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须首先对本章的标题加以说明。由于数字图书馆的特点之一是: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物理实体和文献存贮地,而是一个图书馆群体的概念,是互联网上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和资源单位的联合体。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由分布式数据组成的信息空间。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字图书馆不分什么公共的、高校的、中小学的。只能说开发适合中小学使用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软件或建立适合中小学校师生读者使用的综合检索平台。因为每一个图书馆实体都不可能是一个较完整的数字图书馆,而只能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个部分、一个站点,或是众多用户中的一个或一个群体的用户。因此,本章标题应该是说是关于对我国中小学校在信息资源整合和系统软件及检索平台开发和选用上,进而在有效地使用数字图书馆为教育教学服务方面的发展对策的现状与前景的展望。
(第一节)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资源组织管理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把刚刚崛起的互联网形象地称作“信息高速公路”。其实,现在人们所说的数字图书馆,恰恰就像是整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系统。网络是路,系统管理平台是指挥中心及各站口间选用的通讯指挥调度和预警系统,而不同的文献数据和信息资源就好像是形形式式的汽车上所载的人和物。这三者只要缺一种,整个系统即会因技术和物质瘫痪和死亡。本书的上一章,就介绍了网络和信息管理方面的专门技术,因为那些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建设。而本节所谈的,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基础建设。
一、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料的来源
数字图书馆要建设数字信息平台,需要海量的知识积累,这些知识或信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由于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也将是信息高速公路上最大的信息源,因而图书馆的数字化就成为数字图书馆积累资源的首选目标。所谓数字化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介质的图像、文字、声音和影像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贮存,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接收。数字化不仅同光导纤维和计算机一起成为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而且也同网络化一起构成21世纪高科技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网络和数据库建设,是新时代各国信息产业必须进行的基本建设。
此外,数据库、多媒体信息、网页、讨论组等也是重要的信息源。资源建设者会根据实际需要、运用网络手段,检索获得更多更新的资料。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网络所提供的信息更为自由,更新更及时,获取和数字化加工更为方便。中小学校对信息需求,有一定的规律。一方面是人文与科技的普及知识和最新信息;另一方面教学科研的最新理论,最新动态是中小学教育对网络信息的常期需求。但从何渠道用何种方法去获得还需探讨和实践。
①在有中小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中的书目数据库。
首先可以通过Z39.50和联机查询系统把一个地区主要的书目数据形成联合目录,有条件的地区以一个图书中心为主,幅射多个图书馆,实行流动借阅或馆际互查互借。
②通过购买或联合著录,建立适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期刊题录索引和文摘库,进而到全文库建立的原则是,在制作规范的前题下,首选商品化数据库;其次是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小学图书馆协作组织来联合制作除本校使用的教学资源以外的共享资源切忌各校各自为战,虎头蛇尾。更不能单兵作战。以免因学习调研少,缺少规范,致使制作出的数据难以资源共享。
③一个地区的若干主要学校或一个规模较大的骨干学校自购的声像资料、磁带、光盘及资源库,尽量都转成数字信息,装进校园网或图书馆的专用服务器,实现资源共享。
④通过互联网链接和检索相关有偿或无偿的信息资源库,如超星、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中图书苑、四库全书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引文数据库等。
⑤全国部分重点中学名校的教科研或多媒体教学网站。如北京四中、北京景山学校、人大附中的网站,也有无偿和有偿地供供检索和下载。
⑥自建数字资源库,像华南师大附中图书馆,除另有馆员负责传统图书馆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外,还有一个由馆长领导的有四名专职馆员组成的信息资源整合组。一方面从网上各相关资源库搜集资讯并整理、标引为本校资源库的基础积累。另一方面负责对全校各学科教师网络教学课件的审核辅导,完成后再加入本校的资源库中去。但是,像有该校图书馆这样人力资源的学校,全国为数极少,如果华南师大附中像北京市、北京景山学校那样一批学校,组成教学科研课件共享联网,进行分工合作,并对资源加以规范标引,然后加以公司化运作(像北京四中本身就有规模不小的公司),就能让全国更多学校实现资源共享。
二、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
由于我国中小学校有60余万所,遍布中华大地。又由于属地和管辖的条块不同,如矿山、铁路的附属学校;市、县分管的学校等。在数字图书馆的项目、资金、人才方面很难统一,再加上中小学在图书馆计算机和网络人才方面的匮乏,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组织管理难度较在大,但正如本章节上一节所介绍,教育部在2002年8月就教育信息系统的互操作规范问题,制定了互操作规范框架EMIF。2003年11月,又在北京召开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会议。目的也是为了摸索出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路子,但不管如何探索,大致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规划所要开发的资源内容。从其他国家的数字图书馆的开发情况来看,选题内容大多注重科研教育、注重历史遗产的挖掘。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数字图书馆要传播中华文明和进行国民素质教育,使之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中心、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所以资源库的内容应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民族、文学、艺术、宗教、自然科学、农业、医学、对外交流等各方面。要按照中小学教育需求选题,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建设数字图书馆资源库。
