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向左
马云把“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经营理念,作为阿里巴巴推出任何服务和产品的唯一标准。但当他明确自己的使命是“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以后,一下就醒了——为什么要把产品搞得那么复杂?从此让客户越来越简单,把麻烦留给自己,这就是马云受使命感驱动的结果。
免费的目的是培养客户
在淘宝网启动阶段,马云曾经对淘宝执行总经理孙彤宇说:“3年内不准备赢利。”此语一出,顿时一片哗然。谁都知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没有赢利就没有出路,尤其在这样一个硝烟弥漫酷似战场的商战中,企业家们纷纷寻找赢利空间和赢利模式,可马云为什么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因为在马云看来,中国个人网上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实行全面免费的策略,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网购客户”。果然,一时间,马云那“淘宝网将继续实行免费”的政策,淘宝网“3年内不准备赢利”的疯狂,吊足了大众的胃口。
但更多的业内人士并不理解马云近似疯狂的做法,相当多的人甚至认为他这样做就等于是在“烧钱”。面对外界对淘宝网赢利能力的诸多怀疑和揣测,马云在阿里巴巴的论坛上做出了回答:“我们觉得真正大规模收费的时间还没有到,目前个人电子商务网站采用的收取交易费等方式未必适合中国的国情;当然,另一方面,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也有充足的信心,按照阿里巴巴目前的赢利能力以及现金储备,完全可以再造3个类似于淘宝网的网站,而且阿里巴巴在收费之前,也经历了3年的免费阶段。”
而马云还有着另一方面的考虑:免费使得每个部门都没有赢利的指标和压力。对于网站运营部门来讲,他们的目标就是把网站变得更简易,更方便使用,让会员感到更亲切;对于技术部门来讲,他们要把这个网站变成最稳定也最安全的购物场所;对于公关市场部门来讲,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尽最大的力量去普及网络购物的概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
在《马云谈创业》一书中,作为阿里巴巴副总裁的王帅说:“我们知道花钱和烧钱的区别,我们也知道费尽心机去赚小钱与将来水到渠成规模赢利之间的选择。”马云也经常讲:“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想着人民币,眼睛看到的是美元,嘴巴吐出来的是英镑,这样的人是永远不会真正地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的。”只有不考虑自身利润,先让客户赚到钱,才能长久地留住客户,自己也才能赚到大钱。也就是说“让自己的会员赚到钱,这并不是说会员口袋里有了5块钱,然后我们拿1块钱,而是要帮助客户把口袋里的5块钱变成500块甚至更多,这个时候会员会非常愿意给你50块钱。”这就是马云用“免费”来培养客户的出发点。
马云的精明之处便在于他的高瞻远瞩,在于他犀利而独到的眼光。因为马云知道只有“免费”,才能为淘宝网的用户带来收益的最大化。当淘宝网借助3年的免费优惠而吸引到众多的人气的时候,曾经发出质疑之声的人们才终于明白了马云的良苦用心:原来,马云的心中早就打好了算盘,他免费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客户。
其实马云的用意早就可想而知,他所制定的淘宝网免费政策所挑战的显然并非自己的腰包。如果说企业孜孜以求的便是利益和利润,那么马云也不例外。之所以一直维持不赢利的网站运作,马云走的是一条不得已而为之的“曲线救国”道路。就如同马云在“C2C市场准备打仗”一文中说的:“积聚这么多现金,我们是用来准备打仗的。”从马云杀气腾腾的话语中不难体会,他的目标其实早就直指培育市场多年、刚刚在收费上尝到甜头的eBay易趣网。免费的淘宝网所发出的暗示信号就是针对eBay易趣网的:如果eBay易趣网不能实行免费,那么eBay易趣网的大部分客户将很可能流失至淘宝网。因此,在国内的C2C市场,免费的淘宝网在培养客户的同时,也开始向收费的国内最大的C2C网站eBay易趣网发出挑战了。
舍得放弃小“金子”
马云为了实现使阿里巴巴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战略目标,为阿里巴巴制定的战略却使新成立的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当有人开始质疑马云的时候,他不仅不理会外界对其“不能赚钱”的指责,反而认为要开始考虑赚钱的时候,是你帮别人真正赚了钱的时候。但现在,还不是“淘宝”收费的时机,因为市场还需要培育。就像几年前他经常讲的,如果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不断捡起来,当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就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
