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称重结束后要马上计算出公母鸭的平均体重和体重均匀度,并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然后确定维持还是调整限饲计划。
4育成期的体重标准
为了控制体重,多数育种公司都提供有关种鸭每日饲喂量说明书和体重标准。采用不同的饲养方法体重不同,北京鸭育成期饲喂自由采食量的50%,20周龄体重为25千克,饲喂自由采食量75%时20周龄体重为34千克,而自由采食20周龄体重为40千克。
樱桃谷鸭等白羽肉用种鸭的标准体重和北京鸭类似。公鸭的体重在育雏期和母鸭差不多,中鸭期(4~7周龄)公鸭的体重稍大于母鸭200克左右,樱桃谷鸭公鸭比母鸭要大300克以上。20周龄时公鸭的体重要比母鸭大075千克至1千克。假若母鸭体重达标而公鸭体重超标,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不必采取其他措施。
但是假若公鸭体重偏低,就要适当增加给料量,以促进公鸭体重达标。
5体重均匀度
体重均匀度是指平均体重加减15%范围内的鸭数占抽测样本的百分数,反应群体的均匀程度。均匀度越高产蛋高峰来得越快,峰值越高,良好的均匀度应当在80%以上。生产中经常采用把种鸭体重每100克一个体重范围,称量时体重在哪个范围内就画一个“×”,平均体重就是中间画“×”较多的值,均匀度也容易计算。如表37,平均体重在2200~2300克之间为2250克,均匀度(2000~2600克之间数量)为86%。假若均匀度太差,就要下工夫对鸭群进行调整,一般至少要分为三个群体,即体重高于平均体重加15%的、体重低于平均体重减15%的和体重在平均体重加减15%范围内的。对于体重超标的要实行更严格的限饲,限饲的方法一般采用不增加给料量和进一步降低饲料营养浓度的方法,对于一般饲养员来说第一种不增加给料量可能更实用,直到体重符合标准。对体重在标准范围内的,继续实行原来的限饲计划,饲料该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对于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鸭子,采取增加给料量的方法,如计划下一周每只种鸭每日饲喂140克,再下一周饲喂145克,那么体重小的鸭子下一周就饲喂再下周的饲喂量,即145克而不是140克,直到体重达标为止。
对后备鸭鸭群按体重大小分群饲养越早越好,有利于体重小的和体重大的种鸭增重曲线很平滑地和标准曲线重合,不要期望在短期内达到标准体重,而需要一个过程。对体重超标的鸭不要采取减少给料量的方法,尤其育成后期更不能减少给料量,只能不增加给料量,否则对鸭群的产蛋性能有影响。同样体重小的鸭也不能采取突然加大给料量的方法,否则容易因采食过多的饲料而沉积脂肪,变得太肥。
三、肉用种鸭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种鸭产蛋期指从开产至产蛋结束淘汰以前这段时间,一般这一阶段的鸭称为种鸭。
1种鸭的饲喂方法
后备鸭长到20周龄以后生殖系统的发育很快,尤其卵泡的发育加快,需要积聚较多的营养。24周龄左右已临近产蛋,在饲料和饲喂方法上和育成期相比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1)提高饲料的营养物质浓度,不增加给料量。20周龄以后种鸭获取的营养一大部分用于生殖系统的发育,为产蛋作准备,而不是沉积脂肪,因此此时开始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不会影响种鸭的产蛋。在20周龄到产蛋率5%以前仅改为营养水平较高的饲料,给料量不增加,通常称“催蛋饲料”;产蛋率5%至产蛋率30%饲喂“初产料”,之后改喂“盛产期饲料”。
种鸭的饲料营养标准和饲料配方参见前面的内容。
(2)不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增加给料量。鸭的代谢很快,采食量较大,可以通过增加采食量弥补饲料营养浓度低的缺陷。种鸭饲料中的钙磷含量高于育成期饲料,假若不提高种鸭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也必须提高钙磷的水平。给料量的增加一方面参考周龄,另一方面要参考产蛋率上升的情况,根据这两方面增加给料量。
从实际操作来看上述两种方法都不够理想,第一种方法种鸭吃不饱,处于饥饿状态,容易激动,影响产蛋;第二种方法太麻烦,效果也不一定理想。个体之间的差别较大,有些种鸭已经产蛋,而有些还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产蛋,同时增加给料量可能对一些种鸭不利。
(3)改换种鸭料,适当增加喂料量。从24周龄开始(有人建议从21周龄开始),改喂种鸭饲料,同时在育成期饲喂量的基础上每只种鸭每日给料量每周增加5~10克,直到产蛋率不再上升。以后可以维持此饲喂量到45周龄左右,根据产蛋率情况再适当减少饲喂量,以不影响产蛋率为依据。假若减料使产蛋率出现下降或蛋重降低,就应当恢复上阶段给料量。
