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9300000014

第14章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出自《内经》的养生秘籍

“寒凉派”的创始者

刘河间,名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别号宗真子,生于1110年,卒于1200年,因长年居于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故人称“河间先生”或“刘河间”,并称其所创学派为“河间学派”。他是金代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首,“寒凉派”的创始人,“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医学史上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对后世有很大贡献和巨大影响的伟大医家。

刘河间出生在河北省肃宁县洋边村(今师素村),自幼家贫,三岁时家乡遭水灾,举家移居河间城南。其母患病时,因家贫,三次请医均不至,延误治疗而亡。有感于此,刘完素乃立志学医,初云游四方,谋食江湖,遇异人陈先生,以学习医术。

刘河间学习十分刻苦,有独立钻研的精神。在长期读书探索和实践观察中,他认识到,要想济世愈疾,必须牢固掌握医学理论,打破一般医生只重实践,不问医理,墨守成规,不进图取,但求其末,不求其本的世俗习惯。他很反对晋唐以来不少医家注重搜集中药方剂,而忽视医学理论研究的倾向。

刘完素所在的北方地区,天气干燥少雨,人们的体质也比南方人强健,又因天气寒冷,许多人喜欢饮酒。这些原因造成当时流行的疾病以热性病为主。可是医生们治起病来往往看不到这些特点,还是墨守成规地应用宋朝官办制药局的一些成药处方。这些成药处方的最大缺点是好用芳香药与温燥药,这就造成了药物与病情不相适应的不良后果。很多病人患的本来就是热性病,再用温热药治疗,病情只会加重。

面对这种情况,刘完素奋笔著书,向自己的同道们讲述这些热性疾患应该如何治疗。他从《黄帝内经》中摘录出“病机十九条”,这是一段有关发病机制的十分重要的经文,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其中属于“火”、“热”致病的有九条,共计十七种大的疾病类型。而属于“风”、“寒”、“湿”等原因致病的,仅各有一条,几种类型。这已说明“火”、“热”在病因学上的重要性了,但刘完素仍觉不够,他将火热病的类型从十七种扩充到五十多种。这就是他称为“素问玄机原病式”的277个字。刘完素对这277个字做了两万多字的注解说明,成为他的代表之作。在这本著作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都属于火热病,或与火热有关,由此构成了刘完素学术思想的核心:火热论。

刘完素不但在理论上强调火热论,而且在治疗方面亦突出了这一特点。他发现许多感冒伤风的病人周身发冷、怕风,看起来是受了风寒侵袭,照理说应该用辛温的发汗药来驱散风寒,但实际上这些病人大多内有火热,所以才会稍遇风寒就感冒伤风。如果只用发散的方法治疗,往往只能治到一半,内在的火热得不到清除。因此他创制了新的方剂,改变了以往先解表、后清里的传统治则,而是表里双解。在制方选药的理论原则上均打破了前人的规范,导致了医学的革新与发展。

刘完素的主要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医方精要宣明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直格》、《三消论》等等。其弟子有穆大黄、荆山浮屠、马宗素、罗知悌等。荆山罗知悌又传于朱震亨。于是河间学说便由北方传到南方了。这一学说,对于明清时期兴起的所谓温病学派,即突破《伤寒论》辛温解表法之束缚,改用辛凉解表、解表清里并施的治疗学说,具有启迪之功。

传说故事——刘完素一觉成神医

刘完素早年开始学医时,曾经四方云游、到处寻师。一天,他出远门寻师没找到人,回家途中天已黑了,又突然下起雨来。他又冷又饿,想找个地方避避雨。藉着电闪的光,他见前边有座很大的庙宇,就上去敲门。一位老和尚把他让进庙里,留他过夜,给他吃晚饭。饭间给他一种酒喝,香纯无比,好似醍醐灌顶,他喝得酩酊大醉。睡梦中,他看见一位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头,对他说:“小伙子,你不是要拜师学医吗?我教给你吧。”刘河间一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就磕头。于是老人授给他种种医术。等他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座小庙的地上,身旁放着一本医书。捧起书一看,书名下方写着“陈希夷著”四个字。从此以后,他便对医术通晓明白,临证治疗,每每得心应手、随治而愈,于是医名远播。在他三十五岁时,已经名闻遐迩,远近地方的百姓都尊称他为“河间神医刘完素”。

