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街前别了法印,风颠和铁头师兄一路东行,不一日到了杭州。他们在西湖东岸的涌金门南找到了杭州书画院。院长李志见是恩人到了,十分高兴,让人烧水沐浴,然后设宴接风,宾主谈得十分投缘。李志说:“我母自从见到父亲的遗物后,又高兴,又伤心,常常念叨要请你来问明情况。”风颠说:“改日我定去府上拜见师母。”
由于路途劳累,李志让二位早早休息,第二天再引他们去西湖游玩。那铁头怕慈恩方丈日久挂念,就欲先回普陀山,李志说:“明日就是中秋节,你师兄弟不应分开。待明晚赏完西湖秋月,再走不迟。”铁头只好答应。
翌日,李志陪风颠和铁头僧从柳浪莺啼登船向东不远就到三潭印月。一路上李志向二位介绍了西湖风景名胜。从介绍中风颠才知道那西湖原名武林水、钱塘湖,最早是钱塘海湾。后来东边泥沙沉积变成陆地,低洼处形成湖泊,因位于杭州城西,故名“西湖”。
西湖依山临城,风光秀美,无论阴晴雨雪,还是清晨黄昏,总有一种独特的风韵。宋代诗人苏东坡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曾描写西湖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因此人们又把西湖称作“西子湖”。
西湖整个湖区方圆二十四里,在白居易和苏轼的主持下人们在湖内分别修筑了白堤和苏堤,将湖分成了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南小湖五个部分。湖中有座孤山岛屿,更增加了西湖的风韵。
他们从“三潭印月”向北划去,在白堤的西端到了“平湖秋月”。这里水面开阔,每逢秋月当空之夜,湖平如镜,倒映着蓝天,最为清雅。从那儿向西就是孤山,山上有座楼外楼,是人们品尝杭州小吃的地方。白堤的东端有座名桥,因为在下雪天桥中自雪融化时,从远处看好像是座断桥故而得名,后来被人们誉为“断桥残雪”,成为西湖的一大景观。传说这儿曾是白娘子初遇许仙,送伞定情的地方,为人们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从孤山向西,他们来到岳飞墓,瞻仰了忠烈祠、正气轩,并在岳飞坟前焚香礼拜。转过身去风颠看到在岳飞坟前跪着秦桧夫妇等四个奸臣的铁铸人像,上面一副对联写得十分贴切:“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意思是四个奸人被人唾骂,是罪有应得,但是连累得这堆铁也整天让千人踢、万人唾,岂不冤哉?
风颠感慨地说:“世人当知,暗室亏心,难逃佛目如电,东窗密谋,却有鬼神鉴之!天网恢恢,报应不爽,奸臣终究难免遗臭万年。”
李院长接着说:“当时据说奸臣的后代为了自家的面子,晚上偷偷将四个铁人抛进西湖藏匿,不料湖水整个臭了,人们还找不着原因。后来龙王也觉得湖水奇臭无比,就让夜叉巡查,才发现臭味是从四个铁人身上发出的,于是龙王下令让水鬼夜叉连夜将四个铁人抛到岸上,西湖之水才又恢复了往日的清净。后来人们便将四大奸臣仍然搬到岳飞坟前,并装上了铁栅栏,防止奸臣的后人们再次偷走铁像。”
出了岳飞墓,三人从苏堤一直朝南步行,尽观了“苏堤春晓”景色。苏堤上共有六座拱桥相连,李志说:“若在春天的早晨晓雾未散之时来观苏堤,那时柳色如烟,雾气氤氲,景色最为美丽,堪为西湖十景之首。”
午后,他们来到“花港观鱼”,岸上盛开的鲜花倒映在水中,引得无数五彩缤纷的锦鱼追花逐叶,非常有趣,那一静一动的景色十分迷人。在“花港观鱼”的东边就是被称做“雷峰夕照”的夕照山,山上的雷峰塔就是法海和尚镇压白娘子的宝塔。他破坏了人间的一桩美满婚姻,自己却背负了“恶僧”“凶僧”的骂名。
风颠说:“君子尚有成人之美,佛祖更是慈悲为怀。那白素贞虽为白蛇,但是并未伤害生灵,而且还开药铺,济世救人,也是一片善心。法海禅师不分好歹,一律视为妖孽也是不公平的。佛祖连蛆虫、蚂蚁都不让伤害,法海怎能害得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说着,他们就从雷峰塔下向北回到“柳浪莺啼”岸边的书画院歇息。当晚,对着当空皓月,他们一直痛饮到深夜。
第三天铁头坚持要先回普陀山。因为他曾多次来过西湖,李志也不强留。铁头原打算从钱塘江边乘船出海,李志说:“现在正值中秋季节,钱塘江时有潮涌,船行危险,还是从陆路经绍兴到宁波乘船最为安全。”他二人将铁头送到候潮门江边,待他过江后,才沿江向西去六和塔参观。
二人登上塔顶,极目远眺,那西湖全貌并钱塘风光尽收眼底。李志指着东方的大海说:“钱塘江口地形特殊,海水涨潮时受江岸的约束,形成巨大的潮涌。江波向前涌,海涛向后推,逐渐形成一道壁立于江面的水墙,其潮头最高时可达数丈,十分雄壮,这就是闻名天下的钱塘涌潮。”风颠说:“这钱塘潮涌我曾听说过,但从未见过,如能一观,岂不壮哉!”
