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父母的观点是,人活着不就是为孩子吗,干吗不满足孩子的要求?
还有的父母是自己在小时候吃过苦,在贫困中长大,现在生活好了,便想让孩子享享福。所以,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父母为了孩子着想,想让孩子在幸福中成长,这是正确的。但是,不能满足孩子的一些过分的要求。
父母对孩子的衣食操心,让孩子穿得整洁、暖和,让孩子吃得饱,就是尽了做父母的责任。如果手头宽裕,再给孩子少许零花钱,由孩子自由支配,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对孩子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也满足,那就不正确了。例如,有的孩子要求穿高档衣服,父母毫不吝啬,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也在所不惜。有的孩子上中学就要手机,父母也赶快去买,这起码不是现代中学生的需要。父母这样做,会助长孩子的物欲,对孩子的品德修养十分有害。
这样的孩子容易在同学中显“阔”,而且花父母的钱不心疼。再说,孩子还没有独立生活,此时超前享受,将来一旦自己没有父母那样的收入,又如何去过清苦的日子?
有些孩子的物欲是无止境的,满足了这样还要那样。即使父母能够负担得起,也不能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那样不仅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还容易导致孩子的非分之想,一旦物欲得不到满足,他会设法满足自己,这就保不准孩子不去干那些有悖天理的事情。
不仅如此,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有时会分散孩子的精力,妨碍自己的学习。例如,中学时期用手机,有时上课时响起来,会影响课堂教学。即使课间用手机,也多数在玩,更何况你的孩子“鹤立鸡群”的高消费,不容易被群体接纳。
有见识的父母,即使自己手里很有钱,不但自己不赶高档消费的时髦,也教育孩子不去讲究什么高档。
有道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不高档消费,自然会影响到子女。有时孩子对别人的高档消费很眼热,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父母挣钱是不容易的,到什么时候都要讲究勤俭。这样会使孩子养成勤俭的美德。
中国古代皇家可以说是富甲天下,但是有些明君也不许孩子奢华。
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的女儿永庆公主穿了一件华丽的贴绣铺翠短袄,父亲看了以后非常生气,让她赶快脱下来,不许女儿带头奢华。
永庆公主认为父亲对自己太苛刻,便试探父亲对自己的态度,说:“爸爸,你的轿子太旧了,早该用黄金装饰装饰了。”宋太祖说:“我身为一国之主,不要说一顶轿子,就是黄金装饰宫殿也做得到,古人云:‘让一人治理天下,不能让天下人供奉一人。’如果我一人奢侈,必然会出现更多的人奢侈,那样天下百姓就会怨恨我了。”
人的物欲一旦被调动起来,并被不断强化,其作用常常是促使个体以物欲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由此可见,满足孩子不正当的要求,教育的目的就与父母的愿望背道而驰了。永庆公主听了父亲的一席话,再也不求奢华了。
有求必应不仅表现在孩子的物欲上,有时孩子的同学向孩子提出让父母帮忙的要求,父母看在孩子的“面子”上,也同意了。
有一位做法官的父亲就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有一次孩子同学的父母犯了法,那个同学便求他跟父亲说一声,网开一面。结果孩子一开口,父亲便答应说:“可以。不过下不为例!”就这样把一个罪犯开脱了。这对孩子将会有怎样的影响?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千万不可随意满足孩子过分的、不正当的要求,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