提出“人主性命”说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为刘完素晚年总结其毕生医药理论和临床心得之作,是一部综合性医书。该书撰于1186年,全书共三卷。上卷以《素问》病机为据,总论医理,广泛阐述有关养生、诊法、病机、本草理论等问题,共9篇;中卷11篇、下卷12篇,分述内科杂病、妇产、小儿等科多种常见病证的病原、证候及治疗,其中有不少较好的见解和治疗经验,可供临床借鉴。

刘完素认为,“济世者凭乎术,愈疾者仗乎法,故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其余千经百论,皆非至道造化之用”。因此他对一般医书常常只是浏览,唯有对《黄帝内经》里的《素问》这部经书爱不释手,朝夕研读。但因《黄帝内经》的文字极为简练,许多话说得过于隐晦,所以要想研究透彻是十分困难的。刘完素研习起来,往往是日夜不分,废寝忘食。他把该书作为自己“终身诵读”之书,不是花几年、十几年,而是花了几十年时间,从二十五岁一直读到六十几岁,并最终在晚年写出了这部传世的经典之作。

刘完素对于人之寿夭方面,提出“主性命者在乎人”,“修短寿夭,皆人自为”的思想。这种“人主性命”说,说明只要发挥摄养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达到延年益寿的境界。

他重视气、神、精、形的调养,但尤其强调气的作用及保养。认为“气者,生之元也”。对于养气方法,他认为当从调气、守气、交气三方面着手。他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按跷,所以调气也;平气定息,握固凝神,神宫内视,五脏昭彻,所以守其气也;法则天地,顺理阴阳,交媾坎离,济用水火,所以交其气也”。这种调养之法可起到舒畅阴阳,灌溉五脏,调畅气血的作用。

刘完素尤其能针对人生各个时期的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养真保命措施,提出了少年宜养、中年宜治、老年宜保、耄年宜延四位一体的综合益寿法。

传说故事——药方一式两份的由来

有一段时间刘河间被强留在皇宫,那时药王也在皇宫里司药。有一次,皇上得了重病,经御医们多方治疗都不见效,于是诏请河间。刘河间诊断是伤寒。由于接到老母病重、乡邻多患伤寒的家信,他心中很不平静。在给皇上处方时,竟把一味关键的药落下了。

晚上看到药方时,他脑子“轰”的一声:“糟了,把这味药落下,就成了毒药。皇上服下,等不到天明,就可能归天。这是弑君之罪。与其落个斩头,不如自己吊死。于是解下腰上的丝绦,拴在梁上。”

这时药王一脚踏进来,惋惜地说:“你怎么这么想不开,你就不想想你的助手是谁?我已把你落下的那味药添上了。刚才听张内侍说,皇上服下药安静地睡了一觉,醒后觉得浑身轻松舒服,准备下诏请你明天进宫再诊。”

从此刘河间望、闻、问、切倍加细心,开出方子后,总是静心点念三五遍。药王抓药也非常认真:每逢抓药,总用警木镇好药方,每味药都单包,总包时还细心核对,唯恐半点疏漏。据说开药方一式两份,就是刘河间留下的;用“警木”镇住药方,每味药单包就是药王传下的。

保养真气,外邪不入

刘完素生活在宋末金初,当时中国的医学发展经过了盛唐时的辉煌成就和宋代的普及之后,形成了很多的学术派别。各派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是医学史上的诸“医”百家的时期。所谓“金元四大家”,就是当时最为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学派。

刘完素认为处方用药,要因人而异,应视病人的身体状况、所处的环境和疾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用药,不可一成不变。他也极不满意于当时朝廷要求使用《局方》,又不可随意加减的规定,坚持辨证施治,酌情发挥。

