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葡萄》
背景说明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小说家,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1929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金杯》,随后发表了《天堂牧场》和《献给无名神》,但均未引起注意。直到1935年发表了一部短篇小说集《托提那公寓》后,开始引起文学界注意。其创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时期,大致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主要的作品除了前面所列的作品外,还有《相持》、《人与鼠》和《愤怒的葡萄》,其中《愤怒的葡萄》1940年获普利策奖,并使作家蜚声海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美国空军随军记者赴前线采访,写了大量的报道和宣传作品;第二个时期为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继承前一时期关注现实的传统,探讨时人的价值观和人与人、金钱、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代表作为《月亮下去了》、《珍珠》;第三时期为作家50年代移居纽约后的创作,代表作有《伊甸之东》、《我们烦恼的冬天》。1962年,斯坦贝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最为著名的作品,它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左翼文学的兴盛期,左翼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反映当时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弊病,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小说以30年代的经济大恐慌为背景,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黑暗,表现了下层人民的抗争与苦难。作品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并且长盛不衰。
推荐版本:胡中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名著概要
《愤怒的葡萄》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恐慌为背景展开描写,主要写了汤姆·乔德一家西迁的经历和途中的遭遇。
乔德4年前酒后失手杀人,被关入监狱,因在狱中的表现良好而得以提前释放,但因为是提前出狱,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只能留在家庭所在地。出狱后,乔德搭了一辆货车回俄克拉荷马州,下车后开始步行回父亲的农场。回家途中乔德遇到了过去是牧师的凯西,两人决定结伴同行。结果回家后看到家乡的农场一片荒芜,农民已经搬走。他们遇到了一个不愿搬走的老邻居,得知家乡的农场已经被当地银行收购。邻居还告诉他们乔德的家人已经搬到他叔叔家,准备前往西部谋生。当晚3人共同躲过了银行人员的追捕。
他们第二天赶往乔德的叔叔家,乔德全家人团聚,悲喜交加。这时两家人已经变卖了家里的物品,改装刚买的旧车,准备去传单上宣传的富饶的西部——加利福尼亚。凯西加入了这个大家庭。
乔德一家13口加上凯西共14个人坐在一辆旧车上,驶向通往加利福尼亚的国道。在路上有许多西迁的人,他们也加入了这移民的车流。由于车子破旧,行驶缓慢,一路颠簸,在他们第一次停车休息时才发现祖父已经中风而死,由于付不起救济站的丧葬费只能将祖父葬在路边。
他们又接着西行,怀着美好的希望向下一个宿营地奔去,但在路上遇到大量回流的人群,并被告知西部并不是宣传中的那样。在即将进入加利福尼亚的一个河边,乔德的哥哥诺亚不愿再西行,而是留在河边靠捕鱼为生。此后祖母又因为劳顿而逝世。全家人在同行者的帮助下葬了祖母。剩下的人继续西行。
在穿过沙漠后到达生长果树的肥沃的谷地,全家人到达了一个宿营地,并认识了一个叫弗洛伊德的年轻人。一天当农场主来招人时,弗洛伊德抗议工钱太少,与警察发生争执。乔德挺身相助,恼怒的警察以枪相威胁,一向沉默的凯西打昏了警察。为了不连累他人凯西主动承担责任,被警察带走。乔德一家听从别人的劝告,连夜离开宿营地,当夜警察为报复烧了宿营地。
随后,乔德他们住进了政府开设的收容所。全家人度过了一段相对安定舒适的生活,并与其他的人在举办舞会时挫败了破坏分子的阴谋。但是全家的人只有乔德找到了工作,迫于生计,全家人不得不到北方去,历尽艰辛,大家找到了摘桃子的工作。乔德在这里又遇见了凯西,并从他那里得知他们原来工作的地方正在发生工人罢工,而凯西正是他们的带头人。当天夜里,农业资本家的治安维持队向凯西他们发起袭击,混战中凯西被打死,乔德盛怒之下打死了一个维持队队员。
随后全家再次北迁并找到了摘棉花的工作,但是乔德不愿再躲下去,他离开了大家庭,继续凯西未完的事业。此时全家只剩下了母亲、父亲、奥尔、罗莎夏、露西和温菲尔德,而奥尔又因订婚离开。雨季来了,淹没了宿营地,罗莎夏因热症产下死婴。全家到一个仓棚避雨,罗莎夏用乳汁救活了一个孩子的父亲。
知识链接
1.美国左翼文学
美国左翼文学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主流。一般来说,只要是反映当时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的文学都属于左翼文学。包括了党员作家和一些非党员作家,例如斯坦贝克,他们的作品主要反映下层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并描写了下层人民的反抗斗争。代表作品有迈克尔·高尔德的《没有钱的犹太人》、亨利·罗思的《称他为睡眠》、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多斯·帕索斯的《美国》三部曲、理查·赖特的《土生子》,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30年代的工人、犹太人、黑人的斗争。
2.普利策奖
由美国著名记者约瑟夫·普利策创立,主要分为新闻奖和文化艺术奖。普利策生前立下遗嘱,将财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普利策奖,奖励新闻界、文学界、音乐界的卓越人士,在遗嘱中具体规定有四项专门是新闻奖,四项是文学戏剧奖和一项教育奖,还有四项旅行奖学金。在文学奖的评定中要求获奖者应有一本美国小说、在纽约上演的一部美国独创戏剧、一本有关美国历史的图书、一位美国人的传记和由媒体所作的公共服务历史的书籍。1917年首次颁奖后,顾问委员会更名为普利策奖委员会,而且将奖项扩大到21个,增设了诗歌、音乐和摄影奖。随着时代的发展,普利策奖的影响越来越大,普利策奖象征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在文学界中,作家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普利策奖中的任何一项为荣。斯坦贝克在1940年即《愤怒的葡萄》出版第二年凭借这部小说获得普利策奖,1962年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名家评述
在现代美国文坛上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从辛克莱·刘易斯到欧内斯特·海明威——中间,斯坦贝克能保持自己的独特地位与成就。在他的作品中总有一连串无情的揶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冲淡了书的主题的严酷性。他的同情心总是在受压迫的、无法适应环境的和受挫折的人的一方;他善于将生活的单纯喜悦与残酷而阴冷的对金钱财富的贪欲作对比。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精彩推荐
以下节选部分为小说结尾处罗莎夏救人的精彩描写。
在那响着细雨声的仓棚里,罗莎夏呆呆地坐了一会儿。然后她把困乏的身子挺起来,裹上那条被子。她慢慢走到角落里,站在那里低着头,望着那张憔悴的脸,看着那双鼓的很大的吃惊的眼睛。随后她慢慢在他身边躺下。他慢慢地摇摇头。罗莎夏把那条绒被松开了一边,露出她的乳房来,“你得吃一点才行”,她说。她扭动着身子靠拢他。把他的头拉了过来。“吃吧!”她说“吃吧!”她伸手到他的头下边,把它托着。她的指头轻轻地搔着他的头发。她看看上面,又看看仓棚外面,渐渐合拢嘴唇,神秘地微笑了。