李志说:“钱塘潮每年八月十八日潮汛最大,其他时间每月初三至初五、十六至十八日均可观潮,就是浪头不如中秋时候威猛。后天就是十八,我们可到杭州东边百里之外的海宁县盐官镇去看,那儿潮涌最佳。”
二人下了六和塔,转身向北,去虎跑山观虎跑泉。李志说:“相传虎跑山下的虎跑泉是猛虎的利爪刨出的清泉。古时候刨和跑通用,后来人们就叫虎跑泉。那泉中的水质特好,泡出的龙井茶味道特香,你一品即知。”
说着到了虎跑泉边,风颠细心观察,见虎跑泉像济南的趵突泉一样,泉水的冲力很大,最奇的是泉水入杯,水面还能凸出杯口一些。再品尝用此水沏成的龙井茶,回味无穷,虎跑、龙井堪称“双绝”。
他俩在那里还品尝了杭州美食西湖醋鱼、东坡扣肉、龙井虾仁、羊肉烧麦和西湖纯菜汤等佳肴,美味可口,与别处大不相同。饭后他二人又从雷峰塔下上船,经“花港观鱼”,从“三潭印月”向西回到住处。
八月十七日李志借来两匹快马,二人跨乌向杭州东边的海宁方向奔去。中午他们在余杭县城用过午餐,晚上就住在盐官镇客栈。天蒙蒙亮时,风颠做了一个怪梦,梦见外面鼓声震天,万马嘶呜,说是金兵来犯,梁红玉将军擂响战鼓正在为韩元帅助阵。他急忙手执铜杵出门观战,却原来是少林寺的十三棍僧正在帮李世民和洛阳王拼命厮杀。风颠为了帮助少林棍僧,便提杵飞跃而下,不料脚下一滑掉人东海,身子几乎被波浪卷进大海。他定睛一看,原来是铁头师兄在潮音洞前向他招手。他急忙上岸,向铁头师兄身边跑去,忽然一个十丈高的浪头向他追来,他大叫一声:“师兄救我!”却忽然从梦中喊醒,耳听窗外喊杀之声仍然不绝于耳。
李志被风颠的叫声惊醒,忙问:“师父嚷什么?”,风颠指指窗外说:“你听外面鼓响。”李志侧耳一听便说:“快起,快起,钱塘潮水提前来了。”二人急忙穿衣跑出,只见观潮的游人都纷纷向江边跑去。
风颠拉着李志一口气跑到江边,站在最高处,只见那一房多高的潮水汹涌澎湃地从东往西倒涌人江,将钱塘江水倒着推进江内。其响声恰似雷声隆隆,又如万马奔腾。好像韩信十面伏兵追霸王,喊杀连天战乌江;又好像三英战吕布,虎牢关前摆战场。
岸边游人吓得急忙后退,有的险些被潮水吞人江内。这种海水倒灌钱塘江汹涌澎湃的壮观乃风颠平生所罕见,它比普陀山的海潮还要凶猛、激烈。大约一个时辰后,潮水回落,海水后退,钱塘江又恢复了先前的宁静。李志拉着还在江边凝目深思的风颠回到客栈,吃过早饭便骑马快行,傍晚仍回到书画院。
晚饭时,李志对风颠介绍说:“浙江在春秋时期为越国,勾践卧薪尝胆、范蠡献西施使用美人计等故事均发生在这儿。杭州又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这里名胜古迹不少。距杭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处有一莫干山,相传是莫邪、干将夫妇为吴王铸剑之地,后人将他夫妇二名合一,称此山称为莫干山。山上因树木茂密,清泉涌流,飞瀑垂帘,是盛夏季节避暑纳凉的最好去处。风大师若有兴趣,我们明日即可前去观光,往返三天即回。”