他家门前车水马龙,挤满了远道而来的发热患者,甚至一些昏迷的病人是被抬来的。让他扎上几针,服了几付他开的药以后,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有时他还送医送药给贫困的病人。一次,他在路上见到一家人正在发丧,得知是产妇难产致死,可他见到棺中有鲜血淌出,便令人放下棺材,马上开棺诊治。他在难产妇的涌泉穴等穴位扎了几针,妇人竟然苏醒了,再针她合谷、至阴等穴,胎儿竟然顺利地产下。家属忙跪地叩首,视之若神仙下凡。

刘完素的名声越来越大,传到了金朝廷中,金章宗为了笼络人心,请他到朝中为官,几次都被拒绝了。朝廷无奈,便赐给了他一个“高尚先生”的名号。从此他行医民间,由于身在动乱时代,为救治病人,经常不分昼夜,长途步行,解除病人疾苦。在治疗方法上,创造了以降心火益肾水清热解毒的新疗法,治愈了许多危重病人。后世他故乡的人民为了崇敬他,为他立祠的不止一处。刘完素把毕生精力用于济世救人,有高尚的医德,又养生有方,所以得以高寿。

在养生方面,他认为一个人只要重视保养真气,则外邪不能侵入。所以他提出:起居要有常,外出要协进令,制怒以全阴,抑喜以全阳,天鼓要常鸣,津液要常咽,饮食宜常少。这些都是保生要旨。他不仅教人这样做,而且自己身体力行,得以延年益寿。这儿所说的“天鼓常鸣”,是古代导引术中“保真十功”成套功法的一种“鸣天鼓法”,即锻炼时静坐,左右两手按耳窍,手指放在脑后,然后用食指和中指弹风府穴(顶后发迹正中),使耳内有如击鼓之声,连做九次,然后再做叩齿、咽津和按摩功。

传说故事——刘完素治病两方

息城李左衙的妻子得了白带病(一种妇科病),看过好些医生,都说是寒气引起的,用的都是姜、附、硫磺、起石之类的热药。治了三年,白带反而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重,眼看难救了。刘完素到息城行医,李左衙就请他到家中诊治。刘完素认为是用药不当造成的,应该先开肺窍、除胸热,就给病人服寒凉药。一剂服后,吐痰三升;连服三天,白带污水不再流了。半年之后,身体完全康复了。两年之后,生下一个儿子。

金熙宗时,右丞相韩企先患病: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不畅、大便泻痢。服了众医近百剂药,病势有增无减,只好在城门悬榜求医。当时才二十岁的刘完素去揭了榜。经过按脉察色及问诊后,他所言症状样样与韩企先之现症吻合。韩向他索方,他稍加思索便提笔写下:滑石六两,甘草一两,共研细末。告诉了韩服法后,他声称三日便能见效。韩企先照方服了三贴,果然小便通而泄泻止。韩感叹之余,便劝他弃医从政,但刘完素不愿意,只要求赐医书若干。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的养生智慧

长寿在于自身调养

医典妙语

人为主性命者也。是以主性命者在乎人,去性命者亦在乎人,养性命者亦在乎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

养生智慧——重视养生

人是主宰自己性命的主人。所以主宰性命的根本在于人自己,丢掉人性命的也在于人自身,滋养性命使之延寿也在于人自己。刘完素认识到,人寿命的长短,虽与先天享赋有关系,但更与人本身的调摄修养是否恰当密切相关。这一深刻的认识与以往古人的“天主性命”、“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等唯心宿命论的主张是针锋相对的,也是符合客观真理的。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延缓。为了延缓衰老,我们就应该重视加强养生和保健。

养生保健首先要做到和谐与统一,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做到这三个和谐统一,就必然会健康、快乐、长寿。

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养生环境,尽量做到能生活在绿色植物的环境之中。人与绿色植物最具亲和力。在绿色植物中,人的皮肤放松、毛孔开放、与有益气体进行交换。而且,绿色植物折射的光线非常柔和,使视觉神经感到非常舒服,得到很好的调整。

