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1~2天,仔兽颈部、肛门周围、后肢内侧的皮肤上有多数乳白色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也有几个连成片的,脓疱周围红晕,壁薄易破,流出黄绿色脓汁,后结痂。患狐逐渐消瘦,发育停滞,治疗不及时则易发生死亡。
3.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确诊。
4.防治
(1)局部治疗。用消毒针头挑破脓疱排脓,用双氧水擦洗,再用酒精消毒,然后涂擦少许磺胺软膏。
(2)全身疗法。金霉素5万单位、葡萄糖液20毫升,混合溶解后经口滴服,一日三次,直至痊愈。
(3)在以上治疗的同时,对母兽也进行治疗:用盐酸四环素4~6片(每片025克)、复合维生素b10~15片(每片100毫克)、蜂蜜20克,混合加水至100毫升,配制成四环素糖浆(现喂现配)。狐狸每次用该糖浆10毫升,加鱼肝油2毫升,拌入饲料内饲喂。每日两次,连续5~7天。搞好小室卫生进行预防。
二、脓肿
1.病因
本病因锋利物如钉子、鱼刺甚至坚硬的垫草等刺伤受感染所致。有人认为这与缺乏维生素b2或b12,使肌体对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抵抗力减弱有关。
2.症状
此病多发生于狐狸,主要出现在头额、眼眶、下颌、后肢和肛门等部位。患兽精神不振,触诊肿胀部位手感稍硬,有热痛。后期肿胀部位多呈波动状态,破溃时有脓流出。发生在口腔的脓肿,其炎症由口内向外发展,有时形成瘘管,甚至与鼻腔相通并向外流脓。病兽采食困难。
3.治疗
(1)局部治疗。触诊肿块有波动时,可行局部剪毛、消毒后切开排脓,然后用1%的高锰酸钾或雷佛奴尔溶液洗净脓腔,再撒上消炎粉。
(2)全身疗法。肌注青霉素,狐狸每次10万~20万单位,每日两次,连续3~4天。同时肌注维生素b12,每次05~10毫升(25~50微克),隔日一次,连续3次。防止伤口被感染可起到预防作用。
三、咬伤
1.病因
成年兽的咬伤常发生在配种时,公兽有恶癖,放对时咬母兽;对母兽的发情鉴定不准,放对时母兽拒配而被咬伤;公母放对完成交配后未及时将母兽送回原笼,也易被咬伤。仔兽咬伤多发生在互相争食时,或相邻的兽笼靠得太紧,造成相互咬伤,严重时可咬伤肢、体和咬断舌头。
2.症状
配种时咬伤多发生在颈部及后躯,轻者只留有牙痕不易被发现,重者可发生肿胀、出血、化脓等,病兽疼痛,精神不佳,体温升高。仔兽的咬伤多发生在四肢。
3.防治
(1)新伤口可用5%碘酊涂擦,再敷消炎粉。
(2)已感染化脓时应先排脓,用3%双氧水清洗创面,局部涂以消炎膏。如创伤较深,可先扩创,再用纱布条浸油制膏青霉素进行引流,严重者同时肌注青霉素。针对病因加强预防。
(第五节)母狐怀孕保健防治
一、流产
在母兽妊娠期中,部分胚胎或全部从产道流出,流出的多为不足月的胎儿,由此妊娠中断。此病在毛皮动物中是常见的。
1.病因
造成怀孕母兽流产的原因有多方面,饲料的质量低劣、腐败、霉变;饲料的营养价值不全,如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饲料中含有与繁殖有关的激素和腺体;孕兽的生殖系统有病(如子宫炎),肝、肾有慢性病变,或有阿留申病、布氏杆菌病等慢性传染病等;孕兽受惊恐应激和不恰当的捕捉等,均有可能引起母兽流产。
2.症状
流产母兽食欲减退,有的母兽从阴道流出暗红色的污秽物,有时有脓性液体,有臭味,体温升高。有的母兽笼内、小室或笼底下可见到有鲜红色的血液和未发育成熟的胎儿。有的母兽可能发生隐性流产,胎儿在妊娠中断后被母体逐渐吸收,表观可见到母兽的腹围逐渐缩小,不表现出其他任何症状。
3.病理变化
(1)由疫病引起的流产,病理变化表现为子宫粘膜增厚、肿胀,粘膜呈紫红色。如伴发败血症,子宫内则有粘稠、恶臭的血水,各实质性脏器变性、出血。
(2)机械性流产,孕兽的子宫粘膜变化不大,往往只流出部分不足月的胎儿,未流出的胎儿仍可在子宫内继续正常发育。
4.诊断
根据病理变化可作出诊断。
5.治疗
首先要查明流产的性质。
(1)如属机械性流产,仅流出少量血液时,可采取保胎治疗,防止胎儿流出。可肌注黄体酮1毫升,维生素e 05毫升或1%孕酮02毫升。
(2)如已流出不正常的胎儿,则应立即注射垂体后叶激素03毫升,促使胎儿全部排出,以免胎儿滞留在母体内而引起母兽发生败血症。
(3)给母兽注射抗生素,防止感染引起并发症。针对病因进行预防。
二、难产
1.病因
胎位不正,胎儿过大,畸形、水肿胎,产道狭窄或有炎症、斑痕和肿瘤,母兽过肥等,均可发生难产。