风颠听了说:“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果然不假。苏、杭两处胜景我都饱览无余,钱塘潮涌蔚为壮观,但它速涨速落,倒使我想起了古人‘急流勇退’之含义。山僧是个一心向佛之人,然而天性乐观,喜欢热闹,尤其爱饱览名山大川,欣赏锦绣中华之胜景,目的是汲取天地之精华,感悟河山之灵气。山僧此生也确实奔走几万里,访寺百十座,拜佛千余尊,见了不少名胜,观了不少中华之‘最’,这江南美景更使山僧流连忘返。然而出家人毕竟重在佛学。大丈夫虽然追求事业如钱塘涌潮一样,做事应有气吞山河、波澜壮阔的勇气,但是人生苦短,犹如潮涨潮落,转眼即逝,所以人们到一定的时候,应该知足、知止,不可贪心过重。古人云‘过则错’。山僧看到潮水退去江水依然的情景,好像是佛祖在警示山僧应急速跳出世俗圈子,早早静坐佛旁,一心一意钻研佛学才是正事。所以,时至今日,吾心别无奢求,就想早去灵隐寺静住几年,将半生所学认真总结一番,希望能在佛祖的点化下,佛学得到升华。”李院长听风颠说话,决心已定,便不再勉强。
风颠接着说:“普陀山有幸结识李居士,完成了师父对我的重托,可谓三生有幸。此次杭州之行承蒙李居士盛情款待,山僧不胜感激。明日山僧做东,请杭州书画名家及文人雅士会聚杭州书院,大家相聚一场,互相交流,也给日后留些念想。”说着取出纹银二十两交给李志。
李志一再推辞,风颠说:“钱财乃身外之物,有来有去,不必在意。再说你文人馆舍向来清贫,山僧心里清楚。我是令尊的半个徒弟,我俩如同兄弟,不必再分你我。”李志推辞不过,只好接了,并对风颠的处事潇洒、有情有义而高兴。他几天来陪风颠尽情游玩的目的一是为了感谢他照料过父亲的晚年,二是为了学习达摩画像。风颠深知人心,也从不白白浪费别人钱财。
第二天,李志请得杭州书画名家十多人,在杭州书院办了三天笔会,大家互相切磋人物、山水之勾勒,秦汉篆、隶之运笔,以及唐诗宋词之韵味。那些杭州名士不曾想到一个出家僧人,尤其一个西北和尚对书画理论与佛学渊源论述得那样深透,更不曾想到一个只读过两三年私塾的人能自学长进到如此程度,真是天外有天。
李志说:“大家只知杭州有天外天、山外山、楼外楼、湖外湖、溪中溪之名胜,但一定不能忘记人外有人、人中有人的道理。不瞒各位说,风大师即家父的徒弟,又是安葬家父的恩人。他在敦煌随家父学画两年,深得家父的真传,又深谙敦煌壁画的奥妙,我们千万不能小看了他。”
人们听说风颠是神笔李的高徒,对风颠更是肃然起敬。有的还说:“难怪圣人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事实确实如此。”风颠为画院留了几幅达摩画像,也写了几张条幅,还为李志等几位人物画家讲述了绘画达摩像的关键笔法,最重要的是胸中有像,心存敬仰,然后运笔,一气呵成。大家听了频频点头,称赞风颠不愧为行家里手。
最后风颠又画了两幅达摩像,准备送给灵隐寺方丈。李志说:“灵隐寺灵空长老最喜欢书画收藏,与我颇有交往,明日我便带你去见他。”风颠听了非常高兴。
笔会结束时,大家听说这次笔会费用乃风颠所出,各个心中感动。有人说:“杭州人怎的倒吃客?”于是你一两、他二两地为风颠作布施。风颠坚辞不收,大家说:“大师明日一人寺,独守青灯古佛,连换洗的鞋袜都没有,那可不行。你又不是灵隐寺编内僧人,谁为大师发袈裟?如果方丈能破例为你供吃供穿,这钱就算我们的香火钱,请大师为杭州书院的兴旺祈福吧。”风颠见大家诚心诚意,就将银子收了。
晚饭后大家陆续散去,在李志的引导下,风颠专门前往李府看望了师母姜夫人。姜夫人询问了许多丈夫的生活情况,并一边啼哭,一边让儿子正式拜谢风颠葬父之恩,还拿出十两私房银子作布施,让风颠再次为丈夫超度亡灵。风颠一一答应。