其次是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做到人与社会和谐统一。中国古代突出“天人合一”,强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今社会关系变得非常复杂,已经变成影响一切的首要问题,包括影响到安定与动乱、快乐与痛苦、和平与战争以及环境的保护和破坏等等。所以,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当今养生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好像很虚,无能为力。其实不虚,每个人都可以做,比如说不做那些不利他人不利社会的事,只做有利的事;帮助他人和社会处理一些矛盾,创造就业机会,利于安定团结,分裂动乱不利养生。

第三是要做到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精神抑郁的人身体机能显著下降,生气可把人气病气死。中国最早的养生与医学宝典《黄帝内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记录了古人养生的一个重要结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所以,养生者必须重视修心养神,并在身心修炼中把它放在首位。

饮食问题也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这段话说出了以素食为主和杂食的膳食结构。肉在体内产生毒素和脂肪积累,都对健康很不利。所以要谨调五味,做到营养平衡和酸碱平衡,便可使骨骼正直、筋脉柔和、气血流畅、腠理固密。合理的饮食是人体营养供应的关键,必须科学安排饮食,保证人体正常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食物纤维和水的合理供应。营养物质过多或缺少均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另外,运动娱乐均应适量,对性生活同样应有节制。《内经》中指出“精者,身之本也”。中医认为精子是生命的种子,精子中的蛋白与一般肌体中的蛋白是不一样的。竭精必伤气、伤神,直接影响健康和寿命。所以,养生还要掌握房事的度,不能过度纵欲。

要想健康长寿,我还要注意修身养性,保持心理的健康。人的心理健康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康、协调统一的行为、人际关系的适应、反应的适度等6个方面。要保持心理健康,平时应注意自我调节,使心理压力减少。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要养成乐观的性格,遇事有信心,有主见,向前看,不盲从或者随波逐流;待人要谦和,不要动怒,不要攀比,更不要妒忌他人;平时带点幽默,哪怕是最倒霉时也应牢记“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保持乐观的态度,放松自己。

除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外,平日应多注意陶冶性情,恬淡虚无,使心神稳定。“节思虑以养心之病,当以情治”,即减少刺激,稳定情绪,通畅气机,令其豁达,使生命活动健旺。还应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的心胸开阔,遇事不慌,精神状态平稳、轻松。

年少养生保养为主

医典妙语

“六岁至十六岁,和气如春,日渐滋长。”“少年血气未成,不胜寒暑,和之伤也,父母爱之,食欲过伤。”“其治之之道,节饮食,适寒著,宜防微杜渐,用养性之药,以全其真。”

——《素问元气五行稽考落》

养生智慧——年少时的体质影响一生

刘完素认为,少年如春,生机旺盛,成长迅速。但由于少年时期,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加之少不更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复因父母溺爱,饮食自倍,所以少年时期的疾病特点多见外感六淫和内伤饮食。为此,他提出“少年宜养”的原则。

在现如今看来,这个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北京、上海、广州、长春、兰州和成都等6个城市的2617名少年儿童和2573位成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少年儿童饮食、睡眠、玩耍、运动和卫生习惯的现状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

在饮食习惯上,每天都吃早餐的少年儿童仅占77%;有4%的少年儿童“经常”因为家里做的菜不好吃,就少吃或者不吃;绝大多数少年儿童钟情于“洋快餐”。漏餐通常会影响学习效率,使少年儿童精力难以集中,并加重疲劳感,很容易导致少年儿童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严重时造成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

在睡眠习惯上,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在小学生中没有午睡习惯的占到7成;在中小学生中睡眠质量偏低的近1/4.长期睡眠不足,脑供氧就会缺乏,脑功能就会下降,孩子的学习成绩将难以提高,而睡眠不足还容易导致焦虑等心理障碍。

另外,在运动习惯上,有一半以上的少年儿童感到运动量不足。在视力保护上,视力正常的中小学生所占比重仅为总数的54.4%。其中小学儿童的视力正常率为62.6%,中学生则下降为38.0%。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的确让人揪心,它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代人的身体素质正在下滑。中医认为“百脉皆朝于目”。导致这样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离不开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如食物、空气、水、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学习负担、思维方式等。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基础,孩子们在生命初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以及与这些习惯紧密联系的健康素质,对他们一生的健康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不少成人的躯体疾病、心理异常、性格行为等问题,都与少年儿童时期身心健康有关。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话有一定科学道理。万丈高楼平地起。少年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的个性虽属雏型,但它对以后的身心发展却具有深远的影响。少年儿童时期由于生长发育尚未完善,机体的防御能力薄弱,其健康易受营养、疾病、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是最易受伤害的人群。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有利条件,防止不利因素,促进和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育品德优良、智力发达、体格健全的下一代。