2.症状
母兽产程超过6小时即为难产,难产的母兽大多数都超过预产期。难产母兽表现急躁不安,在笼内与小室间来回奔跑,有分娩动作,常回顾腹部,舔其外阴部。有的母兽外阴部流出血液,或有胎儿夹在产道中,此时母兽常精神萎靡,子宫收缩无力,如不及时进行助产,胎儿就会在产道中窒息死亡,甚至引发母兽死亡。
3.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确诊。
4.治疗
(1)肌注催产素(脑垂体后叶激素)03~04毫升,间隔半小时后再重复一次。
(2)助产。如用药无效,胎儿已由产道外露时,可人工持产钳轻轻将胎儿拉出。
(3)剖腹产。上述办法不见效时,可由兽医或技术人员作剖腹产手术。手术取胎时,可同时切除子宫。
术后应加强护理,清理好窝箱,铺垫柔软清洁的干草。喂给新鲜、优质、适口性强的流质饲料。可每天肌注两次青霉素,每次40万单位。
取出的胎儿,应尽快剥去胎膜,擦干口、鼻和全身的胎水,断脐后放在保温处,然后找其他母兽代养。
三、乳房炎
1.病因
母兽泌乳量低,仔兽争抢吮乳而咬伤奶头并受感染发炎;或母兽泌乳过多,仔兽吃不完,乳汁蓄积在乳腺中而引发乳房炎。
2.症状
母兽表现不安,拒食,在运动场徘徊而不哺育仔兽,小仔发育停滞、消瘦。局部检查乳房红肿、发硬、发热,触摸时有痛感,严重时则化脓,破溃后流黄色脓液。
3.诊断
根据母兽表现和检查乳房可确诊。
4.防治
(1)青霉素20万单位,用025%普鲁卡因5毫升稀释,在乳房周围分点注射进行局部封闭,可起到消炎止痛作用。一日两次。
(2)在乳房红肿硬结尚未化脓时,可按摩乳房,排除乳汁,用01%雷佛奴尔溶液湿敷患处;如已出现化脓情况,则需排脓,用03%雷佛奴尔溶液洗涤局部,涂擦消炎药物。同时肌注青霉素,每次40万单位,每日两次,连注3~4天。
(3)金钢菊(望江南,干品)5克,水煎取汁拌料饲喂,每日两次,视其情况可连续几天。
(4)患兽拒食时,可皮下注射10%葡萄糖10~20毫升、复合维生素b和d各05~10毫升。仔兽暂找其他母兽带奶。
加强饲养管理利于预防。
(第六节)寄生虫病
一、球虫病
1.病原
为球虫。据报道,寄生于狐狸的球虫有5种,所有年龄的狐均易感,特别是幼兽。球虫寄生于肠道上皮细胞内,行裂体增殖(无性繁殖),破坏上皮细胞,经几代无性繁殖后形成雌、雄配子(大、小孢子),行有性繁殖。大孢子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又可再感染健康狐。卵囊对消毒药物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干燥和高温中能很快被杀灭。病狐的粪便、被卵囊污染的环境(笼箱、饲具、饲料、饮水等)、鼠类和蝇等可为传染媒介。
2.症状
根据球虫侵害的部位可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以肠型为多。患狐食欲异常,主要表现胃肠炎症状,腹泻,严重时拒食,消瘦,精神沉郁,生长停滞,被毛粗乱无光,出现贫血、黄疸、下痢、排灰白、黄绿、红褐和煤焦油状稀粪。病的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常口吐白沫在抽搐中死亡。
3.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肠道肿胀、出血,小肠粘膜卡他性炎症,肛门周围被毛被粪便污染。在迥盲口处有多数白色斑点,镜检可看到球虫卵。侵害肝脏时,肝脏肿大,表面有多量白色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病灶,作涂片检查,可见到球虫卵。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球虫卵检查可确诊。
5.防治
(1)患狐每只每日口服氯苯胍15毫克,连服5天,效果良好。
(2)每只每日口服磺胺二甲嘧啶015克,连服3~5天。
6.预防
(1)保持笼舍清洁干燥,加强饲料与饮水的管理,以免被粪便污染。
(2)每日每只投喂(拌料)氯苯胍10毫克,连喂5天;或每日每只拌料饲喂磺胺二甲嘧啶01克,连续3天。然后停药1周再喂。如此几次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弓形体病
是一种人、畜、兽共患病。
1.病原
系龚地弓形体属的一种原生动物形的球虫,