马云对“淘宝网”和支付宝的当前任务规划是“做规模”。“淘宝网”总裁孙彤宇也认为,只有当“淘宝”的交易额能和传统商业巨头如沃尔玛、国美相媲美时,那才是面向个人用户电子商务的未来所在。虽然淘宝网自从成立以来,交易额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2007年其市场份额几乎达到中国C2C市场的80%,半年的交易额就达到157亿元,注册会员超过4000万,但对于这样的成绩,孙彤宇却说:“我们现在的规模连婴儿都不是。”所以“赚钱”还不足以被提上阿里巴巴的日程上来。
做企业要舍得放弃小“金子”,因为马云一直认为,为了赚钱而去创业的这种功利心是不可取的。做企业可以赚钱,可以赚很多的钱,许多人都这么想,但这不是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目的。功利心人人都有,它和创业之间是正向的关系,会激发创业的潜能。但是功利心不应成为创业的原动力,功利心虽然也会促进创业,却容易使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打算,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马云如是说——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想做商人,我们只想做一个企业,做一个企业家。”当阿里巴巴收购雅虎得到其全部中国的业务和10亿美元时,有人说阿里巴巴赚了,但马云坚持认为:经济利益他往往很少考虑,对于阿里巴巴有一件事情是永远围绕他们的,就是想创办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因此做任何收购兼并前首先看其是不是围绕这个目标,在围绕这个目标的情况下他再考虑经济利益。
事实上,面对赚钱,马云有多种选择,比如网络游戏等都可以让阿里巴巴在短期内获得丰厚的利润,但他却在2006年表示,除以休闲为目的的棋类和纸牌游戏之外,阿里巴巴不会投资任何网络游戏。因为马云在赚钱与创造社会价值之间作出了选择,他选择了后者。
马云对赚钱的兴趣并不大,比如短信是赚钱模式之一,但马云进入门户网站点击看了一下,觉得这里面欺诈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放弃了。再比如游戏,2002年如果把所有资金都押在游戏上,过一两年就可以赚钱。但是2002年有一件事让马云猛然惊醒,有一个亲戚告诉马云说自己和太太玩游戏到夜里3点钟,同时,马云又看见自己的儿子天天回来跟自己讲游戏。所以马云说阿里巴巴钱再多也不投资在游戏上。
很多生意人就是想把赚钱作为目的,怎么做也做不大。所以马云认为,赚钱是一个企业家的基本技能,而不是所有技能。在马云看来,赚的钱能不能持续赚钱,能不能持续创造价值、影响社会、领导整个电子商务互联网,这是最难的事情,他要挑战的是这些。很多人都懂得怎么赚钱,但世界上能够影响别人、完善社会的人并不多,因此,马云觉得如果想做一个伟大的公司,就做这些事。
企业家不能被钱引着走,企业家是被责任、团队带着走,钱是围绕优秀的企业家走的。帮助更多的人赚到钱——这才是阿里巴巴为社会创造的真正价值。而马云想证明给全世界看的一点是,中国会出现一家由中国人创建的、充满激情和梦想的、世界级的大公司。
这种舍得放弃小金子,旨在创造社会价值的理念,使得马云把握住了互联网的命脉。也正是基于这种对电子商务的坚定信念,马云立志于将阿里巴巴做成世界十大网站之一,从而实现“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的目标。
不贪心,只做信息流
在开始做阿里巴巴的时候,马云考虑到当时中国市场的情况:信用环境不好。但马云却看到了信息流在电子商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与亚马逊等网站在信息、物流和配送几个方面全线出击的模式相比较之后,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就决定避开资金流和物流,只做信息流。
在很长一段时间,马云和阿里巴巴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吸引商家加入阿里巴巴这个网上市场。他们放低准入门槛,以免费会员制吸引企业登录平台注册使用,从而汇聚商流、活跃市场。这样的结果是,会员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创造了无限商机。
资料显示,阿里巴巴创立两年后的2001年7月,其会员数目就达到了73万,分别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每天登记成为阿里巴巴商人会员的企业数超过1500个。在如此海量的信息中,商家得到了利益,阿里巴巴也收到了实惠。2001年,阿里巴巴推出“中国供应商”服务,满足那些渴望自己的信息在阿里巴巴这个大市场中更显眼的供应商们的要求,向他们收取至少4万元的年费。
马云的成功,取决于他对中国信息流整合,也就是电子商务特质的准确判断。马云始终认为,中国没有完善的物流和配送,在中国三线作战只能增加成本,如果电子商务只有那么一点点利润,还做电子商务干什么!所以阿里巴巴不做电子商务全过程,即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而只做交易前,只做信息流。
我们来反观与马云同期从事电子商务的其他同道者们,他们由于没有搞清楚电子商务的实质,什么都做,既做信息流,又做资金流,有的甚至做物流,但最终因为胃口过大而半路夭折。这正像马云在《马云教你创业》中说过的那样:“如果有人告诉你我能帮你做信息流,而且还能做资金流,还有物流,我觉得他是在说谎。现在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结合在一起。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很多东西没有具备,没有准备好。”后来,马云又在2005年的电子商务研讨会上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中国电子商务目前还停留在信息流阶段。交易平台在技术上虽然不难,但没有人使用,企业对在线交易基本上还没有需求,因此做在线交易意义不大。