健康是人生的财富,让孩子成为一个身体强壮、有健康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接班人,是每一位父母的愿望,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少年儿童养生工作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幸福,于个人、家庭、国家都是一件大事、实事。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同样如此。拥有健康少年儿童的中华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才有可能拥抱未来的一切。

中年养生治疗为主

医典妙语

内有思想之忠,外有爱慕之劳,血气方刚,不畏寒暑……劳伤筋骨,冒犯八邪……以酒为浆,醉以入房。

——《素问元气五行稽考》

养生智慧——中年养生之道

对于中年人来说,刘完素认为“和气如夏,精神鼎盛”,是一生精力最兴旺的阶段,各方面的发育已经成熟,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他同时明确指出:人至中年,虽然机体壮盛,但如果喜怒无节、劳累过度、不避外邪、肆意饮酒、醉以入房,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功能的紊乱,损精耗气,导致早衰。为此,他提出人在青壮年时期应注意外避八邪,内调精神,劳逸有度,饮食有节,惜精爱气,以防疾病的发生。如果不慎患病,用药治病亦须顾及真气,不宜过用有毒之品,以达到祛疾全真,保命益寿的目的。

人们常说,年轻的时候是用健康换钱,而人到中年更要注意养生,是用钱来换健康的时候了。其实,就算花费大把的钞票去“买”健康也未必就能办到,只要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中年男人的身体情况依然能充满能量地适应新变化的需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适当的调整:

一、戒除不良的饮食习惯。应该严格控制或戒除危害健康并伤“性”的吸烟和酗酒。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关,如不加节制地喝酒、吸烟,缺少运动,生活无规律,工作时通宵达旦等等,都是中年多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要纠正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在事业上积极进取,在工作中劳逸结合,在生活中培养多种兴趣,在平时坚持体育锻炼。同时饮食中适当增加肉类、蔬菜、水果和坚果的比重,它们可以增进入的性欲、增加微量元素,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二、控制体重的增长。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必为衣食犯愁了,由于饮食无节制而出现的“大胖子”的频率明显增加了。过度肥胖使人的身体要承载过重的负担,而且可能会不堪重负。此外,肥胖还容易诱发许多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三、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人到中年,其体力精力在走下坡路,易疲劳,爱发懒,生活贪图安逸,工作上迷恋轻闲。散步、慢跑、爬楼梯等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和一般的抗病能力,并可消耗掉多余的能量,保持体重的稳定。但是过于激烈的运动和某些骑跨运动,如激烈的竞技运动、长时间骑自行车等是有害的,应该尽可能回避。

四、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中年人家庭琐事多,工作任务重,情绪容易波动。人在发怒时,情绪急剧变化,交感神经极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内血液循环不调,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容易诱发胃肠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要淡泊名利,不要为金钱、名利、地位而太过辛劳、太过争强好胜,不良情绪不仅会招致各种疾病,还会影响家庭关系。

五、中年男人要养性。和谐美满的性生活有益于人体的精神愉悦、健康长寿。因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地密切夫妻感情,同时注意性生活的合理性和有节制性,性生活过程中切忌心不在焉;体力和精力不佳时,千万不要勉强自己过性生活;适当减少性生活的次数,使得性能量有一定的储存;对于存在性腺功能低下者,可以小量、短期补充雄激素来增强性功能,但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要杜绝婚外性行为和性乱交,以免遭受性传播疾病的困扰。

除此之外,还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经常性的了解,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因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决不能因为工作忙,杂事多而自己耽误自己。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早期发现疾病,以求及时治疗,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若发现异常,就要向医生请教这些异常是哪些疾病的危险信号,如何消除这些危险因素,以防止或推迟疾病的发生。