其生活史分为孢球虫相和弓形体相两个阶段,两相分别在两个宿主体内完成。孢球虫相寄生在猫的肠内,按球虫的周期发育,最后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其卵囊被狐、狐等吞食后,按弓形体相发育,寄生于脑和肌肉的细胞内,形成包囊,经过繁殖产生滋养体。滋养体似月牙形,甲基兰染色时,其原生质为蓝色,核呈红色。卵囊和包囊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物有较强的抗力,4℃时能存活30天。在3%的石炭酸、01%的升汞、70%的酒精、10%的福尔马林中浸泡48小时不失其活力。滋养体的抗力较差,低温下很快可致死。
2.症状
病原主要侵害胃肠道、呼吸道、中枢神经及眼等。银狐感染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鼻涕,死前表现中枢神经紊乱,病兽兴奋性增高,眼球突出,运动失调,尾似松鼠尾样向背部伸出,呼吸加快、困难,常在抽搐中死亡。有的病兽出现结膜炎和鼻炎。狐狸弓形体病常与犬瘟热并发,不易被发现。
3.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病兽肺脏水肿、充血,呈大理石状花纹,表面有坏死结节。脾高度肿胀。肝变性、质脆,表面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脑膜与小脑出血。胃肠粘膜充血,有灰白色坏死灶及溃疡。作组织学检查,可在实质性脏器内发现弓形体。
4.诊断
需靠实验室检查,用病料做压片,用甲醇固定10分钟,姬姆萨染色40~60分钟,镜检可看到半月形弓形体。
5.防治
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用氯嘧啶(杀原生动物的药物)和磺胺二甲嘧啶并用有治疗效果。同时用葡萄糖溶液、复合维生素b和c进行辅助治疗可促进疗效。
6.预防
可疑肉类要熟喂,也可先低温速冻,解冻后再加工。这样可破坏弓形体。患兽隔离治疗,尸体深埋或焚烧。
三、虱与蚤
寄生在狐狸毛被上的有啮毛虱和狐狸蚤。啮毛虱是一种小型外寄生虫,产卵于被毛,损害毛被,使毛脱落,对皮肤损害较轻。
寄生于狐的蚤主要是犬栉头蚤,是一种无翅的吸血昆虫,腿粗而大,适于跳跃。因虱与蚤的寄生,使动物体奇痒不安,常用爪搔抓被叮咬部位,致使毛皮受损。侵害严重时,可引起动物贫血。
虱与蚤可在动物体毛与小室垫草内产卵和发育,治疗时除了要杀灭动物身上寄生虫外,还要对环境进行打扫,可用热碱水或草木灰水洗刷小室。用灭虱、蚤药杀灭虱与蚤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人、兽中毒。
四、螨病
常称疥癣病,是外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1.病原
寄生于耳壳内面的为痒螨,寄生于体躯和腿爪的为疥螨。雌虫体可咬穿皮肤角质层,在皮肤层形成孔道并在其内产卵(每天可产20~50个卵)。虫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阳光、干燥和高温等可很快致虫体死亡。
2.症状
皮肤发痒、红肿,形成一层白色痂皮,被毛脱落。疥螨的症状常先是从脚掌开始后蔓延至后肢、头、尾至全身。痒螨可穿通耳膜进入内耳,进而可能形成脑膜炎。
3.诊断
根据皮肤变化可作出诊断。刮取患部皮肤屑,在低倍镜下检查可找到螨虫。
4.防治
(1)2%敌百虫软膏与2%碘酊交互涂擦患部。
(2)1%~2%敌百虫溶液浸泡或擦洗患部,每天一次,连续2天。必要时1周后再重复一次。
(3)0002 3%蝇毒磷涂擦患部。
(4)杀灭菊酯(20%戊酸氰醚酯酸油)用水稀释5 000~10 000倍后涂擦患部。
(5)除虫精(10%二氯苯醚菊酯乳剂)用水稀释2 500~5 000倍后涂擦患部。
以上药物一般一次可治愈,有的需7天左右重复一次。
(6)蜈蚣一条,冰片适量,用香油50克浸泡,涂擦耳壳内治疗痒螨病。搞好卫生进行预防。
五、绦虫病
1.病原
是寄生在狐肠道内的寄生虫,体扁平而长呈带状,以头部有钩的吸盘吸挂在肠壁上,吸取肠内营养物质为生。虫体由很多节片组成,体后端的节片不断成熟并脱落,每个节片里有上万个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被其他动物吞食后,在肌肉组织内发育成幼虫(囊虫病),该动物便成为绦虫的中间宿主。狐吃了带囊虫的肉,在体内发育为成虫,又成为绦虫的终末宿主。本病主要经饲料和饮水而感染。
2.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