这种减料方法称为试探性减料,一般以周为单位,不要每天变动给料量。减料的数量一般每次平均每只鸭2~3克。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饲料浪费,避免种鸭因采食过量而沉积脂肪,影响产蛋。
种鸭的饲料一般均为颗粒饲料,饲喂粉料浪费较多,一般鸭场均已不使用。假若没有颗粒饲料而饲喂粉料,建议把粉料潮拌后饲喂。夏季饲喂注意每次不要太多,以免剩下后高温变馊。
2种鸭的选择与淘汰
种鸭一般要进行两次选择。第一次在4周龄限饲开始前,根据生长发育情况对公母鸭进行选择,选择的主要标准是体形、体重和外观缺陷。对体形明显小的老疙瘩,有腿病的瘫痪鸭、跛腿鸭,或有其他疾病的鸭要坚决淘汰。公鸭要严格挑选,按公母鸭1∶4~5的比例留足。
第二次选择在22~24周龄之间进行,将符合体重标准,生长发育、体态、羽毛良好,腿脚强壮的留种。公鸭按每100只母鸭留18~20只。产蛋期间有些母鸭停产换羽或感染疾病,要及时淘汰,对没有配种能力的公鸭也要淘汰。
3种鸭的日常管理
(1)饲养密度。种鸭的饲养密度小于肉鸭,一般每平方米2~3只,假若有户外运动场,舍内饲养密度可以加大到35~4只,户外运动场的面积一般为舍内面积的2~25倍。另外鸭群的规模也不易过大,一般每群以240只为宜,其中公鸭40只母鸭200只。
(2)准备产蛋箱。种鸭到20周龄开始,进行最后一次清点种鸭数,并按1∶5的公母鸭比例精选出留种公鸭,多余的公鸭淘汰。然后根据实有母鸭数配备产蛋巢,通常每3~4只应有一个产蛋巢,产蛋巢的尺寸为40厘米×40厘米×40厘米,每个产蛋箱由5~6个产蛋巢组成。产蛋箱用木板或白铁制成无顶无底的卧式框架,中间用挡板隔开,在框的前下方钉一宽10厘米的长木板,一方面用以固定蛋巢;一方面防止种蛋滚出。
蛋巢内铺设约10厘米厚的干燥清洁的垫草,垫草可以是碎麦秸,也可以是稻草,垫草尽量柔软。产蛋箱的位置一般在鸭舍内周靠墙根的地方,不要妨碍开关门窗和人员及鸭子行走。
条件差的鸭场,产蛋箱可采取因陋就简的办法,在鸭舍内离墙根40厘米的地方,用砖围成长条形,高度为2~3块砖,中间不必有隔断,或者用稍粗的竹竿围起来也成,铺上10厘米厚的垫草即可。
假若采用后备鸭和种鸭分舍饲养,在后备鸭转到种鸭舍之前,须对种鸭舍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安放好产蛋箱,对设备进行彻底的维修,然后进行转群。转群的时间一般在22周龄之前完成,以便种鸭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和适应新环境。
种鸭在刚开产或产蛋期间,尽量不要更换鸭舍,否则会严重地减产,甚至造成停产换羽。
(3)及时拣蛋,减少窝外蛋。母鸭产蛋多在后半夜,夏季稍早,大约在凌晨0~2点钟,冬季稍晚,在2~4点钟。如饲养管理得好,产蛋会比较集中。饲养员要及时拣蛋,通常每半小时至1小时拣蛋1次。在产蛋高峰期和寒冷的冬季,拣蛋间隔更要缩短,以免窝内蛋太多时被损坏或被冻坏。种蛋在蛋巢中的时间越长,受细菌污染的机会也越多,从而要勤拣蛋。
刚开产时有些种鸭把蛋产到窝外,窝外蛋容易被粪便污染,而且还会吸引其他的种鸭到此产蛋,因此窝外蛋要及时拣走。污染不严重的种蛋经过清洗或擦拭消毒可以孵化用,污染严重的种蛋一般不要孵化用,以免污染整个孵化器。
(4)种鸭水浴。水是种鸭维持健康和发挥生产能力的因素之一。种鸭场一般都有水浴池,定期将种鸭赶到水中进行水浴。另外水中是种鸭交配的良好场所,能够有较高的受精率,从而种鸭需要水浴,这并不表明没有水浴就不能养好种鸭。
过去种鸭水浴多利用天然水浴,如河流、溪水、池塘、湖面、水库等,在我国南方一些水源比较丰富的地方目前仍然主要利用天然水源。为了避免对水源的污染和天然水质可能对疾病的传播,近年来多数种鸭场多采用人工水浴池。
水浴池设于运动场内,位于离鸭舍2/3、离前排鸭舍1/3处。水池的长度与鸭舍等长或略短,池面宽3~4米,池底宽1~15米,上下成梯形,水深05~06米。为了便于水浴池的清洗,水池底部应有一定的坡度,坡度大小掌握在100∶05。水池两岸做成25~30度的斜坡,便于种鸭上下,最好多抹出1米宽的水泥坡面,这样种鸭上岸后滴水又流回水池,保持土面的干燥和清洁。
池水应每天更换清洗一次,以保持水质清洁卫生。若为流动的活水,则可以2~3天清扫一次。冬天为了防冻,傍晚应放净水,第二天早晨再注水。
水池的两侧或一侧设置遮阴设施。可以搭设凉棚,一般不要种树,种树会吸引麻雀等小鸟飞来,对防疫不利。
种鸭水浴显然对种鸭的生产性能有利,但是浪费水严重,因此一些种鸭场逐渐放弃水浴。
(5)做好产蛋记录,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在产蛋期间对每间鸭舍的产蛋、耗料和死亡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按周、月、年进行统计。为了确保种鸭安全度过产蛋期,避免发生疫病,除了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注射之外,还要搞好鸭舍内外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和更换垫草。免疫注射一般要在种鸭产蛋前完成,减少或避免接种疫苗对产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