翌日,风颠沐浴之后,穿上在九华街新买的袈裟,在李志的陪同下来到闻名全国的灵隐寺。李志带着风颠直接到方丈室去见灵空长老。在三间宽敞明亮的方丈室内,灵空长老刚刚用完午餐,见书画友人李院长前来,紧忙让座沏茶。
风颠和尚一见方丈吃了一惊,几乎叫出“师父”二字来。原来那方丈长得特像他梦中几次相见的长眉师父,只见他胡须雪白,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两道雪白的长眉垂到嘴角,好一副仙风道骨。他笑容可掬,和蔼慈祥,只是开口说话一口地道的浙江口音,风颠这才感到此长眉并非梦中那长眉。
李志向方丈说明来意,并对风颠所画的达摩画像赞不绝口。风颠忙将备好的《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呈给方丈,方丈展开一看果然十分高兴,认为此两幅画不仅构思独特,而且张弛适度,不像有些人将达摩像要么画得十分夸张,比印度人还印度人,威风有余,慈祥不足;要么画得与中国人毫无区别,慈祥有余,威严不足,失去了一代尊师所应有的风度与气质。
看了一会儿画,方丈突然对风颠说:“你就是从兰州来的高僧?”风颠忙起身说:“高僧不敢当,山僧老家在兰州西边。剃度恩师赐号无情,再造恩师赐号风颠。后于敦煌曾学画于神笔李,即李院长之父。”方丈见风颠应答得体、彬彬有礼,十分喜欢这位来自西北的玉面金刚。
方丈又问:“听说你还帮助慈恩方丈不远千里去峨眉追宝,又在九华山解救了弘恩方丈,是吗?”风颠听后吃惊地说:“这些事方丈大师如何得知?”方丈说:“俗云:‘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上个月老衲有事去普陀山,慈恩方丈说你与铁头僧已去峨眉追宝。九华山弘恩方丈来信说他原想留你在九华山传经,但是你一心要来灵隐,所以特派将你委托于我。他计算你该早到,却不想在李施主那儿耽搁了几天。”
风颠忙解释说:“山僧离开普陀山时曾答应过李施主,从峨眉回来后一定去他那儿,出家人不敢失信。”李志也解释说:“风大师原想早一天来宝寺深造,只因他是家父的亲传弟子,故杭州书画界的朋友一定要以画会友。所以我强留了几天,并带风大师领略了西湖十景与钱塘潮涌,以谢风大师替我葬父之恩,因此耽搁了大师修炼,错在槛外之人。”方丈听风颠是李志的恩人便笑了笑说:“风大师并非敝寺僧人,来去自由,又是李居士的贵客,进寺迟早又有何妨?”
那灵空方丈年已近百,是东南有名的高僧。他见风颠不但生得玉树临风,而且详观其气色,深知此僧根基不凡,修炼火候不浅,日后定结良果,所以又问了问其他情况,就十分痛快地破格收风颠为关门弟子。
风颠看见灵空长老,不知怎的,心中一直在思念梦中的长眉师父,就不由自主地跪下向方丈大师行了拜师大礼。方丈双手扶起,并让知事僧为风颠妥善安排住处。李志见方丈亲自收风颠为徒,喜出望外,觉得别无牵挂,便起身告辞。风颠与方丈一齐将他送至寺外方回。
回到禅房,方丈开始考查风颠出家后的修行情况。风颠不敢隐瞒,遂将自十八岁出家后的主要经历,尤其是到敦煌、西安、少林寺、五台山等地的经历每天向方丈师父汇报一段。方丈听后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