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注意劳逸结合。不良的情绪和长期紧张,是健康的大敌,也是许多中年多发病发生的诱因。因此中年人要经常注意自己情绪的平衡,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控制和转移自己的情绪,培养稳定而乐观的情绪。要学会放松自己,尤其当你感到疲倦的时候,更要注意休息,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中年人还应认识到,干工作重要的是讲科学、求效率,而不是拼时间、拼体力;不要凭主观意识,盲目乱干,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要保证合理膳食。暴饮暴食、偏食油荤、喜咸过甜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常会引发肠道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为保持身体健康,一定要讲求饮食科学,保证机体能摄入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老年养生保命为主

医典妙语

其治之道,顺神养精,调腑和脏,行内恤外护,宜保命之药,以全其真。

——《素问元气五行稽考》

养生智慧——老年的养生之道

对于50至70岁的老年人,由于此年龄段“和气如秋,精耗血衰,血气凝泣”,人体脏腑组织功能下降,机体开始衰退,以致气血运行受阻,精、气、神都呈现出衰弱现象。刘完素提出:要在饮食起居方面注意内养精、气、神,以抚恤衰惫之躯体;外护皮、肤、骨,以避免风雨晦明之邪的侵袭。对于疾病的治疗更应慎用攻伐之品,宜用养真保命之药,以求全真益寿。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养生宜推崇清淡。在这里所说的“清淡”主要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物质上指的是饮食清淡,精神上指的是欲念清淡。饮食清淡,主要讲的是味道的清淡,不要太多的肥甘厚腻;欲念的清淡,讲的是寡欲、寡思,少想些不该想的,少管些不该管的,少起些不该起的欲念。对大多数已步入老年之门的人来讲,清淡远比奢侈要好得多。清淡会更加有利于老人的健康,一天的大鱼大肉和一天的粗茶淡饭,肯定后者更利于老人脏脾,吃起来更放心。而且,饮食清淡,可以减少食火;欲念清淡,可以减少心火。相对于精神来讲,欲念的清淡可以使人心静。心静,火就少,病也就少。对老年人肾水渐少的特定体质,当然火少总比“火”大好,否则水火不平衡,老年疾病丛生。

老人的体质总的特点是虚,特别是以血虚为主。血能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从而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一旦血不足,就会在人体各方面表现出来。常见的症状是: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头晕眼花,失眠,关节活动不利,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瘙痒,精神倦怠,舌质淡,脉细无力。这种体质多由年老体弱,或老年脾胃功能低下,血液生化不足,或七情内伤过度,阴血暗耗所致。

这种老年人的养生宗旨是补血养血,益气生血。一方面需饮食调养: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这些食物都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另一方面不要劳心过度: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就会耗伤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一旦感到大脑疲劳时,就要调节一下,观赏一阵风景,使心情愉快起来,就能很快消除脑的疲劳。

此外还要慎防“久视伤血”。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一般目视一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

老人养生要保持乐观情绪。血虚的老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另外时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加强气血运行,这样可减少或避免疼痛。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还可进行郊游、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耄年养生延年为主

医典妙语

其治之之道,餐精华,处奥庭,燮理阴阳,周流和气,宜延年之药,以全其真。

——《素问元气五行稽考》

养生智慧——耄年的养生之道

对于70至100岁的耄耋之人,由于他们脏腑空虚,精神浮散,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下降,刘完素提出:饮食要精细而富有营养,居处要幽静而安全,调息以和气,酌服益寿之药,协调阴阳,则可使高年之人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

当人到了这个年龄段,更加需要保养。平时多锻炼,饮食中少吃荤,多吃菜,此外还应做到内心清静,无所牵挂,方能有利养生。人的饮食起居,日常生活,都存在着某种合理的平衡。老年朋友应正确认识心理和生活中的平衡,才会有助于延年益寿,颐享天年。

平衡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但在锻炼时,首先应考虑到不可过量和疲劳,不能像年轻人那样,非要练到了大汗淋漓时才罢休。要认识到合理休息也是一种健身方法,如静坐、平卧于沙发或床上做些四肢运动,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同样能起到健身的功效。在运动时注意休息,在休息时注意运动,正确调节好身体运动的平衡关系。

