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显示出她深厚的内涵和底蕴,文化巨人们用他们的哲理沉思把人类引向了现代文明。其中,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语箴言,经过多少沧桑巨变的岁月洗礼,依然流彩熠熠,启迪后人,对我们现在的企业文化建设同样发挥着深刻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的一些管理学家就批判了过去的管理过分拘泥于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科学管理,因此,进行一场“管理革命”,使管理“回到基点”。即“以人为核心,发掘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这就成为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人本管理理念。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她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这一方面比欧洲西方国家的宗教和神话思想不知道进步多少倍,是典型的人本主义,以人为本。儒家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型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就是“德”型文化,表现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就是营造合作、信任、友爱、团结、进取的企业文化范围,保证企业的经济腾飞,归根到底,就是人本化管理的思想。
一、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优势
1.有利于吸引人才,把优秀人才聚集到企业理想文化的旗帜下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必须具有企业文化理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往往是无法界定的,“更好”却是可以通过前后比较界定,并通过积极进取而获得。在这样的理念下,通过员工的不断进取,艰苦努力,才能使企业积极向上,不断发展壮大,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辉煌。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受到一些优秀人才青睐,把优秀人才聚集到企业理想文化的旗帜下,保证企业具有竞争和发展的优秀人才队伍。
2.有利于留住人才,使优秀人才活跃在企业精神文化的氛围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追求的是“求实创新、奋发奉献”的企业精神,它在企业内部体现的是“敬业爱岗、艰苦奉献”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在这种精神倡导下,才能激发人的道德意识,形成踏实工作、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优秀的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造,在企业精神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关心下,毫无疑问会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员工们的敬慕,并在企业发展中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企业从而会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3.有利于培育人才,使优秀人才成长于积极进取的环境中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不断进取的文化。企业要长足发展,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壮大,靠的是积极向上的人才支撑。
在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中,当人才真正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时,他们都有一种进一步丰富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愿望。所以,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培训,不断给人才“充电”,不断为人才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和进取的良好环境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独有的企业文化。
4.有利于激励人才,使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自己的潜能一个企业真正不断稳步发展,就要牢牢树立人才是最重要资本的思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通过正当的竞争手段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外,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企业要从环境、政策和运作方式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良好的机制留住人,使人才真正体会到企业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细微的人文管理及展示人才才华的良好环境。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二、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三个不同层次
1.在生活上关心员工、体贴员工、把员工冷暖放在心上,力所能及地帮助员工,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它相对于不顾员工死活的惟利是图者,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对员工个人价值、自由选择权、首创精神的尊重。它强调集体利益至上、奉献和服从。
2.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惟才是举,任人惟贤它固然比第一层次的以人为本向前迈进了一步,但它对不是人才的普通员工则较少关注,它把员工当可供利用的材看,而不是把员工当人看,员工有利用价值,肯为我所用,我就给他优厚的报酬和礼遇;反之,则表现为冷漠。
3.以满足员工的需要为根本,致力于员工的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只有第三层次的以人为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它不但囊括了所有员工的物质追求而且上升到了精神需求的高级阶段。
三、从人的管理入手
在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为了使企业创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应着重从企业文化的核心即人的管理入手:
1.建立以岗位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实现用人机制的突破和创新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应当通过卓有成效地开拓市场,解决企业中出现的富余人员问题,不能采取简单地裁员和“内退”办法解决,要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符合企业用人的管理办法和评聘制度,把以岗位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搞活,让广大员工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手段,竞争上岗,这样才能出现人得其岗、各尽所能的一种新局面,真正使人才能脱颖而出。
2.实施以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员工培训制度,实现员工自身发展机制的创新
企业实施员工技能培训教育是提高员工素质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技能观念及素质教育方面的不断培训和教育,这种培训在企业内部要形成一种制度。
在培训方面,不光是注重对员工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员工的思想理念、观念的教育。企业党组织在这方面的教育应当唱主角,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员工技能教育与道德观念、理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精心抓好企业内部培训,结合企业实际,做到培训有计划、有内容、有考核、有资金保证、有效果,使员工培训工作真正出效果,从观念上实现教育创新,为企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各类人才。
3.完善以绩效考核为手段的激励机制,实现薪酬制度的创新
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除了正常的教育培训外,更重要是的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个机制应覆盖工资、奖金、生活福利及其他待遇等各个方面,真正体现“论功行赏”、“多劳多得”的原则,在收入分配上按照员工业绩进行分配,在收入分配上有所创新,但应把握好以下的原则。
一是员工的需要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目标相一致。使员工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切身利益与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是一致的。二是要把以量化、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和平衡计分卡等多种评价机制作为激励制度的主要内容。三是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从多方面满足不同人才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
