾激化的时候,要先做一个深呼吸,这样可以平静自己地心态,使自己尽快地平静下来,这样既不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说一些出格的话。
10. 该说的场合要一吐为快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捷径总是最短的路,最有效办法常常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其实有时候用直接了当的话语将对方的缺点、错误指出来,反而是避免伤人自尊心、避免双方误会、避免使人产生逆反心理等的最好方法,往往能达到说话的预期效果。
据史载,有一次唐太宗问大臣魏征:“你看近来你看我对政事的处理是怎样?”
既然皇上专门问到政事了,魏征觉得这是一个进谏的好机会,就马上回答说:“贞观初年,您主动地引导人们进谏;过了三年,遇到有人进谏,还能愉快地接受;这一二年来,勉勉强强接受一些意见,可是心里总觉得不舒服。”
唐太宗听后有些吃惊,问道:“你这样讲有什么根据吗?”
魏征于是随即就列举出三件事来加以佐证,这三件事反映的都是唐太宗在魏征所说的三个时期内对人的三种不同的态度。听完魏征的讲述之后,唐太宗于是明白了,就说道:“若不是您,不能说这样的话。朕一个人苦于自己不知道自己啊!”于是,更加虚心地听取臣下的意见了。
在这里,魏征在要说正事的情况下,敢于直言,很直接地说出了唐太宗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也是乐意接受的,比隐晦的表达出来效果强多了。
在该说话的时候,要大胆地去说,这其实就是一个表达自我的绝佳机会,特别是在紧要的关头犹是如此。
在西汉初年,韩信的谋士蒯通策动韩信谋反,后来韩信被吕后设计杀掉,当刘邦得知是蒯通策韩信谋反时,汉高祖大怒就下令齐王逮捕蒯通。
蒯通被押到长安,高祖审问他道:“是你叫淮阴侯韩们谋反的吗?”
蒯通干脆地回答说:“是的,我一再地指教过他。那小子就是不用我的策略,所以让自己在这里遭到灭三族的大祸。假若那小子采纳了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够抓住他而且灭他的族人呢?”
汉高祖恼怒地说:“烹了他!”
蒯通说:“唉,烹我冤枉啊!”
汉高祖说:“你教韩信反叛我,有什么冤枉的?”
蒯通回答说:“秦朝的法纪失效,山东大乱,异姓诸侯一齐起事,英雄豪杰乌鹊般地汇集起来。秦国失掉了帝位,天下人都想得到他,这当中,才干高,跑得快的猎手首先得手了。盗跖的狗吠尧,尧并非不仁,狗照例要咬的不是它主子的人。那时节,我唯独眼中有韩信,没有陛下呀。再说那时天下拥有精兵锐卒想干事的人很多,他们没有如愿,只是因为力量不够罢了。对这些人可以全都烹掉么?”
汉高祖道:“放了他。”于是免了蒯通的死罪。
蒯通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刘邦当皇帝之前,忠于自己的旧主人是无可非议的,而包含在其中的潜台词则是,如果新主人一旦取代旧主人之后,也可以从自己那里得到同样的忠诚。这正是刘邦在当皇帝之后要求臣民做到的。蒯通的一番直言使自己转危为安。这其中的关键是在该说的时候要直接陈述出自己的意见,对某个问题直言不讳,直陈利害,理直气壮。这些直话,也是实话,真话,因而也说得在理,就会有极强的说服力。
在该说的场合,要一吐为快的说服技巧是指在时机恰当的时候敢于说话,是为了赢得整个局面的主动权,给对方造成一种压势,从而让整个局面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美国国际钢铁公司总裁威耶在20世纪20年代初作出惊人举动。面对当时的经济大萧条,他决定大幅度裁减职工的工资。这种裁减方法不遵循当时的惯例。钠铁公司的职工工资由于过分下降而比当时同行的工资要少得多,造成了职工的强烈不满。
这时威耶来到会场,这次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受到欢迎,并且会场秩序显得很乱。
威耶信步走上讲台,扫视了台下一圈,直到场內完全静下来,他才开始说话。
“我今天为各位带来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我要减少各位的薪金,而且比别的钢铁公司的薪金要减少得多。”
这种先声夺人的说服技巧几乎出乎大家意料之外,果然起到了震慑作用,大家的不满、对抗的情绪立刻被惊奇、思索所代替。由于双方的对立情绪淡化,威耶的话引起职工们的重视和反思,下面的说服工作就好做了,在威耶步步深入的分析中员工们逐渐地理解和接受了这一现实。威耶靠先声夺人,一吐为快的讲话赢得了场面的主动权,把不利的局面转变成了有利的局面。
这种说话的技巧能灵活地加以应用,就会达到一语定乾坤的效果;有时,放在打破僵局上,起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良好作用。
世上的人千奇百怪,谁也无法用一种办法对付每一个人。说话之所以有许多技巧,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时机,适应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场合,有些人用委婉的话对他表达不起作用,或者说起不到应该起的作用,这时适度地说些直白明确、直截了当的话就有了用场。
因此,在该说的场合一定要敢于去说。那么,应该如何把握说真话的分寸呢? 我们建议:
1 在该说的场合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令对方醒悟,否则你采用委婉的或迂回的办法,对方并不能领会你的批评意见,或者是故意回避、装糊涂,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双方产生新的矛盾。
2.说话坦率而直接,除了依赖说话者坦诚和直率的人格魅力外,还应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以及注重事实本身的客观内容。
3.在一些该说的场合,特别是在讨论重大的问题时,必须直陈利害,才能促使对方省悟。但是在使用这种一吐为快的说话方式时,其中的利害必须一点即明,这样才能在对方的头脑中发生作用,才会产生说话的效果。这时最关健的是真实可信,直言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