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真相恰恰是以与感知相反的面目出现的。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如此有限,因此我们要牢牢记住,认识真相,不仅要靠你的眼睛和耳朵,最重要的是要靠你的见识和判断能力。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假象和欺骗。对人对事要能看得透、认得准,才可以驾驭事物而不为事物所控制。世事往往与它的外表不同,无知者往往只见表象,欺诈的方法即使是简单的,仍然会有人上当受骗。因此在社会生活中,要做智慧高手,先得克服自己偏听偏信的毛病。
人要有眼力才能判断是非,要注意学习洞察最深处的东西,摸清他人的底细之后再采取行动。要学习谨慎处世,进入人生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判断力,这仿佛一种天赋的智慧,使得我们尚未起步,就像走过了一半的成功之路。岁月和历练的增长,可以使得人的理智逐渐成熟,判断力日臻完善。不要有各种各样的奇思怪想,尤其在重大判断上更是如此。看清楚事情并不很容易,因此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动脑筋。
从政、从商乃至生活工作,都需要极强的判断力,这样才能免于落入陷阱。要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假象先行,笨人会紧随其后,展现出愚蠢和平庸的品质;庸人往往不具备判断所必需的细心、观察,匆匆地下了结论;聪明的人则抱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深究其真实内容和联系。决定洋流的不是海面的波涛,而是海底的洋流,如果只看海的表面是不可能知道海水流动的方向的。
历史上有不少偏听偏信的人,晋景公因为听信奸言将赵氏忠烈满门抄斩而演出千古悲剧《赵氏孤儿》;曹操因为听信蒋干传言误杀蔡瑁张允而中连环之计,最后兵败赤壁壮志难酬;斯大林因中纳粹离间之计而错杀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致使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蒙冤九泉。古今中外,因误信传闻而铸成的悲剧比比皆是,难道还不足以使我们引以为鉴吗?
因此我们首先要要改变思维方式。事物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对一个人也应该辨证全面地对待。对人不能仅凭别人道听途说,而要亲身接触、交流,有了一定的印象和感知后会形成特定的看法,即使如此也并不可靠,因为人是全面的,他不会在某个个人那里展示自己的全部,还要继续观察。一旦有关于别人的风言风语,便对某个人“盖棺定论”,形成成见,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浅薄和无知。
一座山,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人,可以左看忠右看奸;至于某件事,更会因为评论者立场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弄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虽然不一定每个细节都能碰见,但对传言应该进行调查、分析,弄清真相。这样才能对某个人、某件事情做出正确的评价。否则,来不及送上一份理解和支持,便会失去一份本该牢固的友谊。
如果你想要和别人合作、相处,首先就必须懂得如何去了解别人。
人都喜欢听别人的赞美、鼓励和夸奖的话,但是一般人总喜欢批评别人。同样,当别人的行为达不到我们所期待的时候,我们就会显得不太高兴。一个人如果想要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决不能要求人家按照自己规定的模式做事。解决人与人之间不愉快的惟一方法,就是要有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你有了人脉,别人才愿意告诉你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你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古人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有时候,你亲眼看到的事情,背后也许都另有原委。《三国演义》中的《凤仪亭》的故事就是这样,董卓亲眼看见吕布和貂婵抱在一起,以为吕布调戏貂婵,于是勃然大怒,把自己和吕布的关系彻底搞坏了,结果后来被吕布杀死。自己到死都不明白是王允安排的离间之计。还有一点,就是实际上正是由于董卓已经众叛亲离,众人都在蒙蔽他,使得他只能偏听偏信了。所以平时就要注意沟通和交流,人与人之间彼此的隔膜很容易造成各种矛盾、不快、敌对、冷淡和疏远,这个时候要注意,务必了解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