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的衰退,大量饮食肉类和一些油腻性食物,则不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长期食用粗茶淡饭虽然有助于养生,但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因此,每天摄入一定的高蛋白营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长时间吃素,就会造成贫血、骨质疏松,会因营养不良引起眩晕、乏力、倦怠、心悸等疾病。所以,老年人在饮食中,既要注意不能食荤太多,又要防止营养缺乏。蛋、奶、瘦肉及新鲜的蔬菜、素食、水果要平衡食用,精米、白面和一些杂粮更要相互搭配。

很多老年朋友觉得年龄大了,晚上睡四五个小时就行了,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公园、候车室坐下来休息或在家中看电视、看 书报的老人,常常瞌睡得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实际上,这是由于老年人晚上睡眠质量不好或睡眠不足而引起的实践证明,较好的睡眠质量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早起,必须早睡,午后更要适当休息。

老人心理的平衡也很主要。心理健康就意味着身体健康,这已成为大多数老年朋友的共识。但要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心理平衡。人到了老年,总有某种怀旧情绪。时常会感到孤独、寂寞,对一些新事物难以接受,时间长了,心理上就会产生很多负担,进而引起诸多免疫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人们也常常把老年人的这些疾病看成老年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由于社会的发展,过去的一些观点、认识可能不适应现在的变化,因此老年朋友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新的形势,同时也应将自己融入社会生活中去,保持一种积极、健康、平衡的心理状态。

对于身处耄年的老人,应该把该忘的事忘掉。首先要忘却自己的年龄,不让年龄成为心理的负担。其次是要忘形,是指超越自我形体,摆脱形体的羁绊。做一个平易近人的长者,更值得人尊敬。即使是贩夫走卒、升斗小民,都有其生命史上的鼎盛时期。尤其是一些稍有成就的人,当进入老年期,成就已至极限,应该不拘形骸,与人相处忘却彼此身份,超越自我,使人情更趋向自然纯真。接着是要忘机,即要涤净与他人斤斤计较的心机,心无纷争,超凡脱俗。李白诗曰:“我醉君复出,陶然共忘机。”白居易:“耳根得听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忘机能使人不挟私见,不为物累,以容天下,也自然有益于延年益寿。最后要忘怀,就是要善于忘却那些无益于身心健康的人和事,包括身边时常发生的令人不快的事。也不计较往日的荣辱得失,恩恩怨怨,把心中的疙疙瘩瘩一扫而光,像少年那样无羁无绊地生活。

同类推荐
  • 情绪决定健康

    情绪决定健康

    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紧张,神经失调,身体虚弱,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可医生没开药,只说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只要拥有6种阳光心态,就自然不被病痛折磨。
  •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

    本书注重联系当代大学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阐述了健康与心理基本知识、大学环境的适应、学习能力的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等内容。
  • 黄帝内经不生病养生真法

    黄帝内经不生病养生真法

    本书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用最深入浅出的理论、最通俗的语言、最实用的方法,从精气神三宝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经络养生、老人养生、儿童养生、男人养生、女人养生、名人养生等方面进行阐述。
  • 药疗不如食疗

    药疗不如食疗

    常言说:“药补不如食补”,“吃猴头燕窝,不如多吃米馍”。历代医学专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张从正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本书例举了感冒、咳嗽、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腰腿疼、胃炎、便秘、肝病、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失眠、肥胖症、脱发等几十种(类)常见病,从这些常见病的病理病症入手,指出了饮食方面的宜忌,着重推荐了一些食疗妙方。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对常见病症的预防与治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起到一种积极的指导作用,使人在阅读和操作的同时,感受到美食和健康所带来的快乐。
  • 健康成功心理指南

    健康成功心理指南

    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追求成功,研究成功,以求寻找出成功的规律或秘诀那么,成功者的力量有多大?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能说:微不足道无论我们上学、加薪、升职,还是恋爱、结婚、都与芸芸众生一样,化入鸿泥,不见痕迹但是,另外一些人的力量却大得惊人,他们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他们能做到影响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乃至一个时代。
热门推荐
  • 青春斗之再见爱

