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的黄昏:经济下行,房价上涨
一个国家最惊心动魄、最能决定其兴衰的历史,不是战争史,不是英雄史,更不是口号史,而是财政史。不论战争年代的财力支持,还是和平年代的经济稳定,都是一国政治社会稳定的根基。
2012年,我们一直津津乐道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正式进入黄昏。
这一年,中国经济进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同时放慢脚步,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下跌,各级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甚至负增长,持续了两年多的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似乎又进入骑虎难下的新十字路口,要不要、该不该进行新一轮投资刺激,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
最近流传着一个中国及欧美经济走势图。图中,星条旗代表美国,正处在谷底也即将走出谷底;蓝色旗帜代表欧盟,正在走下坡路而且谁都知道在走下坡路,对中国出口影响最深的也是欧盟;红旗代表中国,正准备驶入谷底但暂时仍然处在高地上,所以很多人至今自我感觉良好。
中国及欧美经济走势图
事实上,经济的下滑比人们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速度逐步放缓,输往欧洲和美国的商品量不断下降。除此之外,一部分经济增长带来的结果仅仅是家电、玩具和煤炭大量积压,仓库和港口的库存堆积如山。
2012年9月24日《参考消息》官方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港媒: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仅为1.6%》。报道说,据经济咨询公司隆巴德街研究公司总裁查尔斯·杜马分析,中国今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1.6%。用任何人的标准来衡量,这都是“硬着陆”。这份来自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是这样分析的:
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后,是过去几年的巨额投资增长。一方面,突然的大量投资导致大量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过剩的产能如今对价格产生压力。另一方面,政府努力抑制房地产价格,这就压制了国内需求。
供应过量和需求不足同时发生的结果是从价格上涨突然转向通货紧缩。然而,这一转向趋势没有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表现出来。该指数8月份涨至2%,而此前一个月为1.8%。
但考虑到家庭支出只占到中国经济的一小部分,CPI不是正确的观察指标。在固定投资和出口总共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3%的情况下,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是更好的指标,能反映出总体经济真正的情况。
这一指数显示,通胀率从去年夏天的9.7%下降到今年7月份的3.7%。同时,工资仍在以两位数的速度上涨。工资上涨的部分原因是生产率提高带来的,估计生产率以每年大约5%的速度提高,但单位劳动力成本仍然每年上升6%,即使出厂价格在下降。
其结果是,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这使得私人部门投资失去信心。
报道指出,对此,正常反应是降低利率。但在中国已经面临资金外流以及银行在拼命吸引存款者的情况下——企业存款增长率在8月份已从一年前的73%猛跌至个位数——降低利率的空间有限。目前,中国的实际贷款利率在9.7%左右。实际贷款利率是银行贷款利率减去通胀率。结果是中国经济增长突然减速。
再次,这一“硬着陆”没有反映在官方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数据中。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经济的同比增长率为健康的7.6%。但经济咨询公司隆巴德街研究公司总裁查尔斯·杜马表示,中国官方只公布了一个孤立的数字说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却没有公布任何关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来支持它。
在政府确实公布的仅有的“硬数字”(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杜马构建了一个缩减指数,试图推算出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真实数字。据其分析,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缩水至0.4%,这相当于年增长率仅为1.6%。用任何人的标准来衡量,这都是“硬着陆”。
报道称,因为中国政府已重新开始努力刺激经济,中国的经济活动应该会在今年年底有小幅度的回升。但杜马警告说,一旦缩水的企业利润令工资增长放缓,消费者支出停滞不前时,经济增长很可能在明年再次放缓。消费者支出目前正因工资大幅上涨而强劲增加。
与此相印证的还有下面几个数字:
中钢协名誉会长称,整个钢材市场已经处于崩盘状态。“现在的钢材价格相比于年初每吨下降了1000元,钢企再怎么降低成本,能降下每吨1000元的成本吗?任何一家钢企,包括宝钢股份在这种钢材价格下,都必然亏损。不该上的项目乱上,该上的项目不上,国家审批制度已经形同虚设了。”2012年9月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承办的“2012年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告诉《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也对记者表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仅仅1995年、1996年出现过类似情况,但当时主要是投资过热,且当时只有1亿吨左右钢铁产能,所以很快就调整好了。“但这一次,我真的不乐观,产能太庞大,目前看不到好转希望。”
吴溪淳认为,钢铁行业陷入当前困境与2008年实施的“4万亿元”扩大投资计划有关,“产能过剩不能全赖钢企,没有4万亿投资哪有如此高的产能?”