4.推行民主管理的企业制度,实现组织创新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党团及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推行企业民主管理,实现组织创新。通过民主管理,积极培训员工的参与和合作意识,使人才的自我价值与企业的发展紧紧地结合起来。在抓好企业民主管理中,企业应努力做到企业要有民主作风,不专权独行,能虚心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决策、管理的过程要公开、公正,体现民主化,员工只有相信企业的活动是公正的,是尊重员工大多数意见的,才能促使员工的创新欲望。建立健全的民主管理组织,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力量,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内部为员工讲话,能够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决策和拥有权威的组织,开辟民主管理有效渠道。例如设立经理信箱,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召开座谈会,以谈心、对话以及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实现与员工的广泛沟通与交流,为员工提供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5.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实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给企业提出了新的问题。作为企业中的党组织,一定要认识到这一新情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工作优势。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溶于企业的核心———人本管理中,通过“春风细雨”式的思想工作方法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协同做好人的工作,全面推动企业的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
四、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诠释
1.满意的员工产生满意的顾客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目的是通过满意的员工来实现企业外部顾客满意,从而获得企业竞争优势。这正说明了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不断地发展壮大,必须转变传统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模式。从西方企业发展的历程我们看到,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首先表现为一种雇佣关系,其次表现为一种管理关系。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雇佣雇员,雇员只有接受工作的权力而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力;企业对雇员进行管理,雇员必须在组织各种制度的管理和制约下为组织目标而工作,雇员处于从属地位。以人为本理论的前提是,企业需像对待外部顾客那样对待员工,即坚持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
3.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实施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是倡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而企业在其经营管理活动中如何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在具体的企业行为文化中,如企业的管理制度、行为准则等方面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即人本管理运作模式的实现问题是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企业对员工各种需求的关注和满足,且在企业与员工相互投资中企业应居于主导地位,即企业应主动针对员工需求进行投资,这样自然会得到员工的回报,而非传统管理中,企业期待员工做出贡献后才给予相应的报酬。
以人为本的前提条件是了解人。人的需求和欲望是什么,是实施以人为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欲望不等于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欲望。传统管理是从不关心员工的需求到依据管理者对员工需求的假设来确定员工的需求,而假设代替不了现实,特别是在人类社会将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需求个性化将更加突出。因此,准确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这将是企业能有效地实施以人为本的前提。
员工需求的差异性、变化性决定了对员工管理的柔性化和精细化。
在对员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变量如人口统计、心理变量等对员工进行细分,这种细分是基于每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而言,即在对员工进行招聘、培训、使用、沟通、激励等活动中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及情感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群体,然后对不同的细分群体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管理效用。
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需对提供给员工的产品———“工作”进行重新认识。企业需以整体产品观念来看待“工作”这一产品,即“工作”本身是核心产品,那么,管理制度、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沟通为期望产品,企业形象、员工培训、发展机会等因素则构成了附加产品。企业要吸引、激励员工,必须致力于为员工提供整体产品,特别是在期望产品和附加产品上让员工满意。“工作”产品的价格———薪酬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基本平台,企业可运用定价策略中的方法和技巧,使薪酬制度对员工更有吸引力。
孔子一生中热心救世,到处奔走,自云:“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但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周王室衰微,政令不行,“礼崩乐坏”,中原各国不是政权落于卿大夫,就是“陪臣执国命”,要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根本是不可能的,时人评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但孔子终其一生没有停止奋斗,史称“席不暇暖”,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为后世所敬仰。孟子也曾经说过:“夫天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和道家相比,孔、孟所代表的儒家是主张积极的,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上后来的许多贤臣良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可以说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作为社会重要组织之一,企业的直接目的是赢利,但赢利绝不是惟一目的和准则,更高层次的目标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报效国家,奉献社会,以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作为企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以其产品来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进而赢得利润,那么对于企业的经营方式、所经营的产品,就必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企业经营的产品只有与社会进步相辅相成,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才会给企业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区带来更稳健的利润,最终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在中国推进市场经济二十几年的时间里,至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凭借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而发展壮大的。但凡享誉全球的知名企业,都是以其优质的产品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而走向成功的。微软公司在成功地为全世界推出window平台同时,也开创了自己的“未来之路”。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老人一生都在倡导:“企业对国家、对社会要有明确的贡献。”
一、认识企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关于客观现实的主观意念,反映了人们对世上万物的根本看法,同人们的意愿密切相连,是人类社会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对事物现状及发展趋势表明好恶的一种持久的信念,因此它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价值观的形成,就会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以左右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现代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及奉行的行为准则。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是最大利润价值观,企业的所有经营决策和行为、全体员工的行为都必须以获取最大利润这一标准来评估;第二阶段是经营利润合理价值观,即在合理利润条件下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第三阶段是企业与社会互利的价值观,即在确定的利润水平上把员工、企业、社会的利益统筹考虑,也就是把社会责任看作企业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