    青春斗之再见爱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17岁奏响了青春的乐曲.花心的肖萧、不讨人喜欢的夏芝芝、心机王涵、仗义的姜尹沫、胸有城府的罗欣。五个叛逆然而性格截然不同的好姐妹。虽然他们在一起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可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都各自走散了。失恋后的肖萧重新振作起来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后经过他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影视编剧,夏芝芝因为家庭原因回到老家为父母养老,王涵再次进入夜店重新开始了灯红酒绿的生活,姜尹沫踏踏实实的在杂志公司立足,罗欣在一家银行做大堂咨询,几年后偶然间几人聚集在一起……
  • 小助理哪里逃

    小助理哪里逃

    因为被公司辞退的甘雪茫然的站在一个大街上的时候,好朋友的一通电话从而改变了她的命运,来到一家经纪公司上班却没想到能接触到自己的男神—鹿晗,稀里糊涂的当上了助理,一起跑通告,接行程。叫男神起床,给男神做早餐。原本以为会这么相处下去,却没想到鹿晗会突然告白。“我喜欢你,真的很喜欢。”面对突如其来的告白,她转身,落荒而逃。
  • 甜宠娇妻,老公是妻奴

    甜宠娇妻,老公是妻奴

    没人知道,孤僻自卑的苏晚玫、热情洋溢的夏小茹,她们是怎么成为闺蜜的,苏晚玫是来自农村的自卑女孩,而夏小茹则是家世优越的小公主。当她们遇见那个薄凉的男人,谌余生,……爱情如同种子,在少女柔软的心底萌发了爱情的枝桠。一个小心呵护,一个张扬追求。当刻印在心底最深处的少女心事被撕开,友情终于被爱情搁浅。如果不曾遇见就好了,如果不是闺蜜就好了……友情不再,暗恋止步,所有的爱慕再也无法说出口,只因为害怕。如同一场卑微的梦,迟迟不肯醒来的最甜蜜最悲伤的流年,而流年之中写满了谁的名字,原来一切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样子,原来我们什么都还要不起……
  • 一个阴阳先生

    一个阴阳先生

    我是一个阴阳先生,自从16那天生日开始,我开始经历一些常人不知道的事,一个行走在都市中的一个阴阳先生,厕所厉鬼,坟场僵尸,医院弧妖,这些都是我经历的故事的其中之一,接下来这个阴阳先生会遇到什么呢?敬请观看,一个阴阳先生
  • 账本——又名,熵

    账本——又名,熵

    每个人的善恶言行都会被无形或有形的账本记载着,我们用熵值来计算,熵就是一个物理学值和化学值,熵在人的身上也能充分表现出来,从有序到无序。在当今的社会中,一个家庭因为某一个成员没有按正常规律办事,导致一个幸福的家庭开始分解涣散,因为利益,亲兄弟、邻居和朋友甚至反目成仇,在经历了一段最黑暗的聚散后,这家的所有成员都惊醒了,重新团结起来,忘掉个人利益,努力振兴家族企业,自此又开始了美好的幸福生活。
  • 青春十年少女情

    青春十年少女情

    一个人在成长的时候,必然会有迷茫。或许被生活逼迫失去太多,进入这本书寻找你的相似曾经。
  • 开局就是宗主

    开局就是宗主

    莫名变成宗主,你以为我想啊?咦,宗主竟是仇人的爹,而且还是修行界的大佬。开局就无敌,这也太爽了。
  • 吃伴

    吃伴

    美食固然好吃,一个食有一人食的滋味,多人食有多人食的美味,可是一人食的不是习惯,是等待。
  • 威尼斯商人吝啬鬼死魂灵欧也妮·葛朗台

    威尼斯商人吝啬鬼死魂灵欧也妮·葛朗台

    纵观世界文学领域,汇集品目繁多的吝啬鬼形象,其中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又译《悭吝人》)里的阿巴贡,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里的普柳什金,以及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最具代表性。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