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请父母一起参与活动、游戏时,父母往往会觉得那是小孩子的事情,拒绝孩子的邀请。孩子邀请父母一起参加活动、游戏,是因为他们希望父母也能切身体会自己的快乐、兴奋。父母认为这是小孩子做的、很无聊的事情,而拒绝孩子的要求,会让孩子感到失望,感到父母对这些活动的轻视和对自己的轻视。这对孩子参加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一种打击。
“五一”长假,在儿子提前完成作业以后,爸爸妈妈终于答应带他去公园玩玩。
儿子说:“咱们去动物园吧,我很想去看动物。”妈妈说:“那儿有什么可去的,都去过多少回了。再说,天这么热了,那里面臭乎乎,多难闻呀,还是去别的地方吧。”儿子说:“那去北海公园划船吧。”爸爸说:“放假期间,公园里的人一定特别多,要想划船得等半天,太耽误工夫了。”妈妈也说:“光划船也没什么意思,再说,还那么晒。换个地方吧。”儿子虽然有点不高兴了,但还是想了想说:“那去科技馆,行吗?”爸爸张嘴就说:“学校才组织去过,门票那么贵……”爸爸的话还没说完,儿子已经不耐烦了:“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行!你们说去哪儿呀?”妈妈赶紧说:“好好,就去科技馆吧。还能学点知识。”
到了科技馆,儿子早已经忘了刚才的不愉快,拉着爸爸妈妈就往馆里跑,看了这个看那个。到了“防火逃生通道”,儿子对爸爸说:“你陪我一起走。”爸爸说:“我不去,这是小孩玩儿的,我和你哈着腰在这儿跑,像什么样子?”儿子指着里面:“有那么多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儿呢。您就陪我玩儿吧!”爸爸把脸一沉:“不去就是不去,啰嗦什么?要去你就自己去,不去算了。”儿子没办法,只好自己排到队伍里,等着进去“演习”,脸上写满了沮丧。从通道里出来,儿子对爸爸妈妈说:“我不想玩儿了,咱们回家吧。”
父母与孩子一起活动,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而不听取孩子的意见,总是对孩子参与活动的地点、内容给予很多的限制,这就失去了亲子活动的意义。会使孩子觉得父母并非真心实意地要陪伴自己,他们说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因此,孩子会认为父母虚伪、不诚实,口是心非,而且不尊重自己的意见,从而对父母产生不满,甚至以后不愿和父母一起活动。这就失去了父母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机会。
在与孩子一起活动时,父母要多和孩子商量,尽量听取孩子的意见。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在经济、时间上能够做到,父母就要尽量满足孩子。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放松身心、精神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父母也才更容易与孩子增进感情、加深了解。
如果父母总是要求孩子依从父母的安排,会使孩子渐渐习惯于简单的服从,而没有自己的主意、见地。虽然,有些父母认为这样的孩子“听话”,但对于孩子个性和自信心的发展是不利的。尽量放下父母的架子,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既然是参加孩子的活动,就要暂时忘记自己成人的角色。试着和孩子一起游戏、活动,与孩子同喜同乐地参与其中。这样,孩子才会在欢笑中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心,也是亲子情感沟通的最好途径。
有时,孩子会沉浸在活动和游戏中忘记时间,这可能会对父母的时间安排造成影响,而当父母要求孩子结束游戏时,往往会遭到孩子反对。这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活动时常常会出现的矛盾。避免这种情况有几个办法:一是事先告诉孩子父母还有什么事情要做,确定大概的活动时间,并与孩子达成一致;在离结束时间还有一段距离时,向孩子报告剩余活动时间,提醒他适时结束。对于容易因为兴奋而忘乎所以的孩子,可以多提醒几次,让他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