在“4万亿元”刺激政策之下,国内钢铁产量增加同时,大幅度的增加铁矿石进口,直接刺激了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三大矿山获利丰厚。吴溪淳说,“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进口铁矿石价格过高是当前钢铁行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2012年9月28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最大民营钢企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谈钢铁业寒冬:“现在一般特种钢铁利润100元都不到,一吨普通钢连这盘小炒肉的利润都没有,不少钢铁企业一亏就是几十亿。”他称:“炼了快40年的钢铁,20年前,一吨普通钢利润在2000元以上,10年前,还有1000多元。”
可是,就在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前提下,2012年5月2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动工建设。湛江市长王中丙在国家发改委门前难抑激动亲吻批复文件。一时之间,“吻增长”一词红遍神州。在钢铁业正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时期,一批重大钢铁建设项目相继获批,让很多人看不明白。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除上述湛江千万吨钢铁项目获批外,首钢和广西防城港等地也有一批重大钢铁建设项目相继获批。这些钢铁项目相加,总投资额度将在千亿元以上。发改委的解释是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来保证新增产能。但是市场明显已经过剩,淘汰落后产能难道不是市场自己会做的选择吗?
再看出口方面,浙江的温州、义乌等地,历来是中国出口经济的晴雨表,但据2012年9月24日《新闻晚报》报道,2012年以来,温州经济增速全省倒数第一,商铺集体关门。传统制造业的加速恶化,即使是订单最好的企业,今年在欧洲的订单也下降了30%—50%,一些企业一个单子都没接到,整体订单的金额量也少了50%以上。报关单明显少了,交通运输公司的司机都被迫转行。
作为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标志性城市,东莞也遇到了麻烦。2012年9月28日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东莞大量被遗弃的厂房和巨额的财政赤字再次引起了对经济减速的担忧,改革开放标志性城市东莞已到破产边缘。中山大学研究发现,东莞超60%的乡镇存在财政赤字,中国曾经最富有的城市今天的遭遇,可能预示着中国经济降速将带来更大范围的地方财政危机。
专家发现东莞的乡镇负债问题有两大根源: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世界经济减速使工厂倒闭,进而把地方财政拖下水;在不成熟的乡镇选举制度下,乡镇一把手有巨大的政治压力给村民慷慨“分红”。“在少数案例中,候选人甚至承诺给予每月一万元的‘分红’。”其实,这些“分红”就是源于对工厂收取的土地租金。很快,乡镇一把手就发现难以达成他们的承诺。面对资金困境,他们不会选择收回他们的承诺,因为这样可能会激起民愤,他们会选择寻找农信社的帮助(其实就是地方银行),农信社一般会提供利息高达30%的短期贷款支持。银行愿意贷款,因为银行知道如果出了问题,上级政府将不得不救助这些乡镇。
2012年上半年,东莞的GDP增长下滑到2.5%,而过去8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1%。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家们又是如何感受市场冷暖的呢?最新数据显示,企业家信心跌至三年来最低,只有房地产企业家信心指数则稳中有升。一切都应验了那句话:群众已经过河,领导还在摸石头。
显然,这一切意味着“中国模式”的破产和终结。没有社会结构的重大改革,经济转型是不可能成功的。
2012年9月9日,中国房地产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说:“调控虽抑制了经济增长,却没能抑制住房价上涨。”有人认为房价在调控期间逆势上涨,是利益集团阻力太大,导致调控执行不力。这个判断也是错误的。根本的原因是调控本身不符合经济规律,导致了经济的全面下滑,当局不得不放松货币政策。在2012年“中国房地产品牌发展高峰论坛”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公开承认了这一事实。她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整主要源于货币政策有限的放松,今年目前为止有两次降息,限购政策没有放松,市场变化主要由货币政策的调控引起。(2012年9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
保增长和限楼市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是互相矛盾的,通过限楼市来调整经济结构更是缘木求鱼。就像我一再强调的,在各地方政府竞相招商引资的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补贴实体经济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廉价供应的土地,最终都要由房地产来买单。打压了房地产,实体经济只能更加萎缩。据说,发改委内部人士曾称,调控房地产引发的经济真空比预想的情况还要严重。事实正是如此,在中国,不懂房地产就不懂中国经济;不懂房地产背后的逻辑就不懂中国经济的逻辑。
