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汗浸渍在皮肤上,空气中的尘埃也会随着汗液黏附在皮肤上,引起汗斑、癣、毛囊炎等比较严重的皮肤病。平时要保持患病部位干燥、通风,别穿紧身衣,尤其是脚部。家里人不要共用拖鞋、浴盆、毛巾等,而且要经常漂洗消毒。除了注意个人卫生之外,家里养了宠物的市民每天要勤给宠物洗澡,或专门除菌。
10.哪些药物有致癌的危险
你知道吗,长期应用某些药物有致癌的可能。药物的致癌性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形式之一。
癌症
一般有较长的潜伏期,且人们患有各种疾病时又使用多种药物,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确定哪一种药物有致癌性就比较困难。我们依据流行病学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报道,注意到有些药物在长期使用后有致癌性。使用这些药物就得引起注意。
(1)解热镇痛药 如安乃近与亚硝酸盐反应可生成亚硝酸,后者有致癌性;保太松,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可能造成白血病。
(2)激素 甲基睾丸素、去氢甲基睾丸酮、庚酸睾丸酮可能引起肝癌;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康力龙等长期使用易诱发肝癌;枸橼酸氯米芬有造成卵巢癌的危险。
(3)抗癌药 抗癌药物引起的继发性癌,最应引起注意的是继发性白血病和继发性膀胱癌,诱发白血病的潜伏期随剂量增高而缩短。长期应用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有潜在的继发性肿瘤危险;服用环磷酰胺易引起膀胱癌。经临床调查研究表明,对人有致癌性的抗癌药还有苯丁酸氮芥、盐酸氮芥、阿霉素。
(4)其他药物 长期使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其癌症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以淋巴瘤,皮肤肿瘤为多见。
11.如何减少感冒药的毒副作用?
一般情况下,感冒可在1~2周内自愈。这期间不必加用抗生素,只有当出现继发感染时,才加用抗菌药物治疗。要严格按说明书或医嘱服用抗感冒药,切忌超量、长时间服用。
禁止同时使用含有同类药物成分,不同商品名的多种药物,以免超量。小儿、老年人、有出血疾病的人,应慎用感冒通。
从事驾驶、高空作业和精细操作的人员禁用含有扑尔敏、苯海拉明成分的泰诺、力克舒、感冒通等,以免引起嗜睡、头昏而肇事。
高血压、心脏病、甲亢、青光眼、糖尿病、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泰诺、白加黑等感冒药。
哺乳期慎用速效伤风胶囊,以免引起闭乳;孕期头3个月禁用抗感冒药,全程避免使用速效伤风胶囊。
有溃疡病的病人不宜选用含有阿斯匹林、双氯芬酸等成分的药物,以免引起或加重溃疡出血。
12.有些药物可致耳聋
我国目前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占全国人口的1.6%,其中药物致聋的占30%~40%之多。目前已发现的有耳毒性的药物达100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氨基糖甙类抗素
如庆大霉素、卡那雷素、新霉素、链霉素等,据有关资料统计,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约占近年发生耳聋病人的1/3左右。
这些药物不仅全身应用有耳毒性,中耳局部使用对内耳也有毒性。
利尿药
如速尿、利尿酸、丁尿氨等,这些药物引起的听力损失多是双侧对称性,常常伴有耳鸣。
抗肿瘤药
有顺氯胺铂、长春新碱、氮芥等,可损伤内耳毛细胞,所引起的耳聋是不可逆的。
解热镇痛药
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它可引起40分贝的双侧对称听力损失,多是可逆的,但也可遗留严重耳鸣和永久性听力损伤。
另外,镇静催眠类药物如苯巴比妥等,重金属制剂如砷、铅、汞剂等,避孕类如萘普生等也都可以致聋。
药物性耳聋与药物本身的毒性强弱、药物剂量大小、疗程长短、服药者年龄、个体差异、易感性及遗传等因素有关。耳毒性药物主要是损害内耳,使内耳细胞萎缩变性,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服用后如果在出现耳鸣时及时停药,内耳的损害是可以恢复的,而有的药物会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耳聋,如链霉素等。
对于药物中毒性耳聋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在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过程中,发现有听力下降迹象时,可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B类、细胞色素C、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维生素A还可促进神经上皮的生长,这样听力可保持稳定,不再继续下降。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佩戴助听器,对重度耳聋患者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使听力得到改善。
13.非处方药选用要诀
非处方药,一般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质量稳定、应用方便、价格合理、易于贮存等优点。同时,标签与说明书颇为详细,且通俗易懂,便于病人阅读。然而,如果有些病人缺乏医药知识,盲目购买使用药品,反而会贻误诊治或加剧病情。那么,选用非处方药有何要诀呢?