其次,筛选据有价值资源进行资源库建设。建设者要首先确定资源对象,然后将之进行数字化,在收集资源时要注意兼顾多种媒体形式。要对资源内容进行很好的编辑,这是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区别于目前网上资源的重要特点之一。优先采取中小学用户易于接受的超媒体表现形式,对素材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工作,编写解说词,认真比较筛选图片、影像等。
如本书第八章所介绍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要基于XML的元数据来标引,因为首先要选定系统,然后确定元数据的格式,提出数据结构要求,供软件人员设计文献类型定义(DTD)
。元数据分描述性数据、管理性数据和结构性数据。它包含了定位标识、书目记录、再制作品的结构化文件头等内容。对资源内容进行分类标引。包括分析内容,给出分类主题,并使用基于XML开发的资源加工系统软件对资源内容置标,以便于不同的用户通过远程访问共享这些信息资源。
三、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数字图书馆强烈的市场需求和昂贵的知识产权保护费用的矛盾,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大障碍。与高校相比,对数字资源使用频率相对低,经济实力相对差的中小学校因此便少有人问津。从一定角度讲,知识产权制度的确构成对大规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障碍。发达国家在建设数字图书馆过程中同样受这一难题的困扰,但是处理的思路却又是十分明确而坚定的,那就是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而不是以各种方式规避它。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知识首要制度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制度和法律原则,发达国家深谙此理,因此更加重视的是在保护、而非规避的基础上利用知识产权,因为规避意味着更大规模的规避,而保护基础上的利用则能促进知识产品更大规模地被创造出来。美国国会图书馆实施的“美国的记忆”数字图书馆项目,主要是对那些已经没有产权、产权归属不明或者产权属于国家(公众)的信息资源加以数字化,并且提供有偿服务,使得公众的共同权益同公众共同享有。“美国的记忆”的初衷是为高校和成人服务的,但实践几年后的评估结果既出人预料,又令人惊喜,经过教育改革的美国的中小学校:非常重视对原始资料的需求。而国会图书馆恰恰有十分丰富的馆藏。经过数字化后,全国中小学师生通过非常方便的互联网,把这些馆藏文献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受到全美中小学师生们的赞誉。使这个数字图书馆计划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成功范例。但美国其他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也还是十分注意避免侵犯知识产权,在进行有关技术开发或示范项目建设时,对有关的文献进行数字化都事先征得产权拥有者的授权和许可。不过,我国有关单位如“超星”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也像“美国的记忆”一样,对那些超过法律时限,产权归属期已过产权归属不明或产权属公众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数字化。为我国文献资源数字的大众化,开辟一条新路。
另外,对一次文献的原文进行二次加工,如题录索引、文摘,也不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有一定实力的单位可合作加工,还可以作为商品出售。收回成本。如有关公司加工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核心期刊是题录索引(电子版),就曾在一定范围使用,受到用户好评。
(第二节)21世纪中小学图书馆新模式——复合图书馆
本小节是本书最后一章的最后一节,在此之前所有的文字都详细地介绍了从传统图书馆的自动化到数字图书馆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在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主要问题。读者如果从头看到这里,不禁会问,此书的前七章所说的图书馆形态和前沿技术,似乎相当一部分被后三章所说的数字图书馆在沿用,难道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或者说就是一码事吗?其实不然,因为前面不少文字都论证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之间的相同之处和重大有区别。只不过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众多学者的研究认为,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数字图书馆的模式将是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交汇的复合型图书馆。它将是集印刷型与数字型资源于一体的新型图书馆,它既有现实馆藏,又有虚拟馆藏,通过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等运行环境,为读者提供印刷型、数字型不同资源的综合服务。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正好需要这种具有双重功能的图书馆,而就在这时候,国外的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的概念和理论被及时地介绍到国内,那就是复合图书馆。
一、复合图书馆的定义和由来
复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有人直译为“杂合”或“混合”,大多数学者遵循翻译“信、达、雅”原则,侧重于“雅”,都译成复合图书馆),1996年由美国图书馆学家S·Sutton在研究图书馆服务模式时提出的。他将图书馆划分为4种类型,即传统型、自动化型、复合型、数字型。他认为复合图书馆是“印刷型信息和数字化信息之间的平衡并逐渐向数字化方面倾斜”。
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部主任查尔斯·罗斯布里奇(Chris Rusbridge)提出,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过渡形态。运用系统整合的理念,对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和用户界面进行有机集成,克服目前图书馆存在的将数字化信息资源与传统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彼此分割的弊端。英国学者穆里给复合图书馆定义:在一个机构框架内不依赖存放地点,载体形式和管理范畴,以集成和因地制宜的方式提供对广泛的信息服务的利用的一种管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