在经济下行周期,投资型政府导致的各种债务安全性极低。不管是央企的贷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都是如此。正如经济学家许小年所言,从我们国家过去的经验来看,每一轮经济增长高峰之后都是满地坏账,尤其集中在国有银行。在这种情况下,以各级政府储备土地做抵押的十几万亿元地方债,反倒成为、也必须成为最安全的银行债务。而这部分债务确保安全的前提条件,就是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所以,调控到了最后,连一再支持调控并且希望通过房地产调控带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资深财经评论人叶檀女士也不得不承认:
本想通过此次经济下行周期,倒逼出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倒逼出中国的投资与内需平衡经济,很可惜,到目前为止,倒逼出的是投资经济与房地产经济的复活——2012年1到8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1555个重点项目,将使未来投资增加1万亿元以上,拿着项目审批报告嗷嗷待哺的地方政府,毫不迟疑地把目光投向房地产。房地产对于经济的捆绑力度之强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它是用世界上最强的强力胶粘成的。希望房地产价格下挫50%的人要失望了,此轮房地产调控只证明了一点,房地产价格不上升,土地无法套现,地方财政岌岌可危,只能恢复房地产的套现地位。(叶檀:《土地依然是最大宗的套现品种》,2012年9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
事实上,2003年以来的数次楼市调控,包括2010年至今、运用了很多强硬行政手段的“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每一次都是轰轰烈烈开局,静静悄悄收尾,每一次都是以楼价上涨告终。但是,能不能放开楼市调控,纵容房价不断地火箭上升?这又似乎有一柄达摩克利斯剑悬在头上,那就是会不会重蹈日本20世纪80年代楼市崩盘的覆辙?
也许正因为对房价失控的投鼠忌器,今天的我们,哪怕在出口下降、经济下滑的火烧眉毛之际,仍然不敢放开这部分“内需”,而试图依旧采取凯恩斯主义的投资救市道路。
那么,凯恩斯主义真的是灵丹妙药而不是毒药吗?还是先看看我们过去的历史吧。
投资刺激是饮鸩止渴的慢性毒药
正当经济进入衰退、房地产调控进退两难、人们纷纷检讨过去4万亿刺激利弊、寻找未来中国经济道路之际,2012年9月12日,温家宝在天津出席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并致辞时指出,有人不顾事实地歪曲金融危机以来的调控措施,认为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这种言论是不顾事实的,正是因为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中国避免了大规模的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发展因此未出现大波折。他还表示,将适时动用一万亿元财政收支余额稳增长。
与此同时,“御用经济学家”林毅夫也在天津举办的达沃斯论坛上火上浇油说,投资在短期内仍是拉动经济、摆脱危机的重要工具。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出口疲软,同时4万亿元计划项目也大多走向尾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以考虑再来一轮新的经济刺激,而这轮经济刺激要更多依赖于财政支出,而非信贷增长。
温家宝和林毅夫的话很快迎来反弹。网络舆论做了很多专题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我开玩笑说林毅夫是台湾用苦肉计派过来的间谍(当年以连长身份游泳偷渡到大陆),决心要把大陆搞穷搞乱然后台湾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反攻大陆。当然这只是个玩笑,笔者一向对阴谋论深恶痛绝。但睁开眼睛看看我们今天的现实:外贸下滑,内需不振,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各级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政府自己又不创造财富,哪里有钱直接用于投资,最终还是依赖信贷增长!
过去十年,我们的所谓高增长正是依赖高投入高信贷高通胀支撑着。十年间,美国货币发行量增加了50%,我国增加了500%。我国十年来房价物价高涨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根本因素,就是货币超发。央行数据显示,2009年1月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为49.6万亿元人民币,而截至2012年7月,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为91.9万亿元人民币。不到四年时间,货币供应量增加将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