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寒型感冒如何治疗?
答:风寒感冒的治疗原则为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以发散风寒邪气,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若症状不能缓解时,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疗。
(1)中成药:应该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或颗粒、三九感冒灵、风寒感冒颗粒、正柴胡饮冲剂、防风感冒颗粒(甘肃省中医院自制药)、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夹有食滞或伴泄泻呕吐的胃肠型感冒患儿,宜选用午时茶颗粒(冲剂)。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羚羊感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者迁延不愈。
(2)中草药:
1)桂枝汤:《伤寒论》第一方,也称和剂之王,是治疗风寒感冒的首选方。
基本药物组成为: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甘草5g,大枣6枚。
注意:服药后应趁热喝稀粥一碗,并上床盖上被子,捂出汗后症状会马上减轻许多。但也应注意发汗不可过多,尤须注意汗后身体虚弱,不可见风着凉,慎防重感。
2)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其发汗之力更强,尤其适合于体实感寒,头身疼痛明显而无汗者,但在南方慎用。
基本药物组成为: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5g。
3)荆防败毒散:也是治疗风寒感冒常用的方剂。
基本药物组成为:荆芥10g,防风10g,羌活6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6g,川芎6g,枳壳6g,茯苓10g,桔梗6g,甘草3g,薄荷6g(后下)。
加减:风寒郁闭较甚,加麻黄、桂枝;咳痰较甚者,加杏仁、浙贝母。
(3)敷贴疗法: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入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
(4)拔火罐疗法: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
(5)外治法: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腋窝及手足心部,有解表散邪的功效,一般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感冒诸症可以解除。
(6)饮食疗法: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人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人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
2.风热型感冒如何治疗?
答:风热型感冒的治疗原则为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1)中成药:可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疼加重。
(2)中草药:常选银翘散加减。
基本药物组成为:银花15~30g,连翘15~30g,桔梗10g,薄荷5g,竹叶5g,生甘草5g,荆芥穗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0g,鲜芦根30g。
加减:鼻塞头痛明显者,加苍耳子、辛夷、白芷;咽痛较重者,加元参、马勃、板蓝根;口渴甚者,加天花粉;热甚者,加黄芩。
(3)刺络拔罐疗法: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处。
3.暑湿型感冒如何治疗?
答:暑湿型感冒的治疗原则为清暑、祛湿、解表。
(1)中成药: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小儿可选用藿香正气口服液(每支10毫升),7岁以上服3~5毫升,3~7岁服2~4毫升,每日2次。暑热口渴、小儿痱毒者可用金银花露口服液;暑热便秘、口渴心烦、口舌生疮者可用导赤丸,但周岁以内小儿慎服。
(2)中草药:常选用新加香薷饮加减。
基本药物组成为:香薷10g,扁豆15g,厚朴10g,茯苓15g,甘草10g,青蒿10g,山栀子10g,鲜荷叶30g。
加减:若表湿偏重,肢酸头昏重者,可加豆卷、藿香、佩兰;里湿偏重,脘痞呕甚者,加苍术、白蔻仁、清半夏、陈皮;里热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散。
4.风寒夹湿型感冒如何治疗?
答:风寒夹湿型感冒的治疗原则为疏风祛湿,散寒解表。
(1)中成药:可选用解表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液或藿香正气水,不可服用保和丸、山楂丸。
(2)中草药:常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基本药物组成为:羌活10g,独活10g,藁本10g,防风10g,甘草5g,川芎15g,蔓荆子10g。
加减:无汗可加豆卷、苍术;痰多加半夏、陈皮。
5.风热夹燥型感冒如何治疗?
答:风热夹燥型感冒的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常用方剂:银翘散合桑杏汤加减。
基本药物组成为:银花15g,连翘15g,竹叶5g,荆芥穗10g,牛蒡子10g,薄荷5g,淡豆豉10g,甘草5g,桔梗10g,芦根15g,桑叶10g,杏仁10g,沙参15~30g,象贝母15g,栀子皮10g,梨皮10g。
6.外寒内热型感冒如何治疗?
答:外寒内热型感冒的治疗原则为宣肺散寒,清热止咳。
(1)中成药:常选用表里双解的药物,如防风通圣丸。
(2)中草药: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基本药物组成为: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15~30g,甘草10g。
加减:内热较重者,加黄芩、栀子、芦根;咳嗽重者,加前胡、桑白皮;肢体酸痛明显者,加羌活、独活。
7.气虚型感冒如何治疗?
答:气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为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1)中成药:这时用一般感冒药疗效不好,应该选用补中益气丸。
(2)中草药:常用参苏饮加减。
基本药物组成为:党参15g,甘草5g,茯苓15g,苏叶5g,葛根15g,半夏10g,陈皮10g,前胡10g,桔梗10g,木香10g,枳壳15g,生姜3片,大枣6枚。
若平素气虚自汗,反复感冒者,可用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20g、防风10g,开水冲,代茶饮)进行预防。
8.阳虚型感冒如何治疗?
答:阳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为助阳解表,宣肺止咳。
常用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基本药物组成为:麻黄10g,附子10g(先煎),细辛10g。
加减:咳嗽痰多者,加杏仁、半夏。
9.血虚型感冒如何治疗?