关于信息对商业活动的重要性,“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在接受《商务20》的主编舒诺费尔德采访时,也有过阐述:“因为每当你陷入某种危机时,你靠的是你的供应商帮助你来摆脱困境。那种眼睛里只有金钱的供应商和那些将客户关系放在第一位的供应商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事情是亘古不变的。而判断力,正是计算机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这就需要电子商务公司来解决信息流的问题。
可见,马云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只做信息流的经营模式虽然看起来收益甚微,但却是目光长远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准确的判断和英明的决策,才使得阿里巴巴有了今天的成绩。
信誉决定你的机遇
在创业的路上,马云曾经遇到很多困难,但这些都没有挡住他前进的脚步,他曾得到过很多“大人物”的支持,但是这些“大人物”和马云并没有特别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素昧平生。马云能够做到这些,关键是靠一个“诚”字。
《马云创造:颠覆传统的草根创业者传奇》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财富,就是你的诚信。”马云就一直是这样做的。
马云大学毕业当教师那年,母校的校长找他谈话时语重心长地说:“马云啊,我希望你5年之内不要有什么想法,不要离开你的岗位,老老实实做你的老师!”校长必然是知道浅水困不住蛟龙才这样告诫马云的。于是马云给了校长一个承诺:5年之内不离开讲台。为了这个承诺,虽然后来马云的翻译社每月会赚很多钱,但他还是没有离开学校。到马云向校长递交辞呈为止,他做了6年多老师,这就是他的处世之道:永远信守诺言,永远以诚信为本。
此后走上创业道路的马云,更是将“诚信”放在第一位,在运作“中国黄页”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做的。“中国黄页”的工作就是先将客户的资料用快件寄到美国,让美国的同事做成网页挂到网上。因为当时国内还没办法上网,所以这样的运作模式就有点“空手套白狼”的味道。于是,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马云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曾经马云为了能和一家企业把生意做成,来来回回地跑了好几趟,不厌其烦地向那家公司的老板讲解有关电子商务的知识。可看不见产品,哪个商家愿意冒险相信他呢!所以局面一直没有打开。但是马云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诚信可以换来信任。于是,在最后一次临走的时候,他要了一份这家企业的资料。几天之后,马云带着笔记本电脑回来了,当这位老板亲眼看到电脑屏幕上显示了自己企业的主页时,才终于决定和马云合作。
在人情味十足的中国,做生意是很讲“感觉”的,这种感觉就是一个人的人格、信誉,就是诚信。马云一直认为这是创业者最珍贵的资本,所以,他不仅是在做一项业务,更是在做人。正是因为朋友相信他的人格,才敢买他的产品,才会相信他到处推销却看不见的互联网。
至此,由马云我们又想到了对任何创业者而言,诚信都是无价的,是最珍贵的无形资产。如今是个信息化时代,所有的事实都可以被呈现在阳光下接受检验,消费者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在以前,如果一个客户对一家企业的服务不满意,他只能告诉周围的朋友,而现在通过互联网,他可以告诉全世界的人。因此,企业失去诚信,便意味着失去了创业的根基,即使远走天涯,也没有安身立命之地。
对于每个创业者而言,在创业的一开始,甚至在创业的准备阶段,就已经开始树立自己的形象了。这个形象就是“诚信”。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无信不立。创业,不像读书赶考,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行走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许多磕磕碰碰,但是永远不能因为急功近利而牺牲自己的信誉,否则,我们失去的将是一生的机遇。
金庸是块好招牌
有了好产品,还要有好的营销策略,在这一环节上,马云的做法就是利用名人的“招牌”来为自己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络公司造势。马云邀请到了中国最著名作家之一金庸,想利用他的身份吸引全中国人的目光。最终,马云成功了。
当时,因为自幼习武而武侠情结深重的马云,得知中央电视台准备拍摄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40集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于是他四处打探,通过种种关系要求出演剧中风清扬一角。因为在马云的思维里,IT就是个江湖,为什么不来一个“论剑”呢?而另一方面,马云认为金庸绝对是一块好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