判断疾病 病人购药前,应根据症状,结合自己掌握的医药知识,对疾病做出明确判断,也可向销售药品的专业人员咨询,以便准确选择药品。对于无法自我判断的疾病,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看说明书 正规药品说明书,需具有批准文号、药名、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与适应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内容。病人应将其与自己的症状相对照,视适用与否。
索取凭证 购买药品后,应要求开具发票,写清药名等内容,并将其妥善保存,以防不测。
准确用药 遵照药品说明书,结合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掌握用法、用量、次数、疗程。其中用药量特别重要,因药物进入血液后,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方能奏效。换言之,若用量不足,非但无效,反而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若用量过大,又会增加毒副反应,乃至引起药物中毒。
检查期限 对药品包装上标明的生产日期与有效期及贮存条件等,应用前须详细检查,若已过期,即不能使用。否则会降低或失去疗效,甚至产生毒性反应,危及生命。
避免联用 有些病人对用药存在贪多心理,认为品种愈多(如中西药合用等),则保险系数愈大。殊不知相互配合不当,尤其品种愈多,毒副反应愈益严重。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任何药物都有毒副反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非处方药物较为安全,是相对而言的。如果病因不明,病情不清,则以不用非处方药为好。若用药后不见效,或有病情加重迹象,甚至出现有皮疹、瘙痒、高热、哮喘,以及其他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药,去医院诊治。
14.非处方药也有毒性
国家非处方药领导小组对非处方药选择原则的第一条要求是应用安全。主要包括:根据现有资料和临床经验证实安全性大的药品;在正常用法与正常剂量时,不产生不良反应,或虽有一般副作用,用药人可以自行觉察,而且停药后可以迅速自行消退的药品;用药前后不需做特殊试验的药品;不易引起依赖性的药品。
有的人可能认为,非处方药既然如此安全,吃多点吃少点没啥关系,这是完全错误的。其实世界上没有无毒的用药,非处方药同样也有毒性,只是相对地说毒性小些罢了。世界上没有无害的药物。
俗语说得好,“是药三分毒”,非处方药也不例外。美国药师学会调查表明,医院内错误用药率占1%~20%。按1%计算,英国每年发生药害10950起。我国不合理用药研讨会的报告说,不合理用药约占12%~32%。人类每天都在蒙受药害,最严酷的事实是,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指出:“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全球有1/7的病死者的病因不是自然固有的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
西药中毒事件经常发生。例如,感冒通是属于非处方药范畴,主要治疗感冒所引起的头痛、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效果较好。但近年来发现其毒副作用日渐增多。据报道,它的不良反应有血尿、过敏反应、消化道损伤、肝肾损害以及阳痿。这些反应使人难以承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化学家斯蒂芬。克里森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γ-维生素E能够去除人体内可导致心脏病和癌症的硝酸盐,并且是唯一可以去除污染气体氧化氮的维生素E品种,所以许多人服用维生素E。然而目前市售的维生素E,50%含有α-维生素E,如果服用过多,会使血液中γ-维生素E含量降低,影响其发挥作用。给动物服用超剂量维生素E,可出现很多毒性,如生长受阻、骨骼钙化、睾丸萎缩、畸胎等。人服大量维生素E后,可出现轻度恶心、疲乏,少数妇女月经量增加或闭经,有的连续服用维生素E1年后,发生了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连口服维生素都会出现这样多的毒性,其他药就不必多讲了。所以,千万不要认为非处方药没有毒性,服多服少没有关系。
许多人认为中药无毒性,这也是一种误解,中药中毒,有的更甚。例如,巴豆中毒使人呕吐、腹泻、剧烈泻下;马钱子中毒使人强直性痉挛、四肢震颤、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桃仁服用过量可导致延髓呼吸中枢麻痹;苦杏仁含氢氰酸,中毒时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苍耳子含对肌肉、神经有毒的物质,过量服用可中毒死亡;瓜蒂中毒可致呕吐;半夏、南星中毒使人咽干口燥、痰中带血;白果中毒使人头痛、发热、抽搐、烦躁、呕吐、呼吸困难;霉甘蔗中毒常危及患儿生命。当然,这些单味药是不会列入非处方药服用的。但是,许多中成药是由各种单药配制而成的,同样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黄连素,目前应用甚广,能治多种疾病,但其不良反应也偶见恶心、呕吐、皮疹和药热。灵芝片主要作用为养心安神、补血益气、止咳平喘,但如果服用不当,极少数病人可出现头晕、口鼻及咽部干燥、鼻衄、脸潮红、恶心、食欲不振、心慌、胃部不适及便血等。有些药,一般人服用后十分安全,但有些特异体质病人服用,则可发生强烈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中毒等。所以,用药要十分慎重。
15.家庭贮备药品应注意些什么
(1)药品应用原包装物包装,便于识别,便于掌握用法用量。如无原包装,就应选用干净的小瓶干燥后装药,并将药物的名称、服法、用量等写清楚贴在包装瓶上。
(2)请将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不要把药品当作玩具给小孩玩弄。
(3)用剩的药如无必要不必保存。在丢弃前应把药物从包装中倒出(不要整包装丢弃,防止他人误拾误用)。不要出售给街头“收药”人员,以免流入非法渠道,危害他人。
(4)药品最好分类存放,如内服药和外用药应分类存放。药品说明书要保存好,以备查用。不要用一种药的瓶子去装另一种药,以免误用。
(5)药品应按照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贮藏条件保存。
(6)要经常(一般为3个月)检查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或变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