答:血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为养血解表,疏风散寒。
常用方剂:七味饮。
基本药物组成为:葱白10g,豆豉10g,葛根15g,生姜3片,生地10g,麦冬10g。
加减:口渴咽干者,加天花粉、芦根;热重者,加银花、连翘、黄芩。
10.阴虚型感冒如何治疗?
答:阴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为滋阴解表、疏风宣肺。
常用方剂:加减葳蕤汤。
基本药物组成为:玉竹15g,葱白10g,豆豉10g,桔梗10g,薄荷5g,白薇15g,甘草5g,大枣6枚。
加减:心烦口渴甚者,可加黄连、竹叶、天花粉;咳嗽咽干、咯痰不爽者,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咳嗽胸痛、痰中带血者,加鲜茅根、生蒲黄、藕节;大便干燥者,加生地、玄参。
11.气阴两虚型感冒如何治疗?
答:气阴两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既要祛除外邪,又要扶助气阴,二者不可偏废。但临证应用,须根据正虚与邪实的不同情况施治。正虚偏重,施以扶正达邪;邪实偏重,祛邪佐以扶正。若正虚尤甚,表邪轻微,正气无力驱除外邪之重证者,亦可先扶正而后祛邪。总之,扶正与祛邪,孰先孰后,或同时并举,须据证而治。至于用药,不论正虚与邪实的情况如何,滋补不可厚腻,宣散不可辛燥。厚腻、辛燥是治疗本证之大忌。
常用主治方剂如下:
(1)竹叶石膏汤:本方具有散风清热、益气养阴之功,适宜于外感风热未解,气阴两伤未复的病证。若是气阴两伤之体,感受风热或暑热之邪,则本方是两全之方。
基本药物组成为:竹叶10g,石膏15g,北沙参30g,麦冬10g,半夏10g,甘草5g,粳米30g。
(2)人参白虎加元参汤:即人参白虎汤加元参、麦冬而成,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气阴两伤,热邪偏胜,且里热重于表热者为宜。
基本药物组成为:人参10g(另炖),元参15g,麦冬10g,石膏15g,知母10g,甘草5g,粳米30g。
(3)补阴益气煎:此方为补中益气汤之变方,适用于劳倦伤气,气不生津,气阴不足而致正虚邪侵者。
基本药物组成为:人参10g(另炖),熟地15g,当归10g,山药30g,升麻5g,柴胡5g,陈皮10g,甘草5g,生姜3片。
(4)薯蓣丸:本方气血两补,调理脾胃,开郁散邪,功在养正气而风气自去。以山药专理脾胃为主,故名薯蓣丸。适用于气阴两虚,感受风寒者。本方为《金匮要略》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的名方。“虚劳诸不足”系指气血阴阳俱虚,“风气百疾”乃指内外风所致的多种疾病。
基本药物组成为:薯蓣(山药)30g,人参10g(另炖),白术15g,茯苓15g,甘草10g,干姜10g,豆卷15g,当归10g,地黄10g,芍药10g,川芎10g,麦冬10g,阿胶10g(烊化),桂枝10g,柴胡10g,防风10g,白蔹10g,杏仁10g,桔梗10g,大枣6枚,米酒适量以助药力。
12.时行感冒如何治疗?
答:时行感冒的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
(1)中成药: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板蓝根冲剂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
(2)中草药:若表现以高热为主,且全身症状较重,或有化热传变之势,须重用清热解毒法,常选用五味消毒饮、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化裁。
基本药物组成为:金银花30g,连翘30g,蒲公英30g,板蓝根15g,黄芩10g,柴胡15g,生石膏30g,知母15g,贯众15g。
13.如何应用家中常备的小儿感冒中成药?
答:小儿由于体质娇嫩,稍有不慎,极易感冒。好多家长为了方便,都在家中备有不少小儿感冒药。小儿感冒发烧时家长可根据病情表现适当选用常备中成药。
当小儿出现流鼻涕、体温稍热、咽喉不适、食欲减退时,可服用保元丹、至宝锭等小丸药,每服一丸,每日三次。
小儿低烧、鼻塞流涕、轻咳等,可服用妙灵丹,每次服一丸,每日二次。
小儿体热、咽红、声音沙哑病情较前加重,可加用小儿清咽冲剂、小儿感冒冲剂。
小儿突然发热,可用些小儿清热冲剂;如热度较高,且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可先服用紫血散;如大便干结用牛黄清热散一次,均有一定益处。
有些孩子平时感冒,不烧但咳嗽者,可用儿童清肺口服液、儿童咳液等治咳糖浆暂服,在咳嗽初期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非处方中成药治疗小儿感冒尽管对降温、发汗都有好处,减轻感冒症状也快,但小儿感冒后病情变化快,易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等病。但须强调,不可盲目长期服用,更不可乱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防出现不良反应。如长期反复服用,可能适得其反,且易伤及小儿脾胃。特别应指出的是,当小儿服用上药治疗2~3天以后,病情得不到缓解,并有加重的趋势时,应及时送医院治疗。现就常用的小儿感冒药介绍如下。
(1)九宝丹:具有发汗解表、止嗽化痰、健胃消食的功能主要用于风寒感冒,症见怕冷发热、头痛肢酸、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等。每服1丸(每丸3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